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產品品牌創
① 農業品牌如何打造
京東商城CEO劉強東種米, 柳傳志做品牌食品……造電腦的、賣果汁的、搞房地產的明星企業,紛紛攜巨資進軍風險大見效慢的農業。知名學者鄭風田分析稱此舉是為了搶耕中國農業這片「品牌荒地」。近年來,地方政府、合作社、農業企業也提出要建設農業品牌,如何破解模式創建、營銷技巧、推廣策略方面的難題?三農直通車特邀浙江大學CARD農業品牌研究中心胡曉雲主任和農業品牌營銷專家婁向鵬,在網上與各位網民探討農業品牌的打造之策。 打造農業品牌,規模化是前提 婁向鵬 :目前農民專業合作社,主要是生產貿易型的,還不是品牌營銷型的。專業合作社有一定的規模,有一定的組織,還需要在產品品質外在化、標准化和品牌化上提升,著力提升品牌的溢價能力 胡曉雲 :沒有完全自由經濟,特別是農業,要擺脫或改變小農經濟的提籃小賣形式,必須組織起來,形成集聚效應,否則,沒有力量打造品牌。政府的重視、政府的觀念改變和觀念更新非常重要。這是就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而言尤為重要,除此之外還要有協會牽頭,企業支持,全員觀念的更新,以及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比如四川蒲江縣「蒲江雀舌」,今年發展勢頭非常好。 婁向鵬 :自給自足,是典型的小農經濟,與社會化大協作大流通大交換相悖。打造農業品牌的前提條件是,農產品的生產和經營必須上一定的規模,有賴於土地等經營要素向少數人手裡集中。現在這個條件越來越具備,農村務工人員減少,土地流轉制度向市場化轉變,工業化大企業看好農業投資,都促進著品牌農業進程加速。 婁向鵬 :做品牌不等於大投入的廣告傳播,低成本做品牌有許多,第一,產品是品牌的第一載體,產品品質要過硬,最好要獨特,而且要始終如一;第二,在銷售市場上,要集中力量開辟自己的戰略根據地,不要到處開花,要集中相對小的區域形成口碑,口碑就是品牌。 胡曉雲 :我曾經對農業品牌打造總結過20條智慧,其中,品牌包裝廣告化、品牌廣告新聞化、品牌終端媒體化等,就是實現低成本打造農業品牌的智慧。我們很多的農業企業或農戶不重視符號化建設、不重視包裝體系建設,不重視銷售終端的媒體化運用,所以,花了大錢,卻做不成好品牌。 婁向鵬 :第一步就是先做好一個有市場有差異化有地域特色的品類,集中力量做出品質,進而做出銷量做出品牌。 胡曉雲 :中國農業並非「品牌荒地」。品牌是產品與消費者及其相關利益者之間的關系。起源於權益的保護,起源於差異化後得到的權益保障和個性凸現。上世紀80年代之後,許多有識之士將用於打造工業品牌的方法用於締造農業品牌,也獲得了很大的成功,如農夫山泉、如那麼多的地標品牌。但是,和中國地大物博,資源豐富的基礎相比較,由於過去我們不重視,也不懂得科學創造品牌,中國的農產品品牌還是不多。 婁向鵬 :做品牌要善於挖掘價值支撐,原產地、品種、工藝、文化等諸多因素都能成為品牌獨特的價值。另外,考慮到企業實力,一般來說,應該先聚焦資源,在一個區域市場取得優勢地位,完善盈利模式,再逐步擴展。 胡曉雲 :確實是,要成就一個品牌,首先是要埋頭做事。品種、品種是品牌的前提。 胡曉雲 :除了我常說的要好資源、好品種,好品質、好文脈之外,品牌創造的組織體系架構也很重要。 胡曉雲 :要成就一個品牌,首先是要埋頭做事。在品種開發和品質管理方面作好打造品牌的前提。好產品是好品牌的保障。如果沒有好產品,就不可能有行業里長期的影響力、品牌的長久生命力。有了消費者需求的好產品,然後通過符號化、形象化,強化與消費者的好關系,才是打造品牌的正確之道。 婁向鵬 :品牌不是幽靈可以魂不附體,品牌與銷量是相伴相生的。