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指標
不知道你要比較什麼呢?一般來說,用來比較各省創新能力,要比較他們當前有效的專利數量,而這個指標不單獨公布,一般統計局公布的數據,會有人口數和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數兩個指標,二者相乘,得到的就是當前本省擁有的有效發明專利數。考慮到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人口數量差異太大,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數才是最有價值的評價指標。
❷ 想知道做專利分析時,判斷專利重要性的指標有哪些
主要指標 ①專利數量。某一技術類別的專利數量可以用於衡量這一技術領域技術活動的水平;而某一公司或某專利權人歷年申請的專利數量反映了其技術活動發生、發展的過程及發展趨勢等。利用專利數量可以進行各國在不同時期、不同領域技術活動產出和謀求工業產權保護意向的比較。 ②同族專利數量。某一發明的同族專利數反映了這個公司專利申請地域的廣度,也反映了此發明的潛在價值——由於需要翻譯和專門的法律幫助等費用,在國外申請專利比在自己國家要昂貴得多,只有那些被公司認識到最有商業價值的發明才會在多國申請專利,以便保護今後的投資和產品輸出的獨占權。 ③專利被引次數。某一專利被後續專利引用的次數可以反映此專利的重要程度,因為一項重要的專利出現以後,會伴隨出現大量的改進專利產生,這項重要專利會被改進專利重復引用。引用情況揭示了專利之間的聯系,可用於跟蹤對應於不同技術的專利網路,發現處於不同技術交叉點上的專利。可惜的是我國的專利資料庫不能提供專利的被引次數,這不能不說是個缺憾。 ④專利成長率。專利成長率測算的是專利數量成長隨時間變化的百分率,可顯現技術創新隨時間的變化是增加還是遲緩。例如專利季成長率是將一企業於某季所獲得的專利數量與前一季所獲得的專利數量相比較,計算出該季所獲專利較前一季增減幅度的百分比率。專利年成長率測算的是和上一年相比專利增長變化的百分比,用來衡量一年來技術活動發展的變化狀況。 ⑤科學關聯性。科學關聯性測算的是專利(標的專利)所引證的科研學術論文或研究報告數量,該指標衡量的是專利技術和前沿科學研究關系。科學關聯性的數值具有產業依存性:機械行業的科學關聯性平均數值將近為零,而高科技生化產業可能高達15。 ⑥技術生命周期。技術生命周期測算的是企業的專利在其申請文件扉頁中所引證專利技術年齡的平均數。因此技術生命周期可以這樣理解:是最新專利和最早專利之間的一段時間。如果技術生命周期較短,意味著正在著力研發一門相對較新的技術,而且這門技術發展創新的非常快。技術生命周期具產業依存性,相對熱門的產業技術周期較短,如電子類的約3~4年,而制葯類的約為8~9年,造船類的可能長達15年。 ⑦專利效率。專利效率測算的是一定的研發經費支出所創造的專利數量產出,此項指標用來評估企業在預定時間內專利數量產出的科研能力和成本效率。專利數量產出的越多,專利效率越高,則企業的技術研發能力越強。 ⑧專利實施率。專利實施率能否被有益地實施、能否帶來科技創新對於那些還未實施的專利技術來說還是一個未知數。一般的發明專利的實施都還要經過一個開發過程,而開發不是都能成功的,有不少發明專利技術在開發過程中因技術難點解決不了或在現有技術條件下達不到預期效果,不得不半途而廢或最終放棄。可以通過技術性能、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市場因素、產業化開發和生產能力、宏觀環境以及產業化風險等多個角度對發明專利的實施進行衡量。專利實施率越高,則專利對於技術發展、技術創新做出的貢獻越大,和技術發展結合得越緊密。我國的專利實施率僅僅維持於30%左右,遠遠低於歐美日各國的水平。 ⑨產業標准化指標。在跨產業橫向比較的時候,產業之間的差異給不同產業之間的專利指標數值的比較帶來了麻煩,為此需要使用產業標准化指標。產業標准化指標的數值是將一個企業的指標值除以企業所在產業該指標的平均值得出的。例如,在化學產業有30家企業,它們的科學關聯性的平均數值為3.7,那麼每一個化學企業科學關聯性的標准指標值應該是通過各企業科學關聯性的指標值除以3.7得到的。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消除不同產業所帶來的不同影響,進而找出每個產業內表現最好的那個企業。
