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申請大戶
⑴ 怎麼成為專利大戶
中國的專利很多都是胡編亂造的,技術含量很低。要想成為專利大戶很簡單,模仿別人的專利改下參數 申請實用新型就可以;發明就不要想了。
⑵ 華為去年申請了多少個專利
差不多五萬多專利,為什麼要申請如此之多的專利呢?因為要搶占市場。「專利布局就像是下一場圍棋,你布局好了,就能把市場圍住,佔領市場份額,沒有自己的專利,就只能看著別人瓜分市場。比如華為等公司幾年前就開始布局5G市場,申請專利,現在就看出這一戰略為公司贏得了戰略先機。」專家認為,在國際上真正有競爭力的企業,一定是知識產權專利大戶。
⑶ 有多少專利算專利大戶 專利大戶每年要申請多少專利 專利大戶有什麼獎勵
問問華為這類的大企業吧
每年申請3萬多件專利!
夠大戶吧!
⑷ 科技人員為什麼不願意申請專利
「我是搞科研的,也申請過專利,但我們研究所的科技人員都不太願意申請專利。」全國人大華僑委員會委員賴愛光在分組討論開始不久就發了言。在此之前,副委員長路甬祥在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上報告專利法執法檢查情況時,建議將對該法的修改納入明年常委會立法計劃。 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持續增長,是專利工作發展的重要指標,也是表明我國自主創新能力提升,創新型國家建設進程加快的標志。 賴愛光說:「申請專利文本多、填寫規則多,審批時間長,企業技術人員不太敢沾邊。加之專利法的宣傳力度不夠,導致許多企業的技術人員專利知識匱乏。 路甬祥副委員長在作專利法執法檢查報告時也將企業專利申請少作為專利法實施中存在的問題提出:「1998年至2003年,我國企業占國內專利申請總量不到30%,雖然出現了華為、海爾等一批專利大戶,但全國有99%的企業從未申請過專利。」 科研機構或是企業科技人員不願意申請專利,在賴愛光看來,有意識的問題,更有制度的原因。 「公開申請專利後,人家都跟著做,反而對自己的產品不利。」賴愛光說。對此,姜穎委員深有感觸:「當前,某一項專利產品市場前景看好,被全國各地群起仿製。專利權人要到各地法院分別起訴,打得起官司,也賠不起時間。」 「剽竊、抄襲、侵權行為已經泛濫,社會氛圍甚至有點畸形化了。」鄭功成委員說。 「而且,對科技人員來說,普遍認為有無專利對科研成果的評定影響不太大。」賴愛光說。 湯洪高委員說:「如果這個成果已經放在那裡不用,往往沒有爭議,一旦成果轉化產生效益,問題就來了,單位單純強調職務發明歸單位所有,而不顧發明人的利益。」 為推動專利事業的發展,委員們提了以下建議:加強對專利權的行政保護和司法保護,特別要在執行難方面下功夫;把專利和實施成效作為評定科技進步獎的內容之一;加強專利法律的服務工作和宣傳進入企業的力度;縮短專利的審批時限;不要再一味強調職務發明,而不把利益給個人。 鄭功成委員總結:「保護知識產權是一個系統工程,從我國現狀看,專利法和商標法的執行都存在問題,著作權法執行中的問題更多。」
⑸ 2015年柯橋區個人實用新型專利政府有補貼嗎
通常情況下,各地科技局會對專利申請大戶提供獎勵,對沒有創造顯著經濟效益的個人專利沒有補貼,只有在申請上可以由國家知識產權局減免申請費用。具體請參考當地科技局網站、文件。
⑹ 華為為什麼要申請5萬件專利
「專利布局就像是下一場圍棋,你布局好了,就能把市場圍住,佔領市場內份額,沒有自己容的專利,就只能看著別人瓜分市場。比如華為等公司幾年前就開始布局5G市場,申請專利,現在就看出這一戰略為公司贏得了戰略先機。」專家認為,在國際上真正有競爭力的企業,一定是知識產權專利大戶。