先做品牌還是先做銷量,是個偽命題。 胡曉雲 :在市場的立場來看,品牌不是品牌主的,品牌決定於它和消費者之間的關系。打造品牌不是短期行為,更不可能一蹴而就。要將一個產品和消費者建立起一種從認知到認同到忠誠的關系,是一個戰略選擇。作為戰略,不能迷信「特效葯」。 很多的人主張用打造快消品品牌的方式打造農產品品牌。這要看不同產品的可能性。從定位而言,同樣是茶,可以是柴米油鹽姜醋茶,也可以是琴棋書畫茶。前者可作為快消品,後者則是奢侈品。如果將奢侈品作為快消品,也許就不能夠創造更多的品牌溢價能力,也不能滿足人們在象徵世界中的需求。 婁向鵬 :這是非常好的一隻力量,但要注意的是,政府行為往往把品牌打造成籠罩品區域所有產品的區域品牌,這樣就會產生熱銷後,大家都透支品牌,誰都不珍惜,公共資源成了公廁,一個假冒,全部受損,比如五常香米事件,最典型的就是陽澄湖大閘蟹的例子。 農產品的營銷 網民 :中國現行的農貿市場銷售農產品模式對農業品牌的打造是否是較大的阻力,如果是以超市為主銷售農產品的模式,想必對推行精細化農產品及品牌農產品是很好的推動力。 胡曉雲 :這是一個關於農產品品牌銷售渠道的問題。每一種產品,可以進入的渠道有許多。對農產品而言,傳統的有農貿市場,現代些的有超市、專賣、連鎖等,更現代的有網路銷售,如淘寶網店、微博互動銷售等。選擇渠道要看該品牌的定位,特性,典型消費者的消費階層與習慣,消費者的生活方式與該品牌的結合點。 婁向鵬 :微博營銷是手段,目前應該重視,但不是農業品牌營銷的決定性因素,只是手段之一,而且大家用多了,就與現在漫天遍野的廣告一樣,同樣跳不出來。 婁向鵬 :微博在整體上救不了農產品,因為微博只是手段。當大家全在微博里吆喝賣難時,一切又回到了起點。利用互聯網打造農業品牌,與線下打造品牌沒有本質區別,而且更要關注誠信,要使線上線下的溝通渠道和物流、資金渠道全部暢通才行 胡曉雲 :研究證明,微博平台上的良性互動、口碑傳播、劇場效應等對微博使用者的品牌態度改變、消費意願的產生等都能夠產生效應。
② 如何建立維護農產品品牌。
創建農產品品牌的意義主要在於,農產品品牌能夠滿足消費者的需要;有利於農專產片銷售量屬增長及農產片管理溢價;促進標准化生產管理;帶動基地建設,促進經濟發展;提高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等方面。創建農產品品牌,應由政府牽頭,在農業種植、產品加工、流通環節和廣大消費者中樹立品牌意識,加大宣傳力度,構建獨有的品牌文化,成立農產品行業協會,深化農產品產業化經營,從而擺脫我國當前農產品品牌多而雜、多而不強的局面。
③ 如何加大農業品牌建設
目前國內農業品牌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很多企業通過品牌咨詢管理建立起了屬於自己的一個又一個品牌,曾幾何時,「農業品牌」在國內仍是一個陌生的概念。下到鄉村,上至中央,對此都鮮有關注。十餘年間,各種咨詢公司結合國際經驗,逐漸構建起了中國農業品牌的理論體系,並將之實踐運用於近百個地方政府的農業品牌打造中。如今很多農業品牌都已經將現代化的成果反哺給了農業。所以這就是為什麼要創建農業品牌,不僅能提升農業行業整體形象,更能增強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甚至推動一個地區的發展。
當水果、糧食等農作物成立品牌的時候會立即上升到營銷式發展的層面,就可以通過品牌定位、產品創新、產品核心價值、品牌形象設計以及傳播推廣等手段,提升產業、企業、地區來實現價值並實現標准化和產業化得到資本的升級,現代化的建設思路比傳統營銷方式肯定更加有效。我們今天就來淺析建立農業品牌的時候需要注意的幾個小問題。
