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藤專利
『壹』 國家專利號98100221.8是什麼專利
[發明專利] [發明授權專利] 復方哮喘膠囊及其制備方法- CN98100221.8 失效專利 著錄變更
申請人: 許銀峰迴 ; 孫繼山
申請日: 1998-01-09 - 主分類答號: A61K35/78
摘要: 一種復方哮喘膠囊及其制備方法,包括浙具、蛤蠐粉、炙麻黃、炙杏仁、舒喘寧、撲爾敏六種中西葯各一份,優選百分配比含量為:浙具15—20%,蛤蠐粉10—15%,炙麻黃10—17%,炙杏仁18—24%,舒喘寧15—25%,撲爾敏20—25%。它結合中西葯治療哮喘病的經驗,充分利用了傳統中葯以及西葯的優勢,製成一種復方膠囊,具有療效快、治癒率高的特點。
『貳』 買一項專利花五百萬,三年凈賺一個億值不值得買這項專利
當然值得啊
採納我的答案吧。。
『叄』 死藤水的死藤水專利案
隨著越來越多的西方人來到亞馬遜地區,死藤和死藤水的秘密也傳播開來。然而讓人始料不及的是,1986年,美國專利和商標局竟然批准了一個叫勞倫·米勒的美國企業家對死藤的種類之一「達藤」的專利申請。但是,米勒甚至還沒有對死藤做怎樣的研究或提取出什麼東西,只是描述了它的生長環境、形狀及功能,就獲得了專利。
將近十年之後,亞馬遜部落的人才得知死藤成了美國人的專利。他們對此感到憤怒。他們無法理解,一個老外怎麼能把他們崇拜並使用了數千年的神聖植物專利化?由400多個亞馬遜部落和組織組成的一個理事會和加拿大國際環境法中心於1999年向美國專利和商標局提出申訴,要求該機構重新審查並撤消這項專利。他們並選派了一位部落酋長去美國作證,證明亞馬遜土著居民使用死藤已達數千年之久。但是,這個證詞卻被認為「沒有法律效用」,因為專利法不承認沒有以文字形式在公開出版物上發表、讓任何人都能查到的發明。也就是說,僅僅是口頭流傳下來的知識,不受美國專利和知識產權的保護。
後來,美國專利和商標局下令駁回該專利,不是因為它涉及了當地部落的先有知識,而是因為在該申請提出一年之前,芝加哥田野博物館的一個標本解說牌上已經描述了同一植物,因此它不具有專利所要求的「新穎性」。也就是說,亞馬遜人以前就以口頭流傳的形式擁有關於死藤的知識並且使用這種植物這一事實,仍然並不妨礙對它申請專利。
死藤專利案暴露了現行知識產權和專利制度在保護遺傳資源和傳統知識方面的尷尬。死藤是亞馬遜人的遺傳資源。死藤水的效用是屬於他們共同擁有的傳統知識,本是亞馬遜各部落自古以來的秘密。但是,除非這些部落把秘密公開,他們的傳統知識不會得到專利制度的認可,也不能受到知識產權的保護。而公開這樣的秘密,又違反這些部落數千年的文化傳統。更尷尬的是,如果有人獲取了他們的資源和傳統知識,哪怕只是皮毛,只要發表出來,申請專利,他反而會得到承認,受到保護。
這種把其他民族公有的傳統知識通過專利據為己有的做法,受到很多生物多樣性專家和非政府組織的譴責,他們稱這種行徑是「生物海盜」。由於死藤案暴露出的知識產權和專利制度對這種行為的明顯偏袒,他們也向現行知識產權和專利制度提出了質疑和挑戰。
還有一些專家認為,死藤專利案也是私有化時代的尷尬。馬來西亞第三世界網路組織的法律顧問齊永鈴說,傳統知識不姓私,可是當代世界的潮流似乎就是保護私有財產。那麼原本不屬於任何私人所有的公財產,像死藤這樣的傳統知識,其歸屬和保護就有了很大問題。按現行知識產權法律,要保護這種傳統知識,就得先行把秘密公布到某個公共資料庫,然後通過專利來保護。但是,這種傳統知識屬於社區公有而不屬於任何個人,而且這是多少代祖先傳下來的,該由誰來公布?如何公布?公布以後一旦形成專利,惠益如何分享?齊永鈴認為,這幾乎是無法解決的問題。而這種傳統知識如果由個別人擅自公布並獲得專利,如死藤專利案那樣,原本公有的傳統知識就成了私權,人們就要為他們原本有權免費享用的傳統知識付出代價。這是很不合理的。
《生物多樣性公約》注意到了這個問題,提出基於傳統知識形成的專利,要註明它的來源,給傳統知識以應有的承認和尊重。可是這仍然不能解決問題:專利是會給專利申請人帶來利潤的。在傳統知識的基礎上,獲得了專利,獲得了利潤,僅僅承認它的來源是傳統知識就夠了嗎?傳統知識的擁有者是不是有權分享利潤呢?
