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知識產權
Ⅰ 何為知識產權的經濟價值
1、企業要加強知識產權綜合布局
建立以商標為主導的知識產權一體化布局。專利、商標、著作權(版權)特別是計算機軟體著作權、植物新品種、集成電路布圖設計、商業秘密、地理標志等知識產權種類,能申請的就去申請、能注冊的就去注冊、能登記的就去登記。
2、企業要拓展知識產權海外布局
我國每年海外布局的專利3.7萬件,而美國、日本每年海外布局的專利超過20萬件,由此帶來的是產業國際化、品牌國際化發展的風險與阻力增大,2012年-2014年,我國108家企業捲入39起美國「337」調查糾紛成為被告,平均每3起「337」調查就有1家中國企業被訴,一旦捲入面臨高額訴訟費和賠償費,還花費大量時間與精力。融入知識產權國際體制,重點申請PCT專利和注冊馬德里商標。
3、企業要優化知識產權數量質量
2015年,我國發明專利申請量首次突破百萬,達到110.2萬件,佔了全球專利申請量的1/3,連續五年穩居世界首位,已成為名副其實的知識產權大國。但是,我國具有較高技術含量和市場價值的專利少,形成有效布局的專利少,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知名品牌和版權精品少。我國企業在美國、日本和歐盟同時申請的專利數量僅為美國的八分之一和日本的九分之一。我國有效發明專利中,國內平均維持年限為 6 年,而國外來華專利平均維持年限為 9.4 年。我國在飛機、半導體、3D列印、納米技術、機器人、抗生素等領域的核心專利非常少,要解決「量多而質不優」。
Ⅱ 新互聯網帶動的經濟對於專利知識產權重要嗎
「在『互聯網+』經濟背景下,專利制度作為國家提升經濟發展的重要工具,對商業模式創新給予合理的知識產權保護已勢在必行。」日前,在2015中國互聯網大會「中國互聯網創新知識產權論壇」上,奇虎360總法律顧問、副總裁傅彤發表了上述演講。同日,由奇虎360、中國知識產權研究會、清華大學法學院等單位共同編撰完成的《「互聯網+」新商業模式的知識產權保護研究報告》(下稱報告)也新鮮出爐。報告指出,在「互聯網+」成為新業態的形勢下,知識產權保護也應該順應社會發展趨勢,重點關注新商業模式給知識產權保護帶來的挑戰,希望通過商業方法專利的方式加強對「互聯網+」新商業模式的知識產權保護。
有關專家表示,當前,隨著互聯網與傳統產業的不斷融合發展,商業模式的創新和應用成為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力量,也幫助很多初創企業實現快速成長。然而,根據我國相關法律規定,商業模式無法獲得專利保護,很多企業由於商業模式被模仿,導致其核心智力成果被侵權,從而失去市場競爭力。因此,在「互聯網+」的熱潮下,如何實現有效的知識產權保護成為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顛覆傳統產業 模仿現象增多
動動手指,在手機上下載一個軟體,購物、餐飲、娛樂、叫車,快捷便利,瞬間完成。這就是「互聯網+」時代,諸多新商業模式帶給我們的便利。「近年來,中國互聯網產業呈現飛速增長的態勢,這主要取決於中國實行的開放政策、企業的創新能力和有序管理等。」傅彤表示。
據統計,中國互聯網網站約400萬家,網民6億多,手機上網用戶突破5億人。而互聯網的增長速度、覆蓋范圍也超過了美國等發達國家。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新商業模式的創新和應用逐漸成為市場主流,引領各行業實現產業升級和結構調整。
在「互聯網+」大潮的感召下,越來越多的傳統行業開始擁抱互聯網。互聯網的出現,不僅顛覆了部分傳統行業,也對現有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提出了挑戰。
「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局面下,開創一種新的網路經營方法,需要投入很高的成本,而未來的收益卻並不確定。但部分企業開創了新的商業模式後,企業之間的相互模仿、無序競爭也愈演愈烈,缺乏有效的知識產權保護嚴重阻礙了產業發展。因此企業要求對互聯網商業模式給予專利保護的呼聲也越來越高。」傅彤表示。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與傳統工業產品不同的是,為了贏得用戶的青睞,各互聯網公司不斷在產品創新和增強用戶體驗上下功夫,而這種在信息內容的聚合、傳播,以及應用上的商業模式創新,所依託的底層技術大同小異,各互聯網公司差距不大,而體現公司價值的則是呈現給用戶的商業功能。因此,在傳統行業不斷與互聯網行業相融合的背景下,底層技術創新比重在減少,而商業模式創新的比重在不斷增加。和技術創新相比,商業模式的模仿顯然更加容易,因此,加強對新商業模式的知識產權保護成為眾多互聯網公司的共同心願。
激發創新活力 適應發展需要
如何建立完善的知識產權保護體系,為互聯網公司的商業模式創新提供支撐,報告提出了以下建議:首先,建議將「互聯網+」新商業模式明確納入專利法的客體范疇;其次,適當放寬專利的「創造性」標准,將用戶體驗作為顯著進步的考慮因素;再次,適時考慮將商業方法專利納入實用新型專利保護客體,以適應互聯網產品迭代周期較短的特點,同時針對新商業模式創設新的知識產權種類。