⑺ 襄陽對發明專利有什麼獎勵,如何辦理領取手續
襄陽兌現了對發明專利申請及授權大戶2014年度的重獎——給予湖北航天化學技術研究所、湖北新華光信息材料有限公司各20萬元的獎勵;給予際華三五四二紡織有限公司、新興重工湖北三六一一機械有限公司各10萬元的獎勵。
為了進一步加強襄陽市專利工作,努力提高全市發明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充分發揮專利制度在促進技術創新中的作用,市科技(知識產權)局出台文件規定,對年發明專利申請達到10件以上、授權量達到5件以上的企事業單位和個人,給予10萬元的獎勵;對年發明專利申請達到20件以上,授權量達到10件以上的企事業單位和個人,給予20萬元的獎勵。
專利申請流程:
專利申請前檢索
專利申請前,最好進行檢索,以便確定哪些發明內容屬於「現有技術」。如果待申請的內容在檢索到的專利文獻或者其他公開出版物上已有記載,則有可能影響申請的授權前景。此外,即使沒有文獻記載,如果他人能夠確定這是本領域的公知常識,也會導致專利申請被駁回。
專利檢索的好處
認真了解哪些內容屬於現有技術將有助於申請人作出是否申請專利的判斷和撰寫專利申請文件。說明書的「背景技術」部分要寫入最接近的現有技術,對於實用新型專利,通常還需要提供背景技術的附圖,因此這樣做能使審查員和公眾清楚地了解發明創造的實質性改進和優點。
專利申請文件
發明和實用新型:請求書、說明書及其摘要、權利要求書;發明根據需要可有附圖,實用新型必須有附圖;涉及新的生物材料的發明申請,應當提交保藏證明和存活證明;涉及核酸或氨基酸序列的,應提交序列表的可機讀文本。
外觀設計:請求書、圖片或者照片;寫明使用該外觀設計的產品及其所屬類別;請求保護色彩的,提交彩色圖片或照片;必要時,寫明對外觀設計的簡要說明;簡要說明應當指明設計要點、省略的視圖、所要保護的色彩等。
專利審查
專利申請提交到國知局後會得到受理通知書,在繳納了全額費用之後將得到審查。專利審查分為初步審查和實質審查,後者只針對發明專利。
專利審查過程一般將持續1-3年,取決於專利的種類和發明內容。實用新型和外觀設計專利經過初步審查即獲得授權,而發明專利通過了初步審查將發出初步審查合格通知書,等待進入實質審查。
專利申請在審查階段時,申請人還沒有權利去阻止他人對其權利的侵犯。但是發明專利公布後(通常是在專利申請日起第18個月時),申請人可以要求侵權人停止侵權行為並支付適當的使用費,而侵權人也可以拒絕。專利授權之後,申請人可以通過司法程序向侵權人追訴侵權責任,並要求賠償。
發明專利的實質審查
發明的實質審查是在專利局實審部門進行的,審查員通過檢索國內外專利文獻、公開出版物來評價專利申請的「新穎性」「創造性」和「實用性」,同時還要對專利文件撰寫是否符合要求進行審查,例如是否符合「單一性」,是否「公開充分」,是否「修改超范圍」等等。
實質審查必須是在發明公布後進行的,法律規定的公布是在申請日起18個月的時候進行,也有的申請人願意提前公開其發明內容,所以會有專利申請在6-10個月的時候就公開了。通常,實審階段的審查員將向申請人或其代理人發出至少一次審查意見通知書,審查意見能夠體現發明被授權的可能性及存在的缺陷。審查意見一般包括格式錯誤、新穎性問題、創造性問題、公開充分、單一性問題等等。
專利實質審查的時間不確定,一般是6-18個月,取決於發明的內容,審查員對發明的理解和審查員的工作安排以及審查員與申請人或其代理人之間文件往復的時間。
⑻ 2018年廣東省各個下轄市專利資助政策一覽
