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弦泵專利
1. 三雅的直流正弦波無刷電機是他們自己的專利技術發明的嗎據說無輻射,靠譜嗎
跟輻射能扯上關系?電機
2. 什麼是SINE泵
你說的是正弦泵。正弦泵也就是SINE泵是一種回轉式容積,也稱為回轉式容積正弦泵或者內容積正弦泵,是容積泵容領域中真正意義上的少數創新之一,它成功地解決了食品衛生行業中漿料輸送的難題。正弦泵最初由海泰美信HICHINE引進國內並優化,專利的進口設計使之具有強大的吸入能力,正弦式轉子實現了輕柔平穩、無剪切的物料輸送,成功運行在食品、化妝品、醫葯、化工等各個領域。
3. 李剛的專利
累計獲得專利140餘項:
87106255.0,一種線性溫度/頻率轉換電路,秦光俠; 李剛
94109095.7,區域生命監護系統,李剛; 林凌; 劉巍
94109094.9,一種生物電測量和刺激用電極,李剛; 林凌; 於學敏
99108722.4,子宮頸開口監測儀,李剛; 成黛麗; 曹宇; 於學敏; 何峰; 邵蔚
99123720.X 宮縮監測儀 李剛; 於學敏; 姜葦
00247695.9 電位器鉗式子宮頸開口監測感測器 李剛;林凌;於學敏
01109052.9 精度20位以上、速度20KHz以上的模數轉換器 李剛;林凌
01120276.9 一種肌血氧檢測感測器 林凌;李剛;於學敏
01123919.0 新生兒腦血氧檢測感測器 林凌;李剛;於學敏
02104049.4 一種顱內壓檢測裝置 林凌;李剛;任惠茹;相韶霞
02104453.8 一種高速激光共焦掃描顯微成像儀 李剛;林凌;洪欣;於學敏
02104457.0 高速光干涉層析成象儀 李剛;林凌;虞啟璉;於學敏
02121374.7 一種葯物電離子導入牙齒治療儀 李剛;林凌
02121372.0 無創動脈血液成分測量儀器及其測量方法 李剛;林凌
02124116.3 船載航行數據記錄儀 李剛;舒歌群;林凌
02124117.1 公路氣候監測與報警系統 林凌;李剛
02129064.4 電子水平儀 林凌;李剛
02129063.6 一種壓力敏感元件 林凌;李剛
02129065.2 高共模抑制比前置放大器 李剛;林凌
02129666.9 一種鍵盤信號處理方法及鍵盤信號電路 李剛;林凌;任惠茹
02129667.7 參數型感測器的介面電路 林凌;李剛;任惠茹
200310122022.7 唇形識別發聲器 李剛;解國明;林凌;任惠茹
200410019083.5 生物電檢測電路及其檢測方法 林凌;李剛
200410019316.1 動脈血液成分檢測的空域分光差分光譜儀及檢測方法 李剛;林凌;王焱
200410019317.6 動脈血液成分檢測的時域分光差分光譜儀及檢測方法 李剛;林凌;王焱
200410019318.0 組織成分檢測的雙探頭差分光譜儀及檢測方法 李剛;林凌;王焱
200410019319.5 組織成分檢測的變光路空域分光差分光譜儀及檢測方法 李剛;王焱;林凌
200410019320.8 組織成分檢測的變光路時域分光差分光譜儀及檢測方法 李剛;王焱;林凌
200410019743.X 新型鎖相檢測電路 林凌;李剛;王小林
200410019820.1 宮縮地形圖儀 李剛;姜葦;林凌
200410019819.9 細胞和組織移植用金屬微囊 李剛;詹敏晶;林凌
200410019937.X 可充電的腦深部刺激器 李剛;曹玉珍;於超;林凌
200410019938.4 健康手機 李剛;盧志楊;裘祖榮;林凌
200410020169.X 脈搏阻抗譜血糖或其他血液成分的無創檢測裝置及其檢測方法 李剛;盧宗武;林凌
200410020168.5 外置式腦深部刺激器 李剛;於超;曹玉珍;林凌
200410072544.5 宮縮拉普拉斯地形圖儀 姜葦;李剛;林凌
200410072719.2 新型家用心電圖機 李剛;林凌
200410072720.5 可充電的車輛檢測感測器 李剛;林凌;丁茹
200410072789.8 生物電檢測電路 林凌;李剛
200410094084.6 有線車輛檢測感測器 林凌;丁茹;李剛
200410094087.X 無線車輛檢測感測器 李剛;丁茹;林凌
200410094086.5 氣壓或液壓傳動的脈診感測器 李剛;衛勇;裘祖榮;盧志楊;張國雄
200510013229.X 基於射頻識別的車輛交通監控系統 李剛;林凌
200510013232.1 220V交流LED燈的驅動電路 李剛;林 凌
200510013383.7 採用多波長LED的動態光譜測量儀 李剛;喬文;林凌;盧志楊
200510013384.1 基於USB的多種生理參數檢測系統 李剛;林凌;何峰;姜葦
200510013543.8 可接觸充電的車輛檢測感測器 李剛;韓曉斌;丁茹;林凌
200510013573.9 健康滑鼠 李 剛;盧志楊;裘祖榮;李醒飛;張國雄
200510016458.7 一種採用特殊鍍膜光學分束鏡提高OCT成像性能的方法 李剛;吳開傑;林凌
