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氈帽商標
『壹』 浙江有什麼黃酒品牌
黃酒哪裡的較有名,浙江紹興無疑是。紹興黃酒文明世界,大家較熟悉的有女兒紅,會稽山、古越龍山等,其實浙江黃酒除了這幾個品牌外,還有很多,下面來給大家詳細介紹一下浙江黃酒品牌!
1、會稽山黃酒
會稽山紹興酒有限公司是國家大型一檔企業,「會稽山」牌紹興酒,酒度適中,性醇和,營養豐富,能修身養性,延年益壽。據科學測定,含有二十一種氨基酸,其中包括人體必需但不能自身合成的八種氨基酸,是一種適合世界潮流的滋補型低度酒。
2、古越龍山
浙江古越龍山紹興酒股份有限公司是由紹興黃酒集團公司發起,採用募集方式設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公司產品暢銷我國各大城市,遠銷日本、東南亞、歐美等40多個國家和地區,享有「東方名酒之冠」的美譽。
3、女兒紅
女兒紅是浙江省紹興市的漢族傳統名酒,屬於發酵酒中的黃酒,用糯米,紅糖等發酵而成,含有大量人體所需的氨基酸,江南的冬天空氣潮濕寒冷人們常飲用此酒來增強抵抗力。有養身的功效。
4、梁祝黃酒
梁祝酒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梁祝酒業」)座落在經典愛情故事「梁祝化蝶」的故鄉浙江紹興,公司先後開發出「梁祝蝶戀」、「梁祝傳奇」、「梁祝經典」等系列中高檔黃酒,預計年產值數億元。
5、越品黃酒
浙江紹興越品酒業有限公司生產的越州珍品牌紹興酒有加飯、花雕、香雪、善釀、糟燒等五大系列,產品在江浙滬等地有較高的知名度,是紹興酒中的優質產品,深受消費者青睞。
6、唐宋黃酒
紹興縣唐宋酒業有限公司創建於1994年,前身為紹興縣禮酒廠。 公司目前正著力打造「唐宋」、「紹禮」兩大品牌,現已被評為「浙江老字型大小」「紹興市知名商標」「紹興市頭牌產品」。2009年力爭拿下「老字型大小」「出口頭牌產品」「浙江省知名商標」三塊牌子。
7、塔牌黃酒
浙江塔牌紹興酒有限公司主要產品有紹興加飯酒、花雕酒、元紅酒、香雪酒、善釀酒、還有新型的紹興麗春酒、江南紅酒等多個品種。
8、老恆和黃酒
湖州的老字型大小老恆和推出的袋裝「五年陳黃酒」,是用陳釀了五年的原汁黃酒做成的,醇香味很濃,黃酒倒出來有粘稠的感覺,跟兌水的黃酒完全不一樣,雖然是袋裝的,品質比很多瓶裝的黃酒還要好,而且這種清爽型的黃酒特別適合冰鎮以後再喝。
9、東方紹興黃酒
浙江東方紹興酒有限公司(原紹興縣酒廠)我廠注冊商標為「越鑒牌」、「特雕」、「醉之緣」,其主要紹興黃酒有加飯酒、花雕酒、元紅酒、香雪酒、東方女仕酒、廚用料理酒等。
10、烏氈帽黃酒
烏氈帽黃酒是烏氈帽酒業有限公司出產的歷史傳統品牌。該酒產於浙江安吉,生產黃酒的整個廠區北面環山,南面環水,是難得的生態釀酒福地。
關於浙江黃酒品牌給大家總結了10個,希望可以幫助大家更好地了解浙江黃酒。
『貳』 「紹興三烏」是指什麼
「紹興三烏」又稱「三烏文化」,這一名稱由來己久。它是紹興地方特色的一種產物,具體所指的三烏即:烏乾菜、烏氈帽、烏篷船
1、烏乾菜——烏干萊又叫霉乾菜,因其色黑故稱烏乾菜。一般用芥菜,尚未抽苔的白菜和油菜等腌制後曬干而成。此菜味道鮮美、吃了開胃,夏天用它做湯佐餐,還有消暑防痧之效,據說多年陳的乾菜效果更佳。烏乾菜加淡筍,經過加工,稱為「乾菜筍」,亦有的稱「筍乾菜」的,用它蒸豬肉,是一道典型的紹興家鄉菜——「霉乾菜蒸肉」,當地人則稱為「乾菜毗豬肉」。此菜肉血紅亮、油而不膩,菜含肉油,肉沾菜香,越蒸越糯,其味甚鮮。據傳此菜系明代徐文長所首創。
2、烏氈帽——該帽因色黑、頂圓、有卷邊而得名。用的原料是純羊毛、染色、乾燥、修整等工藝比較講究,生產過程較復雜,先後要經過三十幾道工序。它有隔熱、保暖、禦寒、避雨、遮陰、當坐墊、防止外傷、不易受潮等多種用途。過去小城鎮及農村的男子人人頭上都愛戴此帽,夏天戴了涼,冬天戴了熱,既可當草帽,又可當笠帽,一年四季均可戴用,因而它成為有紹興地方特色的一件生活用品,也成為紹興人的一個顯明標志。正因為如此,所以在過去,你如頭戴氈帽外出至杭州、上海等地,人們就會說此客自紹興來。它一直來被當作紹興人的標志,舊時紹興的制帽業,主要是制烏氈帽的「氈帽作坊」,而每家「氈帽作坊」都掛有一幅張牙舞爪的老虎畫像,奉之為「祖師爺」。烏氈帽的商標也用老虎圖案。 為什麼氈帽作坊稱老虎為祖師爺呢?相傳古時有個獵人,因追蹤一隻破打傷的老虎,直搗虎穴。他在虎穴里發現老虎睡的是一塊軟綿綿、其形如餅的氈子。很覺奇怪,原來,它是老虎平時拖吃其他野獸以後,將獸毛墊在睡窩里,經老虎身軀的壓輾,天長日久,便壓成了氈子。於是獵人把這塊氈子帶回家,洗凈曬干,略作加工後,當作帽子戴,不但冬暖夏涼,而且風吹不動,雨淋不濕,戴著很是舒服。有心者從中得到啟發,就以羊毛為原料製作氈子,再以這種氈子做成「烏氈帽」,居然得到紹興本地農民、漁民、山民們的喜愛,一時成為時尚,於是,氈帽作坊如雨後春筍,成為紹興的一業。
現在這種氈帽作坊已不多見,但年老的農民、漁民、山民們還是很喜愛戴之。
3、烏篷船——這種木船船體矯小,船篷用竹編成,中間夾著竹箬,呈半圓形,並用煙煤和桐油漆成黑色,船由此而得名。
