科技與知識產權
① 科技成果轉化是否一定要與知識產權相關
從目前申報系統的填寫規則來看,體現科技成果轉化的研發項目必須要有相關的知識產權作為支撐,無知識產權支撐的技術訣竅不視為科技成果轉化。
② 科技金融和知識產權有關系嗎
有關系,知識產權是科技的直接體現,也是金融的一種變現形式。
③ 知識產權與科技成果轉化是怎樣的一種關系
知識產權是指各種智力創造比如發明、文學和藝術作品,以及在商專業中使用的標志、屬名稱、圖像以及外觀設計,都可被認為是某一個人或組織所擁有的知識產權。而科技成果轉化是指為提高生產力水平而對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所產生的具有實用價值的科技成果所進行的後續試驗、開發、應用、推廣直至形成新產品、新工藝、新材料,發展新產業等活動。
知識產權是關於人類在社會實踐中創造的智力勞動成果的專有權利。隨著科技的發展,為了更好保護產權人的利益,包括保護專利權、著作權、商標權等侵犯知識產權的行為。為智力成果轉化為生產力,運用到生產建設上去,產生了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科技成果轉化是個復雜的系統工程,同時也是一項風險性事業。兩者是不同的,但是兩者之前也是有聯系的,智力成果的轉化同樣也能帶來更多的科技成果的轉化,科技成果的轉化離不開知識產權的發明,兩者皆可以共同進步發展為社會提供更多的建設。
④ 科技局和知識產權局是什麼關系
科技局是主管工業、農業、衛 生、醫療等項目,項目立項、鑒定、驗收等等,科技成果、獎勵,專利等知識產權,是市政府的組成部分,平時工作包括為企業認定高新技術企業、高新技術產品服務,包括國家及省里的一系列計劃。關系已經很明白了。
[專家45號]
⑤ 創因科技知識產權服務靠譜嗎
最好找正規在知識產權局有備案的知識產權公司服務
一般知識產權涉及業務有侵權投訴、假貨打擊、侵權處罰申訴、商標注冊、專利申請、版權登記。
⑥ 企業如何對其知識產權進行科技成果的轉化
您好,以下轉自光明報,
首先,知識產權保護不力是影響制約轉化運用的核心問題。知識產權保護不力嚴重降低創新收益的預期,從而降低創新投入和先進技術的引進。現行法律法規缺乏懲罰性規定,《專利法》規定專利侵權賠償實行「填平原則」,《轉化法》草案也規定對虛假欺騙轉化行為實行「填平」原則,對權利人的保護力度較弱。知識產權實際侵權賠償標准過低嚴重影響科技成果轉化和創新的積極性。據統計,我國專利侵權實際賠償額平均只有8萬多元,商標只有7萬元,著作權只有1.5萬元,遠低於一些發達國家的標准。
我國雖然建立了與世界一致的知識產權法律制度,但知識產權司法保護仍缺乏統一標准。在北京、上海、廣州試點建設知識產權法院取得重大進展,但仍沒有解決知識產權侵權審判標准不統一和賠償標准不統一問題。同時,我國還缺乏高素質的專業化知識產權法官隊伍,行政執法缺乏調查和法定處罰手段,而且行政與司法銜接不夠。
第二,供需矛盾問題是影響制約轉化運用的根本問題。科技成果不能有效轉化,知識產權不能有效運用,其重要原因在於存在嚴重的供給與需求矛盾,這是一個根本性問題。高校和科研機構原始創新能力不足,重大科技成果和核心知識產權供給不足,不能滿足企業需求。企業也存在創新能力弱,對科技成果和知識產權的需求不足的問題。但主要的問題是科技成果和知識產權供給不適應市場需求,很多科技成果和知識產權是國家戰略、規劃、工程、計劃甚至是領導人指示的產物。
市場需求是科技成果轉化和知識產權運用的根本動力,任何科技成果轉化都必須識別市場需求和符合有效需求。實際上,現有的很多科技成果轉化是通過合作或者委託研發合同方式進行的,如德國弗朗霍夫學會85%的研發資金來自於企業,需求導向的科技成果轉化是主要的轉化方式。
第三,缺乏有效轉化運用模式是影響制約轉化運用的突出問題。機構團隊和能力是促進轉化運用的重要條件,我國高校科研機構沒有建立一家像發達國家那樣,具有統一的知識產權管理、技術轉移和投資功能的技術轉移辦公室。知識產權權利分散是制約轉化運用的突出問題,國外一些基於技術標準的專利池或專利組合運營企業,為企業提供一攬子許可協議,極大提高了轉化運用的效率,而我國沒有一家專利池或專利組合的許可企業。產學研合作是轉化和知識產權運用的重要途徑,而我國創新聯盟、技術聯盟等並未從根本上解決知識產權的有機組合問題尤其是專利池或專利組合許可、共享與收益分配問題。信息和風險不對稱是制約轉化運用的客觀問題,而我國科技中介機構大多是簡單第三方模式,缺乏有效解決信息與風險不對稱問題的手段和能力。創業難是制約轉化效率的主要瓶頸,國際經驗證明,知識產權轉化的最好方式是對它進行投資,而我國絕大多數轉化運用機構缺乏投資功能,投資基金又與轉化運用機構分離,現有法律政策缺乏對科技成果和知識產權創業落地環節的支持。