《生物多樣性公約》試圖推出一種在獲取遺傳資源的過程中分享惠益的機制,替代知識產權,但是現行的世界貿易組織關於《與貿易相關的知識產權協議》目前仍居主宰地位。批評者說,《協議》是國際法規第一次將專利擴大到生物領域。但是在制定這個協議的時候,世界大多數國家並沒有意識到它是為了便於對基因,包括對人類基因以及對有機微生物進行私有壟斷,便於基因工程種子、魚類、動物、疫苗和其他葯品的商業化。所以他們提出,必須改變現行的知識產權司法體制,解決目前通過知識產權把自然資源和社區知識變成私有的問題。他們認為,獲取資源和惠益分享的核心問題,是承認當地人和社區對他們的土地、資源和知識的權利,是國家保護民族遺產的主權,是事先知情同意的原則,是對有關資源和知識的知識產權主張加以限制。他們援引1999年聯合國《人類發展報告》說,「知識產權的無情進軍需要被制止,被質疑」,他們呼籲「全社會緊急重新審查」知識產權法律。
『肆』 參考文獻中專利的格式
著錄格式:
專利申請者或所有者.專利題名:專利國別,專利號[文獻類型標志].公告日期或公開日期[引用日期].獲取和訪問路徑.
例:[I ]姜錫洲.一種溫熱外敷葯制備方案:中國,88105607.3[P].1989-07-26.
註:訪問路徑可以是引用網址,也可以如上例所示不必寫出。專利的文獻類型標志一般均為[P]。
參見 GB/T7714-2005:文後參考文獻著錄規則
第4項 著錄項目與著錄格式
本標准規定文後參考文獻設必備項目與選擇項目。凡是標注「任選」字樣的著錄項目系參考文獻的選擇項目,其餘均為必備項目。本標准分別規定了專著、專著中的析出文獻、連續出版物、連續出版物中的析出文獻、專利文獻以及電子文獻的著錄項目和著錄格式。
第5項 著錄信息源
文後參考文獻的著錄信息源是被著錄的文獻本身。專著、論文集、學位論文、科技報告、專利文獻等可依據書名頁、版本記錄頁、封面等主要信息源著錄各個著錄項目;
專著、論文集中析出的篇章與報刊上的文章依據參考文獻本身著錄析出文獻的信息,並依據主要信息源著錄析出文獻的出處; 縮微製品可依據題名幀、片頭、容器上的標簽、附件等著錄; 光碟依據標簽、附件著錄; 網路信息依據特定網址中的信息著錄。
(4)百藤專利擴展閱讀:
專利文獻是專利制度的產物,和專利制度一樣,也經歷了一個漫長的發展過程,從最初的萌芽狀態到被公開出版、廣泛傳播,最終成為佔全世界每年各種圖書期刊總出版量四分一的出版物。
專利文獻是申請或批准專利的發明創造,即包含已經申請或被確認為發現、發明、實用新型和工業品外觀設計的研究、設計、開發和試驗成果的有關資料,以及保護發明人、專利所有人及工業品外觀設計和實用新型注冊證書持有人權利的有關資料的已出版或未出版的文件(或其摘要)的總稱。
這些資料是在專利審批過程中產生的文件,有些是公開出版的,有些則僅為存檔或僅供復制使用。
作為公開出版物的專利文獻主要有:專利申請說明書、專利說明書、實用新型說明書、工業品外觀設計說明書、專利公報、專利索引等。
目前,世界上約有160 多個國家和地區設有專利機構並出版專利資料,我國自1980 年1月經國務院批准成立專利局起,就陸續出版、發行專利文獻。依據專利法保護對象的不同,專利公報分為《發明專利公報》、《實用新型專利公報》和《外觀設計專利公報》。
