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品牌建設
Ⅰ 如何創建學校自己的教育品牌
——開展獨特的辦學特色袁麗麗
創辦一個品牌學校,獨特的辦學特色是一個重要基礎。目前一些管理者認為,辦學特色就是搞那些能夠拿得出手的熱熱鬧鬧向外展示的東西,比如說,組織大多數學校沒有管弦樂隊、舞蹈隊,或組織學生到社會上開展一兩次有一定社會影響的環境保護宣傳活動等。應當承認,這類教育活動可以稱為特色,但特色有深刻與膚淺、寬泛與狹窄、持久與短暫、強勢與弱勢之分。
所謂深刻與膚淺之分,是指設計「特色」的指導思想和目標集中於深層還是表層。就拿前面提到的組織管弦樂隊和舞蹈隊來說吧,如果組織少數學生活動的目的僅僅是為了造成一定影響,那就是表層的和膚淺的;如果把這類活動作為帶動全校開展藝術教育活動的一個組成部分,並且組織全體學生每人都掌握一種樂器,或參加一項藝術活動,把美育真正落實到每個學生身上,那麼,顯然在當前美育普遍不受重視的情況下,創造這所辦學特色的指導思想就是深刻的。
所謂寬泛和狹窄之分,是指特色活動涉及人員的中國。如果這種活動僅僅局限於少數學生和部分教師參加,那麼,只能稱其為「有特點的活動」或窄范圍的特色了;真正的辦學特色應當是多數師生參加的,並真正能產生作用的活動。
所謂持久與短暫之分,是指特色活動持續時間和長短。一般來說,能稱為「辦學特色」的活動內容,應當是持續時間較長,甚至要「固化」在學校的常規活動之中的。
所謂強勢與弱勢之分,是指特色在校內外發揮作用和產生影響的大小及時間的長短。影響大並且持續時間長的,就是強勢特色,反之則是弱勢特色。
做這樣的區分,並不是要否定那些淺、窄、短、弱的特色。如果一所學校能源源不斷地涌現這類特色活動,正說明管理者和教師具有創新精神,說明學校工作充滿活力。通過這類活動,可以發現那些值得扶持和有發展潛力的項目,進而真正發展成為辦學特色。
人民教育編輯部總編輯傅國亮指出,新時期創辦特色學校就是尋找學校辦學的客觀規律。這就是按規律辦事的思想,一個帶根本性質的思想。學校之間主觀條件和客觀條件不同,教育資源不同,學校辦學規律肯定是不同的,從某種意義上說,特色學校就是對學校本身教育資源和辦學客觀規律的科學而獨到的認識。因此,自覺地按照辦學規律辦學,學校則具有了自己的特色。正因為是找到了本校的辦學規律,有效地挖掘了學校的教育資源,所以特色學校都充滿了辦學的活力,有的改變了學校的面貌,有的甚至改變的學校的命運。
因此在創建工作中,首先要確立一個富有特色的辦學思路,以特色帶動其他方面的發展,以其他方面促進特色更加優化,進而帶動學校整體工作取得進展。
其次要建立一支富有特點的教師隊伍。一方面要在堅持不斷引進特色人才的同時,還要通過各種進修渠道,盡快幫助每一個教師形成一技之長或多技之長,使學校逐步形成一支各具業務專長和獨特教學風格的教師隊伍;另一方面,要善於在工作中珍惜每一個教師的所長、所愛、所變,精心把他們安排到最適合他們的工作崗位上去,實現人才所長與崗位所需的最佳結合。使學校步入「特色學校培育特色教師,特色教師造就特色學校」的良性循環軌道。
最後要培養出一批又一批備具特長的學生。
把學校辦出特色,其目的就是要多出人才、出特長人才。只有培養出了一批又一批各具特長的學生,學校才能提高自己在社會上的知名度和競爭力,才能求生存、求發展。要使學生學有所長,因此就要引導學校及教師在發展學生的個性上狠下功夫。
首先,要了解每一個學生的個性和所長,懂得如何有針對性地培養他們;同時,還要讓每一個學生也了解自己的所長或潛在所長在哪方面,使他們知道自己應該在哪方面努力。其次,要因校、因人制宜開設一些「特長課」,變「補短教育」為「揚長教育」,通過多培養一些諸如數學尖子、音樂苗子、繪畫能手等各具特長的人才,使學生在接受全面教育的同時,又能謀求個性發展。
特色立校是學校發展的最高層次,因此在特色學校中創建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要將特色學校的創建納入學校長期發展規劃,而不是孤立的「特色」。