2018年廣東省各個下轄市專利資助政策一覽2018年廣東省專利資助政策之深圳市深圳市PCT專利申請資助條件和標准 深圳市羅湖區南山區福田區寶安區專利資助政策 2018年廣東省專利資助政策之珠海市東莞市2018年廣東省專利資助政策之佛山市中山市2018年廣東省專利資助政策之江門市河源市 2018年廣東省各個下轄市專利資助政策一覽,國家為了建立專利強國也是拼了,各地紛紛出台了自己的專利資助政策,而我們這次為大家帶來的是2018年廣東省專利資助政策。而且廣東省的每個下轄市的補貼政策都是不同的,這也是各個區為了吸引擁有專利企業的手段,讓我們來看看2018年廣東省對於不同項目的資助有何不同吧!2018年廣東省各個下轄市專利資助政策一覽一、2018年廣東省專利資助政策之廣州市(一)國內(包括港澳台)發明專利授權後對專利權人的資助:對職務發明專利,資助4,300元/件;對非職務發明專利,資助2,500元/件;獲國家知識產權局費用減繳的發明專利,資助850元/件。對首次獲發明專利的,增加資助2,000元;對委託專利代理機構的,增加資助1,300元/件。(二)國外發明專利授權後對專利權人的資助:獲得美國、日本、英國、歐盟等國家或地區發明專利的,資助40,000元/件;獲得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或地區發明專利的,資助20,000元/件;獲得其他國家或地區發明專利的,資助10,000元/件。每件專利資助總額不超過80,000元。(三)通過PCT途徑申請專利並進入國家階段(國外)後對專利權人的資助:是職務申請人的,資助10,000元/件,是非職務申請人的,資助5,000元/件。注:首次獲國內發明專利的,增加資助2,000元;委託專利代理機構的增加資助1,300元/件;每件國外發明專利授權後對專利權人的資助總額不超過80,000元。(四)對專利權人發明專利年費的資助:申請資助時處於有效狀態的發明專利,自申請之日起維持6年以上的,分兩次給予資助,第一次:維持6年的,資助1,800元/件;第二次:維持7~9年的給予一次性資助,其中:維持7年的資助1,500元/件,維持8年的資助3,000元/件,維持9年的資助4,500元/件。(五)對發明專利授權大戶的資助:對上一年度發明專利授權20件以上的專利權人給予獎勵性資助30,000元,並按等增級數,每增加20件,增加資助30,000元。對曾經獲得上述資助的專利權人,當年再次申請該項資助的,只對上一年度發明專利授權量減去已獲資助年份的最高授權量的增量部分按上述標准給予資助。(六)對專利代理機構的資助:代理我市發明專利申請並獲得授權的,資助500元/件。
⑼ 華為三星專利大戰,華為專利無效了多少
始於去年的華為三星兩大巨頭專利戰,近日國內戰局有了新的進展。
2017年9月30日,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復審委員會(以下簡稱「專利復審委員會」)一口氣發布了八份與三星專利相關的專利無效宣告復審決定。其中,共計5件被宣告全部無效,1件部分無效,僅有2件維持有效。
截至目前,2016年三星在中國市場起訴華為專利侵權的共計16件專利中,已有15件有了專利有效性的復審決定,共計10件被宣告全部無效,無效佔比高達62.5%。
中國政法大學知識產權法研究中心特約研究員李俊慧指出,這意味著三星以專利侵權反訴華為的「防禦」措施可能遭遇「大潰敗」的尷尬局面。
華為主動出擊
兩大巨頭互訴
時間回到2016年5月25日,華為率先以專利侵權狀告三星,對外宣布正式在加州北區法院和深圳中級人民法院對韓國三星公司提起知識產權訴訟。
華為官方表示,三星在全球范圍內使用華為的知識產權,並在眾多國家銷售其產品且相關專利數量多,所以華為願意在全球范圍內解決糾紛。
華為此舉被外界看做是,全面超越三星的第一步,也是重要一步,「想要在全球市場超越三星,專利手段是重要方法之一。」
