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專利與商標
中國專利與商標抄襲期刊信息
中國專利與商標
刊名: 中國專利與商標 China Patents & Trademarks
主辦: 中國專利與商標雜志社
周期: 季刊(1、4、7、10月中旬出版)
出版地:香港
語種: 中英文雙語
開本: 大16開
創刊年:1985
中國期刊網來源刊
中國專利商標(3張)
2. 中國專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的出版刊物
《中國專利與商標》雜志由中國專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主辦,公司下屬中國專利內與商標雜容志社編輯出版,1985年4月在香港創刊,是中國最早向海內外介紹中國知識產權法律制度的權威性專業期刊,得到包括美國國會圖書館、德國馬普知識產權研究所、海內外知名大學和企業的認同和收藏。
《中國專利與商標》雜志以中英文兩種文字向海內外的知識產權從業人員、專家學者、法律學子和企業界人士提供中國專利、商標、版權等知識產權各個領域的資訊。創辦20多年來,《中國專利與商標》雜志成為中外知識產權界交流的橋梁,對推動國際間在知識產權領域的交流與合作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3. 石慧榮的石慧榮教授近年來主要科研成果統計明細表
序號 名稱 刊物及刊期、出版社及出版日期是否合作
01 美國公司領導體制的特徵 現代法學*,93年第3期獨立完成
02 公司法對外商來華投資的影響 法學與實踐*,94年第3期獨立完成
03 試論商標禁止權 現代法學*,94年第2期。該文由境外刊物《中國專利與商標》(香港)94年第3期全文刊載。 獨立完成
04 關於銷售侵權的幾個問題 知識產權,95年第5期。該文獲中國知識產權學會95年優秀論文三等獎。 獨立完成
05 談我國保險法的幾個問題 現代法學*,95年第6期合作
06 產品缺陷研究 現代法學*,96年第2期 獨立完成
07 法人代表制度研究 現代法學*,96年第4期。97年被人大復印資料全文轉載。 獨立完成
08 表示義務的性質及我國《產品質量法對表示義務的規定》 貴州大學學報,97年第2期 獨立完成
09 公司法個案點評 政治與法律*,97年第5期 獨立完成
10 商標侵權行為的立法分類及其認定 現代法學*,98年第4期獨立完成
11 論公司名稱的取得、使用和保護 西南政法大學學報,99年第3期
獨立完成
12 有限責任公司股權(股東出資)轉讓的若干問題 貴州大學學報,99年第6期 獨立完成
13 無效合同及其相關問題研究 西南政法大學學報,2000年第6期 獨立完成
14 法律咨詢和商議的理論與技巧 重慶出版社93年5月 參譯
15經濟法學:理論與實踐的雙向選擇(載於《走向21世紀的中國法學》) 重慶出版社93年4月 獨立完成該篇
16 中華人民共和國百法釋解案例全書(破產法部分)吉林出版社93年3月 參編
17 經濟法概論 四川人民出版社95年10月 副主編
18 產品質量法學研究 四川人民出版社95年12月。中華社會科學基金「85」規劃項目。獲重慶市96年社會科學三等獎。 副主編
19 競爭法學 法律出版社*95年5月 參編
20 社會保障法律制度研究 法律出版社*2000年9月。國家社科基金課題。 參編
21 商法學 法律出版社*2001年5月 副主編
22 公司法新論 群眾出版社*2001年5月 個人專著
23 企業集團法律問題究 西南政法大學學報2001年第5期 獨立完成
24 利用外資改組國有企業的幾個法律問題 現代法學*2003年第4期 獨立完成
25 商事制度研究 法律出版社*2003年9月 獨著
26 股票期權的法理探析 廣東社會科學*2004年第1期 獨著
27 全民所有制企業的廠長(經理)應當只是企業的代表 法學研究*1986年第5期 獨著
28 商標法第條的修改建議 法學研究*1987年第6期 獨著
29 論所有權與經營權的關系 法學與實踐* 獨著
註:*號表示核心刊物
4. 中國專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怎麼樣