第二,「特色」的選擇要注意社會公眾和服務對象的需要,以「特色」為學校教育與社會迫切需要的結合點。為此,學校決策者要對社會需求非常敏感,一旦抓住適合行動的機遇,就要立即決策,做到決心大,動作快,「人無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新」。
第三,確定的特色要突出,有力度,有較深的內涵,有持久性。只有這樣,才能產生較大的內外影響。
第四,要對特色進行適度的宣傳
Ⅱ 校園文創品牌建設包括哪些方面
要基於用戶(消費者)需求的自品牌開展內容打造與傳播。此外,精心運營粉絲也是校園文化創意產品自品牌核心內容輸出的可選路徑之一。
Ⅲ 如何創建品牌學校
——開展獨特的辦學特色袁麗麗 創辦一個品牌學校,獨特的辦學特色是一個重要基礎。目前一些管理者認為,辦學特色就是搞那些能夠拿得出手的熱熱鬧鬧向外展示的東西,比如說,組織大多數學校沒有管弦樂隊、舞蹈隊,或組織學生到社會上開展一兩次有一定社會影響的環境保護宣傳活動等。應當承認,這類教育活動可以稱為特色,但特色有深刻與膚淺、寬泛與狹窄、持久與短暫、強勢與弱勢之分。 所謂深刻與膚淺之分,是指設計「特色」的指導思想和目標集中於深層還是表層。就拿前面提到的組織管弦樂隊和舞蹈隊來說吧,如果組織少數學生活動的目的僅僅是為了造成一定影響,那就是表層的和膚淺的;如果把這類活動作為帶動全校開展藝術教育活動的一個組成部分,並且組織全體學生每人都掌握一種樂器,或參加一項藝術活動,把美育真正落實到每個學生身上,那麼,顯然在當前美育普遍不受重視的情況下,創造這所辦學特色的指導思想就是深刻的。 所謂寬泛和狹窄之分,是指特色活動涉及人員的多少。如果這種活動僅僅局限於少數學生和部分教師參加,那麼,只能稱其為「有特點的活動」或窄范圍的特色了;真正的辦學特色應當是多數師生參加的,並真正能產生作用的活動。 所謂持久與短暫之分,是指特色活動持續時間和長短。一般來說,能稱為「辦學特色」的活動內容,應當是持續時間較長,甚至要「固化」在學校的常規活動之中的。 所謂強勢與弱勢之分,是指特色在校內外發揮作用和產生影響的大小及時間的長短。影響大並且持續時間長的,就是強勢特色,反之則是弱勢特色。 做這樣的區分,並不是要否定那些淺、窄、短、弱的特色。如果一所學校能源源不斷地涌現這類特色活動,正說明管理者和教師具有創新精神,說明學校工作充滿活力。通過這類活動,可以發現那些值得扶持和有發展潛力的項目,進而真正發展成為辦學特色。 人民教育編輯部總編輯傅國亮指出,新時期創辦特色學校就是尋找學校辦學的客觀規律。這就是按規律辦事的思想,一個帶根本性質的思想。學校之間主觀條件和客觀條件不同,教育資源不同,學校辦學規律肯定是不同的,從某種意義上說,特色學校就是對學校本身教育資源和辦學客觀規律的科學而獨到的認識。因此,自覺地按照辦學規律辦學,學校則具有了自己的特色。正因為是找到了本校的辦學規律,有效地挖掘了學校的教育資源,所以特色學校都充滿了辦學的活力,有的改變了學校的面貌,有的甚至改變的學校的命運。 因此在創建工作中,首先要確立一個富有特色的辦學思路,以特色帶動其他方面的發展,以其他方面促進特色更加優化,進而帶動學校整體工作取得進展。 其次要建立一支富有特點的教師隊伍。一方面要在堅持不斷引進特色人才的同時,還要通過各種進修渠道,盡快幫助每一個教師形成一技之長或多技之長,使學校逐步形成一支各具業務專長和獨特教學風格的教師隊伍;另一方面,要善於在工作中珍惜每一個教師的所長、所愛、所變,精心把他們安排到最適合他們的工作崗位上去,實現人才所長與崗位所需的最佳結合。使學校步入「特色學校培育特色教師,特色教師造就特色學校」的良性循環軌道。 最後要培養出一批又一批備具特長的學生。 把學校辦出特色,其目的就是要多出人才、出特長人才。只有培養出了一批又一批各具特長的學生,學校才能提高自己在社會上的知名度和競爭力,才能求生存、求發展。要使學生學有所長,因此就要引導學校及教師在發展學生的個性上狠下功夫。 