❸ 申請專利要達到怎樣的技術指標就是專利材料的作到什麼程度
《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第三章第二十六條規定:「申請發明或者實用新型專專利的,屬應當提交請求書、說明書及其摘要和權利要求書等文件。
請求書應當寫明發明或者實用新型的名稱,發明人或者設計人的姓名,申請人姓名或者名稱、地址,以及其他事項。
說明書應當對發明或者實用新型作出清楚、完整的說明,以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能夠實現為准;必要的時候,應當有附圖。摘要應當簡要說明發明或者實用新型的技術要點。
權利要求書應當以說明書為依據,說明要求專利保護的范圍。」
從上面的規定來看,專利的說明「以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能夠實現為准」。如果可以用文字或其它方式說明,可以讓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實現,那就不必以數據和圖形表示。
❹ 專利權經濟價值評價指標有哪些
專利權經濟價值評價指標有:
1. 技術指標,即 與已有技術的關、有無出現替代技專術的可能屬性
2. 專利指標 ,即 獨占排他性的強度、有無出現其他公司專利抵觸的可能性
3. 市場指標,即市場規模、市場需求的安定性
❺ 專利相對優勢指標rpa可以說明什麼
1) 通過法定程序確定發明創造的權利歸屬關系,從而有效保護發明創造成果,獨占市場,以此換取最大的利益;
2) 為了在市場競爭中爭取主動,確保自身生產與銷售的安全性,防止對手拿專利狀告咱們侵權(遭受高額經濟賠償、迫使自己停止生產與銷售);
3) 國家對專利申請有一定的扶持政策(如政府頒布的專利獎勵政策、以及高新技術企業政策等),會給予部分政策、經濟方面的幫助。
4) 專利權受到國家專利法保護,未經專利權人同意許可,任何單位或個人都不能使用(狀告他人侵犯專利權,索取賠償)。
5) 自己的發明創造及時申請專利,使自己的發明創造得到國家法律保護,防止他人模仿本企業開發的新技術、新產品(構成技術壁壘,別人要想研發類似技術或產品就必須得經專利權人同意)。
6) 自己的發明創造如果不及時申請專利,別人把你的勞動成果提出專利申請,反過來向法院或專利管理機構告你侵犯專利權。
7) 可以促進產品的更新換代,亦提高產品的技術含量,及提高產品的質量、降低成本,使企業的產品在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8) 一個企業若擁有多個專利是企業強大實力的體現,是一種無形資產和無形宣傳(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企業既是消費者趨之若鶩的強力企業,同時也是政府各項政策扶持的主要目標群體),21世紀是知識經濟的時代,世界未來的競爭,就是知識產權的競爭。
9) 專利技術可以作為商品出售(轉讓),比單純的技術轉讓更有法律和經濟效益,從而達到其經濟價值的實現。
10) 專利宣傳效果好。
11) 避免會展上撤下展品的尷尬。
12) 專利除具有以上功能外,擁有一定數量的專利還作為企業上市和其他評審中的一項重要指
❻ 專利價值評估指標體系與專利質量之間的關系
在專利價值評估研究中,如何建立科學的專利價值評價指標體系及評估模型已成為目前理論界和實務界探討的熱點。通常將影響專利價值的因素歸為四大類:技術因素、市場因素、競爭因素和法律因素,通過對
諸影響因素及作用機理的分析,建立專利價值評估指標體系及分析模型,代表了專利價值評價的主要研究方法。然而,目前指標法所建立的專利評價指標體系多數僅停留在理論層面,或由於指標難以獲取而缺乏