烏篷船是水鄉獨特的、靈巧的、水上交通工具,一般可容納四至六位乘客。它的動力是靠船老大(船夫)用腳躅槳,船的航向是用劃槳,或夾在腋下當舵使用,來控制的。船行進時,船老大腳手並用,船體就輕盈地漂浮在湖面上了。紹興除小烏篷船外,還有一種大烏篷船(此類船數量極少),這種船的船身雕刻著各式花紋、圖案,船頭上雕刻著似虎頭形象的動物鷁(古書上說的一種鳥)。鷁居海內,性嗜龍,龍見而避之,所以船工就把它的形象雕刻在船頭上,使龍不敢作祟,行船可報平安。這種大烏篷船,船身高大,篷高可容人直立,船艙寬可以放桌椅,供人打牌、飲宴、看戲等,船尾有兩支櫓(也有四到八支的俗稱四沓頭、八沓頭),航速較快,專供少數官宦、富戶人家游覽、掃墓、迎親、看戲時用的。
碧波盪漾、景色秀麗的鑒猢水面上,常常可以看到一葉葉烏篷扁舟,如一條條烏魚在冉冉游動。而駕船的船家,坐在船尾,背倚一塊直豎的木板,左臂腋下夾著一支劃槳,劈水穩操方向,兩腳一彎一伸地蹬著「踏槳」。同時,在極窄的船舷上,放著一碟回香豆之類的下酒菜,右手握一把小酒壺,呷一口加飯酒,嚼一粒筒香豆,悠然自得,踏水行進。這就是遐爾聞名的紹興腳劃船。
外地遊客,一提腳劃船,就會毫不猶豫他說出「烏篷船」來。由於腳劃船在全國來說比較罕見,又因為腳劃船通常是烏篷的,所以兩者會合而為一。其實,紹興習俗,凡用烏篷的大船、小船,埠船,載貨船、搭客船,腳劃船、手搖船,統統叫做烏篷船。而用白篷的夜航船、檀船、小梭飛等,則稱為白篷船。
紹興江河錯落、湖泊棋布,被稱做水鄉澤國,素有「東方威尼斯」之譽,紹興人出門就遇河,抬腳得用船。所以作為交通工具的船,種類很多,規格不一,烏篷船、白篷船,僅以船篷作區別而稱罷了。
紹興的船,除簡易的農用船外,大多船頭上雕刻出「螭首」,據考這種形同龍頭的神物,是龍的九子之一,善治風浪,能使興風作浪的水族望而生畏。
紹興的船篷,習慣用細竹竿彎成拱形,一般一扇篷有三個拱,以竹絲作底、面,中間夾以竹著,兩邊及上下,夾以扁竹片,用鉛絲扎住。篷的大小以船的大小為准;篷的多少則以船的長度為准,五扇、七扇、九扇,十一扇不等。其中固定的叫定蓬,活動的是便於乘客上下,欣賞沿途風景。船蓬多用桐油,豬血,黑粉煎熬成」黑油」,塗於篷的外部,能防止雨水滲漏,這就是烏篷,用這種篷的就是烏篷船,包括腳劃船、埠船、戲班船等,如果光用熟桐油塗於篷上,其色呈「竹蔑黃」,與黑色的烏篷相對照,就是白篷船了,如夜航船、檀船、夜埠船等多為白篷。據考證,白篷船多系夜間航行,在黑漆的水面上,便於識別,有利安全行駛。如檀船,多半夜晚航行在海灣天黑風高之時,滿載幾十噸貨物,乘潮御風,只能用白篷才易被對面來船識見。夜航船、夜埠船用白篷的道理也在此。
紹興的埠船,舊時乃主要交通工具,以便民為目的。所以,不僅沿途經過的「客埠」理所當然地停靠、搭客,就是荒畈、野地、橋頭、岸邊,隨時有客招呼,也隨時停下搭客。因此,一般航行較慢,加上船艙不大,坐的客人又同在左右兩條長板凳上,所以是談天說地的好場合。如果碰上一二個走南闖北的健談者,則更會滿船笑語。有的船頭腦(船家),如魯迅《風波》中的七斤,還會邊搖船邊講聽來的城鄉趣聞。什麼某村某店王嫁囡,嫁妝發了二十四大船,什麼某村某家阿公「扒灰」,兒子與媳婦打離婚等等。夜航船是夜間航行的遠距離運輸船,因客貨兩運,客人晚上要睡覺,所以總是六艙的白篷大船。船艙里鋪有全套船板,男客睡前、中艙,女客睡後艙,全是統鋪。船家出租被褥、席子。夜航船一般在桅桿上懸有船燈一盞,燈上書有「西興——紹興夜航」等一類字樣。船工除搖櫓、打篙的外,凡有纖路的地方都充任纖夫背纖,紹興夜航船最盛時有東西十幾條航線,西線如紹興至蕭山、西興、聞家堰,坎山、塘頭(瓜瀝)、臨浦、義橋,東線到百官、曹娥、東關、湯浦、哨金等地,都是傍晚下船,天亮到達目的地。因夜航船容量大,時間長,又在晚間,客人們談天說地更會有充足的條件。社會上的種種奇聞逸事,官場甚至宮廷秘事,神怪荒誕傳說都能在夜航船中交流,明代張岱的〈夜航船〉,就源於此而定其書名。
『叄』 柯岩鑒湖名字的來歷
柯岩在柯山腳下,柯山之「柯」來源於柯亭。柯者系指,常綠喬木,樹枝,斧柄。古人建驛亭,因陋就簡,以樹枝為柱為梁,以青竹為壁為椽,以茅草為瓦為頂,越語稱「柯」亭,柯山由柯亭得名。柯山原為一個青石山,人們很早就注意到了柯山的秀麗和豐富的岩石資源。在漢之後的魏、蜀、吳三國時期,數以百計的採石工聚集於此,柯山,成了採石山。歷史更替,四百年間,近二十代石工不斷開鑿採石,偌大一座柯山,竟被挖去半座。這也許是天意所在,在被挖去半座石山的區域中,竟留下兩「柱」孤岩,渾然兀立。這一奇異的石景,令後來的石工們為之動容,為之心驚。從此,大規模開采柯山石的局面消失了。石景的突現,使柯岩成為一個響亮的名字,柯山之名漸漸地為柯岩所替代了。這就是柯岩的來歷。 步入具有唐代風格的景區正門,首先來到石佛景區。迎面一座古樸石亭,亭中古碑上刻「柯岩絕勝」四字,字體瀟灑,不知出自誰筆。清代就有柯岩8景,據說現在已經有18景了。前行,就見一奇石矗立。其形體曲折,宛如一柱青煙。高31米,底圍4米,最薄處不足1米,下細上寬,遠看時,像一個熊熊燃燒的火炬,轉個角度,又像冉冉升起的蘑菇雲。岩頂有清光緒初年鐫刻「雲骨」二字,字體剛勁,神形兼備。頂端古柏蒼翠、老枝橫斜。此石景經千年不倒,百年不傾,真不愧為雲之骨,石之魂。這是18景中的「爐柱青煙」。旁「雲骨」而立的是石窟造佛,為彌勒像。