首先,要了解每一個學生的個性和所長,懂得如何有針對性地培養他們;同時,還要讓每一個學生也了解自己的所長或潛在所長在哪方面,使他們知道自己應該在哪方面努力。其次,要因校、因人制宜開設一些「特長課」,變「補短教育」為「揚長教育」,通過多培養一些諸如數學尖子、音樂苗子、繪畫能手等各具特長的人才,使學生在接受全面教育的同時,又能謀求個性發展。 特色立校是學校發展的最高層次,因此在特色學校中創建中應注意以下幾點: 第一,要將特色學校的創建納入學校長期發展規劃,而不是孤立的「特色」。 第二,「特色」的選擇要注意社會公眾和服務對象的需要,以「特色」為學校教育與社會迫切需要的結合點。為此,學校決策者要對社會需求非常敏感,一旦抓住適合行動的機遇,就要立即決策,做到決心大,動作快,「人無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新」。 第三,確定的特色要突出,有力度,有較深的內涵,有持久性。只有這樣,才能產生較大的內外影響。 第四,要對特色進行適度的宣傳。
Ⅳ 學校牌子需要哪些
1、品牌學校需要准確的自身定位
任何品牌都必須發現和科學定位自己的核心價值,而後緊緊圍繞這個主題,將這個核心價值向目標消費者、向公眾傳播,在其心目中建立清晰、可感的核心價值形象,並在各個環節中不斷加強、鞏固這一核心價值。
「找准位置,鮮明個性,彰顯特色」是一所普通學校成長為一流名校的三步曲。企業有「先找市場,後開工廠」一說,學校也是這樣。准確定位自己的服務對象,在市場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建立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是一所學校生存和發展的基礎。
定位學校,需遵循「四客觀」的要求,充分考慮「社會的客觀要求、學校的客觀基礎、辦學的客觀條件和教育的客觀規律」。遺憾的是很多學校沒有品牌意識,沒有目標定位,訴求主題年年變,流行什麼口號就叫什麼,隨波逐流,沒有定所;到了家長那裡,就成了飄忽不定的幻影,難以建立穩定鞏固的品牌形象。
張揚學校個性,熔煉品牌精髓,打造名牌學校,要在「創新」上求發展,在「特色」上做文章。依法治校,改革活校,科研興校,特色立校。
2、品牌學校需要穩定的培養模式
培養模式是在一定的教育理念指導下,對人才培養目標、方法、機制、措施及人才培養過程中各種關系的規范。先進的人才培養模式是先進的教育理念的客觀化,是先進的教育思想在教育實踐中的反映和表現。「相對穩定」反映學校掌握教育規律的程度。
相對穩定的「培養模式」是一所學校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品牌之所以被信賴,是因為其受制於嚴格的過程約束和規范限定。品牌的建設者要時時刻刻恪守自己的承諾,無論何時何地,以何等代價,這是世界級成功品牌必須遵守的不二法則。
因為品牌實質上是一種承諾,學校建立品牌的過程就是孜孜不倦實踐其諾言的過程。質量是品牌基石,學生的素質就是學校的「品牌」。穩定的培養模式、扎實的課程體系是學校的質量承諾得以兌現的過程保障。它決定著人才培養的規格與質量。
3、品牌學校需要良好的校園文化
校園文化是學校師生員工創造的。但是,它一旦創造出來,就是一種能動的教育力量,反過來創造這所學校的師生員工。文化是一種精神期待。校園文化是一種持續的教育力量。北大、哈佛校長經常換、教師經常換、學生經常換,可學校的精神卻是永恆的。
校長要不斷提醒教職員工,將學校的「工作目標」與教育的「終極價值」相統一,並形成共識。也正是這種共識的產生使得全體員工在了解教育使命和教育核心價值的前提下,自覺自願地投身到學校的各項活動之中,並積極地影響家長和周圍的人,進而擴展和強化了學校與家長基於教育共識而產生的品牌忠誠關系。優秀的學校文化就等於卓越的品牌。
此時,學校和品牌已經融為一體,傳統積淀、文化氛圍、辦學理念、學風、教風等要素構建起了學校品牌的根基。
4、品牌學校需要廣泛的社區參與
