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產權出版社有限責任公司
Ⅰ 劉春田的個人著作
知識產權法高等教育出版社
知識產權法教程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知識產權法法律出版社
知識產權法教程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知識產權法律出版社
知識產權保護國際慣例海南出版社1993年11月
中國知識產權二十年專利文獻出版社1998年12月
知識產權法法律出版社1999年6月
知識產權法教程法律出版社1997年9月
知識產權法教程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知識產權法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8月
知識產權法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8月 《知識產權制度與中國的現代性》,載《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2年第7期。
《著作權法第三次修改是國情巨變的要求》,載《知識產權》2012年第5期。
《入世10年的成就與挑戰》,載《知識產權》2011年第10期。
《論方正「倩體字」的非藝術性》,載《知識產權》2011年第5期。
《新中國知識產權法學學科的開拓者》,載《法學家》2010年第4期。
《民法原則與商標立法》,載《知識產權》2010年第1期。
《一絲不苟的法律精神不拘一格的務實態度——評青島市中級人民法院一審對「進口日本海帶貿易機會」糾紛的判決》,載《電子知識產權》2009年第4期。
《電影版權保護要打持久戰》,載《當代電影》2009年第8期。(與許超等合作)
《知識產權法研究的基礎性與多樣性發展》,載《法學家》2007年第1期。
《益友良師鄭成思》,載《中國版權》2007年第1期。
《我國知識產權高等教育的發展》,載《中國版權》2007年第11期。
《發展產業與保護創新》,載《中國出版》2007年第5期。
《2005年知識產權法學學術研究回顧》,載《法學家》2006年第1期。(與陽平合作)
《2004年知識產權法學學術研究回顧》,載《法學家》2005年第1期。(與楊才然合作)
《司法對<反不正當競爭法>的補充和整合》,載《法律適用》2005年4期。
《商業秘密的法理分析》,載《法學家》2004年第3期。(與鄭璇玉合作)
《2003年知識產權法學學術研究回顧》,載《法學家》2004年第1期。(與金海軍合作)
《知識財產權解析》,載《中國社會科學》2003年第4期。
《2002年知識產權法學研究的回顧與展望》,載《法學家》2003年第1期。(與金海軍、范曉波合作)
《商標法代表了我國民事立法的方向》,載《中華商標》2002年第8期。
《法國民法典制訂的歷史背景》,載《法學家》2002年第6期。(與許煒合作)
《2001年知識產權法學研究的回顧與展望》,載《法學家》2002年第1期。(與金海軍合作)
《商標法律的現代化》,載《中華商標》2001年第12期。
《入世對我國知識產權法律適用的影響》,載《群言》2001年第4期。
《2000年知識產權法學研究的回顧與展望》,載《法學家》2001年第1期。(與陽平合作)
《1999年知識產權法學研究的回顧與展望》,載《法學家》2000年第1期。
《應建立符合市場經濟的商號保護制》,載《工商管理管理》2000年第7期。
《合同法的幾點啟示》,載《法學家》1999年第3期。
《中國知識產權法20年的啟示》,載《法學家》1999年第1期。
《商標與商標權辨析》,載《知識產權》1998年第1期。
《在先權利與工業產權——由<武松打虎>案引起的法律思考》,載《中華商標》1997年第4期。
《創立馳名商標振興民族經濟》,載《工商管理管理》1995年第1期。
《我國反不正當競爭法在實踐中的幾個問題》,載《中國專利與商標》1995年第2期。
《注重維護作者的著作權益》,載《中國出版》1994年第5期。
《我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的幾個問題》,載《中國專利與商標》1994年第1期。
《對於國穎訴汪雪琴侵犯著作權案的幾點看法》,載《法律適用》1994年第3期。
《談談戲劇表演藝術家的權利》,載《中國戲劇》1993年第8期。
《佛門訟案——談談劇作家的權利》,載《中國戲劇》1993年第2期。
《簡論職務作品著作權的內容》,載《中國人民大學學報》1992年第3期。
《關於制止不正當競爭法的幾個問題》,載《知識產權》1992年第6期。
《談<條例>關於兩岸知識產權關系的規定》,載《法律學習與研究》1992年第4期。
《民法學家、法學教育家——佟柔》,載《中國人民大學學報》1991年第2期。
《簡論職務作品的著作權內容》,載《中國人民大學學報》1990年第6期。(與劉波林合作)