也是一景叫「石雕大佛」,佛是在一個孤立的巨岩上依石形狀雕刻而成。成像在隋唐年間,佛高20.8米,佛相寬頰廣額,兩耳垂肩,雙目微啟略俯視,法相豐頤庄嚴。左手撫膝,右手作說法闡經印。身穿褒衣博帶式袈裟,全跏趺坐式,儀態嫻靜端正,為浙江四大石佛之一,最奇特的是大佛兩耳相通,可容一人自如往來,世所罕見。大佛周圍是一個巨大池塘,叫大佛池,池中游魚戲水,引人駐足。大佛對面地上有一石蓮花,由99塊巨石拼接而成,象徵「九九歸一」,你如站在蓮花心上,面對刻有五千七百餘字佛教大經——金剛經的迴音壁低吟,會感到迴音琅琅,這里被稱為「蓮花聽音」。大佛池北面的蠶花洞,懸崖峭壁,幽谷深壑,可見「一線天」。向西轉過去,在高聳壁立的岩石上,「柯岩」「文光四射」等巨大的題刻赫然入目。此景被稱為「文光射斗」。在一個石樑上還建有文昌閣和八卦台。七星岩在文昌閣西北,是採石留下的7 個洞穴,岩口狹窄險要,入內豁然開朗,潭水幽冷清澈,游魚可數。此處是柯岩18景中的「七星觀魚」。
『肆』 紹興的三烏文化指哪三烏啊
「紹興三烏」又稱「三烏文化」,這一名稱由來己久。它是紹興地方特色的一種產物,具體所指的三烏即:烏乾菜、烏氈帽、烏篷船 1、烏乾菜——烏干萊又叫霉乾菜,因其色黑故稱烏乾菜。一般用芥菜,尚未抽苔的白菜和油菜等腌制後曬干而成。此菜味道鮮美、吃了開胃,夏天用它做湯佐餐,還有消暑防痧之效,據說多年陳的乾菜效果更佳。烏乾菜加淡筍,經過加工,稱為「乾菜筍」,亦有的稱「筍乾菜」的,用它蒸豬肉,是一道典型的紹興家鄉菜——「霉乾菜蒸肉」,當地人則稱為「乾菜毗豬肉」。此菜肉血紅亮、油而不膩,菜含肉油,肉沾菜香,越蒸越糯,其味甚鮮。據傳此菜系明代徐文長所首創。 2、烏氈帽——該帽因色黑、頂圓、有卷邊而得名。用的原料是純羊毛、染色、乾燥、修整等工藝比較講究,生產過程較復雜,先後要經過三十幾道工序。它有隔熱、保暖、禦寒、避雨、遮陰、當坐墊、防止外傷、不易受潮等多種用途。過去小城鎮及農村的男子人人頭上都愛戴此帽,夏天戴了涼,冬天戴了熱,既可當草帽,又可當笠帽,一年四季均可戴用,因而它成為有紹興地方特色的一件生活用品,也成為紹興人的一個顯明標志。正因為如此,所以在過去,你如頭戴氈帽外出至杭州、上海等地,人們就會說此客自紹興來。它一直來被當作紹興人的標志,舊時紹興的制帽業,主要是制烏氈帽的「氈帽作坊」,而每家「氈帽作坊」都掛有一幅張牙舞爪的老虎畫像,奉之為「祖師爺」。烏氈帽的商標也用老虎圖案。 為什麼氈帽作坊稱老虎為祖師爺呢?相傳古時有個獵人,因追蹤一隻破打傷的老虎,直搗虎穴。他在虎穴里發現老虎睡的是一塊軟綿綿、其形如餅的氈子。很覺奇怪,原來,它是老虎平時拖吃其他野獸以後,將獸毛墊在睡窩里,經老虎身軀的壓輾,天長日久,便壓成了氈子。於是獵人把這塊氈子帶回家,洗凈曬干,略作加工後,當作帽子戴,不但冬暖夏涼,而且風吹不動,雨淋不濕,戴著很是舒服。有心者從中得到啟發,就以羊毛為原料製作氈子,再以這種氈子做成「烏氈帽」,居然得到紹興本地農民、漁民、山民們的喜愛,一時成為時尚,於是,氈帽作坊如雨後春筍,成為紹興的一業。 現在這種氈帽作坊已不多見,但年老的農民、漁民、山民們還是很喜愛戴之。 3、烏篷船——這種木船船體矯小,船篷用竹編成,中間夾著竹箬,呈半圓形,並用煙煤和桐油漆成黑色,船由此而得名。 烏篷船是水鄉獨特的、靈巧的、水上交通工具,一般可容納四至六位乘客。它的動力是靠船老大(船夫)用腳躅槳,船的航向是用劃槳,或夾在腋下當舵使用,來控制的。船行進時,船老大腳手並用,船體就輕盈地漂浮在湖面上了。紹興除小烏篷船外,還有一種大烏篷船(此類船數量極少),這種船的船身雕刻著各式花紋、圖案,船頭上雕刻著似虎頭形象的動物鷁(古書上說的一種鳥)。鷁居海內,性嗜龍,龍見而避之,所以船工就把它的形象雕刻在船頭上,使龍不敢作祟,行船可報平安。這種大烏篷船,船身高大,篷高可容人直立,船艙寬可以放桌椅,供人打牌、飲宴、看戲等,船尾有兩支櫓(也有四到八支的俗稱四沓頭、八沓頭),航速較快,專供少數官宦、富戶人家游覽、掃墓、迎親、看戲時用的。 碧波盪漾、景色秀麗的鑒猢水面上,常常可以看到一葉葉烏篷扁舟,如一條條烏魚在冉冉游動。而駕船的船家,坐在船尾,背倚一塊直豎的木板,左臂腋下夾著一支劃槳,劈水穩操方向,兩腳一彎一伸地蹬著「踏槳」。同時,在極窄的船舷上,放著一碟回香豆之類的下酒菜,右手握一把小酒壺,呷一口加飯酒,嚼一粒筒香豆,悠然自得,踏水行進。這就是遐爾聞名的紹興腳劃船。 外地遊客,一提腳劃船,就會毫不猶豫他說出「烏篷船」來。由於腳劃船在全國來說比較罕見,又因為腳劃船通常是烏篷的,所以兩者會合而為一。其實,紹興習俗,凡用烏篷的大船、小船,埠船,載貨船、搭客船,腳劃船、手搖船,統統叫做烏篷船。而用白篷的夜航船、檀船、小梭飛等,則稱為白篷船。 紹興江河錯落、湖泊棋布,被稱做水鄉澤國,素有「東方威尼斯」之譽,紹興人出門就遇河,抬腳得用船。所以作為交通工具的船,種類很多,規格不一,烏篷船、白篷船,僅以船篷作區別而稱罷了。 紹興的船,除簡易的農用船外,大多船頭上雕刻出「螭首」,據考這種形同龍頭的神物,是龍的九子之一,善治風浪,能使興風作浪的水族望而生畏。 紹興的船篷,習慣用細竹竿彎成拱形,一般一扇篷有三個拱,以竹絲作底、面,中間夾以竹著,兩邊及上下,夾以扁竹片,用鉛絲扎住。篷的大小以船的大小為准;篷的多少則以船的長度為准,五扇、七扇、九扇,十一扇不等。