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知識產權保護
中美之間簽有條約,這種情況是完全受美國法律保護的,同時也受中國保護,但要提出優先權申請,大可放心。
2. 美國為什麼要確立知識產權國家戰略
美國是世界上最早建立知識產權法律和制度的國家之一。美國獨立後即在其《憲法》中明文規定發明人、作者的創作成果應當享有知識產權,並於1790年頒布了《專利法》和《版權法》,時間早於絕大多數其他國家。這表明,美國建國之初就把保護知識產權作為其基本國策之一。
值得指出的是,美國在其科技和文化創新能力低於歐洲發達國家的歷史階段,曾在知識產權制度上採取明顯的本國保護主義。例如,美國早期的專利制度拒絕為外國申請人提供與本國申請人同等的待遇,長期拒不參加當時由歐洲國家發起制定的知識產權國際條約,直至1988年才參加了《保護文學藝術作品伯爾尼公約》。
世紀中期之後,隨著美國逐漸成為世界第一強國,其國內知識產權制度也不斷完善。美國一方面注重為權利人提供有效的知識產權保護,如大力促進其版權產業的形成和壯大,將能夠獲得專利保護的范圍擴大到微生物、與計算機程序有關的商業方法等,規定大學和科研機構對利用國家投資完成的發明能夠享有並自主處置專利權等;另一方面,也注重知識產權權利人利益與公眾利益之間的合理平衡。美國是世界上最早建立反壟斷體系並將其用於規制知識產權權利濫用行為的國家,它還通過其最高法院近10年來的一系列重要判決,制止對專利權的保護范圍作出過寬的解釋,以免其他人使用先進技術有隨時「觸雷」的危險。
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美國在其對外知識產權政策方面一直從維護本國利益出發,進攻性地參與和推動知識產權國際規則的制定和調整。美國在雙邊交往中也不斷強制推行自己的「知識產權價值觀」,與相關國家簽訂雙邊協議,使對方在知識產權保護上比世界貿易組織的《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議》更嚴格、要求更高。例如神磨慧,2005年開始的澳大利亞新一輪知識產權法修訂,就是按照2005年1月的《澳美自由貿易協議》的要求進行的。美國頻頻運游答用其《綜合貿易法》的「特別301條款」和《關稅法》的「337條款」,對其認為侵犯美國知游族識產權的國家和企業進行威脅和制裁。美國是對知識產權國際規則的形成和發展影響最大的國家。
3. 美國是如何對文化產品的版權進行保護的
轉篇文了解下:
在美國,知識產權意識可以說是一種文化。它源於美國人從小就有敢於想像的創新意識和知識產權就是自己財產一部分的價值觀
美國知識產權分為四類:專利、商標、版權和商業秘密。美國專利法早在1790年就寫入國家憲法。
這種對知識保護的意識和法律,有助於激勵和保護發明者,使個人、公司和國家都從中獲得巨大利益。比如,上世紀80年代建立的美國應用分子基因公司(AMGEN),起初並不起眼。後來它研發出兩種葯品E-POGEN和NEUPOGEN並獲專利,在世界范圍內擁有獨銷權,公司資產從最初不到2000萬美元,到去年超過600億美元。著名的迪斯尼公司,僅靠銷售兒童玩具等產品的品牌和專利使用權就獲得巨額收入。隨著高新技術的發展,美國許多公司技術翻新快,專利多,像IBM一年獲得的專利就有3000多個。專利權給企業帶來巨大利益。
美國是知識產權大國,也捨得在這方面花大錢,因為這可以一本萬利。這不僅是美國成為技術和經濟強國的重要因素,也是它要竭力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的重要原因
美國霍根與哈特森律師事務所負責知識產權保護的律師楊衛寧女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美國的知識產權保護法,有許多獨特之處。比如美國的專利法規定,誰先發明誰就有專利權,而歐洲國家是誰先申請誰就有專利權。另一方面,歐洲國家規定,在申請專利前,你的產品不能銷售,專利不能發表和使用。在美國可以在申請專利之前的一年時間里,允許銷售、使用和發表。她說,這是因為它要鼓勵和保護發明者和創業者,許多發明者和小的創業公司開始沒有錢,同時也需要時間。有的先要市場實驗才去籌資申請專利權和投入生產。所以,在美國發明者從剛剛有創意和想法時就開始記錄,公司也有一套體制,研究發展的每一進展和日期都有表格記錄在案,並有證人簽字。
為了加強對本國知識產權的保護和盡量與世界接軌,美國前幾年已對部分法律進行修改,比如專利權的有效期從批准日始算的17年,改為從申請日開始延長到20年;《版權法》也從團體著作權保護期的75年和個人終身享有及去世後的50年分別延長了20年。