簡介:aclass="ed_inner_link"target="_blank"href="/lemma/ShowInnerLink.htm?lemmaId=8481675&ss_c=ssc.citiao.link">中國專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伴隨著中國專利法的誕生於1984年3月27日在香港成立,是中國國務院批準的最早的三家知識產權代理機構之一。公司總部設在香港,在北京、深圳、上海、紐約、東京、慕尼黑等地均設立了分支機構。公司為國內外委託人在專利﹑商標﹑著作權﹑域名及反不正當競爭等領域提供申請、訴訟、調解、許可、轉讓和咨詢服務,同時也辦理在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專利﹑商標和外觀設計注冊業務。中國專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以「服務四海、誠信天下」為核心宗旨,始終不渝地堅持以真誠的態度取信客戶、以專業的素養服務客戶、以最佳的效率滿足客戶。中國專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現有從業人員510餘名,其中中國專利代理人196名、商標代理人40名、具有律師資格人員52名。公司的專業人員均在國內外受過良好的高等教育,擁有國內外著名高等院校的科技、法律、語言等方面的一個或多個學位,其中絕大多數代理人和律師都曾有在國外學習、培訓或工作的經歷。中國專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與全球18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企業、科研機構、高等院校和律師事務所建立了長期、良好、穩定的合作關系,為國內外客戶辦理了大量專利和商標申請及知識產權訴訟案件,有效地維護了國內外客戶的合法權益。此外,公司還為多家國內企業建立了知識產權保護體系,提供常年知識產權培訓和法律顧問等服務。中國專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積極參與中國知識產權有關法律法規的制定和修改,堅持舉辦和贊助國內外各類知識產權研討會、講座、沙龍等活動。二十多年來,中國專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通過自己創辦的《中國專利與商標》中英文季刊,以及《新聞簡訊》和網站等多種形式及時向海內外客戶宣傳中國知識產權保護的最新發展,為中國知識產權保護事業的普及和推廣做出了貢獻。中國專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與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國際保護工業產權協會(AIPPI)、國際許可貿易工作者協會(LES)、國際商標協會(INTA)、國際知識產權律師協會(FICPI)、中華全國專利代理人協會(ACPAA)、中華商標協會(CTA)、中國知識產權研究會(CIPS)、中國版權協會(CSC)等海內外主要知識產權組織保持著密切的聯系。公司多名高管人員在國際國內主要知識產權組織中擔任領導職務。中國專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憑借優質的服務贏得了國內外客戶的信賴和贊譽。公司連續數年被英國知識產權管理雜志(MIP)評為中國最高等級專利商標事務所,被亞洲知識產權雜志評為中國最佳知識產權事務所;公司的數名律師被評選為亞洲最佳律師和全球最佳專利律師。公司的專業人員經常在國內外主要知識產權刊物發表論文,並多次獲得全國知識產權徵文比賽的大獎。公司辦理的案件曾分別被AsiaIP評為中國十大知識產權典型案例,被中國最高人民法院選列為100個知識產權經典案例,榮獲中國商標節10大抗辯勝訴獎,被評為國家知識產權局復審委員會知名案例等。中國專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主要專業團隊化學和生物部:專業技術領域主要包括高分子材料與加工、葯物化學、葯劑學、葯理學、分子生物學、甾體化學、天然產物化學、生物化學、生物工程學、糖化學、微生物學、免疫學、腫瘤學、分子遺傳學、臨床醫學及醫療設備、冶金、無機材料、農業化學、有機合成與催化劑、金屬有機化學、石油加工與開采、石油煉制、化工機械、化學工程及化工設備、化妝品、精細化工、環境化學、食品化學、塑料加工、印刷、造紙、光學材料、納米技術等。電學和物理部:專業技術領域主要包括有線通信、無線通信、光通信、激光技術、微波技術、納米技術、超導技術、計算機軟體和硬體、互聯網技術、航天和航空技術、反應堆工程技術、同步輻射技術、半導體元器件和超大規模集成電路技術、機器人技術、電氣工程和自動控制、聲學和光學技術、氣象物理、圖像處理和材料科學等。機械和外觀部:專業技術領域主要包括機械工程、醫療器械、汽車製造、發電、新能源、環境工程、製冷工程、光電工程、服裝和紡織、建築工程、冶金、采礦、印刷、造紙、船舶製造、精密儀器及測量、材料科學、模具工程、照明設備、農業機械等。