第四,缺乏合理利益分配製度是影響制約轉化運用的關鍵問題。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和知識產權運用必須對職務發明人和所在單位同時進行有效的激勵。國外高校科研機構的收益分配政策兼顧了各方積極性,職務發明人基本可以分得扣除成本後收益的1/3左右。然而,我國現有法律法規堅持合同優先原則,沒有兼顧各方利益,沒有規定獎勵報酬上限,導致一些單位和地方給發明人的獎勵比例過高,一些地方甚至高達95%,影響了單位轉化科技成果的積極性,不利於轉化運用組織機構、人才團隊和能力建設。職務發明人的獎勵和報酬實際上都是國有資產的流失,雖然一些法律允許給予職務發明人獎勵和報酬,但這並不符合國有資產管理的本意,其根本原因在於沒有建立根據職務發明人本職工作和實際貢獻的職務發明權利共有制度。
第五,法律和政策規定不完善是制約轉化運用的重要問題。我國轉化運用的有關法律可操作性存在不足,原則性和上位性規定較多,缺乏實施細則,而且大量使用政策性語言,缺乏限制和規范性規定。科技法、知識產權法之間存在交叉重復和沖突問題,概念各不相同、知識產權處置權不一致,職務成果獎酬比例也不一致。我國缺乏有效促進轉化運用的政策體系,財政投入政策用純投入方式促進轉化運用會扭曲市場。允許在科研項目經費中列支知識產權事務費的政策也不利於高校科研機構轉化運用機構、團隊和能力建設。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技術產業、知識產權服務業增值稅稅率實際高於以往的營業稅稅率,高校科研機構技術轉移收入營業稅稅收起征點過低,非職務成果轉化收入一次性徵收個人所得稅的稅負過高。缺乏支持轉化運用的保險和再保險政策。自主創新政府采購政策2011 年廢棄後,最重要的需求端創新政策陷入困境。將知識產權作為國有資產要求實現保值增值,而忽視了其維持成本和價值時效性,國有資產管理制度在價值評估、入股等方面均存在不少制度性障礙。簡單化的科技評價導向機制導致大量低質量知識產權產生,國家科技計劃等往往將知識產權數量作為驗收指標,科技論文和知識產權數量已成為科研人員職稱晉升與評聘的主要指標。
必須進行轉化運用體制機制的綜合改革
一是要從體系化高度完善科技法律制度。要對相關法律實行系統修改,法律規定之間應不交叉、不重復、不沖突。法律要堅持市場決定原則,規定面向市場需求的轉化運用模式並引導發展。規定政府、高校和科研機構以及國有企業轉化運用的責任、義務。提高法律規范性,增強法律規范、限制功能,增加程序性規定和處罰性規定,尤其要加大對虛假轉移轉化行為的懲處力度。及時制定法律實施細則,重點解決在法律中沒有解決的制約科技成果轉化和知識產權運用的突出問題。
二是構建完善促進轉化運用的政策體系。系統設計促進轉化運用投入政策,主要以貼息和後采購等完善科技成果轉化資金的支持方式。要有意識采購一批國內外產業關鍵核心技術並推廣應用。對戰略性新興產業、研發創意服務業實行低增值稅稅率,並提高高校科研機構技術轉移收入應稅起點額度。制定非職務發明人轉化激勵政策。將對新產品采購作為自主創新產品政府采購的替代政策,並恢復中小企業創新產品采購、首台首套采購和綠色采購。
三是推進轉化運用組織機構、人才團隊與能力建設。理工類大學和科研機構都應建立內部技術轉移機構,支持將技術轉移、知識產權管理和投資功能三合一。支持以技術標准為依託,以專利池或專利組合為主營業務的企業發展。支持有條件的科技中介發展第三方支付和擔保功能。
四是加大對知識產權創業環節的支持。科技成果轉化引導資金要加大對風投、保險和擔保機構參與轉化運用的支持。降低創新引導基金的政策門檻,發展專利混合質押貸款模式。制定支持轉化運用的保險和再保險政策。