在知識產權保護方面美國還有一條跟歐洲等其他國家不同,就是原告訴被告侵犯他的專利權,如果輸了,在歐洲國家原告必須賠償被告的律師費。但在美國如果原告輸了,不用作任何賠償,這實際上也是對專利人的一種支持。還有,專利人如果告別人侵權,可以先不付任何律師費,贏了官司,再從被告賠償中提取一定比例的費用。輸了,可不付律師費。這是鼓勵訴訟以保護專利。
負責高科技知識產權保護的陳英律師在接受采訪時說,高科技的發展使知識產權變得更加復雜,美國的法律內容也在不斷修改和增加。
高科技的發展和使用,使專利相互扯在一起,官司越來越多。陳律師舉例說,比如現在美國市場上的數字相機很熱門。多數產品出自日本公司,但裡面用的零件技術專利很多是美國人發明的。前段時間,一家美國公司說日本索尼相機里的零件有一項是它的專利,雖然不是關鍵性的零件,但它告索尼侵犯了它的專利權,要索尼將這項產品銷售額的5.7%賠償給它。索尼輸了官司,幸運的是,陪審團裁決只賠償2500萬美元,相當於它銷售額的0.8%。
美國對侵權的懲罰分為兩種。一種是無意侵權,即在你銷售產品時,不知道此產品別人早有了專利權。人家告你,你只要賠償對方的損失費。另一種是故意侵權,要3倍賠償對方損失。所以,美國人在申請專利前通常都請律師幫其調查,並有調查報告。如遇問題,憑當時律師的調查報告,可以避免3倍罰款。
在美國,專利和商標的注冊由聯邦政府專利局負責,版權在國會圖書館注冊,版權沒有太多的國界性。比如你的著作只要在美國國會圖書館登了記,如果有人侵犯了你的版權,根據美國版權法,侵權者必須按銷售的件(次)賠償你。沒有登記,也可告他侵權,但須證明損失數量。
商標的權利關鍵在使用。在美國你注冊了商標,可以得到保護,但長期不用,權利就會消失。
商業秘密保護比較復雜,但有些規定是很明確的。比如你在一家公司搞研究,後來你離開了,雖然這個項目的研究沒有成功,但仍是商業秘密。你到別的公司不能繼續這項研究,因為法律規定,你在前一家公司所搞的研究,屬於前公司所有。
知識產權的保護也使美國在國際貿易中得到很大好處。比如專利權是有國界的。也就是說,如果外國產品到美國銷售,必須在美國申請專利,或擁有美國專利,否則就不能銷售。如果美國的某項產品在別的國家也注冊了專利,那你在那個國家也不能銷售屬於它的專利的同類產品
作為世界貿易組織成員國,取消了配額等貿易壁壘,但知識產權的國界性「技術壁壘」依然存在。這將嚴重影響技術專利比較少的發展中國家的貿易出口。
事實上,知識產權的保護也存在壟斷問題,這種壟斷不僅影響美國本國消費者的利益、其他同類公司的發展,對國際貿易中的世界其他國家也有影響。
比如美國有家電力公司,發明了一種節省電力和能源的技術產品,並申請了專利,但為了多賣電,它把這個專利束之高閣,自己不用,別人也不能用。又比如微軟公司,不僅進行技術壟斷,還將產品進行捆綁式銷售,引起消費者的反感,也影響了別的公司的發展。對諸如此類的問題,美國政府解決的辦法只有兩個:一是規定了知識產權保護的時間限制;二是用《反壟斷法》來對知識產權濫用者加以制裁,以促進社會的發明創造和有序競爭。
4. 美國、日本、中國在知識產權保護制度方面的差異是什麼
與西方發達國家知識產權走過了幾百年不同,專利制度在我國只有20多年的歷史,卻已經取得了不菲的成績。1985年4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實施以來,國家知識產權局受理的國內外專利申請總量達到350萬件左右專利受權總量達到187萬件左右。世界各國專利制度的實踐表明,專利是推動經濟、科技發展和社會進步的不竭動力。美國前總統林肯稱贊專利制度是「為天才之火添加利益之油」,它極大地激發了人們的發明創造熱情,有力地推動著技術創新、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專利制度為世界各國所普遍接受和實施,這也是人類社會進步的一個顯著標志。
5. 注冊美國公司後應該如何保護自己的知識產權
美國公司注冊成立之後,除了日常合法經營管理,要想維持公司正常狀態,就要按時辦理美國公司年審手續。在美國,由於各州公司法不盡相同,對於公司年審的要求和時間,某些州也有微小差異,因此需要根據每個州具體要求來辦理年審手續。
包括董事和股東資料以及公司高級官員孫納核的最新信息,注冊代理人和注冊地址信息;
在美國很多州都需要繳納特許稅,就是只要在本州注冊,無論是否開始經營,無論是否在本州經營,都需要繳納一個最低的稅費。像特拉華州是75美元,加州是800美元。
在美國,很多州都要求必須有位於本州的個人或公司作為公司的注冊代理人,同時要有位於本州的注冊地址。
如果公司在美國有了經營,就需要請會計師做賬報稅。對於大多數注冊美國公司,用於品牌宣傳或離岸經營的內地人士,只要按時做周年申報,繳納特許稅,就可以保持公司正常了。
聯邦稅號也被稱為稅務識別號TIN,聯邦僱主識別號FEIN或聯邦稅務識別號。EIN是一個唯一的九位數的號碼。