其中固定的叫定蓬,活動的是便於乘客上下,欣賞沿途風景。船蓬多用桐油,豬血,黑粉煎熬成」黑油」,塗於篷的外部,能防止雨水滲漏,這就是烏篷,用這種篷的就是烏篷船,包括腳劃船、埠船、戲班船等,如果光用熟桐油塗於篷上,其色呈「竹蔑黃」,與黑色的烏篷相對照,就是白篷船了,如夜航船、檀船、夜埠船等多為白篷。據考證,白篷船多系夜間航行,在黑漆的水面上,便於識別,有利安全行駛。如檀船,多半夜晚航行在海灣天黑風高之時,滿載幾十噸貨物,乘潮御風,只能用白篷才易被對面來船識見。夜航船、夜埠船用白篷的道理也在此。 紹興的埠船,舊時乃主要交通工具,以便民為目的。所以,不僅沿途經過的「客埠」理所當然地停靠、搭客,就是荒畈、野地、橋頭、岸邊,隨時有客招呼,也隨時停下搭客。因此,一般航行較慢,加上船艙不大,坐的客人又同在左右兩條長板凳上,所以是談天說地的好場合。如果碰上一二個走南闖北的健談者,則更會滿船笑語。有的船頭腦(船家),如魯迅《風波》中的七斤,還會邊搖船邊講聽來的城鄉趣聞。什麼某村某店王嫁囡,嫁妝發了二十四大船,什麼某村某家阿公「扒灰」,兒子與媳婦打離婚等等。夜航船是夜間航行的遠距離運輸船,因客貨兩運,客人晚上要睡覺,所以總是六艙的白篷大船。船艙里鋪有全套船板,男客睡前、中艙,女客睡後艙,全是統鋪。船家出租被褥、席子。夜航船一般在桅桿上懸有船燈一盞,燈上書有「西興——紹興夜航」等一類字樣。船工除搖櫓、打篙的外,凡有纖路的地方都充任纖夫背纖,紹興夜航船最盛時有東西十幾條航線,西線如紹興至蕭山、西興、聞家堰,坎山、塘頭(瓜瀝)、臨浦、義橋,東線到百官、曹娥、東關、湯浦、哨金等地,都是傍晚下船,天亮到達目的地。因夜航船容量大,時間長,又在晚間,客人們談天說地更會有充足的條件。社會上的種種奇聞逸事,官場甚至宮廷秘事,神怪荒誕傳說都能在夜航船中交流,明代張岱的〈夜航船〉,就源於此而定其書名。
『伍』 浙江蘭溪有什麼特色小吃啊
1、蘭溪小蘿卜。蘭溪小蘿卜」是蘭溪的地方品種,原產於蘭溪市雲山街道十里亭、黃湓、陳店等沿江一帶。「蘭溪小蘿卜」有兩個品系,一是板葉,又稱「牛舌頭」「枇杷葉」;二是花葉,又稱「蘭溪花葉」。該品種皮色潔白、組織緻密、皮薄,是一個理想腌制加工品種。
2、穆塢枇杷。穆塢位於女埠極北角的山塢之中,古稱慕塢源,宋理宗御書「慕塢」二字,故名。穆塢種植枇杷已近百年歷史。2009年獲得浙江省著名商標。穆塢村也獲得了「華東枇杷第一村的」的稱號。
3、游埠酥餅。八婺酥餅數蘭溪,蘭溪酥餅看游埠。游埠酥餅是能拴住你的味蕾,它兼容了八婺酥餅的香脆等諸多特點,最奇特的是游埠酥餅里放的豬油乾和野菜絲,趁熱咬一口,滿嘴流油,齒頰生香,味道妙不可言。
4、蘭慶雞蛋餜。蘭慶雞蛋餜選料製作:肉十分講究、蔥要粗細均勻、皮要擀溥、收口之處尤見功夫,最好掌握在一張紙那麼厚,火候更是關鍵,煎出的雞蛋餜外表通體金黃,皮又溥又脆內陷卻是鮮嫩滑口。
5、蘭溪楊梅。蘭溪是浙江省中西部最大的楊梅主產區,栽培歷史悠久,蘭溪市有6.5萬畝楊梅林,主栽品種有荸薺種、東魁、木葉梅等。
主要分布於47省道蘭浦公路沿線的雲山、香溪、馬澗、柏社等鎮鄉(街道)的黃土坡地及山塢坡地,形成了極具特色的「五十里楊梅長廊」。2008年,蘭溪被評為「中國楊梅之鄉」。
6、余糧山大紅柿。余糧山村已有300多年的柿子種植歷史,有「紅柿之鄉」的美譽。幾年前,村裡成立了山野大紅柿專業合作社,注冊了「余糧山」商標。通過幾年培育,「余糧山」已是省名牌產品,多次獲省、市農產品金獎。
『陸』 烏氈帽黃酒是哪裡的品牌以前都沒聽說過……
是浙江安吉的品牌,從1948年就建立的酒坊,一直到1999年才開始用烏氈帽這個商標,浙江北部、上海、江蘇一帶喝的人比較多,你沒聽說過也難免哈!
『柒』 原創:如何推竹啤、個個健
蘇軾並未受過嚴格的書畫方面的訓練,所以他的墨竹並不以形見長,而是因其不俗之氣。連他自己也曾說:「畫不能皆好,醉後畫得,一二十紙中,時有一紙可觀。」您看古人畫竹都得喝點小酒,才能畫好。咱們今天來到安吉觀竹是否也得喝點小酒才能領略出竹的非凡之氣呢,當然您喝的酒如果跟竹有關那是最好不過了,別急,安吉就有一種酒跟竹有關,那就是安吉的竹啤,這酒也是一種啤酒,只不過它裡面含有安吉新三寶之一的「竹葉黃銅」,其實說到竹葉黃銅可能還有很多朋友都不知道這是什麼東西,正常的小李沒做導游之前啊也不知道這是啥,其實呢它是一種保健方面的綠色葯物,系統研究表明,竹葉黃酮的葯品和(或)保健品具有預防和治療前列腺炎症(細菌性及非細菌性炎症)、前列腺增生以前列腺腫瘤等相關的泌尿系統疾患作用,還有防治心腦血管病的功能。當然大家在喝酒的時候4成就可以了,喝多了就爬下了,所以送大家一句詩:喝,喝盡人間美酒不要喝醉!當然咱們今天車上還有女同胞,可能有不會喝酒的,但是也想嘗一嘗竹葉黃銅的,別急,安吉呢還有一種飲料當中也含有竹葉黃銅,就是「個個健」,安吉人都稱它為「安吉的板藍梗」,喝第一口的時候沒有王老吉這么好喝,但是您喝多了就會慢慢愛上它的,就像您會愛上安吉一樣。說了這么多,小李當然也要考慮到愛美的男士,有很多男士為了保持好身材,不喜歡喝啤酒,您放心安吉還有一種酒那就是「烏氈冒」,很多朋友不明白了,「烏氈帽」怎麼是安吉的,說起「烏氈帽」,人們不由得想起聞名中外的紹興水鄉,這頂代表紹興文化的「烏氈帽」,戴在黃酒的頭上,其無形價值和轟動效應不言而喻,因為在96年的時候,紹興烏氈冒酒場面臨倒閉,是安吉人花了30萬買下了商標權,難怪紹興人遺憾地說,紹興的這頂「烏氈帽」被安吉拿去,等於挖去了酒鄉的半壁江山。