《剝奪公民人格權是歷史的倒退》,載《法律學習與研究》1990年第2期。
《關於我國著作權立法的若干思考》,載《中國法學》1989年第4期。
《我國著作權法對外國作品的保護問題》,載《法學探索》1989年第1期。
《十年來我國知識產權法學的發展》,載《法律學習與研究》1989年第2期。
《著作權法的若干理論問題》,載《法律學習與研究》1987年第2期。(與劉波林合作)
《著作權法的若干理論問題(續)》,載《法律學習與研究》1987年第3期。(與劉波林合作)
《信息與信息立法》,載《中國人民大學學報》1987年第4期。
《試論制定破產法的客觀必要性》,載《中國法學》1986年第1期。(與江偉、甄占川合作) 知識產權法-論點。法規。案例(21世紀法律教育法規叢書)/劉春田,2004-1-1版
知識產權法(第2版)(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劉春田,2003-2-1版
知識產權法(現代遠程教育系列教材)/劉春田,2003-6-1版
中國知識產權評論(第1卷)/劉春田,2002-12-19版
知識產權法(全國成人高等教育規劃教材)/劉春田,1999-6-1版
知識產權法(21世紀法學系列教材)/劉春田,2000-3-1版
知識產權法教程/劉春田,1995-5-1版
超前意識
3 月19日,新聞出版總署(國家版權局)法規司司長王自強透露,著作權法第三次修訂工作去年7月13日正式啟動,目前已取得實質性進展:修法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委託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南財經政法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有關專家分別起草的三部專家建議稿於去年底完成。下一步,根據專家委員會討論結果和各界意見,對修訂草案徵求意見稿初稿將作出進一步修改,爭取在今年10月向國務院提交正式的修訂意見稿。
著作權法將做哪些修改?對於普遍關注的網路技術所帶來的新興問題,新法是否將有所涉及?……日前,光明日報記者與參與了專家建議稿撰寫工作的劉春田教授展開對話,請他就相關問題一一進行解答。
Ⅱ 在網上買賣二手書侵犯出版社知識產權了嗎
屬於侵犯知識產權的行為,使用盜版書本行為不涉嫌侵權,但傳播、買賣該盜版書的行為就屬於侵權行為了。二手書是可以轉讓的,正版書在購買時是一次性買斷著作權的,而盜版書並未獲得著作權人授權,屬侵權行為。
咱們國家盜版行為本就猖獗,只是官方有時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等權利人追究的時候才會介入的。
Ⅲ 知識產權出版社的組織機構
知識產權出版社由編輯部、文獻出版部、專利信息部、北京中獻拓方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等4個主要實體及社機關職能處室等28個部門組成。
知識產權出版社站在技術發展前沿,大力推進數字出版,以開放、聯合、共贏為原則,致力與中外知名出版機構、信息服務機構和企業開展廣泛合作,著力打造基礎牢固、特色鮮明、中國一流、世界知名的文化產業實體。 社機關 行政事業部:承擔辦文、辦會工作;物業、車輛、食堂、安全保衛等後勤保障工作;宣傳工作;固定資產、紙張等采購與管理工作;基建及全社房地產的管理工作;以及其他綜合協調工作。行政事業部與黨委辦公室合署辦公。
財務部:承擔財務預算、統計及社屬公司財務管理工作。
人力資源部:承擔人事勞資、人員培訓、聘用勞動合同和社會保障管理與服務工作,監督社屬公司人力資源工作。
規劃發展部:負責擬訂本社中長期發展規劃,參與制訂、實施年度計劃,監督年度計劃執行情況;負責涉及我社長遠發展和基礎性重大項目的調研、立項和項目管理等工作。
大興事業部:大興事業部位於北京大興區黃村鎮前辛庄村,南五環以外南六環以里,西臨永定河綠色觀光帶,交通便利,佔地約184畝,是知識產權出版社所屬全資企業。大興事業部依據知識產權出版社發展規劃,正處於開發建設之中。目前,大興事業部主要承擔建設項目協調、環境整治美化、生態種植養殖、駐地安全管理等業務。大興事業部服務局社,強化保障,面向市場,積極開拓,努力建成地域廣、環境美,物質和精神財富積累、經濟和社會效益豐收的知識產權出版社所屬大型企業。 文獻出版部 文獻出版處:承擔專利公報、說明書、專利證書的編輯出版及辦登後專利文獻資料庫維護管理工作。
文獻掃描處:承擔專利申請文件的掃描及文檔資料庫維護管理工作。
文獻代碼化處:承擔專利文獻代碼化工作。
電子制印中心:承擔專利公報、說明說、專利證書、有關表格及圖書和年報等制印工作。 編輯部 編輯部設有總編室、知識產權編輯室、法律編輯室、綜合編輯室(創新文化、經濟管理、公共管理、人類學民族學、藝術學)、《中國發明與專利》編輯部、創新與科技編輯室(創新、建築)、圖書出版處、圖書發行處、北京城市節奏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編輯部每年出版近400種圖書及《中國發明與專利》期刊。在知識產權、法律、建築、創新方面的圖書已經形成規模和特色。