200610013144.6 抗高頻電刀心電監護模塊 李剛;林凌
200610013164.3 提高光譜儀靈敏度的方法及其實施裝置 林凌;李剛
200610013187.4 採用面陣光電器件的光譜測量方法與儀器 林凌;李剛
200610013188.9 基於低功耗短程自動路由無線網路的公交車輛信息系統 李剛;林凌
200610013209.7 差動輸出的恆流源裝置 李剛;林凌
200610013208.2 可以測量心電圖的計算機鍵盤 林凌;李剛
200610013423.2 可以測量人體組織成分的計算機鍵盤 李剛;林凌
200610013422.8 一種來電自動語音提示方法以及採用此種方法的通信終端 林凌;李剛
200610013461.8 高精度採集微弱信號的方法與電路 林凌;李剛
200610013833.7 光柵傅立葉光譜儀 林凌;李剛
200610013832.2 一種高速頻域生物組織光干涉成像儀 李剛;張泰石;林凌
200610016107.0 採用D類放大器驅動的外置式腦深部刺激器 李剛;蘭穎;於超;林凌
200610016106.6 外置式腦深部刺激器及其自對准裝置 李剛;於超;蘭穎;林凌
200710057046.7 磁性葯物引導裝置 李剛;趙喆;王慧泉
200710057413.3 高精度模擬/數字轉換方法及電路 林凌;李剛
200710059406.7 融合RFID與機器視覺的車輛交通信息監測方法與系統 林凌;李剛
200710059405.2 基於軟體定義的儀器儀表電路設計方法和系統 林凌;李剛
200810053216.9 靜態傅立葉光譜儀 林凌;李剛
200810053217.3 傅立葉光譜儀 李剛;林凌
200810053352.8 一體化傅立葉光譜儀 林凌;李剛;張鳳美;許榮傑;何娟;趙凱;邢賀新
200810053351.3 一體化光柵傅立葉光譜儀 李剛;林凌;許榮傑;張鳳美;何娟;趙凱;邢賀新
200810154631.3 生物電放大器 李剛;趙喆;林凌
200810154635.1 提高光電感測器靈敏度的方法 李剛;湯宏穎;林凌
200910068282.8 無創測量血液光譜與成分的方法 林凌;李剛
200910068283.2 極性和幅值可調的隔離脈沖電源 李剛;林凌
200910070163.6 作為電源的超級電容控制電路 李剛;林凌
201010111708.6 等腰直角形橫截面樣品池的散射物質光譜測量裝置與方法 李剛;趙喆;林凌
201010152294.1 散射物質多維光譜測量裝置與方法 李剛;趙喆;林凌;王慧泉
201010253494.6 一種基於單沿提取的動態光譜數據處理方法 李剛;熊嬋;林凌
201010253095.X 減小激勵信號幅值波動引入測量誤差的方法及實施裝置 李剛;郝麗玲;林凌
201010267625.6 多波段反射光譜無創血液成分測量裝置及方法 李剛;趙靜;林凌
201020557943.1 一種計程車拼車方向指示器 黃明辰;李剛;林凌
201010504281.6 一種計程車拼車方向指示器 黃明辰;李剛;林凌
201020565302.0 一種無線無源的測量電路 張旭;劉慶凱;任朝暉;崔南;董謙;李剛;林凌
201010510366.5 一種無線無源的測量方法與電路 張旭;劉慶凱;任朝暉;崔南;董謙;李剛;林凌
201010609560.9 一種提高圖像感測器靈敏度的方法 李剛;湯宏穎;林凌
201010619580.4 一種防止環境光干擾的表面反射率光譜測量方法 林凌;李剛
201010619579.1 一種消除環境雜散光干擾的吸收光譜測量方法 林凌;李剛
201010619585.7 一種消除環境雜散光干擾的吸收超光譜圖測量方法林凌;李剛
201010619583.8 一種物體內部虛擬超譜圖的獲取方法 林凌;李剛
201110022415.5 一種X-Y振鏡掃描式超光譜圖數據採集方法 李剛;趙靜;林凌
201110022249.9 X-Y振鏡掃描式超光譜圖數據採集方法 李剛;趙靜;林凌
201110235973.X 一種正弦波調制光電容積脈搏波測量裝置和測量方法 李剛;周梅;郝麗玲;劉近貞;林凌
201110235975.9 一種正交方波調制光電容積脈搏波測量裝置和測量方法 李剛;郝麗玲;劉近貞;周梅;林凌
201110235809.9 多通道頻分信號快速檢測裝置與控制方法 李剛;郝麗玲;周梅;劉近貞;林凌
201110235810.1 一種血氧飽和度測量裝置和測量方法 林凌;李哲;李剛
201110236391.3 一種數字鎖相放大器和數字鎖相控制方法 李剛;劉近貞;郝麗玲;周梅;林凌
201110236392.8 一種方波調制光電容積脈搏波測量裝置和測量方法 李剛;周梅;劉近貞;郝麗玲;林凌
201110235974.4 一種正交正弦波光電容積脈搏波測量裝置和測量方法 李剛;劉近貞;周梅;郝麗玲;林凌
201110301197.9 一種流動廣告牌 黃明辰;李剛
201120378764.6 一種流動廣告牌 黃明辰;李剛
201110313506.4 一種光電信號檢測指套及其測量方法 林凌;李剛