依據各種專利審批程度的不同,說明書分為《發明專利申請公開說明書》,《發明專利申請審定說明書》及《實用新型專利申請說明書》。
1992年9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重新修改,依照新法的審批程序,取消了發明專利申請審定公告程序,改為直接授權出版《發明專利說明書》及《實用新型專利說明書》。
中國專利文獻有以下幾種形式:(1)專利說明書(紙件);(2)專利說明書(縮微製品),其中,膠卷型(microfilm)依文獻順序號排列,平片型(microfiche)按國際專利分類號排列;(3)中國專利文獻光碟;(4)中國專利英文文摘(計算機磁碟);(5)專利公報和《中國專利索引》等。其中(3)(4)(5)三種是查找中國專利最常用的檢索工具。
『伍』 專利申請號:20080109636.1的詳細情況
神經:在人體的神經系統里,神經元的神經纖維主要集中在周圍神經系統,其中許多神經纖維集結成束,外麵包著由結締組
成的膜,就成為一條神經。把中樞神經系統的興奮傳遞給各個器官,或把各個器官的興奮傳遞給中樞神經系統的組織。由許多神經纖維構成。
神經主要由三大系統組成,即腦神經、脊神經、植物神經。各系統之間以腦神經為中心,分工協同,共同實現心理功能。
在這里之所以用神經而省去了系統,是因為神經本身就是個系統概念。按生理心理學定義,神經是由神經元構成的系統,即神經元系統。其中神經元就是神經這個系統基本的功能結構單位。
神經元是生理層次的物質,即特殊的細胞,不妨稱為神經細胞。撇開腦神經元、脊髓神經元、植物神經元的具體差別來看,神經元由細胞體和突起構成。神經細胞突起簡稱為神經纖維。神經纖維之間縱橫交錯,是(神經元)構成神經元網路(即神經)的必要條件,具有信息採集與發送功能,表現為心理層面的刺激與反應;神經細胞體是神經元中基本的信息存儲與處理單元;經過初步處理的信息,通過神經纖維按層次傳遞,直至達到腦神經,進行最後的總處理,然後將處理的結果返回到神經元,最終通過神經元上的反應器執行,產生生理反應。
之所以說神經元是構成神經的必要條件,是因為:在神經纖維內部,信息傳輸大都採用生物電脈沖的方式,但各神經元的神經纖維之間並非直接相連的,而是被其他物質隔開,比如乙醯膽鹼等等。這其實是新的結構層次或者環節,不再詳細敘述。生物電到了相鄰神經纖維之間,會轉變為化學信號,通過物質載體進行過渡,在轉化為電信號。因此,完整的神經不僅包括腦神經、脊髓神經、植物神經等不同的神經,還需要中間的化學介質。
綜合以上內容,可以得到以下幾點結論:
①、從心理現象的物質依託角度看,神經可以定義為心理的物質(生理)實現,心理是神經的功能表現;
②、從神經與神經元的關系來看,神經是神經元及介質構成的系統;
③、從生理心理角度,神經比神經系統概念更確切;
④、心理是神經的功能,而不(僅僅)是腦的功能;
⑤、依據以上四點,心理學中的相關概念需要做適當調整。
神經實驗
神經橫切片 觀察和了解一條神經的結構.