國際著名品牌管理專家paul temporal在他最新出版的《卓越品牌管理》一書中提到:「品牌管理的全部在於和消費者建立關系」。一個學校品牌的存在與否不是由自己說了算的,而是存在於家長和學生心目中的。
培育品牌的過程就是建立和維護與家長、學生、員工和社會關系的過程。所以,一個成功的品牌也就意味著良好的品牌關系,它不僅獲得服務對象的信賴和忠誠,還贏得了員工的努力支持和社會的廣泛認可。一般認為,學校的社會參與度越高,學校越好。現代社會是開放的社會,現代教育也必須是面向社會的教育。這種教育在積極服務社會的同時,也能廣泛地吸引社會的支持與參與。
品牌是伴隨學校成長和發展的產物,它不需要驚天動地的舉措,也無需豪言壯語般的承諾,實實在在地在每一個細微之處用心去做,當家長和社區把你當作可託付的朋友時,品牌關系就同建築一樣牢固。
5、品牌學校需要一流的師資隊伍
校長和教師是實現學校教育目標的核心和關鍵。品牌學校離不開品牌校長和品牌教師。贏得教師,才能贏得21世紀的教育。素質教育呼喚教師素質的提高。
當前,師資隊伍的整體素質尚難以完全適應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為重點的素質教育的需要。能否建設一支具有優良師德,勝任現代教育教學工作,具有現代教育理念,適應教育改革和發展需要的高素質師資隊伍,從根本上關繫到一所學校的生存與發展。「個體素質較高,群體結構合理,富有創新精神」的師資隊伍本身就是學校品牌的重要內容。當然,「先進的教育設施、濃厚的科研氛圍和充分的主體發揮」也是打造品牌學校所不可或缺的。
品牌如同市場一樣,是按照其客觀規律運作的。中國學校的品牌意識普遍沒有覺醒。一些民辦學校雖然有了品牌意識,而品牌策劃與管理的水平仍然很低。通常,一些學校在品牌前期知名度的推廣上往往不遺餘力,不惜重金,可是一旦品牌曉喻之後,就疏於管理,而且也不知道如何繼續維護和提升品牌,結果一開始由廣告宣傳塑造起來的良好品牌形象,隨著時間的推移轉眼間就變成了風燭殘年的「老人」,直至退出競爭的舞台。
鑄造品牌對一所學校來講,是一個異常痛苦而又漫長的過程。這就意味著學校和社會對教育品牌都需要有一個更深刻、更理性的關注。學校要想長久贏得家長的信任和忠誠,需要走的路還十分漫長。市場環境的完善、家長的逐漸覺醒,將作為一種外在壓力,促使教育品牌的創建者進一步規范和理性地運作。
Ⅳ 他山之石:淺析學校如何提升文化品位打造品牌
摘要:如何把學校打造成有品牌的學校?只有提升學校品味。學校品味哪裡來?只要學校行政幹部有品位,教師有品位,學生有品位,學校文化建設有品位,學校自然就有了品味,學校也就有了品牌。 關鍵詞:品牌品味品位校園文化 校園文化是一個立體化、開放性的概念。它是一種環境,更是一種氛圍,一種需要長期培育、苦心經營的教育氛圍。它具有隱蔽性和延續性的特點,它在潛移默化中發揮著環境育人的功能。 校園文化的靈魂是學校精神。校園文化建設目的和意義在於,學校教育是在傳承前人積累的文化的同時,又構建具有自身風格的新文化,並籍以人才的培養,孕育著對未來文化的營造和創新。 一所學校的生命力,真正能長盛不衰的不在於它有多大的物理空間與多少資產,而是在於它有多大的教育空間,是否有一種精神文化存在於師生的腦海與心靈之中,這種學校精神正是校園文化的精髓。事實上,學校與學校之間的真正差距,並不只是物質條件的差距,更重要的是學校文化之間的差距。 因此,所有學校都高度重視校園文化建設,努力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努力提升學校辦學品位,建設高品味的人文環境,形成學校的魅力和凝聚力,以期達到文化治校這一學校管理的最高境界,實現育人的目的。 我們說,品位,就是質量,檔次。品牌,就是有相當知名度與廣泛影響力的產品。無論什麼產品,只有達到一定品位,才有可能成為品牌。每一種品牌產品都有自己的個性,有自己的形象、有自己的文化、有自己的結構、有自己的認知度和美譽度。打造品牌的過程實際上就是精心培育精品的過程。