數據支持,基本上不具備可操作性。因此,如何針對專利評價指標體系建立有效分析模型是有待進一步研究的重要課題。本文從專利技術價值、市場價值和權利價值3個維度,嘗試建立具備實務可操作性的專利價值評估指標體系,以技術價值評價指標為基礎,建立專利技術質量評價模型,並首次對大樣本和真實專利數據進行專利技術質量評價,同時採用韓國三星公司42項核心專利為對比樣本,提供了一種實務可操作的、定量化評價專利技術質量的方法和工具。
1、專利價值評估指標體系及模型研究綜述
1.1專利價值評估指標體系及模型
美國知識產權咨詢公司CHI與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聯合開發了全球第一個專利指標評價體系,用於評價公司或國家和地區的知識產權綜合實力,並以此指標體系為基礎來評價公司的無形資產價值。
CHI專利評價指標包括專利數量、專利平均被引用數、當前影響指數、技術實力(專利數量×當前影響指數)、技術生命周期、科學關聯性和科學強度(專利數量×科學關聯性)7個指標。其中,技術實力和科學強度指標是復合指標。在CHI專利評價指標的基礎上,研究者對專利價值評估指標體系進行了大量研究,主要可概括為兩大研究路線:①專利價值影響因素及作用機理。大量研究表明,影響專利價值的變數主要有:專利生命周期、專利保護范圍、專利創造性、專利可替代性、專利研發投入、專利權人特徵、專利法律特徵等。上述研究針對影響專利價值的單一變數和多變數,分析了各種變數對專利價值的影響機理,然而並未以多變數為評價指標建立具體專利價值評估模型;②專利價值評價指標及模型。基本思路是從影響專利價值的四大要素:技術、市場、競爭和法律出發,構建專利價值評價指標體系,評價模型計算方法主要採用專家打分法、層次法、決策樹法以及模糊綜合評價法等。萬小麗和朱雪忠從技術、市場和權利角度構建專利評價指標體系,共包含17個評價指標,利用層次法和模糊綜合理論建立評價模型。2012年,由國家知識產權局和中國技術交易所聯合出版的《專利價值分析指標體系操作手冊》,從專利法律價值、技術價值和經濟價值角度建立專利價值分析指標,共包含18個評價指標,並通過專家打分法計算專利價值度(0~100)。然而,上述專利評價指標體系均存在多數指標難以量化的問題,基本上都是從定性角度來研究專利價值。
了解更多可咨詢撰撰網
❼ 如何正確認識專利指標
專利指標是一個導向性非常明顯的指標,意在產業發展將向創新型升級,意在經濟發展水平更注重質量評價。
現在讓人擔心的是,「專利指標」是否會成為下一個被誤讀的「論文指標」,從而達不到預期設想的評價效果。
曾幾何時,學術論文是一個多麼陽春白雪的字眼,特別是《自然》、《科學》等國際期刊及美國SCI科學引文檢索系統,更是成為衡量國內大學、科研機構和科學工作者學術水平最重要的尺度。
而事實證明,SCI引用率並沒有與我們的技術創新水平成正比,倒是由於我們一些科研機構過分強調SCI文章數,使得一些西方出版商喜出望外,他們大幅度提高了訂閱費。
「論文指標」盛行的結果是——一批學術或應用價值很小的科研成果,發表完論文、評完職稱了事。正是因為這一點,現在已經有一些學校,特別是理工科學校調整評價體系,引入專利指標,同時強調發明專利,來評價科研成果的創新水平。
不僅是高校,近幾年「專利指標」在各級政府評比、各種科技獎勵評比、科技項目申報及評審等活動中也處於「走紅」趨勢。
這本是件值得鼓勵的事情,但卻又讓筆者不得不聯想到2008年專利交易市場的「異常活躍」。2008年4月,新的《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辦法》實施,認定標准中,企業「擁有自主知識產權」被列為硬杠杠之一,專利授權書一時間洛陽紙貴,專利交易量成倍增長。事實上,有相當一部分企業買回去的專利並非本企業所需,而只是為了使自己在評定時不被「一票否決」。
截至2010年底,我國有效專利共計221.6萬件,其中國內占總量82.4%,國外佔17.6%。而在國內有效專利構成中,不用實質審查的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專利總共佔到總量的85.8%,發明專利僅為14.2%。而在國外有效專利中,發明專利佔到78.6%。國內有效發明專利維持時間超過5年的有46.7%,超過10年的有4.6%;國外有效發明專利維持時間超過5年的有83.5%,超過10年的有23.8%。這反映了國內創新主體掌握的專利仍以「短平快」為主。
科易專利站為您解答,希望能幫助到您!