新公司注冊後需要申請是很多人知道的,但是在其他情況下也需要申請新的EIN。當公司結構發生變化或所有人變化時就需要申請新的EIN。例如當公司由Corporation變為LLc,或者新收購一家現成的公則掘司時,就需要新的EIN。
一旦EIN分配給一家公司,那麼它就是永久性的,如果你不想使用了,也不能把EIN銷掉。只能聯系國稅局關閉這個EIN賬戶,但是號碼還是存在的,今後可以繼續啟用。
在美國,除了沒有僱傭員工的個人所有公司之外,都要申請一個聯邦稅號。某些非營利機構,如教堂,俱樂部等也必須申請EIN。
一個要僱用員工或者滿足其他國稅局要求的公司需茄肆要獲得聯邦稅號。另外,銀行都會要求公司在開戶之前先獲得聯邦稅號。
6. 美國的知識產權申請和審查制度是怎樣的
美國的知識產權申請和審查制度
一、專利申請的類型
1、 發明專利(utility patent):美國專利法中規定,凡是發明或發現新穎且具有實用的方法、機器、產品、物質組合物,或者對已知物質的新用途,或者是對現有技術的進一步改進,都屬於美國專利法所要保護的客體,其保護年限為申請日起二十年。
2、外觀專利(design patent):外觀設計專利保護針對產品的新的、原創的和裝飾性的外觀設計。其保護年限為注冊日起十四年。
3、 植物專利(plant patent):植物專利保護為以無性或有性繁殖方式復制出的新且獨特的植物新品種。其保護年限為申請日起二十年。
二、專利申請之流程圖
2、復審和無效程序
在美國,第三人對專利權提出無效有兩種途徑,一是在專利侵權訴訟中直接向受理法院或美國國會貿易委員會提出專利無效宣告申請;二是向美國專利商標局的專利審判上訴委員會提出專利無效宣告請求。可利用以下程序對一件專利宣告其全部或部分無效。
(1)單方復審程序
第三方自專利授權之日起,可以該專利被出版物公開為理由提出無效請求,涉及的無效理由僅限於新穎性和創造性。
(2) 專利授權後復審程序(post grant review)
第三人只能在專利被授權後的九個月內提請該程序。涉及的無效理由可以是任何美國專利法中規定的無效理由。此程序僅適用於申請日(包括優先權)在2013年3月16日之後的專利。
(3) 雙方復審程序(inter partes review)
第三人只能在專利被授予權利之日起的九個月之後才可以提請該程序,而且需在專利授權後復審程序終止之後才能申請啟動此程序。該程序適用於美國發明法案(AIA)生效日之前或之後授予的所有專利。雙方復審程序也只能以公開出版物作為證據。
六、商標
美國商標申請的基礎在於使用,這種使用分為實際使用和意向使用。後者需要在通過核准通知之後的6個月內提供使用證據。商標的權利期限為10年。
商標申請程序主要包括申請、審查、異議程序。在異議程序中設置有搜證、質詢等環節。
七、版權
在美國,版權登記雖然不是權利人獲得權利的前提,但卻是權利人提起訴訟的前提。
7. 美國知識產權保護體系的知識產權的行政管理
美國聯邦政府擁有涉及多機構的管理體系,其主要職能是負責知識產權的事務專性工作以及新屬技術的推廣和轉讓。如按照功能分類,聯邦知識產權管理機構分兩類,第一類是行政主管機關。如美國專利商標局負責專利和商標的受理、審查、注冊或授權、公開等;美國著作權局負責著作權的登記和管理;美國商務部負責國有專利的推廣。其他政府機構也擁有各自的專利管理部門,有權以本機構的名義從事專利的申請、維護以及許可轉讓等工作。此外,國家技術轉讓中心作為聯邦政府支持的、規模最大的知識產權管理服務機構,負責協調知識產權的相關資訊和促進技術轉讓事務。第二類是特別設立的、與科技法律有關的機構,如國會研究服務署、會計署、科技評估室、國會預算室。另外,美國目前全國大概有3000多專利代理人,約佔美國人口的萬分之一,他們對新技術進行認證並將潛在的買賣雙方之間充當橋梁作用,以促進技術轉讓。
8. 怎麼看待美國要求中國加強知識產權保護
很正常,這個是很多國家一致的看法,即便中國百姓自己也不會否認中國的猖獗的盜版。
9. 有關美國知識產權保護的
在美國,對知識產權的法律保護由來沖褲已久。1789年開始實施的《憲法》第一章第八條第八款指出,國會有權「保障著作家和發明人對各自的著作和發明在一定的期限內的專有權利,以促進科學和實用首團藝術的進步」。此後,美國又先後制訂了《專利法》《商標者判橘法》《版權法》《反不正當競爭法》《互聯網法》和《軟體專利》。為了全面執行世界貿易組織《與貿易有關的知識產權協定》規定的各項義務,1994年12月8日美國政府制訂了《烏拉圭回合協議法》,對知識產權法律作了進一步的修改和完善。
10. 為什麼對知識產權保護比很嚴的國家經濟都很發達啊,像美國
其實是經濟發達的國家知識產權保護很嚴格,因為經濟發達,所以各項科技都在前沿,所以不想別人輕易復制走,所以要求國家出面懲處盜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