如今的社會,人們對於生活品質的追求再提高,對於農作物同樣也是一樣,各企業在建立品牌的時候要明確自己的產品結構,要搶占公共資源走市場引領之路,企業需要知道什麼時候該種什麼,種什麼是迎合市場需求的,例如蔬菜來說,要引領菜農「埋頭種菜」轉變成「種市場需要的菜」緊跟市場架構,並且企業要第一時間佔領到最佳的資源,比如土地、地方性的農產品,做市場的龍頭老大是一個非常不錯的手段,因為與其他行業不同的是有了不錯的產品才等於有了最重要的戰略資源。
當然後續的營銷當中給產品創意建立品牌識別符號,選准品牌代言人,做正確的廣告並設計精良的包裝彰顯價值和差異都非常重要。企業需要去發掘與競爭不一樣的內容,例如「壽星桃」這樣的方法就會給企業創造差異化價值。這一點與其他行業一紙,做差異化品牌才能提升更大的價值。同時企業需要注意的是,當開發出新型農產品的時候一定要拿到知識產權,這就等於拿到了標准,這樣就會讓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當中擁有更強的競爭力和主動權。
當企業形成一定的標准化的時候,說明品牌咨詢管理起到了作用,當然企業發展還是要按照「尊重自然、循環發展」的理念,從培育到銷售,安全優質的農夫產品才是一切農業品牌的核心內容。
④ 品牌農業的農產品打造品牌的八大法則
法則一:搶占公共資源
創建農產品品牌戰略的第一步,就是發現、發掘和搶占公共資源,包括產地資源和品類資源,將其「據為己有」。即將產地和品類資源「企業化」,出於產地,高於產地,占據品類,打自己的品牌,做產地和品類的代表。
這些資源對於創建農產品品牌來說是最重要的戰略資源,這是與做工業品品牌最大的不同。
法則二:以快制勝做老大
做品牌,就要搶做老大品牌。如果你不是老大,就要尋找能夠做老大的行業或者品類市場。
一個行業一個品類只能有一個老大,老大的資源越來越少,企業家們應該有責任感和緊迫感。做老大,就是要以品牌佔位,以傳播稱王!
法則三:用文化塑造提升品牌
飲食承載著文化,文化影響著飲食。
農產品從田間地頭來到廚房餐桌,要想賣得多賣得貴賣得持久,就一定要借重文化的力量,使品牌增值。因此,挖掘、打造、提煉和傳播與食品相關的文化價值成為創建品牌的必需。
與農產品相關的文化資源包括:消費者認知、消費習慣和飲食習俗,比如食品概念、飲食習俗、口味方法,諸如南甜北咸,中辣西酸就是這種資源,還包括人文歷史資源,比如產品傳說,名人故事等。
法則四:內在品質差異化、外在化
面對高度均質類產品怎麼辦?將內在品質差異化、外在化!
一是從種養方式和品種改良入手,在產品上製造不同。
特別的品種有的會帶有獨特的外在差異性,這是這類地域特產備受消費者追捧的原因之一,甚至為此津津樂道。營銷者要擅於將這些產品獨特的差異性與品牌相連,使之成為自己品牌的特徵,像標志標簽一樣成為消費者辨識這個品牌的依據。
同樣是獼猴桃,紐西蘭從中國引種後,對原先口味偏酸的綠色果肉獼猴桃進行了改良,推出了口味偏甜的黃色果肉的全新品種——黃金奇異果。2012年紐西蘭佳沛國際奇異果佔全球市場份額的28%,遠遠超過奇異果的故鄉中國的出口量。
二是挖掘提煉產品和品牌差異化價值並加以彰顯傳播
農產品市場是一個天生高度同質化的市場,這就是前面說的「高度均質」問題。如果產品本身現成的差異化不足,那麼需要下功夫挖掘,在產品和品牌價值上製造出不同。
盛產大桃的北京平谷,挖掘桃子本身吉祥長壽的涵義,通過並不復雜的技術讓桃子長成壽星的模樣,一個賣到100元的高價。
法則五:外在形象品質化、差異化
人靠衣裝,佛靠金裝。
要設法讓產品和品牌在外在形象上表現出差異,用外在形象彰顯和提升內在價值,即內在品質外在化,外在形象品質化、差異化,這就是品牌和產品形象的塑造。
主要有以下手段:
1. 創意建立品牌識別符號