201110313268.7 一種提高血液吸收光譜信噪比的裝置及其控制方法 林凌;李剛
201110365819.4 一種一次性電插頭 李剛;熊嬋;林凌
201110365881.3 一種一次性醫用電插頭 李剛;熊嬋;林凌
201210028687.0 一種恆流源驅動的生物電前置放大器及其控制方法 李剛;劉近貞;林凌
201210044056.8 一種提高圖像感測器靈敏度施加成形光的裝置 李剛;湯宏穎;林凌
201210044000.2 一種提高圖像感測器靈敏度去除成形光的方法 李剛;湯宏穎;林凌
201210044463.9 一種開放掃描電極模式的電阻抗成像系統 李剛;陳瑞娟;劉近貞;郝麗玲;林凌
201210045344.5 激勵採集雙掃描模式的電阻抗成像系統及其信息獲取方法 李剛;陳瑞娟;郝麗玲;劉近貞;林凌
201210118409.4 一種基於差值提取的動態光譜數據處理方法 林凌;李永城;周梅;李剛
201210118474.7 一種快速的動態光譜數據提取方法 李剛;周梅;李永城;林凌
201210266553.2 一種計程車合乘系統 黃明辰;李剛
201220372344.1 一種計程車合乘系統 黃明辰;李剛
201210319111.X 一種磁控開關 李剛;熊慧;黃霞;林凌
201210319112.4 一種磁控開關 李剛;熊慧;黃霞;林凌
201210319113.9 一種低照度圖像採集的數字化處理方法 李剛;湯宏穎;林凌
201210392690.0 一種基於超級電容的電源供應系統 李剛;熊慧;付亞濤;林凌
201210412964.8 一種無線無源測量裝置 李剛;熊慧;董錕;林凌
201210447117.5 一種採用模擬開關的多通道差動脈沖發生器及其控制方法 李剛;熊慧;陳東旭;林凌
201210447118.X 一種採用三態門的多通道差動脈沖發生器及其控制方法 李剛;熊慧;陳東旭;林凌
201210447119.4 一種採用MOS管的多通道差動脈沖發生器及其控制方法 李剛;熊慧;陳東旭;林凌
201210584973.5 一種基於不確定度的動態光譜數據處理方法 林凌;熊博;李剛
201310004409.6 一種測量血氧飽和度的方法 林凌;李威;李剛
201310047086.9 一種高效血氧飽和度檢測電路 李剛;賀建滿;林凌
201310047087.3 一種超聲多普勒信號檢測電路 李剛;張浩澤;林凌
201310047090.5 一種超聲流量計 林凌;張桂霞;李剛
201310047089.2 一種超聲多普勒測速儀 林凌;劉妍;李剛
201310047131.0 一種光電轉換電路 李剛;李永城;林凌
201310047076.5 一種基於對數放大器的差頻器 林凌;張林娜;李剛
201310047080.1 一種基於對數放大器的高輸出幅值差頻器 林凌;張林娜;李剛
201310046990.8 一種差動恆流源電路及其控制方法 李剛;張盛昭;林凌
201310047041.1 一種基於指數放大器的混頻器 李剛;包磊;林凌
201310047043.0 一種基於指數放大器的差頻器 李剛;包磊;林凌
201310047078.4 一種基於對數放大器的高輸出幅值混頻器 李剛;趙龍飛;林凌
201310047107.7 一種基於運算放大器的差頻器 李剛;包磊;林凌
201310047109.6 一種雙通道頻分光電信號檢測電路 李剛;張盛昭;林凌
201310047045.X 一種基於對數放大器的混頻器 林凌;張林娜;李剛
201310142804.0 一種定幅值的動態光譜數據提取方法 李剛;周梅;林凌
201310142892.4 一種消除光程長差異的血氧飽和度提取方法 林凌;李永城;周梅;李剛
201310142787.0 一種單沿多譜的動態光譜數據提取方法 李剛;周梅;林凌
201310596068.6 一種差動輸出的恆流源電路 李剛;劉近貞;林凌
201410034835.9 一種嵌入RFID的電子車牌及其製造方法李剛;林凌
201410310294.8 一種基於機器視覺的睡眠狀態監測方法與裝置
2014010310293.3 一種基於機器視覺的嬰幼兒監測方法與裝置
201410310294.8 一種基於機器視覺的駕駛疲勞監測方法與裝置 朱險峰;焦彬;李剛;林凌
4. 正弦泵的工作原理是什麼呢
正弦泵是一種回轉式容積,也稱為回轉式容積正弦泵或者容積正弦泵,是容積泵內領域中真正意義上的少數創新容之一,它成功地解決了食品衛生行業中漿料輸送的難題。正弦泵最初由海泰美信HICHINE引進國內並優化,專利的進口設計使之具有強大的吸入能力,正弦式轉子實現了輕柔平穩、無剪切的物料輸送,成功運行在食品、化妝品、醫葯、化工等各個領域。 由於傾斜的刮刀門和動態轉子的相互作用,介質通過獨特設計的轉子被柔和的輸送出去,低脈動,沒有受到沖擊。轉子的正弦波造型意味著每次轉動均可形成一個腔(每次經過襯套空間時可發生4次)。通過該運動,可"推動"或"排放"流動產品。控制刮板將泵腔分為吸入室和排空室,保證進出口的壓差。
我從網上搜索到的,不知道對您有沒有幫助.