在增強自身抵禦專利訴訟風險同時,華為開始嘗試通過許可、出售等形式開展專利運營工作,而此次向三星發難,更是被外界看做國產廠商專利逆襲。
隨後,三星強勢回懟,同樣以10件專利涉嫌侵權起訴華為。
2016年6月27日,華為再度將三星等公司訴至泉州中院,索賠8050萬元,隨後不到一個月,2016年7月22日,三星將華為訴至北京知識產權法院,索賠金額1.61億元,兩倍於華為的索賠額。
與此同時,華為也在北京知識產權法院對三星提起專利侵權訴訟。
截至目前,在三星與華為的專利大戰中,三星起訴華為專利侵權的案件共計16件,其中,在深圳中院處於審理中的案件共計10件,在北京知識產權法院處於審理中的共計6件。
三星反訴華為專利
無效佔比已達62.5%
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4月份,泉州中院受理的華為訴三星專利侵權案件有了一審判決。一審法院認定,三星公司共計22款產品認定構成專利侵權,並判決三星公司停止製造、許諾銷售、銷售搭載涉案專利技術方案的移動終端共計22款Galaxy系列手機,同時,三星公司賠償華為終端公司經濟損失8000萬元及為制止侵權所支付的合理費用50萬元。
三星不滿法院判決結果,宣告復議,但經專利局審查認為,三星提交的所有無效理由均不成立,復議最終被駁回。
9月30日,專利復審委員會又發布了八份與三星專利相關的專利無效宣告復審決定。其中,5件被宣告全部無效,1件部分無效,僅有2件維持有效。三星涉案專利都是由華為於2016年9月1日或2日發起的專利無效宣告請求。
可以看到,這五件被宣告全部無效的發明專利中,既有涉及手機拍照功能,也有涉及手機雙模功能;既有屏幕控制功能,還有為數不少基礎通信方面的。
李俊慧指出,三星這些據以起訴華為的專利,應該也算是在其專利武器庫中「精心挑選」的,從智能手機操控技術到基礎通信技術,均有涉及。但從目前的專利無效宣告程序進展來看,對三星可謂「打擊沉痛」。
截至目前,三星起訴華為專利侵權的共計16件專利中,已有15件公布了專利復審決定,其中,維持有效的3件,被判部分無效的2件,被判全部無效的10件。
雖然還有一件尚未公布復審決定,但是,三星反訴華為專利侵權的涉案專利無效佔比總體已高達62.5%。
李俊慧指出,即便三星在3件有效專利和2件部分有效專利的案件中都取得勝訴結果,那麼,其專利勝訴率也僅37.5%。因此,從此輪曠日持久的專利對抗來看,三星的防禦情況並無樂觀,用「大潰敗」形容並不誇張。
當然,就三星涉案專利被判無效的審查決定,以及華為涉案專利被判有效的復審決定,三星都可以繼續通過行政訴訟尋求推翻的可能。
專利世界大戰
硬仗還未結束
不過,雖然兩大巨頭的專利較量,國內戰局暫時初定,但國外兩家還有官司在打,華為的硬仗還沒結束。
在手機市場,各品牌除了營銷和產品方面的競爭之外,專利官司也已經成為手機廠商壓制競爭對手的致命武器,蘋果、三星、諾基亞、HTC、摩托羅拉都曾因手機專利權打成一團。而國內手機廠商也時常會因為手機專利而被推上被告席。
有業內人士在與《證券日報》記者交流時表示,專利戰中,小公司告大公司一般都是為了要錢,大公司之間互相告,都是為了秀自己的技術能力,一般都是互有勝負,最後和解。
而與蘋果和三星在設計、軟體居多的專利訴訟不同,華為是底層通信技術專利的持有大戶。
任正非曾預言「未來5至8年,會爆發一場『專利世界大戰』,華為必須對此有清醒的戰略研判和戰略設計。」
相關數據顯示,2016年全球高科技企業中,研發投入超過100億美元的僅有6家,分別是,三星、英特爾、谷歌、微軟、華為和蘋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