專利信息部
專利信息部是知識產權出版社對外專利信息服務和產品銷售的具體實施部門,下設技術處、信息服務處、研發中心、數據管理處、網路管理處、數據加工處。
多年來,專利信息部在專利信息的採集加工、產品開發、綜合服務等方面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和投入,逐步形成了專利數據的初加工和深加工、專利信息產品、專利技術開發、專利信息分析和戰略咨詢、網站建設和維護、應用培訓等綜合性服務格局,並仍在不斷地探索和完善專利信息服務內容和模式,全面滿足社會各界在知識產權領域內的各種需求。
技術開發中心:承擔與專利文獻、信息服務有關的信息化項目開發、集成、技術支持和維護保障工作。
信息服務中心:承擔專利信息產品的營銷、咨詢服務、應用培訓工作。
研發中心:承擔項目管理、機器翻譯系統的研發工作。
數據管理中心:承擔社數據資源的收集與存儲管理及專利文獻電子出版工作。
網路管理中心:承擔國家知識產權局政府網站的建設與內容維護、專利文獻及知識產權圖書的網路出版工作。
數據加工中心:承擔有關專利領域及非專利文獻數據深加工及中外專利數據的初加工工作。
Ⅳ 知識產權出版社的專利價值評估系統是怎麼計算的
國家知識產權局沒有專利評估機構。專利權評估是根據特定目的,遵循公允、回法定標准和答規程,運用適當方法,對專利權進行確認、計價和報告,為資產業務提供價值尺度的行為。專利權作為企業一項重要的知識產權,對專利權評估屬於無形資產評估的一種類型。專利權評估一般是由政府科技局或者高校圖書館來做。
Ⅳ 中國知識產權網的網站創建者介紹
中國知識產權網的創建者為知識產權出版社。
知識產權出版社(原名專利文獻出版社),成立於1980年8月,由國家知識產權局主管和主辦,是中國專利文獻法定出版單位、國家知識產權局對外專利信息服務統一出口單位;是國家新聞出版總署批準的國家級出版社、電子出版單位、網路出版單位。並於2009年獲得新聞出版總署「全國百佳圖書出版單位」稱號。
知識產權出版社主要業務涉及:圖書和期刊出版、專利文獻出版、專利信息服務、數據加工和數字印刷等多個領域,是集出版、印刷、數據加工和信息服務於一體的綜合性出版機構。此外,本社擁有知識產權出版社網站(IPPH)、中國知識產權網(CNIPR)、按需出版網(CNBOD)三個網站,其中,中國知識產權網是專利信息服務專業網站。在中國知識產權網上隨時可以查閱最新專利和知識產權信息。
知識產權出版社現有員工1000餘人,由編輯部、文獻出版部、專利信息部、北京中獻拓方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等4個主要實體及社機關職能處室等28個部門組成。
知識產權出版社站在技術發展前沿,大力推進數字出版,以開放、聯合、共贏為原則,致力與中外知名出版機構、信息服務機構和企業開展廣泛合作,著力打造基礎牢固、特色鮮明、中國一流、世界知名的文化產業實體。
辦社宗旨:為知識產權事業服務為讀者和作者服務促進社會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
Ⅵ 怎樣撰寫專利申請文件 02年知識產權出版社江鎮華
可以招代理機構幫你寫,就是收一部分代理費,要是想剩下這塊代理費,可以參照已經授權的專利來寫,中間流程的事宜也比較多,祝你好運。
Ⅶ 為什麼說知識產權出版社是獨一無二的出版社
按照國際公認的標准,一家出版機構的數字出版和服務收入達到該機構收入的40%以上時,就可以稱為「轉型成功」。國內大型出版機構之中,只有知識產權出版社一家,其數字出版和服務收入超過整體收入的70%,實現了從圖書出版向服務的轉化,轉型成為知識產權全產業鏈的服務商。知識產權出版社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諸敏剛說:「我們從業務涵蓋角度講是一家獨一無二的出版社。」
Ⅷ 知識產權出版社的歷史沿革
知識產權出版社,是中國專利局最早設立的部門之一,是專利文獻專法定出版單位,經國家新聞屬出版署批准成為國家級出版社和電子出版單位。1998年國務院機構改革後,國家專利局更名為國家知識產權局,原專利文獻出版社更名為知識產權出版社。
2012年改企完成;2014年,開始啟用「知識產權出版社有限責任公司」
1985年中國專利法實施,出版社擔負著中國專利公報和專利說明書的出版發行工作,已累計公開出版中國專利文獻約60萬件。
1992年第一批中國專利文獻CD-ROM光碟在專利文獻出版社開發成功,標志著中國專利文獻的出版邁入電子時代。目前出版社以紙件,CD-ROM光碟和通過國際互連網三種載體向十八個國家和國內各地出版發行專利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