專利申請部:負責專利流程的管理和協調,包括國外客戶申請事務組、國內客戶申請事務組、檢索咨詢事務組和香港專利事務組。主要工作包括專利申請檔案的建立和流程時限管理,專利申請前期咨詢,申請過程中的流程事務管理和專利年金管理。商標部:負責商標注冊、續展、異議、評審及行政訴訟案件,並提供全方位的商標策劃及保護服務,包括品牌戰略規劃、轉讓、許可、海關備案、打假、維權等。同時,為客戶辦理著作權登記、域名注冊及其他相關業務。法律部:協助客戶處理在國內涉及知識產權,包括專利、商標、版權、不正當競爭、原產地、商業秘密、許可、轉讓等方面的侵權、確權、合同糾紛、利益沖突、談判、草擬及簽署相關協議等事務。
5. 劉春田的個人著作
知識產權法高等教育出版社
知識產權法教程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知識產權法法律出版社
知識產權法教程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知識產權法律出版社
知識產權保護國際慣例海南出版社1993年11月
中國知識產權二十年專利文獻出版社1998年12月
知識產權法法律出版社1999年6月
知識產權法教程法律出版社1997年9月
知識產權法教程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知識產權法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8月
知識產權法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年8月 《知識產權制度與中國的現代性》,載《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2012年第7期。
《著作權法第三次修改是國情巨變的要求》,載《知識產權》2012年第5期。
《入世10年的成就與挑戰》,載《知識產權》2011年第10期。
《論方正「倩體字」的非藝術性》,載《知識產權》2011年第5期。
《新中國知識產權法學學科的開拓者》,載《法學家》2010年第4期。
《民法原則與商標立法》,載《知識產權》2010年第1期。
《一絲不苟的法律精神不拘一格的務實態度——評青島市中級人民法院一審對「進口日本海帶貿易機會」糾紛的判決》,載《電子知識產權》2009年第4期。
《電影版權保護要打持久戰》,載《當代電影》2009年第8期。(與許超等合作)
《知識產權法研究的基礎性與多樣性發展》,載《法學家》2007年第1期。
《益友良師鄭成思》,載《中國版權》2007年第1期。
《我國知識產權高等教育的發展》,載《中國版權》2007年第11期。
《發展產業與保護創新》,載《中國出版》2007年第5期。
《2005年知識產權法學學術研究回顧》,載《法學家》2006年第1期。(與陽平合作)
《2004年知識產權法學學術研究回顧》,載《法學家》2005年第1期。(與楊才然合作)
《司法對<反不正當競爭法>的補充和整合》,載《法律適用》2005年4期。
《商業秘密的法理分析》,載《法學家》2004年第3期。(與鄭璇玉合作)
《2003年知識產權法學學術研究回顧》,載《法學家》2004年第1期。(與金海軍合作)
《知識財產權解析》,載《中國社會科學》2003年第4期。
《2002年知識產權法學研究的回顧與展望》,載《法學家》2003年第1期。(與金海軍、范曉波合作)
《商標法代表了我國民事立法的方向》,載《中華商標》2002年第8期。
《法國民法典制訂的歷史背景》,載《法學家》2002年第6期。(與許煒合作)
《2001年知識產權法學研究的回顧與展望》,載《法學家》2002年第1期。(與金海軍合作)
《商標法律的現代化》,載《中華商標》2001年第12期。
《入世對我國知識產權法律適用的影響》,載《群言》2001年第4期。
《2000年知識產權法學研究的回顧與展望》,載《法學家》2001年第1期。(與陽平合作)
《1999年知識產權法學研究的回顧與展望》,載《法學家》2000年第1期。
《應建立符合市場經濟的商號保護制》,載《工商管理管理》2000年第7期。
《合同法的幾點啟示》,載《法學家》1999年第3期。
《中國知識產權法20年的啟示》,載《法學家》1999年第1期。
《商標與商標權辨析》,載《知識產權》1998年第1期。
《在先權利與工業產權——由<武松打虎>案引起的法律思考》,載《中華商標》1997年第4期。
《創立馳名商標振興民族經濟》,載《工商管理管理》1995年第1期。
《我國反不正當競爭法在實踐中的幾個問題》,載《中國專利與商標》1995年第2期。
《注重維護作者的著作權益》,載《中國出版》1994年第5期。