『捌』 張彥寫得紹興的船啊紹興的船的資料
紹興是首批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首批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之一,是著名的水鄉、橋鄉、酒鄉、書法之鄉,是蔡元培、魯迅、周恩來的故鄉,毛澤東主席稱紹興為「鑒湖越台名士鄉」。
紹興地處長江三角洲南翼,浙江省中北部杭甬之間,下轄紹興縣、諸暨市、上虞市、嵊州市、新昌縣和越城區,面積8256平方公里,人口434萬,其中市區面積339平方公里,人口64萬。紹興歷史悠久,名人薈萃,素有水鄉、橋鄉、酒鄉、書法之鄉、名士之鄉的美譽,是首批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首批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是長江三角洲南翼重點開發開放城市。面向新世紀,我們的發展目標是努力建設經濟強市、文化名市、旅遊大市,爭取到2010年全市基本實現現代化,到2020年達到目前中等發達國家水平。
歷史沿革
從新石器時代中期的河姆渡文化開始,紹興至今已有約7000年歷史。越國古都建於公元前490年,距今已有近2500年建城史。
春秋時期,於越民族以今紹興一帶為中心建越國,成為春秋列國之一。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定江南,降越君,以越地置會稽郡,轄今江蘇南部和浙江大部20餘縣,治吳(今蘇州)。西漢武帝元封五年(前106),會稽郡受督於揚州刺史部,時領26縣,在今浙江境內有18縣。東漢永建四年(129),分會稽郡置吳郡,錢塘江以南仍為會稽郡,治山陰(今紹興)。晉太康二年(281),以會稽地封驃騎將軍孫秀,以郡為國,稱會稽國。隋開皇九年(589)平陳,省郡縣,廢會稽郡。同時並山陰、永興、上虞、始寧為會稽,並餘姚、勤、鄮入句章縣,設吳州,治會稽縣,轄會稽、諸暨、剡、句章4縣。隋煬帝大業元年(605),廢吳,以原吳州境置越州,是為越州名稱之始,轄縣不變。南宋建炎四年(1130),高宗駐蹕越州,於翌年改元紹興,升越州為紹興府,是為紹興名稱之由來。府治設山陰,轄山陰、會稽、諸暨、蕭山、餘姚、上虞、嵊縣、新昌8縣。
民國元年(1912)2月,廢府,實行省、縣兩級制,原紹興府轄縣直屬浙江省。24年,設紹興行政督察區,轄紹興、上虞、餘姚、嵊縣、新昌、諸暨、蕭山7縣,專員公署駐紹興縣。25年,改紹興為第三行政督察區,轄縣不變。37年,改名為第二行政督察區,轄14縣(改蕭山為省直屬,增轄鄞縣、慈溪、定海、鎮海、奉化、象山、寧海、四明8縣),專員公署駐餘姚。
1949年5月7日紹興解放。6月設浙江省第十專區,轄紹興市和紹興、上虞、嵊縣、新昌、諸暨、蕭山、會稽7縣。10月改為紹興專區。1952年1月撤銷紹興專區,所轄市、縣分劃省政府直屬和寧波、金華專區。1964年9月復設紹興專區,轄紹興、上虞、嵊縣、新昌、諸暨5縣。1968年5月改名為紹興地區,並成立紹興地區革命委員會。1978年9月改名為紹興地區行政公署。1983年7月,撤銷紹興地區,設省轄紹興市至今,為全國68個省會和中心城市之一,被國家列為全國歷史文化名城和中國優秀旅遊城市。
行政區劃
紹興是首批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有近2500年建城歷史,素有水鄉、橋鄉、酒鄉、書鄉和名士之鄉之稱。紹興地處長江三角洲南翼,浙江省中北部杭甬之間,經濟發達,民眾富裕。下轄紹興縣、諸暨市、上虞市、嵊州市、新昌縣和越城區。
為配合城鎮化戰略需要,經深入調研,徵求民意,反復論證,紹興市6個縣(市、區)鄉鎮行政區劃調整方案全部獲省政府批准實施,至此,全市鄉鎮行政區劃調整工作全部完成。縣(市、區)的城區面積由447平方公里擴大到950.25平方公里;全市中心鎮規模相應擴大,鄉鎮數從135個減少到98個,街道數從6個增加到20個,為全市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奠定了基礎。
民族宗教
先秦時期,紹興地區主要為於越族的聚居地。秦漢以後,隨著中原漢族的大量南遷,民族之間的互相融合,漢族在紹興佔了主導地位。同時,也有少量的少數民族居民在紹興居住。1978年以後,各地區、各民族之間的交往日益增多,紹興少數民族居民也有較大增加。
紹興系多種宗教並存、群眾宗教信仰多樣之地。
道教流傳最早。東漢煉丹方士上虞籍魏伯陽參照「大易」、「黃老」和「爐火」三家理法,撰成《周易參同契》一書,首次系統論述道教煉丹術,被後世譽為「萬古丹王」;東晉建武元年(317),著有《抱朴子》的著名道教理論家葛洪,曾結廬會稽,煉丹修行。