5. 查詢發明專利號:ZL94104437.8
申 請 號: 94104437.8 申 請 日: 1994.04.22
名 稱: 鼻腔換能治療儀
公 開 (公告) 號: CN1110616 公開(公告)日: 1995.10.25
主 分 類 號: A61N5/06 分案原申請號:
分 類 號: A61N5/06
頒 證 日: 優 先 權:
申請(專利權)人: 於民生
地 址: 300211天津市河西區尖山光華里36號
發 明 (設計)人: 於民生; 王鐵丹 國 際 申 請:
國 際 公 布: 進入國家日期:
專利 代理 機構: 天津市專利事務所 代 理 人: 王融生
摘要
本鼻腔換能治療儀有頻率顯示,電壓顯示,時間控制和輸出調節,內部有正弦波、方波、三角波發生器,高氦氖激光管,電信號輸出到鼻腔換能器,氦氖激光由光導纖維引到鼻腔換能器頭部。本發明的優點是:豐富的表層毛細血管作為靶部位,用低能量的脈沖信號使鼻腔換能器周圍循環血液的分子構象發生改變,通過鼻腔換能器的電化學作用,使機體產生一系列的生物效應,改善血液循環,調整免疫狀態,改善疾病中毒狀態,具有廣譜治療作用。
6. 如何撰寫專利申請文件.ppt
第一部分:專利申請文件撰寫
l 申請文件:一項發明創造要獲得專利保護,就要向國家授權的專利局提出自己的要求,其具體方式就是提出一份專利申請。申請人在申請專利時,必須向專利局提交的書面形式的文件(現階段)
(優先權聲明,請求書為程序性文件,與今天主題無關)
l 申請文件的作用:
1) 啟動審批程序: 申請文件完備,受理通知書獲得申請日,開始審查流程
2) 公開發明內容: 獲得專利保護的先決條件決定了本作用。
3) 闡明所要求保護的范圍:申請人利益的具體表達和體現,是申請專利的目的,理應有此作用。具體要求
4) 審查的原始依據:(法33)修改是有限的,為公正地劃分公眾與申請人的利益,專利性判斷的時間點。
5) 判斷侵權的依據:(法26.4,法56)授權以後,維護專利權人利益的憑據,——保護范圍權利要求的內容為准,說明書解釋。
結論:*專利申請文件是一種法律文件,不同於科技論文和報告。了解其作用,有助於理解專利申請文件的特點,在撰寫過程中掌握原則,抓住重點,提高撰寫質量。
撰寫專利申請文件,是代理工作的第一步,是後續工作的基礎。
一.撰寫過程中,考慮問題的基點:(首先要統一的觀點)
(1) 首先要區分兩類發明創造:(屬於法5條,25條的情況除外)
* 但是撰寫要求一致,本課中將統稱發明。
(2) 按照技術方案性質分為:
活動的技術方案,製造方法,測量方法,使用方法,通訊方法
二.說明書撰寫
1. 說明書是基礎文件(綜合《專利法》33條+26條)
申請文件撰寫是代理工作的基本功,而在要撰寫的申請文件中,說明書是最基礎的一部分。申請文件的五個作用中四個與之有關:啟動審批程序,充分公開,審查原始依據,侵權判斷依據之一。 其中充分公開是獲得專利權的先決條件,也是說明書的主要作用,而且,申請人的利益表達——權利要求要由說明書來支持。
這些就奠定了說明書基礎文件的地位。
2. 說明書應當滿足的總要求
兩個要素:
完整性 1) 從格式上(《細則》18)五大部分共同實現對發明內容的充分公開,兩次闡述:概述技術方案,詳述實施方式;
2) 實質內容,不僅給出理解完整技術方案的教導,而且給出再現發明的教導(兩個方面都不能少)
清楚性 1) 主題明確,層次分明:文章應圍繞一個主題,從背景技術引出問題,問題/方案/效果有邏輯關系,問題與方案相互呼應,方案與效果有因果關系,而且要分段、有層次地逐步展開。
2) 敘述准確用詞、術語規范: 盡量規范,領域內約定俗成的,含義解釋清楚無誤的鮮為人知或者最新出現的,或者直接使用外來語(中文音譯或意譯詞),自造詞+定義。一般不使用在所屬技術領域中具有基本含義的詞彙來表示其本意之外的其它含義,以免造成誤解和語義混亂。 請注意:審查時對文中不規范術語的理解次序為——說明書內的解釋,所屬領域的理解,一般字詞典釋義。
實施和支持 1) 專利法第26條第3款規定:「說明書應當對發明或者實用新型作出清楚、完整的說明,以所屬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能夠實現為准;」就是說,說明書應當清楚、完整的程度,是讓閱讀了說明書的所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能夠再現發明。
2) 專利法第26條第4款規定:「權利要求書應當以說明書為依據……。」這意味著,權利要求書中的每一個技術方案,和每一個技術特徵,說明書都要涉及到(已有的,與改進的部分詳略程度可以不同)。
上述關於說明書的要求簡稱為「充分公開」要求。
1)與請求書一致,< 25個字
2)採用所屬技術領域通用的技術術語(最好採用國際專利分類表中的技術術語),不得採用非技術名稱;
如:捏捏靈,老頭樂,等等。但是不能機械理解,如枕頭,大可不必寫成 人體卧姿頭部支撐器
3)清楚和盡可能簡明的反映發明和實用新型的主題和類型(產品和方法),以利於專利申請的分類;
4.說明書附圖
(1)是說明書的組成部分(《指南》第二部分第二章2.3),每一幅圖都要在說明書中說明。
(2)實用新型必須有附圖
(3)圖種廣泛——投影視圖、剖面、透視圖、流程圖、程序、平面展開、分解裝配、金相、結構式
例外:表格、化學式、數學式不是附圖
(4)重在示意(表現發明點,配置關系/流程運行走向)*但不可草圖(不得照片、曬圖)
(5)圖中文字:原則—除必需,一般不得含注釋文字。例外(曲線、工藝流程、程序、方框)