1)低倍鏡觀察 在整個神經的外麵包有一層結締組織,為神經外膜.其中含有血
管及脂肪細胞等.血管隨神經外膜的結締組織伸入神經內,將神經分成許多大小不等的
神經纖維束,包在每個神經纖維束周圍的結締組織為神經束膜.在每個神經纖維束內看
到許多小圓圈,即為神經纖維的橫切面.每條神經纖維周圍還包以一薄層纖細的結締組
織,為神經內膜.
2)高倍鏡觀察 每條神經纖維在橫切面上呈粗,細不等的圓圈狀結構,此圓圈狀
結構即為神經膜;在圓圈狀結構的中央有紫紅色的圓點,此圓點即為軸突;在軸突外面
圍以淺紅色網狀或無色的區域,即為髓鞘.如果切片正切到神經膜細胞的胞核,則可見
染成藍紫色的胞核.
[編輯本段]植物神經
植物神經,是能夠自動調整與個人意志無關的臟器的作用和功能的神經。例如,肺部的呼吸管理、心臟的跳動、腸胃的消化吸收作用等都是有植物神經控制的。
在植物神經中,可分為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交感神經可以促進心臟等循環系統的活動,去不可控制胃等消化系統的活動。
副交感神經,對於循環器官起抑製作用,而對於消化系統起促進作用。
在這兩個神經系統中,當一方起正作用時,另一方則其負作用。很好的平衡協調和控制身體的金恩格,這便是植物神經的功能。
如果植物神經系統的平衡被打破,那麼便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功能障礙。這被稱為植物神經失調症。例如:交感神經功能異常增強和持續時,循環系統的機能亢進,便出現了心悸、憋氣、血壓升高的症狀。相反,由於交感神經的金恩格地下便會引起消化不良、食慾不振的症狀。
當副交感神經的緊張轉台長時間持續時,便會出現身體倦怠,站立時頭暈目眩,容易疲勞等症狀。
因為植物神經是貫通全身的,因此植物神經的症狀也是遍及全身的,除去象前述的那些症狀之外,還會出現頭痛、頭暈、畏寒、低血壓、嘔吐、便秘、腹瀉、失眠、肥胖、消瘦、肩周炎、目眩、手腳發痛、胸部有壓迫肝等症狀。這些症狀不適當而恩出現的,而是若干症狀匯合後出現的,這便是植物神經失調的症狀的特徵之一。
[編輯本段]我們具有「虛」神經系統
●「虛」神經系統,的意思是產生「虛擬」事物的「神經系統」。
●以前人們以為:如果外界沒有「光」射入「眼睛」,我們就「見」不到「光」的現象,但是到了晚上,我們躺在床上閉上眼睛,卻發現眼前並不完全「黑暗」,如果我們用手指,刺按眼睛,我們將會發現居然眼前出現了「白光」!(按左邊時,白光會出現在右邊)
●以前人們以為:如果沒有聲音傳入耳朵,我們就聽不到「聲音」,但是當一切靜下來的時候,我們卻聽到了「耳鳴」!
●一切的「想像內容」都是可以不通過外界的「真實刺激」而存在的,那麼答案就只有一個,那就是:我們有兩套神經系統,他們分別是「實神經系統」(感受現實世界的神經系統)和「虛神經系統」(產生想像中之世界的神經系統)。
●以前人們沒有發現「虛神經系統」,主要是因為這些現象太普通了,所以沒有人去重視它們;而且人們又把「思想意識」和「想像力」這些問題想得太「神秘」了,所以就走向了錯誤的探索方向,最後「差之毫釐,謬以千里」。
●出自「全集然文明X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