2. 選准品牌代言人,做正確的廣告
3. 好包裝彰顯價值和差異
4. 利用新型產業模式創造差異,利用終端設計塑造形象
法則六:創建領先或者獨特的標准,引領行業
這里說的標准分兩種。一種標準是國標體系,另一種標準是消費者評判標准。
在品類或者行業中,創建領先或者獨特的品類或者行業標准,引領行業,甚至引導國家標準的形成,取得先手,讓競爭對手淪為跟進者、模仿者,或者為消費者樹立一個評判產品的「主觀」標准,從而在消費者購買決策時提供依據,這是在農產品搶市場、做老大、做品牌的有效法則。
某種意義上說,知識產權比知識本身重要,技術標准比技術本身重要,擁有消費者心中標准比實際標准重要。擁有標准,就有話語權,就有主動權,也擁有更強的競爭力。
如果你是創新者,請放開手腳大膽創新,創意出與眾不同的標准,大張旗鼓地宣傳這一標准,把標准做到消費者心裡。
法則七:雜交創新
許多涉農企業第一次踏入高度競爭的現代市場,做品牌更是第一次,他們有的營銷觀念模式陳舊,有的完全從零做起,沒有成熟的模式和經驗,因此特別需要雜交創新。
雜交創新就是指大膽借鑒、疊加、互補和融合其他行業的優秀思想、資源、技術、模式和方法,從而催生出全新的產業、品類(產品)或者營銷思路,獲得競爭優勢,實現突破。
雜交創新的兩大類型:
第一個類型是,不同行業間的互動、借鑒與合作。比如獐子島海參借高端酒水渠道雙贏,比如淳牌有機魚與酒店合作,實行獨創的專賣政策。
另一個類型是,將不同行業間的營銷要素的整合進來,為我所用,改良產品或者其它營銷要素的DNA,使它產生變異,創造出(1+1)n的幾何倍增效應,從而產生巨大的營銷能量。比如雅克V9和果維康VC含片,食品功能化與功能食品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雜交變異後的產品與原來大不一樣了,顯現出更為強勁的優勢基因;比如哈根達斯入鄉隨俗,創造出「月餅冰激凌」;比如湛江國聯水產,借鑒速凍水餃經驗,請名廚研製成功中國第一款速食「水煮蝦」。不通廚藝或者沒有時間下廚房的人,只需把「水煮蝦」下鍋煮5分鍾,就能享受到五星大廚級的美味。
法則八:深加工,讓產品徹底與眾不同
農產品市場是個天生高度同質化市場,常見的產品其產品價值和附加值都低,越是生鮮食品,同質化越是嚴重。常規的想法是,這樣的產品放到市場里唯一可以拼的只有價格了,結果,誰也賣不出好價錢。
怎麼辦,對產品進行深加工,改變產品原始形態,大幅度提升產品的附加價值,使原來相同的產品變得徹底與眾不同。
農產品做品牌的難度與加工深度成反比,即隨著加工程度越來越深,做品牌的難度逐漸降低,反之亦然。冷鮮肉做品牌的難度很大,可是把鮮肉深加工做成火腿腸,做品牌就相對容易得多;同樣,新鮮的蔬菜水果做品牌的難度很大,
經過深加工後,蔬菜水果罐頭、果蔬片做品牌就相對容易一些。事實確實如此,火腿腸的品牌早於冷鮮肉,蔬菜水果罐頭品牌更是很早就出現了。
深加工正是產品差異化、增值化的魔術師。深加工可以大大增加農產品食用的方便、衛生程度,易貯存和運輸,這些增值在消費者的需求上找到了落腳點。
1公斤鮮辣椒價格約為1.2元;曬製成干辣椒後,收購價格約為每公斤5元;把1公斤干辣椒製成辣椒醬,市場價格最高也不過10元左右。當同樣的辣椒,換成深加工方法,得到的是令人振奮的新答案案:1公斤干辣椒中可以提取辣椒紅色素40克、辣椒精10克、辣椒籽油60克,還可以提取辣椒鹼,剩餘的椒粕和籽粕等下腳料作飼料賣。這樣一來,1公斤干辣椒能增值到35元,是干辣椒價值的整整7倍!
⑤ 如何創建自己的農產品品牌
我覺得你要創立自己的農產品品牌,首先得給你的產品進行【定位】。
產品版包括四個層權次,依次向外擴展是:核心產品、實體產品、擴展產品、心理產品。
作為品牌產品,我覺得「心理產品」很重要,你這個產品在客戶心理是什麼樣的?