圖中的符號標記要在文字部分內敘述一一對應,圖號用阿拉伯數字,一圖一號
5.撰寫說明書的注意問題
技術領域:1) 不是直接或直接應用的領域;過於具體,用區別特徵限定;或過於上位。
背景技術:1) 引用了出版物, 但是披露的信息不全,無法檢索獲取;
2) 沒有針對性地簡介技術內容;出現貶低性的語言。
發明內容:
技術問題 過於籠統,或者與技術方案不對應。
技術方案 缺乏具體技術手段,純功能性描述或方案不完整,無法實施;
描述了過多的實施細節,記入了非必要技術特徵;
並列的,更進一步具體的技術方案沒有分段撰寫。
有益效果 缺乏實驗數據,或者沒有給出實驗手段和條件;
結論不能從技術方案合理導出。
附圖說明:1) 過於詳細,包括對圖中具體細節的說明;
2) 沒有逐一給出附圖說明。
實施方式:1) 引用附圖標記不正確;
2) 對發明點展開說明不夠,(如,方案未上位概括的表述時,採取填空式的描述)
3) 缺少該領域非公知的技術條件,
4) 僅僅給出引用的文獻信息,而沒有正面說明具體技術內容。
6.說明書摘要撰寫
(1)無法律效力
(2)全面介紹發明本身(領域 擬解決的問題 技術要點 優點 用途)
格式:300字左右
(3)摘要附圖(依細則第24條原則):反映發明點,如可能反映技術方案整體
權利要求書的撰寫
專利法第26.4款和細則第20—23條對權利要求書的內容及其撰寫作了規定。
權利要求書由權利要求組成,一份權利要求書中至少包括一項權利要求。權利要求用技術特徵的總和來表示發明和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限定專利的保護范圍。
(一)權利要求的類型
1.按照權利要求的性質劃分: 產品權利要求和方法權利要求(概念從略)
2.按照權利要求的形式劃分:獨立權利要求和從屬權利要求
i)獨立權利要求: 整體上反映發明技術方案,記載解決其技術問題所需的必要技術特徵。*必要技術特徵(前序+特徵),即完成發明任務,達到技術效果必不可少的技術內容,其總和足以構成發明保護客體。
格式:分前續部分+特徵部分,只是形式要求
劃界:一份最接近的現有技術方案 《指南》第二部分第二章3.3.1
ii)從屬權利要求:包含另一項權利要求的所有技術特徵、用附加技術特徵對另一項權利要求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限定。 *附加技術特徵:必要技術特徵之外再附加的技術特徵。與技術問題有關,可以對已有特徵進一步限定,也可以是增加的技術特徵。
格式:引用部分+附加技術特徵:
①雖是形式問題,卻是審查內容/駁回理由(細53)
②判斷原則「總的發明構思」(細35)(四級遞進式解釋)
特定技術特徵≠技術特徵≠必要技術特徵
技術上相互關聯
以上介紹了獨立與從屬權利要求的特點與差異。
(二)權利要求書撰寫總體要求
1.實質性要求
(1)以說明書為依據:法26條第4款
l 就是說每項權利要求都應當得到說明書的支持。需要強調的是,權利要求書不僅在表述形式上得到說明書的支持,而且在實質上要得到說明書的支持。(也就是說,每一項權利要求所要求保護的技術方案應當是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從說明書中記載的內容能直接導出或概括得出)。
如:為了保護技術秘密,某些發明內容僅僅給出名稱,而沒有展開說明。
l 權利要求,通常由說明書中公開的一個或者多個實施方式或實施例概括而成。權利要求的概括應當適當,使其保護范圍正好適應說明書所公開的內容。
(i)概括范圍的寬窄取決於其與現有技術相關的程度,通常,開創性發明概括的范圍寬(由現有技術關系較小)
(ii)該領域普通技術人員能從說明書中記載的實施例或實施方式聯想到此權利要求所概括的技術方案
如:實施方式部分沒有,而被概括進來的部分,可以是該領域的公知常識,或教科書指明的內容。
(iii)權利要求中採用功能性限定技術特徵的條件: 方法, 產品:某個特徵用結構不能表述清楚時,可用。
如:電路類,可用單元電路的功能與信號流向相結合,來描述。
(2)清楚地表述請求保護的范圍
(i)權利要求的類型清楚
產品發明應寫成產品權利要求,採用產品結構特徵來描述。
方法發明應寫成方法權利要求,採用方法特徵(即工藝過程、操作條件、步驟或流程等技術特徵)來描述。
但是,某些化學產品需要用制備過程來限定,才清楚。
(ii)權利要求應該清楚、正確地描述發明或者實用新型。具體說來:
☆用詞嚴謹,不致造成誤解。
☆採用國家統一規定的技術用語,不得使用行話、土話或者自行編造的詞語。
☆正面描述發明或者實用新型的技術特徵。
☆不採用多義詞或者含義模糊不清的詞句。
(3)簡明
(i)權利要求的用詞應當簡明。除記載技術特徵外,不得對原因或理由作不必要的描述。
(ii)權利要求的數目應當合理。一項發明或者實用新型應當只有一項獨立權利要求。僅用不同的文字表達而含義完全相同的權利要求應當刪除。這些是對權利要求的實質性要求
2.形式要求
(1)權利要求中包括幾項權利要求的,應當用阿拉伯數字順序編號。每一項權利要求只允許在其結尾使用句號,以強調其含義是不可分割的整體。
(2)不得有插圖。權利要求中的技術特徵可以引用說明書附圖中相應的附圖標記,但必須帶括弧,且附圖標記不得解釋為對權利要求保護范圍的限制。除附圖標記或者其它必要情形必須使用括弧外,權利要求中應當盡量避免使用括弧。
(3)若有幾項獨立權利要求,各自的從屬權利要求應盡量緊靠其所引用的權利要求。