下面我就如何提升學校品味打造學校品牌談些看法。 一、凝心聚力,形成有品位的領導群體 學校要有品位,首先領導群體要有品位,有什麼樣的領導群體就有什麼樣的學校。一個優秀的學校行政隊伍應該體現在精神影響全校,專業引領全校,人文管理全校。專業化的領導班子可以高效地指導全校的教育教學工作。 在精神引領上,學校領導群體要有品位,一要大氣,即有境界,能通盤思考學校布局,長遠規劃學校發展;二要大度,有胸懷,能夠海納百川,善於借鑒他人之長;三要大智,有智慧,有科學的管理藝術,凝心聚力促發展;四要大勇,要有作為,面對困難能迎難而上、奮發圖強;最終,能大成,實現學校的辦學理想。根據這一定位,首先通過培訓抓引領,要求行政幹部做到「六要」「四有」,「六要」是對人要「真」,說話要有「譜」,處世要「公」,做事要「實」,腦子要「活」,效果要「好」。「四有」指蹲好一個點,帶好一條線,在教師面前要有水平、有形象、有職責、有實績。用良好的思想素質和精神風貌影響全校師生。 而在確立學校管理思想、形成管理策略的過程中,要要求行政幹部確立兩條腿走路的方針,用辯證的思維看待問題,做到三個結合:理想與現實的結合、傳統與現代的結合、別人與自己的結合。勤於觀察,敏於思考,能不斷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在具體的工作實踐中,要堅持以人為本,人文治校。要求行政幹部抓住促進教師、學生發展這個中心,積極營造良好的人文關懷氛圍。 校園精神文化中人文氛圍是無形無聲的,但給人的影響卻是深刻的。如,學校打造「縱向貫通,橫向整合,構建科學自然的人本課程;基礎扎實,思維靈活,追求真實高效的綠色質量」的課改框架,形成「小學—初中」的「直通式」發展軌道,促進了事業健康、快速、持續發展,走出一條跨越式發展之路。 二、整體發展,建設有品位的教師隊伍 教師是辦學的主體,也是學校走「有品位」發展之路的主體。有品位的教師才能教出有品位的學生,鑄造有品位的教育。 通過兩年的實踐,我明白了一個道理:對於教師,沒有壓力不行,僅有壓力不夠,對於一個從事塑造人這一崇高職業的教師來說,如果他的動力不是來自熱愛,而是僅僅來自壓力,這樣的塑造肯定是可怕的。只有用幸福才能塑造幸福,用美好才能塑造美好。 激發鬥志是第一步,離有品位還有距離。我認為,真正具備「有品位」的教師還必須有良好的氣質——為人處世講正氣,團結合作講人氣,對待工作有火氣,思維敏捷有才氣,應對挑戰有勇氣,做人做事要大氣,工作品位要洋氣,教學實績要牛氣。學校應該要求每一位教師向知識淵博型、幽默詼諧型、心地善良型、胸懷寬廣型、贊賞激勵型、互動探究型、智慧創新型、平等相待型的新型教師發展。 為了達到這一目標,可以賦予常規的教育教學管理以「八實八活」為主體的新內涵:抓實校風校紀,搞活教育活動;抓實課堂教學,搞活課外拓展;抓實工作紀律,搞活文化生活;抓實內部管理,搞活對外交流;抓實活動秩序,搞活活動創意;抓實常規過關,搞活拓展延伸;抓實補差補缺,搞活培優拔尖;抓實靜態布置,搞活動態展示。用三句話來衡量教職工工作是否到位:腦子動在前面——策劃了嗎?眼睛盯在後面——有效果嗎?功夫花在中間——過程落實嗎?不斷提高做人、做事、做學問的品位。 在日復一日的瑣碎而枯燥的管理過程中,學校要經常提醒教師要每日「三省」,問一問自己: 班主任老師要問一問:良好的班風學風在你手裡形成沒有?科任教師在你周圍團結了沒有?班級集體榮譽和每個個體學習成績在你手裡提升沒有?學生、家長對你的教育管理滿意沒有? 學科教師要問一問: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在你手裡改變了沒有?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在你手裡激發了沒有?學生寬厚的基礎在你手裡打下了沒有?學生靈活的思維在你手裡訓練了沒有?學生的綜合能力在你手裡發展了沒有?語文老師的聽說讀寫、數學老師的思維拓展、英語老師的口語交際能力、各科老師的專業知識、技能,在本學期得到了多少強化? 