【定位】:你產品的特點、賣點與買點。名稱、標識、宣言、宣傳。
品牌的創立不是一朝一夕的,是需要經過時間的積累,客戶的口碑等等所得來的。
⑥ 如何打造農業產品品牌
一、中國品牌農業發展階段
行業機會看趨勢,選擇比努力更重要。到底是什麼決定了企業的成功呢?企業要成功一定要找准所在行業的階段焦點、認清競爭形勢。如今很多行業已經進入品牌壟斷的平衡期階段,比如牛奶行業,行業增長放緩、市場寡頭壟斷,企業要再想做這個行業幾乎已經沒有取得巨大成功的機會了。然而,目前為止,我國大部分的農產品行業還處於導入期,還沒有形成強勢品牌,大量品牌資源被閑置,正是企業品牌佔位的黃金時期,只要企業選對了行業,成功是事半功倍的事。
二、千載難逢的品牌農業商機
品牌農業是中國未來5年最大商機,在中國品牌農業發展的過程中,必將誕生世界級的企業和品牌。
(一)消費者日益增長的品牌化需求與品牌缺失帶來的商機
近年來,瘦肉精、三聚氰胺、毒腐竹等食品安全事故頻發,消費者極度渴望安全健康的農產品;而生活水平提高、健康意識增強,使得消費者越來越傾向於選擇優質農產品。而在消費者心目中,品牌化的農產品則代表了信賴、放心和高品質。現在,消費者對品牌農產品的需求已經向農業全產業鏈延伸,例如品牌糧油、品牌蔬菜、品牌肉製品、品牌餐飲等等。但是,我國大多數農產品還處於無品牌階段,優秀品牌農產品更是嚴重缺失。吃什麼?成了一個重要的問題。想吃放心的、可信賴的品牌農產品卻買不到;從米面糧油到瓜果蔬菜,從豬羊雞肉到海鮮山珍,讓消費者耳熟能詳、值得信賴的品牌少之又少。然而,這無疑是企業創建品牌的絕佳時期,誰能填補品牌農產品的空白,誰就能把握住商機。
(二)區域品牌沒落與企業品牌崛起帶來的商機
在我國,由於地理環境、歷史人文的不同,幾乎每一地域都有蜚聲中外的區域名品,例如煙台蘋果、西湖龍井、陽澄湖大閘蟹等等。但是,很多名優特產並沒有發揮出應有的品牌效應,還處於「有名無牌」的階段——知名度高但品牌化程度低,並且魚龍混則、真假難辨,還有很多三無產品,市場混亂。由於經營主體與受益主體不明確以及區域品牌的「共有性」特徵,區域品牌正在被「濫用」。很多區域農產品還出現「株連」危機,一家的產品出現問題,整個區域品牌都會受到牽連。例如,五常大米摻假事件,使得消費者懷疑所有的五常大米都是假的。區域品牌正處於沒落時期。之於企業來講,區域品牌蘊含著巨大的產地資源、口碑資源,還有品類資源,只要企業搶佔了區域名品資源就一定能塑造出偉大品牌。我國的地域名品資源多數還處於未開發狀態,其中蘊含著巨大的市場機遇,等待著企業家們的探尋並標明印記。
(三)新土地流轉政策為農業品牌建設提供了基礎
2014年,對於土地承包,一號文件首次允許承包土地的經營權向金融機構抵押融資,承包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離」。三權分離的土地政策,使得中國的土地規模化種植成為可能。土地規模化經營可以提供以下優勢:
土地規模化是建設農產品品牌的前提。沒有規模,就無法進行大規模統一生產、加工和營銷;體量小,市場影響力無從談起,甚至產品的質量也無法保證。新土地政策為農產品食品企業的品牌建設提供了基礎保障。
(四)互聯網時代帶來的農業品牌迅速崛起的商機
邁上認為品牌建設已成為農業經濟發展不可逆轉的趨勢,但是舉步維艱的渠道建設、高昂的傳播費用以及信息不對稱帶來的產銷不平衡問題,使農產品食品經營者在塑造品牌時一籌莫展。褚橙、柳桃、三隻松鼠等互聯網農業品牌的迅速崛起,讓傳統農業企業看到了希望。通過互聯網技術以及思想的運用,可以從金融、生產、渠道、傳播、銷售等各個環節改造傳統農業,並塑造出新型互聯網農業品牌。隨著農產品食品網購的逐漸普及,將農產品食品搬上電商平台,運用互聯網的思維建設農產品食品品牌,有著巨大的商業潛力和發展機遇。網易、聯想、京東等互聯網公司紛紛進軍農業,無一不是在搶占商機!未來5年,最有可能和阿里巴巴分庭抗禮的,一定是農產品交易平台。
三、搶佔先機,做大品牌
(一)搶占品類
如今,食品、工業品的品類已經無限細分,而農產品品類的細分才剛剛開始,如果企業能夠在消費者心智中搶先佔據了某個品類,並且成為品類裡面最優秀的那個,就是最成功的。例如,魯花搶佔了花生油品類,六個核桃搶佔了核桃露品類,加多寶搶佔了涼茶品類。