❽ 是否有專利產業化指標
先找評估公司給你評估,北京好多這樣的公司,在申請專利,在就專是你這個東西能否產業屬化。你的產品是屬於技術革新,還是原創,別人是不是拿過來就能做個跟你的差不多的東西,在找個好的合夥人,實在找不到,技術真的好的話,就賣了算了,不想賣的話就找個電力行業的公司給他們做,你每年收幾個點。你要考慮幾個問題:
1你先查查有沒有這個東西。
2這個東西的市場在那裡。
3這個東西如果真的改變了某些流程的話,會不會侵犯到某些人的利益。尤其是涉及電力方面的。
4這個東西穩不穩定,有最好有什麼政府給你的證書什麼的,要是科學院的就最好了。
5東西是不是投機取巧的,踩沒踩紅線。
❾ 知識產權考核指標怎麼寫
知識產權包括專利、商標、著作權、商業秘密等,考核指標可以分別從這版幾個方面權著手。
例如對於專利部分:
1.部門專利申請總量、人均數量等
2.部門專利授權量、人均授權量
3.專利引進(通常包含於技術引入合同中)的數量及其後續應用
4.專利許可數、通過許可帶來的經濟效益等;
5.專利轉換數量(應用於實際生產的專利),轉換後的創收效益等;
6.基於專利工作的其他效益(如政府獎勵、標准使用費用等);
對於商標部分:
1.申請的商標數量;
2.商標侵權情況的監控與預防;
3.商標許可數量、以及獲得相應的費用等。
其他指標類似。
❿ 專利分析法的分析指標
多年來, 人們通過不斷摸索專利分析的方法並找尋更好的分析指標, 使分析方法及指標體系已日趨完善。國外進行專利分析的方法和指標已能夠較好地客觀評價專利數據, 充分挖掘其中的戰略競爭情報, 為企業戰略決策帶來有價值的參考。
專利分析方法分為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兩種。 定量分析又稱統計分析,主要是通過專利文獻的外表特徵進行統計分析,也就是通過專利文獻上所固有的標引項目來識別有關文獻,然後對有關指標進行統計,最後用不同方法對有關數據的變化進行解釋,以取得動態發展趨勢方面的情報。
(1)統計的對象與角度
①統計對象一般是以專利件數為單位。
②統計可按專利分類、專利權人、年度、國別等從不同角度進行。
當按分類對專利信息進行統計時,根據各個領域內專利數量的多寡,可得知哪些科技領域的發明行為景為活躍,哪一種技術將得到突破,哪些是即將被淘汰的技術。
如果對專利信息按國別進行統計,就可以發現被統計國家的科技發展戰略及其在各個領域所處的地位。這種統計結果有助於人們了解某一時期各國科研和開發的重點。
如果對專利按專利權人進行統計,可以發現某個領域重要的技術擁有者,或者哪個公司在該領域的具有重要地位。
(2)統計的主要指標
①專利數量。某一技術類別的專利數量可以用於衡量這一技術領域技術活動的水平;而某一公司或某專利權人歷年申請的專利數量反映了其技術活動發生、發展的過程及發展趨勢等。利用專利數量可以進行各國在不同時期、不同領域技術活動產出和謀求工業產權保護意向的比較。
②同族專利數量。某一發明的同族專利數反映了這個公司專利申請地域的廣度,也反映了此發明的潛在價值——由於需要翻譯和專門的法律幫助等費用,在國外申請專利比在自己國家要昂貴得多,只有那些被公司認識到最有商業價值的發明才會在多國申請專利,以便保護今後的投資和產品輸出的獨占權。
③專利被引次數。某一專利被後續專利引用的次數可以反映此專利的重要程度,因為一項重要的專利出現以後,會伴隨出現大量的改進專利產生,這項重要專利會被改進專利重復引用。引用情況揭示了專利之間的聯系,可用於跟蹤對應於不同技術的專利網路,發現處於不同技術交叉點上的專利。可惜的是我國的專利資料庫不能提供專利的被引次數,這不能不說是個缺憾。
