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品牌怎麼樣
Ⅰ 自主品牌汽車質量怎麼樣
去年315消費者維權日曝光了 江淮汽車車架生銹問題,雖然外部良好但是撬開門板上的專油漆,可以清楚的看到大片大片的屬生銹!而且對此江淮汽車廠遲遲不給予回應,沒有任何的處理!國產自主品牌確實做的很差,相關監督部門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所以買汽車還是不要選擇國產的,畢竟咱們的生命是經不起那些黑人廠商的折騰的。
Ⅱ 中國自主品牌產業現狀怎麼樣啊
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中國在政治上遭到了的瓜分,20世紀末21世紀初的中國在經濟上再次遭到了的瓜分。所不同的只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是用各種條約瓜分了我們,現在則是用各種規則在瓜分我們。中國被瓜分的主要標志,就是正在成為西方發達國家隨意擠壓的「奶牛」,身上被國際壟斷資本插滿了財富吸管,用斷子絕孫的資源毀滅式開發,所透支形成的巨大財富,如同長江大河般的流向西方發達國家,提高了西方發達國家的生活水平,帶動了整個世界經濟的增長,卻唯獨犧牲了中國人民的福利,不僅是犧牲了這一代人的福利,更可怕的是掏空了子孫後代的資源基礎。可以說,用犧牲子孫後代資源基礎的辦法,來換取一代人的富足,已經是一種犯罪了,更何況這種資源的毀滅式發展,連這一代中國人都沒有享受到,完全被這一代西方人給消耗掉了。 這就是為什麼同樣約30年的經濟起飛,日本工資趕上了美國,中國工資卻只有美國3%的原因,這就是為什麼掌握了70%財富的0.02%(最新統計)的人口拚命向國外轉移財產和親屬的原因,這就是為什麼在經濟高速增長過程中,人民會重新陷入「三座大山」壓迫的原因。並且國際壟斷資本對中國已經做好了奶擠干凈後的殺牛准備,這就是通過金融市場股市和匯市的對沖操作,將中國最後的剩餘資產全部捲走。
Ⅲ 自主品牌的汽車,質量怎麼樣
自主品牌的汽車,如博越,其從設計到用料再到綜合品質,都非常不錯,其表現也堪稱自主品牌中的標桿產品。性價比很高。
已開博越智尊型1年多了,行程2萬公里,品質沒得說,覺得非常值!
Ⅳ 你們是如何評價自主品牌汽車的呢
如何評價自主品牌汽車?
網友:第一:很多人都有提到的中國人愛面子的因素。其實掰開揉碎了說又是多方面的,重要的一點就是誰讓我們在改革開放以後的市場上先接觸了這么多外國品牌的汽車呢?提到中國人買車愛面子就會有人提出自主品牌質量差,我同意,因為參照物太強大。記得十多年前第一次在西安車展上認識吉利這個牌子,當時還是個小屁孩的我爬進去摸索了一會兒腦海中就大罵,卧槽,尼瑪車展上你要不要放一台好一點的車啊,檔桿鬆鬆垮垮一轉那個一三五檔就頭沖下了啊媽呀,跟我叔叔開的皇冠怎麼比?
就這么,剛起步的自主品牌就被當時還算良心的達眾(也不良心好嗎,當年用快二十萬買輛polo您說那質量能差嗎)和合資品牌給秒了,從此在人們心中就留下了廉價質量差的名聲。有人拿現代起亞做對比說人家哥倆現在不也很厲害嗎?那麻煩你睜大你們的眼看看不管是現在還是十幾年前韓國路上跑的非韓品牌有幾台?現代和起亞的發展是消費者給墊上去的。像其他答案里都會提到,汽車是一個綜合型的產業,不是單做好某一個方面就行了,需要時間和技術的積累。中國的消費者因為有了先前合資品牌的對比,不可能花錢給質量差的自主品牌,吶,沒錢怎麼研發,怎麼發工資,怎麼交水電費。所以我覺得如今的自主品牌能發展到如今這一步我們需要給予的絕對是鼓勵。
第二:企業結構和決定權的問題。起亞這幾年風生水起的一個重大因素就是挖來了彼得希瑞爾,更重大的因素是給了他多少話語權。歐洲的一些車企對設計部門的重視是一些自主品牌不能比的。就我所知(錯了的話望指正)賓士的設計部門是直接受公司董事會領導的,話語權和待遇與比亞迪一個月拿三四千塊的設計人員一個天上一個地下。而造成這差距的原因就是正逆向開發。像比亞迪(反正我也不是你們企業的,我就愛點名)在我眼裡就是逆開發大神。一個老款的花冠被衍生出了無數種形態,話說你們的設計師這么拼也是很感人的好嗎您就拿那點兒待遇對人家。