稍後印度佛教傳入會稽。東漢中平年間(184~189),由安息國(今伊朗)高僧安世高來會稽弘傳佛教。此後,紹興高僧輩出,名剎林立。高僧中以梁佛教史學家慧皎、隋唐三論宗創始人嘉祥大師吉藏、唐代華嚴宗四祖清涼法師澄觀和五代曹洞宗始祖洞山良價最著名;名剎中,最有影響的有三論宗祖庭會稽嘉祥寺、曹洞宗中興道場雲門寺、奉供江南第一大佛的剡縣大佛寺、諸暨五泄禪寺,郡城大善寺、開元寺、龍華寺、戒珠寺等。各種宗派諸如華嚴宗、律宗、凈土宗、密宗、三論宗、禪宗等都在境內流傳。唐代,越州成為江南佛教活動的重要場地和對外交流的驛站,日本「入唐八家」中的最澄、圓仁、圓珍、空海四家,都曾來越州求法,學成回國創宗弘傳,在日本佛教界具有深遠影響。1982年,日本空海訪華團來紹興尋根問祖,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留下佳話。
鴉片戰爭之後,西方宗教輸入中國。清道光三十年至同治七年(1850~1868),英國傳教士包爾騰、法籍神甫謝培德等人,先後來紹傳播天主教、基督教。此後,各國傳教士紛至沓來,足跡遍及紹興城鄉,以施粥、施米、施布等方式發展教徒,並廣建教堂。至民國8年(1919),紹興地區有基督教堂(所)124處、教徒2955人。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境內多所佛教名寺得到修繕,一些著名法師升座講經,重大佛事活動相繼舉行;道教已近湮滅;基督教、天主教會擺脫外國教會勢力控制,經過愛國愛教的革新運動,獲得健康發展。據1990年不完全統計,全市有宗教信徒5萬余名,約占總人口的1.2%,其中基督教徒4.43萬名、天主教徒365名、佛教僧尼252名、三皈依信徒約1.25萬名;全市有各教各級愛國組織18個,各教活動場所218處。教徒在各個領域勞動、生活和參加宗教活動,愛國愛教,心情舒暢。
物產資源
紹興的水資源十分豐富。紹興境內河湖密布,主要河流有曹娥江、浦陽江、杭甬運河,主要湖泊有鑒湖等。水資源總量為58.8億立方米,可供養殖的淡水水面1.7萬公頃。鑒湖水為紹興的生產和生活提供了優質水源。
紹興的礦產資源以非金屬礦產為主。具有開發潛力和開采價值的礦產資源有鐵、銅、金、銀、鋅、硅藻土、高嶺土、葉臘石、石灰石、花崗岩、石英砂等60多種,其中鐵和銅的儲量占浙江省70%以上,硅藻土儲量為全國第一。
紹興的人力資源厚實。紹興歷來把發展教育、科技作為市策,並已結碩果。當代紹興籍中科院、工程師院士就有38名,正教授級科技人員近千名。全市現有各類專業技術人員12.3萬人,受良好教育的從業人員266.7萬人,可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各類專業人才。
紹興的旅遊資源非常豐富。紹興以悠久的歷史文化、秀麗的山水風光和獨特的民俗風情聞名於世。全市現有對外開放的旅遊景點近200處,著名的有魯迅故居、古纖道、大禹陵、蘭亭、沈園、蔡元培故居、周恩來祖居、諸暨西施殿、新昌大佛寺、上虞曹娥廟等,現辟有酒文化、石文化、書法、佛教、水鄉等多條旅遊專線。全市有旅遊涉外飯店42家。
經濟社會
2004年全市實現生產總值1313.9億元,比上年增長15.3%,增速為近七年來最高;財政總收入128.8億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64.4億元,分別增長20%和27.5%(由於出口退稅政策調整等原因,財政總收入按新口徑計算為76.1億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50.9億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625億元,增長16.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642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6970元,分別增長18.9%和13.5%。去年我市還被評為最佳中國魅力城市和《福布斯》「2004年中國大陸最佳商業城市排行榜」第9位,中心城市綜合實力居全國第42位、浙江省第3位。
一年來,我市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以中央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為契機,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突出抓了以下幾方面工作。
積極緩解要素制約,促進穩健發展。認真研究經濟運行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加強政策調控和指導服務,採取積極措施緩解要素制約。實施擴大增量、盤活存量、促進集約利用的政策措施,全面開展土地市場治理整頓,開發區(園區)從75個削減到13個、投資密度提高到每畝116.7萬元,收回拋荒、閑置土地1.6萬余畝。加大電源和電網建設力度,對熱電企業多發電和企業自備發電實施財政補貼的資金達近3億元,公用熱電廠新增發電容量25萬千瓦,企業自備柴油發電機新增容量86萬千瓦,變電容量新增338萬千伏安。積極拓展融資渠道,推進金融創新和銀企合作,本地金融機構存貸款余額分別比年初增加242億元和208億元,企業異地貸款新增171億元。繼續做強做大「紹興板塊」,浙江海越、浙江展望、稽山控股、新和成、精工科技、盾安環境、京新葯業等7家企業實現上市,上市公司數量和籌資額保持全省地級市首位。