小學教師要問一問自己:你在教好本學科知識的同時,學生的個性特長在你的手裡發展了多少?你身後凝聚了多少特長生隊伍?你每年拿得出多少打得響的特色項目? 每個教師都要捫心自問:你的思想素質能得到同事認可嗎?你的工作態度能得到學生尊重嗎?你的業務能力能適應學校發展嗎?你的教育實績能得到大家贊揚嗎?要不斷改進工作方式,提高教書育人水平。 與此同時,學校還應用好三個抓手,努力提高教師素質: 一是以讀書為抓手,積極創造條件,培養教師讀書的習慣,使讀書成為教師更新觀念、提升專業發展的「源動力」。 二是以教師活動為抓手,調動教師的積極性,如開展演講比賽、撰寫讀書心得體會或上課心得,開展「志遠杯」青年教師基本功比武,開展「五星」教師評定等,提升教師專業技能。三是以承辦不同層次、不同類型、不同學科的大型教育教學研究活動為抓手,最大限度地把教師個人的發展目標與學校的整體發展目標結合起來,促進學校健康發展。 三、同心同德,創建有品味的學校 校園物質文化是校園精神文化的外在表現,它從日常的生活中通過耳濡目染,對教職工和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教育。 一是學校成立校園文化建設小組,來確定校訓確立了校園文化建設方案。 二是在校園校舍建設中要充分體現校園精神文化的內核。進行校園規劃、景點設計、小品選擇和設置、花草樹木種植時,考慮到涵蓋學校師生精神面貌、集體輿論、心理環境、文化傳統等多種因素,通過物化的校園校舍,體現學校的教育理想,使校園成為朝氣蓬勃、奮發圖強、充滿生機活力和希望的地方。 三是為更好地發揮校訓、校風、教風、學風的激勵和引導作用,學校可用美觀的設計將校風、教風、學風懸掛在學校醒目的位置,以求將這些物化的精神文化在校園內積淀下來,在共同孕育學校文化的過程中形成一種具有持久影響力的「學校行為場」。同時,通過校園廣播、宣傳欄、報欄、畫報、標語、校園小報等形式,宣傳各項教育法律法規,普及科學文化知識,刊登文化藝術作品,使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覆蓋到學校的每一個角落。 四是完善的校園設施,為師生員工開展豐富多彩的寓教於文、寓教於樂的教育活動提供重要的陣地,使師生員工教有其所、學有其所、樂有其所,在求知、求美、求樂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啟迪和教育。完善的設施、合理的布局、各具特色的建築和場所,能使人心曠神怡、賞心悅目,有助於陶冶校園人的情操,塑造校園人的美好心靈,激發校園人的開拓進取精神,約束校園人的不良風氣和行為,促進校園人的身心健康發展。使師生在適應環境、改造環境、營造環境中學會勞動、學會審美、陶冶情操、調節情趣,塑造美好的心靈。 四、開展有品味的活動,全面培養有品位的學生 有品位的領導群體、有品位的教師隊伍,有品味的學校行為場,都是為了一個終極目標:打造有品位的教育、培育有品位的學生。只有有品味的學生,校園文化才是鮮活的文化,校園才是一個有品味的學校。我認為有品位的學生應該:知書達禮有修養,活潑陽光,勤奮刻苦、積極進取、自強不息,有追求,有良好的學習、生活、行為習慣。 為此,一定要堅持「成才先成人」的育人觀。堅持以「規范+活潑」為目標,著力實施全面素質教育計劃,開啟學生智力,關懷學生生活,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一是始終抓理想教育。北大校長蔣夢麟曾說:「理想、希望和意志是可以決定一生榮枯的最重要因素,教育如果不能啟發一個人的理想、希望和意志,單單強調學生的興趣,那是捨本逐末的辦法。 只有以啟發理想為主,培養興趣為輔時,興趣才能成為教育上的一個重要因素。」確立決定一個人一生榮枯的理想往往是在青少年時代樹立的,學校根據學生情況和教師的思想狀況,結合「志存高遠,自強不息」的校訓和「為每一個孩子的理想人生奠基」的辦學宗旨,一貫堅持對學生進行理想教育,堅定不移地認為學校就是要培養學生有理想,有抱負,能吃苦耐勞,能艱苦奮斗,要讓學生「堂堂正正做人,快快樂樂學習、健健康康成長」。