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商標品牌 » 非專利天價

非專利天價

發布時間: 2021-02-05 21:54:20

① A公司 將一項非專利技術出售取得收入1000萬元,應交營業稅為50萬元。該非專利

借:復銀行存款 1000
累計攤銷 200
無形制資產減值准備 100
貸:無形資產 600
應繳稅費——應繳營業稅 50
營業外收入 650

無形資產賬面余額600萬,攤銷了200萬,計提了減值准備100萬,也就是說無形資產賬面價值為300萬(600-200-100)。

賣了1000萬,這是收入。收入減成本,1000-300=700。

最後交了營業稅50萬,這50萬包括在700萬內,要減掉,所以得出700-50=650。

② 非專利權 屬於無形資產么

首先我介紹一下怎樣才叫無形資產
無形資產,是指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沒有實物形態的可辨認非貨幣性資產。
資產滿足下列條件之一的,符合無形資產定義中的可辨認性標准:
1、能夠從企業中分離或者劃分出來,並能夠單獨或者與相關合同、資產或負債一起,用於出售、轉移、授予許可、租賃或者交換。
2、源自合同性權利或其他法定權利,無論這些權利是否可以從企業或其他權利和義務中轉移或者分離。
無形資產主要包括專利權、非專利技術、商標權、著作權、土地使用權、特許權等。
商譽的存在無法與企業自身分離,不具有可辨認性,不屬於本章所指無形資產。
無形資產具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無形資產包括貨幣資金、應收帳款、金融資產、長期股權投資、專利權、商標權等,因為它們沒有物質實體,而是表現為某種法定權利或技術。但是,會計上通常將無形資產作狹義的理解,即將專利權、商標權等稱為無形資產。

非專利技術符合了這兩點可辨性標准所以它也是屬於無形資產啊

③ 為什麼專利技術不是無形資產,而非專利技術是無形資產

因為非專利技術可以進行增資屬於無形資產,專利技術不可以進行增資轉讓等活動。

④ 專利價值9萬億他是誰

北京某公司向昌平工商分局提出申請,要求將公司注冊資本增資至987654321萬元(9萬億余元),認繳的出資主要是法定代表人陳某的知識產權。工商局認為增資並不實際,進而拒絕申請。該公司遂將工商局告上法庭,在被昌平法院駁回訴訟請求後,陳某表示堅決上訴,並認為國內沒專家可以評估自己的專利價值。那麼,到底是什麼樣的專利讓陳某如此「痴狂」並堅定地認為價值如此之高呢? 這兩項專利分別是「霧霾沙塵過濾清新空氣氣流發電機」和「高速地下鐵路網」,前者利用空氣發電,後者則一年四季都能使用且沒有污染和危害。根據《公司法》的規定,股東可以用貨幣出資,也可以用實物、知識產權、土地使用權等可以用貨幣估價並可以依法轉讓的非貨幣財產作價出資。但是,公司的股東對作為出資的非貨幣財產應當評估作價,核實財產,不得高估或者低估。陳某認繳的出資主要來自於這兩項專利,但卻沒任何證據證明這兩項實用新型專利的價值能達到9萬億余元。之所以開出這樣的價碼,全憑陳某「個人認為」,當然,這樣主觀的推論是不具備法律效力的。 行文至此,知己們或許要問了,陳某為何不對其專利進行評估呢?這是因為他認為評估費太貴而國內沒專家有能力評估其專利。其實,陳某的案例不僅涉及到「專利評估」問題,還涉及「專利增資」問題,且聽中細軟專家慢慢講解。 專利評估及專利權增資 所謂專利評估是指根據特定目的,遵循公允、法定標准和規程,運用適當方法,對專利權進行確認,計價和報告,為資產業務提供價值尺寸的行為。專利評估是確定專利價值的重要依據,也是專利作為知識產權去認繳出資的重要憑證。陳某作為專利權人,並不拿出有效的證據去證明其專利的價值,而是僅憑一廂情願就開出天價,實在是令人想不通。 專利增資是指股東擁有的專利經國家權威知識產權評估機構評估作價後,可以作為公司注冊資本金的行為。利用專利權出資對企業來說是一種益處多多的舉動,不同類型的企業有著不同的注冊資金要求,以專利權出資能為企業節省大筆的貨幣資金維護企業日常的運作。不過,需要注意的是,全體股東的貨幣出資金額不得低於有限責任公司注冊資本的30%,也就是說公司以無形資產出資的比例最高為70%。想要完全利用知識產權為公司注冊資金,是不為法律所允許的。上述案例中,陳某所在公司的注冊資金僅為148萬元,卻想憑借專利將其注冊資金認繳至9萬億余元,顯然是不符合法律規定的。 專利增資為專利權人研發成果的兌現提供了有利的價值依據,專利權不再是一種虛化的概念,而是其成果在市場上資本化的價值。這樣不僅能提高專利權人進行科研開發和專利保護的積極性,還為專利權人以及企業在對外維權上提供了專業的索賠價值保障。 且不管陳某的出發點為何,炒作也好,為公司著想也罷,都不能掩蓋專利權對公司發展的重要意義。