從F3到秦到新出的那個G5,您敢不敢把A柱C柱造型也改改啊,你們這么搞有些消費者都買賬我也是真醉了。不過這種逆向開發的成本確實比正向開發來的節約,印象里前兩天有這么個新聞說觀致的ceo不幹了(中華兒女的心和錢包豈是你個前達眾什麼什麼的小老外能預測到的?2young2naive)。但我相信,最後能帶領自主品牌走向康莊大道的還是正向開發,套殼合資車什麼的列遠,觀致是好樣的(雖說高層團隊里沒幾個中國人)。
Ⅳ 國內自主品牌,哪些比較靠譜
國內自主品牌也就那幾個比較常見的吧,比亞迪,北汽,長安,長城,奇瑞這幾個,
Ⅵ 自主品牌汽車怎麼樣
自主品牌近幾年不斷發展,品質還是可以的,從銷量上就可以看到。
15萬的預算,我建議長城和榮威兩個品牌。
Ⅶ 自主品牌汽車的質量怎麼樣啊
不是不支持國產車,是真的不行。光看配置沒有用,關鍵是車的做工和駕駛體驗,如果你真的決定支持國產車,這價位可以考慮一汽的X80。
求給分謝謝。
Ⅷ 如何看待如今的自主品牌汽車
近日,國內一家自主品牌感覺挺「搓火」,本來興致勃勃的想在國內某機場進場布展宣傳,沒想到對方的答案讓他們從頭冷到腳:「本機場只接待國際知名豪車進入,准入車型價格最低為五十萬,暫不對自主品牌開放」。
當自主品牌還沉浸於「政府大力支持,技術飛速提升,品牌接受度大躍進」的幻想中時,這家機場的一記耳光是結結實實的落在了自主品牌的臉上。
因為我們並不清楚事件背後的原委,所以我們無法叱責以商業逐利為目的的機場以所謂的品牌形象目的來拒絕自主品牌的行為,實際上,「坐自主品牌沒有面子」的消費慣性,從上海到新疆,並無二致。
按道理來說,如此全方位呵護下的自主品牌理應茁壯成長,預計十年內成為與合資品牌分庭抗禮的主力部隊。但事與願違,狙擊合資品牌的戰略目標沒有達到,自身反而陷入無盡寒冬,連進入國內機場做宣傳都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自主品牌從誕生之初便集萬千寵愛於一身,近期公布的新一輪節能汽車補貼政策中就可一窺端倪。9月11日下午,國家發改委、工信部和財政部公布了節能惠民車型,共有28家企業的163款車型上榜,其中自主品牌車型102款,占絕對優勢。但溫室里花朵們交出的答卷卻讓人失望:根據中汽協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8月自主品牌乘用車市場份額繼續延續去年9月份以來的下降趨勢,連續12個月下跌,創造了連跌一年的新紀錄。市場增速愈加放緩,合資品牌車價一再下探加上部分大城市限購令的出台,都讓自主品牌「很受傷」,也讓默默在背後支持它的利益相關方「很受傷」。
無論對哪家車企而言,姓「國」也好,姓「民」也罷,都避不開其背後強大的地方政府呵護,很多車企對當地經濟而言是中流砥柱,政府GDP數字、地區就業率、上下游產業鏈的發展,都讓自主品牌「斷奶」過程異常艱難,每當企業陷入困境的時候,地方政府就會出手相助,不斷導入優勢資源,擔保銀行貸款,源源不斷的輸血,只為保護當地車企的生存。但距夏利和奇瑞QQ這兩款「國民神車」輝煌的日子過去了多年,自主品牌愈發羸弱無力,技術上相對落後,質量管理上又不過關,絕大多數的自主品牌在嘗到一款熱銷車型的甜頭後,便會無限制的壓榨剩餘價值,絲毫不珍惜得來不易的品牌影響力,也沒有將積累下來的資源投入到後續提升上,再加上德日法美韓的全面圍攻,自主品牌根本無法靜下心來造「神車」,人們對自主品牌的印象依然停留在「技術不夠、配置來湊」上,難怪曾有自主品牌掌門人發出「一年之內自主品牌消失一半」的論調。
離開溫室的「斷奶」過程是痛苦的,但要真正的自立自強的確不應該太過依賴政策和政府,這些能夠在十二連跌里繼續生存的自主品牌車企想必也是見過大風大浪的,忘掉這些曾經看輕我們的冷漠面孔,忘掉低質低價華而不實的技術,忘掉養尊處優「躺著也賺錢」的畸形年代,從內部開始改革,提升品質與安全實用性,擴寬銷售渠道,提高品牌影響力,才不會在政策退出時被迅速「打回原形」,才能最終獲得消費者與市場的認可,中國由汽車大國向汽車強國轉變的民族重任最終還是必須由自主品牌來承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