(4)多項從屬權利要求不能被另一多項從屬權利要求引用。此外,一項權利要求中採用並列選擇時,其含義應當是清楚的(過多的多重並列選擇)。
(5)除非絕對必要時,權利要求中不得使用「如說明書……部分所述」或者「如圖……所示」等類似用語,或加入原因等解釋。
(6)權利要求中使用的科技術語應當與說明書中使用的一致。可以有化學式、化學反應式或者數學式,並對參數做說明。權利要求中通常不允許使用表格,除非使用表格能夠更清楚地說明發明或實用新型要求保護的客體。
(7)一般情形下,權利要求不得引用人名、地名、商品名或者商標名稱。
總體要求針對每一個權利要求,以下具體談獨立的
(三)獨立權利要求的撰寫要求
1.實質性要求
(i)有關清楚的進一步說明。除類型清楚、技術特徵描述清楚之外,還需注意下述幾點:
(a)前序部分所描述的技術特徵,也必須是本發明或實用新型的技術特徵;
(b)同一技術特徵不得在前序部分和特徵部分重復描述(同一層次的描述);
(c)特徵部分進一步描述的技術特徵要與前續部分有機地聯系成一體。
即,盡可能從前序部分的共同特徵出發加以說明;
(d)產品獨立權利要求除了列出產品的部件或結構外,還應描述各部件或各結構之間的位置關系或相互作用關系。
2.撰寫格式規定
(i)一般採用兩段式寫法:
前序部分+特徵部分(細則第22條第1款)
前序部分:寫明要求保護的發明或者實用新型技術方案的主題名稱和發明或者實用新型主題與最接近的現有技術共有的必要技術特徵;
特徵部分:使用「其特徵是……」或者類似的用語,寫明發明或者實用新型區別於最接近的現有技術的技術特徵。這些特徵和前序部分特徵一起限定發明或者實用新型的保護范圍。
採用這種撰寫方式既清楚地說明了本發明或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的關系,又強調了其自身的實質內容。
與不劃分兩部分的獨立權利要求相比,有下述幾方面的優點:
(a)有助於審查員理解發明或實用新型的實質內容以及其與最接近的現有技術的關系,從而可加快實審程序;
(b)便於公眾理解其實質內容以及與最接近的現有技術的關系,從而有利於簽訂專利許可貿易合同和確定使用費;
(c)便於公眾理解其實質內容以及與最接近的現有技術的關系,為那些與本專利技術有直接利害關系的對手提供更多、更確切的信息,以便在授權後決定是否提出宣告專利權無效請求。
(d)在一定程度上可使獨立權利要求更為簡明。
(ii)幾種不適用於採用兩段式寫法的情況
(a)開拓性發明、用途發明或化學物質發明;
(b)由幾個對發明本身所起作用難分主次的已知技術互相組合成的組合發明,其發明點在於組合本身;
(c)方法改進發明,其改進之處僅在於省去現有技術中的某步驟、或者其步驟先後順序的變化、或者省去某步驟中採用的物質或材料以及其它類似情況;
(d)產品改進發明,其改進之處僅在於省去現有技術中的某部件、或者省去已知組合物中的某組分以及其它類似情況。
(iii)並列獨立權利要求的撰寫格式
(a)同類型並列獨立權利要求,通常與第一獨立權利要求的撰寫格式相同。
(b)不同類型並列獨立權利要求,兩種方法:
☆回引權利要求1(包括在前的並列獨立權利要求)
☆不回引權利要求1,而用權利要求1中的技術特徵來描述清楚。
從簡明角度來看,通常採用前一種。通常也應分成前序部分和特徵部分來撰寫。
(四)從屬權利要求的撰寫要求
1.實質性要求
(1)作為權利要求書的一部分,從屬權利要求也應清楚地描述發明或實用新型。
除了前面權利要求書實質性要求之(2)中指出的內容以外,還需注意下述幾點:
(i)附加技術特徵對引用的權利要求作進一步限定時,應盡量從引用的權利要求的技術特徵出發來加以說明;
(ii)附加技術特徵是增加的技術特徵時,應清楚地表達出這些附加技術特徵與引用權利要求中的某個或某些技術特徵之間的結構位置關系或作用關系;
(iii)限定部分不要重復其引用權利要求中的技術特徵,以免造成對其保護范圍的錯誤表達;
(iv )從屬權利要求的引用關系應當正確;
( v )從屬權利要求的技術方案應當完整。
(2)從屬權利要求的類型和主題名稱應與其引用權利要求的類型和主題名稱相一致。
(3)從屬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是對其引用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作進一步限定,其保護范圍應落在被引用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之內。
2.撰寫格式規定
引用部分+限定部分(專利法實施細則第23條第1款)
引用部分:寫明引用的權利要求的編號及其主題名稱
限定部分:寫明發明或者實用新型的附加技術特徵
* 多項從屬權利要求與多重從屬權利要求
a)從屬權利要求可以引用在前的獨立權利要求,也可以引用在前的從屬權利要求,後者稱作多重從屬權利要求。
b)從屬權利要求可以引用一項在前的權利要求,也可以引用兩項或兩項以上的在前的權利要求,後者稱作多項從屬權利要求。
3.形式要求
(i)從屬權利要求只能引用其前面的權利要求,不得引用在其後面的權利要求;
(ii)多項從屬權利要求只能擇一地引用在前的權利要求,即只能用「或」及其等同語,不得用「和」及其等同語;
(iii)多項從屬權利要求不得作為另一項多項從屬權利要求引用的基礎;
(六)權利要求書撰寫存在的主要問題
1.權利要求未清楚、正確地描述發明或實用新型,表述其請求保護的范圍.
