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錯誤:中國改革從城市開始再到農村(1分)
理由:中國改革是從回農村開始再到城市(答2分)
⑵ 錯誤:實行土地農民所有制(1分)
理由: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是國家將土地承包給農民(2分)
『叄』 判斷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從根本上改變了農民對土地的生產和所有權關系。 希望有詳細的解釋哦!
是不對的。
我國是以公有制為主體。在土地所有方面為國有,農民對土地只有使用權,而不是所有權。
『肆』 土地改革運動之後農民有土地的所有權嗎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中農民有土地的所有權嗎使用權嗎
土改運動之後,農民是有所有權的,那個時候土地就是農民自己的財產,所以農民才會擁護黨的統治;家庭聯產之後,國家就把土地所以權收走了,農民只有使用權,沒有所有權。所有權是國家的。
『伍』 「土改」時農民的土地所有制與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有什麼區別
50年土改是將土地地主所有變成農民個體所有;53-56年社會主義改造把農民個體所專有屬變成集體所有;78年開始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就是把集體土地承包給個人,個人只有租賃權和使用。請參考http://wenku..com/view/a55224126edb6f1aff001f65.html。
『陸』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是干什麼的 它的的實質改變了土地的所有權嗎
很顯然,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沒有改變土地所有權,土地仍然屬於國家屬於集體,不是一起勞動,以前種地給國家錢,現在國家給種地的錢,又叫地保,不過不久好像要實行農場模式,,,集中土地資源
『柒』 從土地改革到三大改造,到人民公社化,到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土地所有權還是使用權發生了變化
土地改革:(一)土地改革的完成,徹底摧毀了該國的封建土地制度的超過2000年,地主階級被消滅;(二)農民轉向周圍,土地,並成為土地的主人;( c)就解放了農村生產力,極大地改善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農業生產和國家金融和經濟形勢的發展創造了條件,是一個根本性的好轉。 (四)進一步鞏固工農聯盟和人民民主專政的。 (E)為發展農業生產,工業生產的發展提供了充足的原料和廣闊的市場開辟了道路,為國家的工業化。
三大改造:改造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書面指令的國家土地的改革,1952年基本完成1953年8月,毛澤東同志指出:黨的一般線和在人民共和國的中國,成立,到社會主義改造完成這個過渡期間,這是一個過渡時期。這個任務是一個相當長的時間內,基本上實現國家工業化和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農業社會主義改造也是眾所周知的農業合作社運動從1951年12月,中共中央頒布了一系列的決議,規定的社會主義改造,農業線,方針和政策,在社會主義改造農業的三個階段之後互助組,初級社,高級社,1956年底基本完成,全國加入合作社的農民手工業的社會主義改造的96.3%,從1953年11月到1956年年底結束,超過90%的國家的工匠加入合作社資本主義工商業的社會主義改造,從1954年至1956年黨的「和平贖買」的政策,採取的國家資本主義形式,並逐步轉化為社會主義公有制企業,所有制改造系統的改造,努力使剝削者成為自食其力的勞動者。中國的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和電子商務,富集的生產手段私有制和社會主義改造開發的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在理論和實踐,這極大地促進了工程,農業,商業,社會變革和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
三大改造: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公有制的任務最初設置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促進發展的意義生產力,自那時以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
三大的改造時間為1953 - 1956年由1956年年底,國家對農業,手工業和資本主義工商業的(三個轉變基本完成社會主義改造完成),生產私有制到社會主義公有制的任務。中國初步建立起社會主義的基本制度,從那時起,中國已經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人民公社:黨探索建設社會主義的道路,反映人民的意願社會主義的經驗,建設社會主義,同時呼籲迅速完成,時間也取得了一些成績(如第一顆原子彈試驗,經濟上也增加)。湧出的英雄模範人物(雷鋒,焦裕祿等),我們的社會主義建設提供了一個例子。農村人民公社化運動是我們黨一輪社會主義建設在50年代後期,為探索社會主義建設的道路,中國的重大決策,它是生產關系和生產力的關系