(二)搶佔地域資源
企業要搶占所在區域的地域品牌,有一個形象的說法是:地域品牌是還沒有嫁出去的姑娘,誰能娶回家就是誰的。如果從法律層面講,區域名品屬於農產品公共品牌資源,企業是不能獨占的;但是企業可以搶占區域品牌的消費者心智資源。區域農產品為什麼會成為名品?是因為其獨特的地理環境、產品品質、歷史人文等特點在消費者心中留下了美好印象。企業只要將這種美好印象據為己有,即搶占消費者心智資源,就會贏得市場。
(三)賦予品牌價值
企業一定要給自己的品牌賦予價值,品牌的獨特價值是企業成功的基礎。企業賦予和提升品牌價值,可以從兩個方面著手,一是提升品牌附加值,二是賦予品牌表現價值。提升品牌附加值,有三個途徑:差異化創造附加值;信息不對稱創造附加值;心理價值創造附加值。什麼是賦予品牌表現價值呢?產品說得再好,消費者一看就不喜歡,肯定不會選擇。所以一個好的商品一定是一秒鍾看上,一分鍾愛上,一輩子賴上,否則企業是沒有機會的,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品牌形象鑽理論。品牌形象鑽,是一套快速建立品牌價值形象的工具,如果你掌握了這套工具,哪怕你是剛剛出道的新品牌,也會迅速在消費者心智中建立高價值的形象。
四、品牌發展之路:如何從名品到名牌
第一個階段:策劃一個好產品
不是所有的產品都能夠成為品牌,但每一個強勢品牌,都有至少一個好產品的支撐。企業發展的初步階段,最關鍵的是要有一個好產品推向市場,能迅速打開市場賺到錢。在這個階段,企業要踏踏實實把產品做好,把產品的市場力做到位。具體地說,企業需要在選好產品的基礎上進行產品的有效策劃:首先給產品明確的品類定位;大類確定後,要明確產品的目標市場定位;然後挖掘一個適合目標市場的獨特賣點;再給產品取一個目標消費者喜歡的名字;創意一條能夠把你的想法傳遞給目標消費者的溝通語;然後策劃一個最吸引目標消費者最喜歡的包裝;最後把產品放在目標消費者最容易光顧的銷售渠道中,給產品本身賦予強大的市場力,相信好產品自己會賣貨。
第二個階段:打造產品品牌
策劃出一個有市場力的好產品,而且在產品有了一定的銷量之後,這時候要考慮將產品品牌化,打造一個強勢的產品品牌。塑造產品品牌關鍵的是要提煉出品牌的核心價值,賦予品牌價值感。另外要賦予品牌獨特的個性,和同業競爭者區隔,並把品牌的個性主張和消費者有效溝通。在這個階段,企業要強化對於品牌價值的傳播,運用整合傳播的原則,整合資源,統一主題,在目標消費者心中快速形成品牌的價值感,營造強烈的產品品牌氛圍。
第三個階段:塑造名牌產品
產品品牌經過較長時間的推廣,知名度和美譽度快速提升,市場佔有率大幅提升,消費者對產品品質充分信任,對品牌的獨特價值深信不疑,喜愛並追隨品牌的個性主張,帶動了大量的重復購買,品牌忠誠度快速提升,品牌已經進入「名牌」階段。這個階段,企業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是品牌的維護和管理。對品牌的管理一般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一是要進行企業內部品牌管理組織變革;二是要保持一致性溝通和品牌接觸點管理;三是要運用品牌重塑保持品牌基業常青。
第四個階段:打造名牌企業
一個企業首先有了名牌產品,才能夠帶動整個企業品牌的發展。隨著名牌產品的塑造,企業品牌也要進行相應的規劃和提升。企業品牌的規劃不同於產品品牌,首先在品牌聯想方面,更主要的是對其品質的認同、對消費者的態度、社會責任感和口碑以及其在市場上的影響力。企業品牌的價值主張、企業遠景等更具有高度、延伸性和包容性。在長期的品牌塑造過程中,企業對於產品創新能力的要求、對品質的把握、對經營環境的重視等,逐漸形成了獨特的企業文化和價值觀。要保持品牌基業長青,必須做好以下幾個關鍵方面:要保持長久的偉大的產品創意、在不同的品牌發展階段賦予品牌意義深遠的有效定位、保持持續強勢的營銷活動,同時還不能忽視數量可觀的媒體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