(1) 權利要求類型不清楚;
(2) 產品權利要求只列出部件名稱,而未給出它們的具體結構、相對位置關系或相互作用關系;
(3) 同一技術特徵前後重復描述,使權利要求未清楚、正確地限定發明或實用新型;
(4) 用詞不確切,從而未清楚地描述發明或實用新型;
(5) 採用否定詞句,擴大了保護范圍;
(6) 權利要求中出現易造成權利要求保護范圍不確定的括弧;
(7) 僅依靠附圖標記對技術特徵作進一步限定也會造成權利要求保護范圍不清楚;
(8) 權利要求中的數學公式或化學結構式未說明參數的意義或未給出參數的取值范圍;
(9) 同一權利要求中出現具體方案和優選方案兩種選擇;
(10) 從屬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未落入其直接或間接引用的獨立權利要求保護范圍之內;
(11) 從屬權利要求的技術方案與其引用權利要求的技術方案的主題名稱不一樣;
(12) 從屬權利要求的附加技術特徵既未從其引用權利要求的技術特徵出發進行限定,也未給出增加的附加技術特徵與引用權利要求的技術特徵之間的關系;
(13) 從屬權利要求引用關系不當,造成保護范圍不清楚;
(14) 從屬權利要求進一步限定的技術方案不完整,未清楚地表述其要求保護的范圍。
2.獨立權利要求未反映出與現有技術的區別,描述的發明或實用新型的主要內容相對於現有技術來說缺乏新穎性和創造性。
(1)獨立權利要求從整體上看未反映出與現有技術的區別或未體現出具有新穎性和創造性;
(2)將反映發明或者實用新型實質內容的技術特徵寫入獨立權利要求的前序部分,特徵部分僅剩下該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所熟知的普通知識。
3.獨立權利要求未從整體上反映發明或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記載為解決其技術問題的必要技術特徵。
(1)獨立權利要求未記載解決發明或實用新型技術問題的全部必要技術征;
(2)獨立權利要求中寫入了非必要技術特徵或局限於發明或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致使發明或實用新型保護范圍過窄;(從審查角度看,根據請求原則,存在此問題時不必指出此問題)
4.權利要求書未以說明書為依據
(1)權利要求請求保護的范圍與說明書中公開的內容不相適應;
(2)權利要求表達的保護范圍不適當,不能從說明書中描述的內容自然而合理地導出;
(3)特定應用領域的發明或實用新型在權利要求中未加以限定;
(4)權利要求書中的技術方案未在說明書所描述的具體實施方式中得到體現。
5.幾項獨立權利要求不屬於一個總的發明構思,不滿足單一性。
(1)合案申請的幾項發明或實用新型的產品獨立權利要求雖然對產品同一部件作出改進,但它們之間沒有對現有技術作出貢獻的相同或相應的特定技術特徵;
(2)同一申請案中幾項描述不同類發明的獨立權利要求,從形式上看它們之間有一定的關聯,但在實質上沒有對現有技術作出貢獻的相同或相應的特定技術特徵。
6.並列獨立權利要求的撰寫:①基本格式:逐個發明/集中寫出/整體編號;②兩種形式的前序:同類的不同類的
7.從屬權利要求及其引用部分的邏輯關系
①從屬權利要求的保護范圍
②同一附加限定特徵被附加於不同引用部分之後 —— 位直不同,范圍不同
③多項從屬擇一引用,具有合理性,只能是「或」
④多項從屬權利要求的引用限定(細23)
8.權利要求中電路特徵的兩種寫法:①自然寫出;②追蹤信號
9.撰寫權利要求(書)的注意問題
(1)一項權利要求只涉及一種類型的技術主題。例「1.一種製造有多個摻雜區的MOS器件的方法和裝直…」
(2)不宜將特例與一般方案合寫於同一權利要求中。例:「不用金屬材料製作」、「正弦波以外的波形」、「把手可由…二.專利審查概要
1.兩種審查流程
(1)發明專利申請的審查:初步審查+實質審查
流程(簡)申請— 公開/提實審(三年內,主動改)—(授/駁)公告—(撤銷)無效
(2)實用新型專利申請的審查:初步審查(細則44條)
流程(簡)申請(三個月內,主動改)—(授/駁)公告——(撤銷)——無效
2.「三性」判斷原則
(l)新穎性判斷
* 現有技術(時間,地域,三種),和抵觸申請(五大要素)
相對新穎性(時間相對,地域相對)
絕對比較: 一個方案單獨比較
全面考慮(領域、目的、效果)
(2)創造性判斷
①專利法22條標準的要點在於:兼備實質區別和進步,注重方案的技術效果
②綜合比較——涉及的現有技術越廣泛,越有助於創造性的成立
③參考判據一組合發明 轉用發明 克服偏見
(3)專利法意義下的實用性(科學性 重復性 積極效果)六個方面
5.申請人/代理人對審查意見通知書的答復
(1)答復方式
①內容-陳述+修改
答復文件:《意見陳述書》+修改文本(替換頁/勘誤)(細則52條)一種建議的方式
基本格式:兩部分(修改和陳述)針對最後的文本陳述
②修改的法律依據-基本原則(法33條,細則53-駁回理由)
對文件的修改貫穿專利申請和審查的全過程
③主動修改:(細則51條發明)
發明:提實審/進入實審程序起3個月;新型:申請起2個月內
被動修改:*關於「明顯錯誤」-綜合判斷+唯一的修改可能/拼寫、標點、錯別字
④關於附圖的修改:初審:細則41條;實審:注釋文字移入說明書,標記一致,局部放大
(2)關於允許/不允許的修改
