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版權公司
Ⅰ 電影版權應該向誰買
如果是開設電影院,想要獲得放映權,尋找片源就必須聯系電影發行公司購買放映權,也就是電影拍攝後讓發行方聯系各個電影院放映。一般拍好的電影,電影公司都會直接聯系影院,繼續購買版權上映。
但是,要是想要購買出版的文學作品來拍成電影,則需要聯系作者,或者作者的代理人進行溝通購買。
要注意的是,如果是買來進行電視放映(類似於電視台購買電視劇版權),就不能不經電影方允許私自放映,這屬於侵犯版權的違法行為而且會遭到電影公司起訴索賠,除非個人在非公共場合或地下錄像廳欣賞。
(1)電影版權公司擴展閱讀:
電影放映權的取得有以下三種方式:
1、電影公司直接聯系影院。一般電影拍完後得發行放映,中間有發行公司,一般全國出名的影院都知道,電影發行公司直接聯系影院上映,不過之前影院已有放映基礎(設備、投資、規模)。
2、 加盟國內某個院線。電影院加盟後直接獲取新片片源,但放映有限制。而且加盟院線也需要資質, 包括影院座位規模、設備、投資。放映一部片子需先交電影費給電影公司,無論放映結果如何,多的電影院留,有分成,少了則電影院賠。
3、 購買放映權。類似於電視台購買電視劇版權進行電視放映。
中國電影院一般都加盟某個院線進行電影放映,不過資金和規模非常重要。不能不經電影方允許私自放映,這屬於侵犯版權的違法行為而且會遭到電影公司起訴索賠,除非個人在非公共場合或地下錄像廳欣賞。
Ⅱ 影視公司的版權有哪些
一般的影視公司都有版權,買他們的首播就是買版權。那什麼是版權呢?電影版權即電影著作權,是指電影作品的作者或者公司法人對其作品享有的權利。(包含電影發行權,電影放映權)。電影版權的取得有兩種方式:自動取得和登記取得。在中國,按照著作權法規定,作品完成就自動有版權。 所謂完成,是相對而言的,只要創作的對象已經滿足法定的作品構成條件,既可作為作品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在學理上,根據性質不同,版權可以分為著作權及鄰接權,簡單來說,著作權是針對原創相關精神產品的人而言的,而鄰接權的概念,是針對表演或者協助傳播作品載體的有關產業的參加者而言的,比如表演者、錄音錄像製品製作者、廣播電視台、出版社等等。
Ⅲ 誅仙的電影版權是哪個公司
出品公司:新麗傳媒股份有限公司
Ⅳ 電影版權(著作權)的收益包括那些
以上就是電影收益分紅細則。收益分紅是按應佔比例遞交給出品方(這個可以下載貓眼專業版App查看詳細分賬),具體的收益分為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期院線分紅。在影片下映後3個月左右,出品方會聯合第三方會計事務所來計算票房,將在3-7個工作日內把盈利分紅打向每一位投資者預留銀行賬戶中;
第二期網路版權收益分紅。影片在院線下架之後,到網路平台(比如:騰訊視頻、愛奇藝、優酷等)播放,這些平台以全資(一次性買斷)或點擊量的方式為出品方結算收益,點擊量為每個2-3塊錢。
第三期:電視台版權收益。這個大家也很熟悉,比如CCTV6套電影頻道,每天都在播放電影,電視台播放同樣要購買電影的播放版權。
第四期:海外版權收益。這一塊的收益類似我們國內的院線票房收益進行計算,就像海外的影片比如《海王》在我們國家上映一樣,我們中國的電影,也要走出國門。
Ⅳ 為什麼只有買電影版權,那些游戲大公司不來
只要是作品都是有版權的,用了就要交費,但日前我國這方面的法律還不太健全,並不是專所有的侵權屬行為都會受處罰.如果你的作品名聲大了,影響程度深了,自然會有人找上你,索取所謂的版權費.
看你的樣子,只是做個電視節目,而且還不是以營利為主專題節目,放心用吧,如果有人找你那這個人或就無法在市場上混了.如果我是曲作者,我高興還來不及呢,自己的作品能被大家喜歡並通過你的電視進行傳播,熟悉的人越多曲子的影響力也就越大,作者在該曲目上的收益也就越高,並不在乎你這播出不了兩次的一點點收入.
另外,現在電視媒體影響巨大,不到萬不得已靠媒體活著的藝人不敢惹的,一次封殺就決定了你在一段時間內沉寂無聲的.雖然媒體和明星是互相依存的關系,有影響的媒體還是佔有利地位的.