在我國農村的思想相反「大社會「,在農業合作化運動的高潮已經發芽的跡象。 1956年,完成了高級合作,平均每個社區200圍繞農田水利建設,在1957年的冬天和1958年春天的高潮,翅膀,美聯社。毛澤東考慮到從事水利建設特徵的農業生產和建設發展的需要,認為需要做的大社1958年3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成都會議上的小型農業合作社合並為大社的意見指出,指出:「為了適應有條件的地方在農業生產和文化革命的需要,小型的農業合作社適當地合並大合作社是必要的。」圍繞農村小型俱樂部和社區工作後,一些地方的共產主義公社,集體農場,在一些地方「人民的公社」7月1日起,1958年「紅旗」雜志3「新的社會,新的」明確提出了「一個合作進入一個現有的農業合作也是工業合作的基層組織單位,是實際上是農業和工業相結合的人民公社「這是第一次在報刊上提到的」人民公社「的名稱。 8月6日,參觀河南新鄉七里營人民公社毛澤東,說的人民公社好名字。 9,跟山東的領導說:「人民公社」......並指出了公社的特點,是一個大二的公共談話刊登在報紙上,周圍設置關閉在八月辦人民公社的熱潮,在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政治局舉行擴大在北戴河會議,會議通過了「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的決議對人的農村公社成立十月底頒布的「解析度」,在全國迅速形成一個人的公社運動的熱潮,這個國家的超過740,000的農業生產合作社改組。超過60,000人的公社,在公社的120萬農民參加,佔全國農村總戶數的99%以上,在全國各地的農村地區已基本實現了人民公社。
由於後來在合作化運動的已經出現的太快太快了,所以人民公社化運動也出現了急於向共產主義過渡,颳起了「一平二調應收」和「共產風」
1958年中國共產黨的中央工作會議(第一次鄭州會議),毛澤東和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開始,以逐漸糾正人民的人民公社運動中的錯誤在1961年,毛澤東開發農村人的人民公社條例(草案)「的主持下,進一步定義在目前的人民公社三個階段實施所有,隊為基礎的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克服農村工作中的「左」傾錯誤,調動農民的積極性,促進農業的恢復和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是農民以家庭為單位承包土地的集體組織形式的農業生產責任制的基本特徵,保留集體生產和生產任務經濟必要的統一經營的同時,土地和其他生產資料的生產,農民的集體承包,根據其權力根據合同,承包戶,使獨立的業務決策,並完成國家和集體任務的前提下,共享經營業績,一般的做法是土地,如人口或比例下的責任經營的農民勞動力,權利和利益相結合的原則,承包戶和集體經濟組織簽訂的合同
特定形式。 (1)包幹家裡的每個承包戶向國家上繳農業稅出讓合同訂購產品,以及為集體上交公積金,公益金公共提留,其餘的產品有全部歸農民自己所有。 (2)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實行定點生產,固定資產投資,工作點,產能過剩的人他自己,切補償。目前,大部分地區的承包戶的家庭合同責任系統的形式是中國的農村集體經濟的主要手段生產保持共同擁有的主要形式;分布還是很到位的,根據工作的分配原則;生產和經營活動中,集體和家庭一起參加了。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是中國農民的偉大創造,是黨中央的積極支持和三中全會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的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的產物,大力倡導下,逐漸橫跨全國的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到1983年初,在全國農村93%的生產隊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責任制廢除人民公社,並沒有採取私有化的道路土地,但現場家庭聯產承包結合統一和獨立的兩層管理,既發揮了集體統一管理的優勢,同時也調動農民生產積極性,以適應生產力水平的農業和農村發展的特點和管理水平較好的經濟形式。
『捌』 如何理解我國土地制度從家庭聯產包責任制到新時代的土地所有權,經營權,承包權的三權分置
改革開放之初,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所有權歸集體,承包經版營權歸農戶,此為「兩權權分離」;
現順應農民保留土地承包權、流轉土地經營權的意願,將土地承包經營權再分為承包權和經營權,形成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置」的格局。
簡稱「三權"分置並行,這是農村改革又一重大制度創新。
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