④專利成長率。專利成長率測算的是專利數量成長隨時間變化的百分率,可顯現技術創新隨時間的變化是增加還是遲緩。例如專利季成長率是將一企業於某季所獲得的專利數量與前一季所獲得的專利數量相比較,計算出該季所獲專利較前一季增減幅度的百分比率。專利年成長率測算的是和上一年相比專利增長變化的百分比,用來衡量技術活動發展的變化狀況。
⑤科學關聯性。科學關聯性測算的是專利(標的專利)所引證的科研學術論文或研究報告數量,該指標衡量的是專利技術和前沿科學研究關系。科學關聯性的數值具有產業依存性:機械行業的科學關聯性平均數值將近為零,而高科技生化產業可能高達15。
⑥技術生命周期。技術生命周期測算的是企業的專利在其申請文件扉頁中所引證專利技術年齡的平均數。因此技術生命周期可以這樣理解:是最新專利和最早專利之間的一段時間。如果技術生命周期較短,意味著正在著力研發一門相對較新的技術,而且這門技術發展創新的非常快。技術生命周期具產業依存性,相對熱門的產業技術周期較短,如電子類的約3~4年,而制葯類的約為8~9年,造船類的可能長達15年。
⑦專利效率。專利效率測算的是一定的研發經費支出所創造的專利數量產出,此項指標用來評估企業在預定時間內專利數量產出的科研能力和成本效率。專利數量產出的越多,專利效率越高,則企業的技術研發能力越強。
⑧專利實施率。專利實施率能否被有益地實施、能否帶來科技創新對於那些還未實施的專利技術來說還是一個未知數。一般的發明專利的實施都還要經過一個開發過程,而開發不是都能成功的,有不少發明專利技術在開發過程中因技術難點解決不了或在現有技術條件下達不到預期效果,不得不半途而廢或最終放棄。可以通過技術性能、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市場因素、產業化開發和生產能力、宏觀環境以及產業化風險等多個角度對發明專利的實施進行衡量。專利實施率越高,則專利對於技術發展、技術創新做出的貢獻越大,和技術發展結合得越緊密。我國的專利實施率僅僅維持於30%左右,遠遠低於歐美日各國的水平。
⑨產業標准化指標。在跨產業橫向比較的時候,產業之間的差異給不同產業之間的專利指標數值的比較帶來了麻煩,為此需要使用產業標准化指標。產業標准化指標的數值是將一個企業的指標值除以企業所在產業該指標的平均值得出的。例如,在化學產業有30家企業,它們的科學關聯性的平均數值為3.7,那麼每一個化學企業科學關聯性的標准指標值應該是通過各企業科學關聯性的指標值除以3.7得到的。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消除不同產業所帶來的不同影響,進而找出每個產業內表現最好的那個企業。
(3)統計的主要內容
①專利技術按時間的分布研究。即以時間為橫軸、專利申請量(或批准量)為縱軸,統計專利量隨時間的變化規律,一般用於趨勢預測。
任何技術都有一個產生、發展、成熟及衰老的過程,歷年申請的專利數量、專利引文數量變化可以確定該技術的發展趨勢及活躍時期,為科研立項、技術開發等重大決策提供依據。而對不同技術領域的專利進行時間分布的對比研究,可以確定在某一時期內,哪些技術領域比較活躍,哪些技術領域處於停滯狀態。
②專利技術按空間的分布研究。即通過不同公司、企業間的專利數量對比,來反映他們的技術水平與實力。空間分布一般用於識別競爭對手,分析其技術策略等。
將某一技術類別的專利申請按專利權人進行統計,可以得到某項技術在不同公司或企業間的分布,了解哪些公司或企業在該領域投入較多、專利活動較活躍、技術水平較領先;而對不同技術類別各公司的專利頻數進行統計,可以了解各公司最活躍的領域,即其開發的重點領域。另外,通過檢索某一專利的同族專利,可以得到這些專利申請的地理分布,從而判斷其商業價值,了解某公司技術輸出的重點領域;也可以為技術引進提供依據,為產品出口避開對方的保護區提供情報。