Ⅵ 電影版權的電影版權保護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提起電影版權被盜版,一般人都會想到音像製品方面的盜版。而如今,新技術的出現,數字和網路技術的進步,在促進電影藝術不斷進步的同時,也使電影傳播方式即電影版權盜版方式日趨多樣化。
「起初我們接觸的電影VCD、DVD盜版很多,由於我們對電影放映前期作出了大量反盜版工作,情況有所改善。目前對於電影放映後期的盜版,我們正面臨著嚴重的挑戰。」中影集團總經理韓曉黎說,網路侵權,特別是電視台的盜播,非常嚴重。
中國已成為互聯網用戶第一大市場。在各類形形色色的網站中,提供電影在線觀看、下載的網站不計其數。據中國電影版權保護協會調查的30家提供此類服務的網站顯示,每家網站平均提供下載的影片1634.7部,其中提供下載的國產電影144.6部,占總數的8.84%,而這些影視節目基本上沒有得到權利人授權和許可。國家版權局版權管理司版權處副處長蘇如松介紹說,截止到2005年12月31日 ,各地版權部門在當地公安、電信主管部門的大力配合下,共查辦網路侵權案件172件,其中已完全辦結案件149件。版權執法人員在對涉案173家網站、405台伺服器進行調查、取證,依法關閉「三無」網站76家,沒收專門用於侵權盜版的伺服器39台,沒收非法所得3.9萬元,責令137家網站刪除侵權內容,對29家侵權網站給予共78.9萬元的罰款處罰,移送司法涉嫌形式犯罪案件18件。除網路侵權外,電視台對電影的侵權盜播行為異常嚴重。根據中國電影版權保護協會今年上半年對數家省級非上星電視台的影視頻道以及一些城市電視台的影視、文藝娛樂頻道的監播發現,被盜播的影片數量相當驚人,高達上百部;而且從播放影片的種類上,很多影片都是最近面世的市場效益好、內容新的作品。
法律部主管孟雨表示,根據已掌握的情況推算,全國省和省會以上城市以及計劃單列市的非上星電視台,每年侵權播出屬於中國電影版權保護協會會員單位享有版權的電影作品應當在1200至1500部次,或者更多。如果按照剛剛結案的中國教育電視台侵權播出電影《沖出亞馬遜》而賠償5萬元的標准來推算,電影版權所有人因為電影作品被電視台盜播而每年損失的金額將達到6000萬元到7500萬元。
另外,中國電影版權保護協會理事長朱永德說,未經許可,擅自在長途汽車、飛機、輪船、賓館、飯店等場所設立的各類電影VCD視頻點播系統也屬於侵犯電影版權的行為。 「近兩年來,我們通過訴訟挽回了200多萬元的經濟損失。但是我們深深感到,通過我們一個部門、一個單位,尤其是單獨的電影出品人進行維權,太力不從心了。發行一個片子,出500個拷貝,一人管一個拷貝,就得派出500人。電影發行之後,還要派人到全國各地,利用錄像機錄下侵權的證據,然後通過法律途徑進行訴訟。」韓曉黎無奈地說,實在無法應付過來。
中國政法大學教授費安玲說,雖然通過法律手段,可以解決侵權問題。然而著作權法實施20多年來,這種利益的沖突仍愈演愈烈。這說明法律不是萬能的,不可能指望所有問題都通過法律來解決。
更為重要的是,即使通過司法解決,電影權利人也未必能夠收回損失。幾年前,中國電影製片人協會受北影、上影、長影等10家製片單位委託,將私自侵犯他們電影版權的天都代理中心、天津泰達音像發行公司告上法庭。法院最後判罰賠給10家製片廠120萬元人民幣,摺合到每部影片上的賠償,就是5萬元。可是,算上取證費、律師費、訴訟費等各項開支,製片方卻入不敷出。
2005年11月,中國版權保護協會打的第一場維權官司,也遭遇了同樣的尷尬。八一電影製片廠的電影《太行山上》被湖南一家電視台盜播,結果獲得的賠償僅僅勉強維持所有開支。八一電影製片廠的一位負責人表示,這只不過是「討了個說法」。
雖然有關法律對「電影版權人在權利救濟時所付出的必要費用由誰承擔問題」進行了一定的規定,但這一部分很大程度上交給了法院,由其行使自由裁量權。從理論上說,法院必須要求加害人予以賠償和補償權利救濟時所需的費用,可是,部分地區存在的地方保護主義卻使這一規定在實踐中失去意義。盜版官司「得不償失」,這樣的結果直接導致了很多權利人不願意也沒有興趣拿起法律的武器來維權。