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促進集約發展。按照「區別對待、有保有壓」的要求,清理固定資產投資項目,推動產業升級。圍繞先進製造業基地建設,加強企業技術創新、大企業和名牌產品培育力度,著力提高工業經濟運行質量。工業性投資378億元,增長17.5%,限額以上非紡產業投資比重提高到62.2%;新增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18家、省級高新技術企業21家,新獲中國馳名商標和中國名牌產品10隻;銷售收入超30億元的工業企業達到10家,其中2家超50億元;工業企業經濟效益評價考核得分223.3分,列全省第二位。建築市場進一步拓展,完成產值758億元,增長26.6%。認真貫徹2004年中央一號文件,免徵農業稅,增加對糧食生產的補貼,全市財政預算內支農支出達到5.3億元,增長20.3%。糧食生產實現恢復性增長,播種面積224.2萬畝,總產量95.3萬噸,分別增長6.6%和13.7%,種糧效益有所改善;農業產業化步伐繼續加快,新增農業龍頭企業67家、特色農業基地201萬畝、市外農業基地153.7萬畝。加強對服務業發展的引導和激勵,制訂紹興大城市商貿服務業發展規劃綱要及若干意見,強化旅遊節會資源整合和宣傳促銷,積極採取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的措施,推進服務業設施建設和環境改造。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35.4億元,增長14.9%;接待國內外遊客1226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95.2億元,分別增長18.3%和19.1%;商品房銷售額75.7億元,增長36.5%。積極開展招商引資活動,落實出口退稅政策,鼓勵發展加工貿易,改善服務環境,開放型經濟保持較好發展態勢。合同外資16.7億美元,增長11.3%,實到外資8.2億美元,增長10.9%;實現進出口總額86.6億美元,其中自營出口66.1億美元,分別增長45.3%和45.8%;外經合作進一步拓展。
提升城鄉建設水平,促進統籌發展。編制完成了杭州灣紹興工業新城區總體規劃、中心城市西南片分區規劃和迪盪新城規劃。重點工程建設投資156.7億元,完成調整後的年度計劃任務;「雙十」系列工程累計完成投資67.5億元,當年完成投資56億元。柯袍快速干線、杭金衢高速公路紹興縣連接線一期、勝利西路和人民路等市區道路延伸、八字橋歷史街區核心保護區和秋瑾故居保護、220千伏濱海輸變電、紹興縣鑒湖中學、蘭亭保護整治一期以及城中村改造金雞塘、大樹江等組團建設工程建成或基本建成,曹娥江大閘及閘前大橋、甬金高速公路、104國道上虞和新昌段、嵊新污水處理廠、諸暨石壁水庫除險加固等工程相繼開工建設。袍江、柯橋和鏡湖新區的開發建設積極穩妥地推進。各縣域中心城市建設力度繼續加大,諸暨城西工業新城、上虞城北新區、嵊州城南新區、新昌七星新區功能配套進一步完善,成為城市建設和招商引資的新亮點。「百村小康示範、千村改造整治」、「千里清水河道」、「千里綠色林帶」工程建設進展明顯。市區開展城市管理「十大整治」,城中村改造拆遷107萬平方米,拆除違法建築12萬平方米。著力推進生態環境建設,成功創建國家節水型城市,小舜江區域供水工程獲「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
著力加強社會事業,促進協調發展。「爭做文明紹興人、爭創全國文明城」活動有序推進,「膽劍精神」的弘揚使「紹興精神」得到了升華。文化事業繁榮活躍,成功舉辦「七藝節」分會場和閉幕式,紹劇《真假悟空》榮獲「文華大獎特別獎」。教育事業積極推進,在全省率先實現創建教育強縣「滿堂紅」,有6個鄉鎮(街道)成為首批教育基本現代化鄉鎮,高校在校生超3萬人,蘭亭書法藝術學院建成。實施人才工作五年規劃,引進各類人才1.72萬人。公共衛生體系建設不斷加強,防止禽流感、非典等工作成效明顯,城鄉社區衛生服務網路逐步完善,各縣(市、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全面建立,參加人口達到293萬。市婦保院二期、公共衛生中心等一批衛生基礎設施相繼建成,市人民醫院主院、第七醫院遷建等項目進展順利。全民健身運動廣泛開展,孟關良在雅典奧運會上勇奪金牌。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整體推進,啟動了區域性人口發展戰略研究,通過了國家人口與計劃生育綜合改革中期評估。審計、統計、民族、宗教、外事、僑務、對台事務、檔案、氣象、廣播電視、新聞出版等工作有了新發展,婦女、兒童、老齡、殘疾人等事業取得了新的成績。