用豐富多彩的活動,推動學校理想教育,如舉行「我的父輩們」社會調查活動,「我心中的偶像」讀書交流活動、「美麗校園,夢想的搖籃」校園徵文活動、「我的未來不是夢」演講比賽等系列主題活動,以此來激發學生的理想,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努力學習,追求夢想,從思想上引導學生走向積極健康的人生之路。 二是在小事、小細節上抓品位。堅持從放學路隊、出操列隊、集會快速安靜、有序就餐、安靜就寢、大聲讀書、寫字整潔、行為舉止文明爾雅等基本規范抓起,扎扎實實抓好行為訓練,培養文明的習慣;充分發揮學生禮儀督查崗、紀律督查崗、衛生督查崗、就餐督查崗、鍛煉督查崗作用,培養自主管理能力,形成知榮明恥、知書達禮的內在氣質和干凈利落、訓練有素的外在作風。比如,關於禮儀,利用禮儀節對新生進行專門的禮儀訓練。每期定時進行寫字比賽。 三是在綜合實踐上抓品位。建立校內外德育基地,指導學生深入社區,到大自然、農場、大中型企業、科技館、博物館、大學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定期舉辦讀書節、課本劇表演節、武術節,歌詠比賽,英語演講比賽、英語情景劇比賽等主題活動,豐富情感體驗,提高實踐能力。開展「陽光讀書」活動:每個班級建立讀書角,開展讀書漂流活動,「用書香熏染生命」成為學校的主題文化,讓濃濃的書香洋溢在校園的每一個角落。 四是將大型活動常規化,利用大型的活動培養學生的品味。校園文化是一種群體文化,它體現在學校的一切活動中,而大型活動往往更能培養學生的團體意識、創造意識,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 所以如何開展文明、健康、向上的校園活動,也成了校園文化建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如舉辦開學典禮、藝術節、體育節等活動,使全校營造出一種對美的追求的良好氛圍,用美來熏陶學生、感染學生,促進學生人格與個性特長的健康發展,培養學生陽光開朗、進取向上的性格,創建健康快樂富有生機的和諧校園。 這兩年,各大電視台都在反復播放電視劇《亮劍》,提倡「亮劍」精神,在學校我也在反復提倡「亮劍」精神。因為「亮劍」精神是一種面對逆境敢於挑戰,永不服輸的精神,有了這種精神,我們就敢於面對任何艱難險阻,決不怨天尤人;「亮劍」精神就是一種堅毅果斷、鍥而不舍的精神,有了這種精神,我們就能充分發揮更大的學習潛力,在學習的戰場上無往不勝;「亮劍」精神就是一種互相配合、團結協作的精神,有了這種精神,我們的集體才能保持一種始終如一的必勝信心,勇往直前,永不言棄。我想只有保持一種永遠的亮劍狀態,學校才會永遠立於不敗之地,才能將提升學校品味,打造學校品牌之路走下去。
Ⅵ 什麼是校園文化品牌建設
簡單介紹一下,校園來文化源,顧名思義,就是學校裡面的教育、師資、軟硬體、素質教育等諸多方面,其實也是一種宣傳效果,但是要一直圍繞在教育周圍,學校畢竟是教書育人為主的,社會在發展,學校也一樣;品牌就更好說了,一個學校不管在哪個層面都有自己的特色、專長,教育方面也好,地域文化也好,此外還有教學理念,同樣是學校,這些都是一所學校區別於其他學校的具有自己專屬特色的東西,是學校重點宣傳的一種理念,能夠讓人接受並記住的。校園文化的表現形式就更多了,標示、LOGO是最基本的,教學理念、校園活動、特色教育等等都是,可以利用自身的現有資源起到最大的宣傳效果,文化牆、展板是近年來才興起的品牌宣傳手法,結合一些教育知識(勵志名言、小故事、歷史名人等),讓學生無時無刻都在接受教育,通過一些另類的手段學習知識,而且還學的好、記的更牢,在學校品牌宣傳的同時,歸根截底還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