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商標品牌 » 袁隆平申請專利

袁隆平申請專利

發布時間: 2021-02-05 10:50:31

❶ 如果當初袁隆平把雜交水稻申請專利的話,會不會是當今首富

理論上不太可能,他得到的雜交水稻的時間太早了(時間列於下文),中國1985年才有專利法。而且至今專利法也不保護植物新品種。如果現在得到植物新品種可以申請植物新品種權。

1964年開始,在中國首創水稻雄性不育研究。7月5日,在安江農校實習農場的洞庭早秈稻田中,找到一株奇異的「天然雄性不育株」,這是中國首次發現。經人工授粉,結出了數百粒第一代雄性不育材料的種子。
1970年11月23日,在袁隆平關於「把雜交育種材料親緣關系盡量拉大,用一種遠緣的野生稻與栽培稻進行雜交」的構想指導下,助手李必湖和馮克珊在海南島南紅農場找到「野敗」,為秈型雜交稻三系配套打開了突破口。
1971年春,湖南省農業科學院成立雜交稻研究協作組,袁隆平調省農業科學院雜交稻研究協作組工作。
1972年3月,國家科委把雜交稻列為中國重點科研項目,組織中國協作攻關。袁隆平將「野敗」材料分發到中國10多個省、市的30多個科研單位,用了上千個品種與「野敗」進行了上萬個測交和回交轉育的試驗,擴大了選擇概率,加快了三系配套進程。1972年,袁隆平選育成了中國第一個應用於生產的不育系二九南1號。
1973年,協作組通過測交找到了恢復系,攻克了「三系」配套難關。10月,袁隆平在蘇州召開的水稻科研會議上發表了《利用「野敗」選育三系的進展》的論文,正式宣告中國秈型雜交水稻「三系」已經配套。
1974年,袁隆平育成了中國第一個強優勢雜交組合「南優2號」。在安江農校試種,667平方米產量628公斤。翌年作晚稻栽培1.33公頃,667平方米產量511公斤。攻克了「優勢關」。
1975年又在湖南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獲大面積制種成功,為次年大面積推廣作好了種子准備,使該項研究成果進入大面積推廣階段。
1975年,袁隆平攻克了「制種關」,摸索總結制種技術成功。

❷ 雜交水稻不能申請專利權,哪么,袁隆平辛苦搞出來的成果就只能靠國家的獎勵了

雜交水稻是Henry Beachell發明的。三系育種完善雜交育種技術是新城長友發明的。野敗專植株的發現者是馮克珊和屬李必湖。第一個培育出不育系和保持系以及第一個成功的三系組合的是顏龍安,第一個恢復系是張先程。二系法是石明松發明的。
中國種植面積最大雜交水稻的品種是謝華安培育的。

❸ 袁隆平如果那些東西都申請專利了是不是就超級有錢

原則上好像是的,但是那個時候中國對專利這一塊意識不夠,而且保密系統也不是特別好,最後剛搞出來就被外國使用了,具體的我也只是聽說,希望能和大家分享一下

❹ 袁隆平的技術都申請的專利,這不會被泄漏嗎

申請專利,可能公開,也可以申請保密專利.
目前已申請12項,兩項發明授權.都公開了.

❺ 如果袁隆平申請專利的話,他會是中國首富嗎

這種技術,永遠不可能申請專利。你看德國汽車的發動機技術,申請了專利嗎?——Litecarve專利

❻ 請問,袁隆平先生發明的雜交水稻,有沒有申請專利,給那些外國人種植,有沒有收取專利費

按照中國專利法的規定,一種生物物種本身是不能申請專利的.(我總不能去申請版"大熊貓"的專利權吧).動植物的品種都是不可能獲得專利的.
但是,培育一種水稻的方法,生產一種水稻種子的方法,這類的"方法"是可以獲得專利的.目前,在中國的專利庫中,關於各種不同的"雜交水稻"的"方法專利"有130多個,其中,有中國農科院的,有大學研究的,有地方研究所的,當然,也有屬於美國,日本等外國人的.咱們袁隆平先生就擁有其中10個專利.
至於給外國人種有沒有收專利費,我想應該是沒有,因為對方是出錢買種子,而不是買生產這種種子的技術.
現代的種子基本上都是"一次性"的,即由這個種子長大的植株上再收獲的種子,不具備生產能力,直接種下去會嚴重退化,產量大大下降,甚至根本就不發芽.這就是為什麼現代的農民必須年年買種子,而不能象歷史上的農民那樣自己留種子耕種.
所以我們賣種子給外國,就象美國賣武器給外國一樣,根本不擔心被仿造.什麼時候對方真有仿造的能力了,咱們再使用專利武器也不遲.