①說明書:適應性修改 *已刪去「權利要求內容的補入說明書」
②權利要求書:實審階段只能縮小保護范圍(結合細則51)(查階段和後序程序)
重新組合權利要求,構成新的技術案時,不能隨意搭配。要考慮說明書的支持
撰寫權利要求書的步驟
1.撰寫權利要求書的主要步驟
一般說來,權利要求書的撰寫可按下述步驟進行:
(1)在理解發明和實用新型的基礎上,找出其主要技術特徵,弄清各技術特徵之間的關系;
(2)根據檢索和調研到的現有技術,確定與本發明或實用新型最接近的對比文件;
(3)根據最接近的對比文件,進一步確定本發明或實用新型所解決的技術問題,列出本發明或實用新型為解決該技術問題所必須包括的全部必要技術征;
(4)與最接近的現有技術作比較,將它們共同的必要技術特徵寫入獨立權利要求的前序部分,本發明或實用新型區別於最接近現有技術的必要技術特徵寫入特徵部分,從而完成獨立權利要求的撰寫;
(5)對其它附加技術特徵進行分析,利用那些對申請創造性會起作用的附加技術特徵寫成相應的從屬權利要求。
撰寫時應注意的兩個問題:
(1)盡量撰寫出一個保護范圍較寬的獨立權利要求,撰寫時不要局限於發明或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應盡可能採取概括性描述來表達技術特徵;
(2)為增加專利申請取得專利的可能性和在批准專利後更有利於維護專利權,應針對不同的具體實施方式撰寫從屬權利要求,層層設防。
結合具體實例(試電筆)說明如何按上述五個步驟撰寫權利要求書。
2.並列獨立權利要求的撰寫
(1)同類產品或方法的並列獨立權利要求
在撰寫同類方法發明、同類產品發明或實用新型的並列獨立權利要求時,必須體現出其技術方案與獨立權利要求具有同一發明構思,即兩者應包含有相同的或者相應的特定技術特徵。
以試電筆和新型兩相三腳插頭插座為例加以說明。
(2)不同類發明的並列獨立權利要求
為了體現出並列獨立權利要求與第一獨立權利要求有相應的特定技術特徵,並列獨立權利要求的特徵部分應體現出與第一獨立權利要求的技術方案有技術上的聯系,其區別技術特徵通常對第一獨立權利要求的區別技術特徵有依賴關系。
科易專利中心為您解答,希望能幫助到您!
7. 王曉東的工作成果(獎勵、專利等)
[1]2010年「精密微小型器件自動裝調技術與裝備」 獲得中國機械工業科學技術獎二等獎,排名第1。
[2]2011年「航空機載高精度加速度計微小結構自動裝調系統」獲得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科技進步二等獎,排名第2。
授權專利:
[1]王濤、王曉東、佘東生、王立鼎,壓電陶瓷正弦激勵加速度計的校準方法及裝置,授權專利號:ZL200710012245.6,授權日期:2011-06-22
[2]王曉東、孫屹博、羅怡、馮余其,一種壓力自適應超聲波精密焊接方法及裝置,授權專利號:ZL 2009 1 0301066.3,授權日期:2011-07-20
[3]王曉東、程新宇等, 基於機器視覺的零件邊緣高精度檢測方法及其裝置. 國家發明專利:ZL200810013508.X,授權公告日:2010-06-02
[4]佘東生、王曉東、張習文、李曉軻、王立鼎,一種用於MEMS動態特性測試的底座激勵裝置,ZL200910010123.2,授權公告日:2010-09-29
[5]羅怡、王曉東、劉沖、王立鼎,一種導能導流和精密定位的聚合物微結構超聲波鍵合方法,申請號:200710011530.6,授權通知發文日期:2010-02-17
[6]王曉東、羅怡、劉沖、王立鼎、韋鶴、劉軍山、佘東生,一種精密調平裝置,授權專利號:ZL200510046168.7,授權通知發文日期:2010-04-21
[7]王曉東、羅怡、喬鵬、徐征、李泓杉,微動柔性定位鎖緊機構,國家發明專利,授權日期:2009-08-05,授權專利號:ZL200710158202.9;專利申請日:2007-11-10
[8]劉沖、蘇磊、王曉東、王立鼎、李經民、戴旭東、梁勇、陳剛,可動真空裝置,授權日期:2009-04-22,授權專利號:ZL200710011709.1;專利申請日:2007-06-12
[9]羅怡、王曉東、劉沖、王立鼎,一種導能導流和精密定位的聚合物微結構超聲波鍵合方法,申請號:200710011530.6,授權通知發文日期:2009-12-04
[10]王曉東、王濤、王立鼎、尹東,高載微構件動態特性測試裝置,國家發明專利,授權日期:2008-05-28,授權專利號:ZL200510046645.X
[11]王立鼎、劉沖、王曉東、羅怡、褚金奎、劉軍山、廖俊峰、溫敏,塑料微流控晶元鍵合前的預聯接方法和裝置,國家發明專利,授權日期:2008-07-02,授權專利號:ZL 03111669.8
[12]王曉東、羅怡、呂長輝、徐征,一種組合工作台,授權日期:2008-07-18,實用新型專利,專利號:ZL 200720014980.6
軟體登記:
[1]一種微小型零件組裝控制系統軟體V1.0,計算機軟體著作權登記,登記號:2008SR00205
[2]一種基於兩個不同倍率顯微機器視覺的微小型零件裝配作業系統軟體,開發完成日期:2010-09-15,權利取得方式:原始取得;權利范圍:全部權利;取得日期:2011-05-12;登記號:2011SR027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