在傅彤看來,能否實現和滿足「互聯網+」時代下的知識產權保護現實需求,將對我國未來互聯網產業的持續健康發展產生重要影響。「通過加強新商業模式的知識產權保護,能夠從法律層面進一步激發企業創造活力,鼓勵和支持中小企業開展微創新,幫助中小企業擁有與大企業抗衡的資本,從而解決互聯網領域中小企業專利稀缺的問題,最終實現中小企業的蓬勃發展。」傅彤表示。
Ⅲ 什麼叫經濟利益知識產權
新《婚姻法》第來17條第源三項中規定,夫妻關系存續期間的知識產權歸夫妻雙方共同所有。
所謂知識產權的收益,是指由於智力成而取得的一定財產性收益,是基於智力創造性活動所產生的由法律賦予知識產權所有人對其智力成果所享有的某些專有權利。
傳統的知識產權主要指,著作權、專利權、商標權三個重要組成部分。
隨著社會科技的發展知識產權還包括商業秘密、專有技術等。
Ⅳ 知識產權是否屬於一項經濟權利,說他屬於一項文化權利正確嗎
不包括,兩者互不相關,不是包含關系,所有權是物權,知識產權是知識產權,雖然性質上相似,但是是始於兩種不同的權利。知識產權法是指因調整知識產權的歸屬、行使、管理和保護等活動中產生的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知識產權法的綜合性和技術性特徵十分明顯,在知識產權法中,既有私法規范,也有公法規范;既有實體法規范,也有程序法規范。但從法律部門的歸屬上講,知識產權法仍屬於民法,是民法的特別法。民法的基本原則、制度和法律規范大多適用於知識產權,並且知識產權法中的公法規范和程序法規范都是為確認和保護知識產權這一私權服務的,不佔主導地位。所有權:對物的佔有、收益處分等權利,屬於物權法范疇
Ⅳ 經濟和知識產權法那個就業前景好
兩者的就業前景相當,但是最終好不好還得看自己在這個領域的專精程度。多少本事拿多少收入,這個游戲規則應該還是大方向。
此外,2014年10月14日教育部公布低就業率專業知識產權和貿易經濟均幫上有名。就業率低和冷門專業有關系,但是關系不大,只是客觀的。主要還是歸結為四個字「事在人為!」人行,學啥都行![資政知識產權]
Ⅵ 知識產權戰略在中國經濟發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作用:
知識產權發展的戰略目標是從國家的整體利益出發以培育和發展國家綜合競爭 能力為龍頭以大幅度提高自主知識產權的數量和質量為核心以提高知識產權保護和管理 的綜合能力為重點以推動技術創新、技術擴散提高產業技術水平為目的以完善知識產 權的法律環境、政策環境、市場環境為內容實現我國由知識產權大國到知識產權強國的轉 變。
實施知識產權戰略的重要意義
在我國實施知識產權戰略具有十分重要的積極意義
一 實施知識產權戰略是實現我國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的重要路徑。知識產權 是現代經濟的貨幣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來臨知識產權已經成為現代社會的財 富中心因此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一個國家和企業單純依靠製造業是很難 得以成功立足實現其可持續跨越式發展的。知識產權規模收益已經成為高新技術企業生存的三大要件其 中知識產權的重要性尤為突出它決定各國的核心競爭力決定各國在世界產業 鏈條上的上下游分布狀態。
二 其次實施知識產權戰略是提升我國人力資本價值的重大舉措。中國是一 個舉世公認的製造業大國中國製造的產品遍布全世界從這個意義上說中國 人民對人類世界的貢獻是十分巨大的。
但為何中國人勤勞不致富中國的人力資本為何如此廉價中一個十分重要 的原因就在於我國現階段知識產權的創造管理運用和保護能力較為貧乏。要徹底改變這種現狀實現我 國人力資本的升值首先就必須從根本上扭轉中國人有知識少產權有製造少 創造的不合理格局而這就需要我們積極實施知識產權戰略。
三 實施知識產權戰略是維護和優化我國環境資源的根本保障科學技術是第 一生產力但在科技進步貢獻不大和知識產權相對貧乏的條件下我國經濟的 增長便只能主要依靠人力資源和自然資源。我國今後實現可持 續發展的根本砝碼絕不應當定位於環境資源和勞動力而是應當定位於科技 進步和知識產權 因此在我國實施知識產權戰略絕不是什麼應對外國資本挑戰的權宜之作應景文章 而是實現我國自身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緊迫需要
Ⅶ 知識產權有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嗎
實施復推廣知識產權,在實現經濟效制益的同時,使得智力成果得到社會的了解及共享,進而實現人類智力財富的積累,推進社會進步。因此,積極實施推廣知識產權,就能發揮其社會效益。主要途徑有:1、自行實施;2、許可他人實施;3、轉讓。
Ⅷ 經濟學與知識產權有什麼區別
兩者調整的范圍不同,經濟學是經濟領域,而知識產權是工業領域的智力成果。
Ⅸ 知識產權如何創造經濟效益
知識產權抄產生經濟效益的方式:
許可經營。商標許可,專利許可。
知識產權資產評估。可以作為無形資產來作為公司的實繳資本。
出售轉讓。
了解當地的政策,每個地方,針對擁有知識產權的企業會有撥款減稅的項目。
其他留待其他朋友開發。
Ⅹ 經濟發展對知識產權有什麼影響
先聲明是我個人看法:
隨著經濟得發展,社會生產力不斷提高,社會分專工不斷細化,一方面屬對知識產權得合法保護增加了很多困難,但是令一方面,由於人們得自我保護意識得提高,以及保護手段得多樣化和科技化,又給知識產權得保護提供了物質和思想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