五是推動建立合理的科技成果轉化收益分配製度。法律要堅持遵循兼顧合同和各方利益平衡原則,對做出實質性貢獻的個人、部門和單位共享利益制度,建立相應的保障機制。探索建立職務科技成果知識產權按份共有制度。
六是引導加強產學研合作中的知識產權管理工作。完善產學研合作政策,明確專利池或專利組合構建中知識產權聲明、許可、收益分配和管理的措施。
七是完善國有資產管理制度。應允許科技成果和知識產權價值評估有一定范圍的浮動而不視為國有資產損失。主管部門要在備案中核查是否遵循了國內產業或中小企業優先原則。
八是完善科技評價制度。改革科技計劃、能力評價、機構認定、人才選拔使用等知識產權評價政策,增加知識產權質量與轉化運用指標,如專利實施率、許可合同數量與金額等。
(作者為中國科學院科技政策與管理科學研究所知識產權與科技法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員)
⑦ 知識產權與科技成果轉化是怎樣的一種關系
從概念上來說,知識產權,也稱其為「知識所屬權」,指「權利人對其智力勞動所創作的成果和經營活動中的標記、信譽所依法享有的專有權利」,一般只在有限時間內有效。各種智力創造比如發明、外觀設計、文學和藝術作品,以及在商業中使用的標志、名稱、圖像,都可被認為是某一個人或組織所擁有的知識產權。
而科技成果轉化是指為提高生產力水平而對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所產生的具有實用價值的科技成果所進行的後續試驗、開發、應用、推廣直至形成新產品、新工藝、新材料,發展新產業等活動。
也就是說在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的過程中難免會涉及到知識產權的轉移和轉化
⑧ 科學技術局與知識產權局是同一個機構嗎兩個局有什麼關系好像兩個機構都管專利技術的
不是同一個機構,但是很多地方兩個機構會在一起辦公。首先是率屬機構不版同。科技局是科技部的分權支機構,知識產權局是國知局的分支機構,其次,分工也不同。知識產權局側重於專利技術的認定,而科技局側重於專利技術的轉化。
⑨ 知識產權這個行業發展前景怎樣科技項目申報專員發展前景怎樣我很迷茫,希望懂這行的人士給我指點下
我跟你的情況有些類似,不過可能比你多入行幾年,就說說吧,條理性肯能不太清晰,你就自己總結吧。
1、你要搞清楚你所在行業,所在地科技系統的項目情況,有哪些項目 ,尤其是有哪些固定項目,有哪些非固定項目,項目的大小如何,難易如何,這樣方便你有的放矢,你也好准備工作,就算平時實在准備工作,也知道這段時間在為那個項目准備,到了什麼時間該准備什麼項目了;
2、你要對經常打交道的政府部門有所了解,最起碼的負責人,聯系方式啥的你得十分清楚吧,另外如果公司願意投入,逢年過節的讓領導去拜訪拜訪,平時邀請人家來參觀指導一下,這也是基本工作之一吧,總之門路 要基本搞清楚;
3、關於收入問題,做這行就是這樣,要麼高工資少提成甚至沒提成,要麼地工資高提成,這方面就需要你跟老闆談了,你如果覺得公司關系還可以,領導也願意投入,而你的文字功夫也不錯,那你可以採取低工資高提成了,這樣一年下來收入也還可以了。
4、關於管理規范性問題,我覺得這項工作具有較大的獨立性,不像生產、研發、銷售之類的需要其他多個部門配合(當然也少不了讓人家提供材料),只要你的能力可以,老闆又重視這項工作,公司是否規范到真還是次要的,你干好你的工作就可以了。
5、在知識產權代理公司做這項工作,也要看你負責市場開拓的還是負責材料編寫的,不同的崗位發展前景肯定也不一樣,尤其是收入方面,專門負責材料編寫的,風險低一些,收入穩定一些,但是提成就很少了,幾乎就是材料編寫機器了,負責市場開拓的,風險就高多了,搞成了就是大豐收,搞不成還不如材料編寫的呢,當然了,如果能在這類單位里歷練兩年,估計你在這方面肯定會更專業,再到企業里,啥事都可以手到擒來了;
6、在企業裡面嘛,你會更全面一些,啥事都得你來做,肯定面會更廣一些,但是估計沒那麼精了。
以上建議希望對你有幫助。
⑩ 論述知識產權在科技創新中的作用
侯老師的作業,親,還是老老實實找點資料自己寫吧,網上照抄的那種他一看就能看出來了,圖書館找點資料,周五交,抓緊了,我也正為這個忙活呢,哎,折騰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