另外,中國電影導演協會副會長、著名導演陳國星說,有一次偶然看到某電視台播出介紹中國原子彈歷史的專題片,其中很多鏡頭都是從他導演的影片《橫空出世》里剪輯的。中國電影基金會會長、著名導演李前寬也表示,某電視台推出的大型專題片《重慶談判》大量使用的是他拍攝的影片中的鏡頭。其導演作品《開國大典》更是被人做成了資料片。而對於這種偽裝的侵權行為——以專題形式大量使用電影作品的行為,法律並沒有明確的條文規定。 「實際上,中國電影版權保護面臨的最大困難還是如何轉變大眾的觀念。」朱永德十分感慨地說,盡管政府十分重視電影的版權保護問題,一些相關法律、法規也不斷完善;但是由於大部分老百姓仍然沒有意識到盜版的危害性,甚至一些權利人自身的維權意識也不強,再加上某些地方保護主義,使得維權之路遇到了許多困難。
這一點,在7月下旬由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法院依法審結的中國教育電視台被訴侵權播放影片《沖出亞馬遜》一案中有明顯的體現。2005年9月10日,未經電影頻道節目中心許可,中國教育電視台在其一套節目的周末影片欄目中播放了該片。中國教育電視台認為其播放行為系一種課堂之外的教育教學使用行為,應屬於合理使用。法院審理認為,《沖出亞馬遜》確實屬於有關部門推薦的愛國主義教育影片,但這並不表示任何播放被推薦影片的行為均是出於公益目的。就本案來說,中國教育電視台在播放該片的過程中插播了多處廣告內容,顯然與公眾利益無關,其播放行為是帶有商業目的的。
不過,費安玲指出,很多人喜歡以「沒有以營利為目的」進行抗辯,認為其沒有侵權,其實他們都是心虛的。我國法律在認定侵權上並沒有要求以營利為目的,侵犯了他人的物質財產,並不需要以營利為目的即可構成侵權。無論是否以營利為目的,只要符合法律關於侵權行為的構成要件,只要不是在法律給予特別保護的范圍之內,那麼這個侵權行為就是成立的。
除改變人們的觀念和認識外,電影界人士表示,「行政處罰多、民事賠償少、刑事打擊則更少」,對盜版的懲處力度不夠也是版權保護的一道難題。國家保護知識產權工作組辦公室副處長魏華祥直言不諱地指出:「我覺得關鍵在於沒有一個懲罰性的規定,判罰力度太輕。維權的成本太高,侵權的成本太低,這是法律對權利人權利保護不力的一個重要原因。法律規定,不能證明侵權數額的,賠償數額不能超過50萬元。但是一部電影往往在侵權中所受到的損失遠遠不止這么多。一個拷貝,可能就會損失幾百萬元甚至上千萬元的票房。」
「保護電影版權,權利人首先要齊心協力,擰成一股繩。」一位業內人士舉例說,信息網路傳播權是修改後的著作權法明確確認的權利人享有的一項重要權利,但是這項權利如果靠單個權利人自己加以落實和實現難度較大。所以,電影版權人需要依靠一定的機構和版權集體管理組織來集體實現。
Ⅶ 如何購買電影版權
1
全國連鎖經營
2每個城市有幾個獨一無二的影院
3電影公司旗下影院
4百姓私人投資小型影院
5錄像廳(地下的)
Ⅷ 什麼是影視版權
是指電影作品的個人作者或者公司對其作為製片人所依法享有的人身權和財產權。含電影發行權、電影放映權、信息網路傳播權、復制權等17項權利
Ⅸ 影視公司的版權有哪些
一般的影視公司都有版權,買他們的首播就是買版權。那什麼是版權呢?電影版權即電影著作權,是指電影作品的作者或者公司法人對其作品享有的權利。(包含電影發行權,電影放映權)。
電影版權的取得有兩種方式:自動取得和登記取得。在中國,按照著作權法規定,作品完成就自動有版權。 所謂完成,是相對而言的,只要創作的對象已經滿足法定的作品構成條件,既可作為作品受到著作權法保護。
在學理上,根據性質不同,版權可以分為著作權及鄰接權,簡單來說,著作權是針對原創相關精神產品的人而言的,而鄰接權的概念,是針對表演或者協助傳播作品載體的有關產業的參加者而言的,比如表演者、錄音錄像製品製作者、廣播電視台、出版社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