⑤ 為什麼專利技術不是無形資產,而非專利技術才是無形資產呢

專利技術也屬於無形資產,屬於專利權。無形資產具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無形資產包括貨幣資金、應收賬款、金融資產、長期股權投資、專利權、商標權等,因為它們沒有物質實體,而是表現為某種法定權利或技術。但是,會計上通常將無形資產作狹義的理解,即將專利權、商標權等稱為無形資產。

我國的專利類型有三種:

1、發明專利

我國《專利法實施細則》第二條第一款對發明的定義是:「發明是指對產品、方法或者其改進所提出的新的技術方案。」

所謂產品是指工業上能夠製造的各種新製品,包括有一定形狀和結構的固體、液體、氣體之類的物品。所謂方法是指對原料進行加工,製成各種產品的方法。

發明專利並不要求它是經過實踐證明可以直接應用於工業生產的技術成果,它可以是一項解決技術問題的方案或是一種構思,具有在工業上應用的可能性,但這也不能將這種技術方案或構思與單純地提出課題、設想相混同,因單純地課題、設想不具備工業上應用的可能性。

2、實用新型專利

我國《專利法實施細則》第二條第二款對實用新型的定義是:「實用新型是指對產品的形狀、構造或者其結合所提出的適於實用的新的技術方案。」同發明一樣,實用新型保護的也是一個技術方案。

但實用新型專利保護的范圍較笮,它只保護有一定形狀或結構的新產品,不保護方法以及沒有固定形狀的物質。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更注重實用性,其技術水平較發明而言,要低一些,多數國家實用新型專利保護的都是比較簡單的、改進性的技術發明,可以稱為"小發明"。

3、外觀設計專利

我國《專利法實施細則》第二條第三款對外觀設計的定義是:「外觀設計是指對產品的形狀、圖案或者其結合以及色彩與形狀、圖案所作出的富有美感並適於工業上應用的新設計。」

外觀設計與發明、實用新型有著明顯的區別,外觀設計注重的是設計人對一項產品的外觀所作出的富於藝術性、具有美感的創造,但這種具有藝術性的創造,不是單純的工藝品,它必須具有能夠為產業上所應用的實用性。

外觀設計專利實質上是保護美術思想的,而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保護的是技術思想;雖然外觀設計和實用新型與產品的形狀有關,但兩者的目的卻不相同,前者的目的在於使產品形狀產生美感,而後者的目的在於使具有形態的產品能夠解決某一技術問題。

(5)非專利天價擴展閱讀:

經濟全球化提升了無形資產價值。經濟全球化促進世界經濟結構深刻調整,使無形資產的重要性日益凸顯。這突出表現為國際范圍內市場邊界的擴展、要素流動的加快、貿易壁壘的減少、生產組織形式的變遷和銷售模式的創新等。

伴隨著這些變化,商業信譽、企業知名度、客戶關系等無形資產的作用越來越突出。例如,沃爾瑪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商業信譽的打造和營銷網路的優化。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無形資產發揮的重要作用正在引發人們對無形資產價值的再認識。

經濟全球化導致財產組織形式的多樣化,要求對無形資產進行有效管理。由於市場范圍的擴大和市場機制滲透力的增強,財產轉化為資本達到空前的程度,零星資產的社會化更是前所未有。無形資產不僅是財產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是財富創造的重要源泉。

國內有的地方政府和高等院校明文規定,科技人員創辦科技企業,技術入股可以佔到企業總股本的70%。有的地方把園區作為包括無形資產在內的各類資源集約經營的載體,把分散的資產集中起來變為資本,進而集約經營,取得了很好效果。

⑥ 某單位簽訂一項非專利技術合同,金額為50萬元,該單位應納印花稅為

B. 150元

⑦ 某項非專利技術自行研發成功並投入使用,其資本化支出為200萬元,符合無

無法確定其預計使用年限的無形資產,不做攤銷。如果有證據表明其使用壽命是有限的,應作為會計估計變更處理,開始攤銷其他價值。

⑧ 個人所得稅中提供非專利權收入6000元怎麼算

特許權使用費所得適用20%的比率稅率,計算公式為: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版×適用稅率權;
1.每次收入不超過4000元:應納稅所得額=每次收入額-800;
2.每次收入在4000元以上:應納稅所得額=每次收入額×(1-20%)。

熱點內容
美發店認證 發布:2021-03-16 21:43:38 瀏覽:443
物業糾紛原因 發布:2021-03-16 21:42:46 瀏覽:474
全國著名不孕不育醫院 發布:2021-03-16 21:42:24 瀏覽:679
知名明星確診 發布:2021-03-16 21:42:04 瀏覽:14
ipad大專有用嗎 發布:2021-03-16 21:40:58 瀏覽:670
公務員協議班值得嗎 發布:2021-03-16 21:40:00 瀏覽:21
知名書店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9:09 瀏覽:949
q雷授權碼在哪裡買 發布:2021-03-16 21:38:44 瀏覽:852
圖書天貓轉讓 發布:2021-03-16 21:38:26 瀏覽:707
寶寶水杯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5:56 瀏覽: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