❼ 袁隆平的雜交水稻為什麼不申請專利

袁隆平的雜交水稻屬於知識產權保護范圍,但是不能獲得專利權,原因是《專利法》25條第四項規定,植物新品種不能申請專利權。而且雜交水稻技術是國家立項,國家提供資金。

第二十五條 對下列各項,不授予專利權:

(一)科學發現;

(二)智力活動的規則和方法;

(三)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方法;

(四)動物和植物品種;

(五)用原子核變換方法獲得的物質;

(六)對平面印刷品的圖案、色彩或者二者的結合作出的主要起標識作用的設計

專利權是發明創造人或其權利受讓人對特定的發明創造在一定期限內依法享有的獨占實施權,是知識產權的一種。我國於1984年公布專利法,1985年公布該法的實施細則,對有關事項作了具體規定。

(7)袁隆平申請專利擴展閱讀

在雜交水稻發現的那個年代袁隆平不可能申請什麼相關專利,而且我國的專利法也還沒有實施(1984年實施)。

國際通行的規定是專利有效期為20年,第一個雜交水稻是1975年育成,即便是當年就能申請專利,而我國在之後的20年中也全部採用WA CMS胞質選育雜交種,那麼這樣的話也僅僅是20年的專利費用。而且專利費不可能高,因為雜交水稻並不像雜交玉米一般那麼受歡迎。

雜交水稻雖然單產很高,然而品質卻並不高。20年的推廣種植雜交水稻份額也僅僅30%的樣子,而如果收取專利費的話,那麼這個份額也沒有。這是可以肯定的。在這樣的期限內,如此緩慢的推廣,指望成為首富顯然是不現實的。

❽ 如果袁隆平的雜交稻申請了專利,他會不會是中國最富有

雜交水稻是由國家投資、國家立項的攻關項目,是國家組織全國的科研力量進行攻回關研究的答;袁隆平是其中的工作人員之一,拿了國家的工資,職務行為;所以成果是國家的,不是某個人的。如果說專利,應該是國家的。
比如說:你家蓋房子,花錢雇別人為你家施工,無論是誰來施工,房子都是你家的,就是這個道理。

❾ 如果當初袁隆平把雜交水稻申請專利的話,會不會是當今首富

理論上不太可能,他得到的雜交水稻的時間太早了,中國1985年才有專利回法。答而且至今專利法也不保護植物新品種。

2019年10月21日,第三代雜交水稻在湖南省衡陽市衡南縣清竹村進行首次公開測試,畝產1046.3公斤。第三代雜交水稻技術是以遺傳工程雄性不育系為遺傳工具,它讓所有的水稻,在理論上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另一半」,並產生優良後代。

隨著雜交水稻的應用推廣,使單位面積產量得到提高並減少用種量;雜交水稻直播栽培技術就是省去傳統的水稻栽培育秧過程,把經過催芽的稻種直接播到大田中,加以管理,使之成秧、分櫱一直到成熟的一種簡化栽培方法。

❿ 袁隆平的雜交水稻算不算專利是他發現還是他發明的應該叫雜交水稻技術吧

1、雜交水稻不能算專利,而雜交水稻的雜交技術培育的方法算專利。

2、雜交水稻的基本思想和技術,以及首次成功的實現是由美國人Henry Beache在1963年於印度尼西亞完成的,Henry Beache也被學術界某些人稱為雜交水稻之父,並由此獲得1996年的世界糧食獎。由於Henry Beache的設想和方案存在著某些缺陷,無法進行大規模的推廣。

3、袁隆平於1971年2月調到湖南省農業科學院專門從事雜交水稻研究工作。1973年,以他為首的科技攻關組完成了三系配套並成功培育雜交水稻,實現了雜交水稻的歷史性突破。1997年提出「雜交水稻超高產育種」的技術路線,在國際上引起高度重視。

在他的率領下,先後於2000年、2004年和2011年實現了超級稻畝產700公斤、800公斤和900公斤的第一期、第二期、第三期目標,畝產1000公斤的第四期目標也於2014年10月實現歷史性突破,為進一步大面積、大幅度提高水稻產量奠定了基礎。被稱為雜交水稻之父。

(10)袁隆平申請專利擴展閱讀

袁隆平主要貢獻

1、袁隆平在國內率先開展水稻雜種優勢利用研究。在他撰寫的第一篇論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中,提出了:「要想利用水稻雜種優勢,首推利用雄性不孕性」。他的理論與研究實踐是對經典遺傳學理論的挑戰,否定了水稻等「自花授粉作物沒有雜種優勢」的傳統觀點,極大地豐富了作物遺傳育種的理論和技術。

2、袁隆平提出了雜交水稻的育種發展戰略,即方法上由三繫到兩系再到一系,程序越來越簡單而效率越來越高;雜種優勢水平上由品種間到亞種間再到遠緣雜種優勢利用,優勢越來越強,促使雜交水稻一步一步向新的台階邁進。這一思路已被國內外同行採用,並成為雜交水稻育種發展的指導思想。

熱點內容
美發店認證 發布:2021-03-16 21:43:38 瀏覽:443
物業糾紛原因 發布:2021-03-16 21:42:46 瀏覽:474
全國著名不孕不育醫院 發布:2021-03-16 21:42:24 瀏覽:679
知名明星確診 發布:2021-03-16 21:42:04 瀏覽:14
ipad大專有用嗎 發布:2021-03-16 21:40:58 瀏覽:670
公務員協議班值得嗎 發布:2021-03-16 21:40:00 瀏覽:21
知名書店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9:09 瀏覽:949
q雷授權碼在哪裡買 發布:2021-03-16 21:38:44 瀏覽:852
圖書天貓轉讓 發布:2021-03-16 21:38:26 瀏覽:707
寶寶水杯品牌 發布:2021-03-16 21:35:56 瀏覽: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