努力改善人民生活,促進和諧發展。新增城鎮就業崗位5.5萬個,幫助2.5萬名城鎮失業人員實現了再就業,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8%。「百萬農民素質培訓工程」扎實推進,新轉移農村勞動力9.6萬人。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參保率提高到86%,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障參保人數達30萬人,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參保人數增長11.5%。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基本實現「應保盡保、應補盡補」,對困難群眾發放基本生活消費品價格上漲動態補貼,農村「五保」和城鎮「三無」人員集中供養率達97.6%。企業工資集體協商制度在已建工會企業實現全覆蓋。市區新建經濟適用房14萬平方米,解決657戶困難戶的住房問題,主要道路沿線建築物立面改造全面完成,食品葯品「放心工程」順利推進。創新「楓橋經驗」、創建「平安紹興」,強化維穩隊伍建設,扎實開展社會治安、安全生產、市場經濟秩序和工資清欠等專項治理活動,加強文化市場和黃酒業整頓,建立處理信訪突出問題及群體性事件聯席會議制度。安全生產事故下降39.8%,群眾信訪總量下降20.9%。國防動員、民兵、預備役、徵兵、人民防空、國家安全等工作得到加強,第三輪「全國雙擁模範城」創建工作扎實推進。
2005年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為:全市生產總值增長12%,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3%,自營出口總額增長20%,地方財政收入增長13%,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7%,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增長6%,城鎮就業崗位新增5萬個以上,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3.32‰以內。
紹興市市花
紹興栽養蘭花的歷史悠久,有文字記載的始於春秋戰國時期,這可以說是世界之最。我國現存最早由東漢袁康、吳平撰寫的地方誌《越絕書》中有:「勾踐種蘭渚山」的記載。
東晉永和九年(353)三月初三,王羲之邀謝安、孫綽等當時社會名流、 親朋好友41人到紹興蘭亭修禊,在「曲水流盪」活動中作詩37首,王羲之為這37首詩作了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的《蘭亭序》。37首詩中就有幾首寫到蘭花。如徐豐之的「俯揮素波,仰掇芳蘭。尚想嘉客,希風永嘆。」袁嶠之的「人亦有言,竟得則歡。喜賓既臻,想與游盤。微音迭詠,馥為若蘭。苟齊一致,遐想揭竿。」
宋朝的張昊,在纂修寶慶《會稽續志》中寫道:「蘭,《越絕書》曰:句踐種蘭渚山。舊經曰:蘭諸山,句踐種蘭之地,王、謝諸人修禊蘭亭。」
明代紹興知府蕭良干主修,張元忭、孫鑛同纂的《紹興府志》中載有:「蘭渚山,有草焉,長葉白花,花有國馨,其名曰蘭。句踐所樹。蘭諸之水出焉(通曲),蘭亭,山陰漢舊縣亭,王羲之曲水序於此。」
明代紹興著名奇才,青藤畫派創始人徐謂,一生寫了許多關於蘭花的詩,畫了不少蘭花的畫,他在《蘭谷歌》中寫道:「句踐種蘭必擇地,只今蘭諸乃其處。千年卻有永和事,右軍墨藻流修禊。吾越蘭譜本如此,只今春來稽山裡,蘭花蘭垂雲之紫。」
紹興士大夫階層寫蘭、詠蘭、養蘭的情況,歷史淵遠,除見之於詩、畫以外,還見於散文筆記,如明代張岱的《陶庵夢憶》、清代李慈銘的《越縵堂日記》等。
魯迅先生1933年11月14日致山本初枝信中說:「養蘭花是頗麻煩的事,我曾祖栽培過許多蘭花,還特地為此蓋了三間房子。」這在周建人口述、周嘩編寫的《魯迅故家的敗落》中也有記載:「魯迅曾祖父芩年公生前除好種蘭花以外,沒有做過其他什麼事。」。
1923年出版的《蘭惠小史》是一本具有影響的蘭史,作者吳恩元結識了許多紹興棠棣的蘭農,在《蘭蕙小史》中記錄了紹興棠棣蘭農的種蘭經驗和發掘名貴品種的貢獻,在記錄的江、浙、滬40種蘭花名貴品種中,紹興縣就佔26種。
1984年1月22日,紹興市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次會議通過決議,確定蘭花為紹興市花。1988年至1992年,紹興的蘭花在全國三屆蘭花博覽會、兩次全國蘭花展覽會上共獲得金牌13塊、銀牌27塊,並獲得優秀品種獎牌10塊,栽培獎牌3塊,科技獎牌1塊。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朱德同志曾與紹興蘭農交流養蘭經驗,紹興還有專門的花市。1991年,在全國春季蘭花展開幕式上,中國蘭花學會名譽理事長吳應祥教授在講話中稱:紹興----中國蘭花的故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