(4)度量技術發展不同階段的統計參數。
技術生長率 : =a/A。其中a:當年發明專利申請數(或批准數);A:追溯5年的發明專利申請累積數(或批准累積數)。連續計算數年,v值遞增,說明該技術正在萌芽或生長階段。
技術成熟系數 : =a/(a + b)。其中a同上,b為當年實用新型專利申請數(或批准數)。連續計算數年,α值遞減,反映技術日趨成熟。
技術衰老系數β:β=(a + b)/(a + b + c)。其中a、b同上,c為當年外觀設計專利或商標申請數(或批准數)。連續計算數年,β值遞增,預示該技術日漸陳舊。
新技術特徵系數 。其中 為技術生長率, 為技術成熟系數。是反映某項技術新興或衰老的綜合指標, 值越大,新技術特徵越強,預示它越具有發展潛力。 定性分析也稱技術分析,是以專利的技術內容或專利的「質」來識別專利,並按技術特徵來歸並有關專利使其有序化。這和統計分析僅依靠專利文獻外表特徵是有很大區別的。定性分析一般用來獲得技術動向、企業動向、特定權利狀況等方面的情況。可以從發明的用途、原理、材料、結構和方法等5個方面來考慮重要專利的內容,並將重要專利按照內容的異同分類。如果專利內容以原理為主,說明這項技術尚未成熟;如果專利內容以用途的多樣性為主,則說明技術已能實用。另外,將某技術領域各主要公司的專利按專利內容列表分析可以看出各公司的技術特色及開發重點; 將有關專利按技術內容的異同分成各個專利群,對某一公司擁有的不同專利群或對不同時期專利群變化情況進行分析,可以對某項技術或產品發展過程中的關鍵問題、今後發展趨勢及應用動向、與其他技術的關系等進行分析與預測。
由於涉及到技術的具體內容,定性分析的工作比較繁重、復雜。至於用定量分析還是定性分析,應視所希望解決的問題和掌握的專利數據而定。事實上,經常需要將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結合起來才能達到好的效果。比如,可先通過定量分析確定哪些公司在某一技術領域佔有技術優勢(專利申請量或批准量可以反映技術活動水平),辨別這一技術領域的重要專利(某一專利被後續專利的引用數反映專利的重要性),然後再針對這些公司的重要專利進行定性分析。
專利信息的定量分析與定性分析,一個是通過量的變化,一個是通過內在質的變化來反映技術的發展狀況與發展趨勢。兩者既有區別,又存在必然的聯系。量的分類需要根據質,質的體現又要通過量。因此在實際工作中,將兩者配合使用會獲得更好的效果。
專利分析的指標較多, 利用不同的指標可以從不同角度客觀評價專利數據。許多國外的專利咨詢機構都已建立了自身的一套完備的分析指標體系, 如美國摩根研究與分析協會、CHI 研究中心等, 他們在分析中結合利用多個分析指標, 綜合評價專利數據。現將部分常用的分析指標列於表2 之中。
與國外較成熟的專利分析方法及指標體系相比, 國內對專利分析的重視度仍不夠、利用較少, 分析中對專利信息資源的加工程度較低, 且專利資料庫中對專利的引用情況沒有記錄, 以至於一些重要的分析方法如專利引文分析及其相應指標都無法利用, 最終導致專利分析的價值在國內的企業戰略中沒能得以充分發揮。然而我們應該看到專利分析對企業的戰略決策確實有著很好的輔助預測作用, 因此國內開展專利分析應學習借鑒國外分析方法及指標, 加深對專利信息的加工, 建立專利引文等資料庫, 更好地發揮專利信息的價值, 為企業戰略競爭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