《我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的幾個問題》,載《中國專利與商標》1994年第1期。
《對於國穎訴汪雪琴侵犯著作權案的幾點看法》,載《法律適用》1994年第3期。
《談談戲劇表演藝術家的權利》,載《中國戲劇》1993年第8期。
《佛門訟案——談談劇作家的權利》,載《中國戲劇》1993年第2期。
《簡論職務作品著作權的內容》,載《中國人民大學學報》1992年第3期。
《關於制止不正當競爭法的幾個問題》,載《知識產權》1992年第6期。
《談<條例>關於兩岸知識產權關系的規定》,載《法律學習與研究》1992年第4期。
《民法學家、法學教育家——佟柔》,載《中國人民大學學報》1991年第2期。
《簡論職務作品的著作權內容》,載《中國人民大學學報》1990年第6期。(與劉波林合作)
《剝奪公民人格權是歷史的倒退》,載《法律學習與研究》1990年第2期。
《關於我國著作權立法的若干思考》,載《中國法學》1989年第4期。
《我國著作權法對外國作品的保護問題》,載《法學探索》1989年第1期。
《十年來我國知識產權法學的發展》,載《法律學習與研究》1989年第2期。
《著作權法的若干理論問題》,載《法律學習與研究》1987年第2期。(與劉波林合作)
《著作權法的若干理論問題(續)》,載《法律學習與研究》1987年第3期。(與劉波林合作)
《信息與信息立法》,載《中國人民大學學報》1987年第4期。
《試論制定破產法的客觀必要性》,載《中國法學》1986年第1期。(與江偉、甄占川合作) 知識產權法-論點。法規。案例(21世紀法律教育法規叢書)/劉春田,2004-1-1版
知識產權法(第2版)(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劉春田,2003-2-1版
知識產權法(現代遠程教育系列教材)/劉春田,2003-6-1版
中國知識產權評論(第1卷)/劉春田,2002-12-19版
知識產權法(全國成人高等教育規劃教材)/劉春田,1999-6-1版
知識產權法(21世紀法學系列教材)/劉春田,2000-3-1版
知識產權法教程/劉春田,1995-5-1版
超前意識
3 月19日,新聞出版總署(國家版權局)法規司司長王自強透露,著作權法第三次修訂工作去年7月13日正式啟動,目前已取得實質性進展:修法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委託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南財經政法大學、中國人民大學有關專家分別起草的三部專家建議稿於去年底完成。下一步,根據專家委員會討論結果和各界意見,對修訂草案徵求意見稿初稿將作出進一步修改,爭取在今年10月向國務院提交正式的修訂意見稿。
著作權法將做哪些修改?對於普遍關注的網路技術所帶來的新興問題,新法是否將有所涉及?……日前,光明日報記者與參與了專家建議稿撰寫工作的劉春田教授展開對話,請他就相關問題一一進行解答。
6. 鄭成思的法學論文
《合同法》與知識產權法的相互作用 /鄭成思
《民法草案與知識產權篇的專家建議稿》鄭成思,《政法論壇》2003年第1期。
《我是怎樣走上知識產權研究之路的?》,鄭成思,《中華商標》2003年第1期。
《《商標法》的發展及其在我國民法理論上的貢獻》,鄭成思,《中華商標》2003年第1期。
《有關中國民法典中知識產權篇(專家建議稿)的幾個問題》,《中國專利與商標》鄭成思,2003年第1期。
《中國民法典知識產權編條文(專家建議稿)與講解》,鄭成思,《廈門大學法律評論》2003年第1期。
《個人信息保護立法——市場信息安全與信用制度的前提》,鄭成思,《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2003年第2期。
《信息傳播與版權歷史》,鄭成思,《韶關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第2期。
《民法草案中知識產權篇(總則)的專家建議稿及說明(上)》,鄭成思,《電子知識產權》2003年第4期。
《民法草案中知識產權篇(總則)的專家建議稿及說明(中)》,鄭成思,《電子知識產權》2003年第5期。
《民法草案中知識產權篇(總則)的專家建議稿及說明(下)》,鄭成思,《電子知識產權》2003年第6期。
《反不正當競爭——知識產權的附加保護》,鄭成思,《知識產權》2003年第5期。
《論知識產權的附加保護》,鄭成思,《法學》2003年第11期。
《知識產權法的完善與《反不正當競爭法》的修改》,鄭成思,《工商行政管理》2003年第23期。
《侵權責任、損害賠償責任與知識產權保護》,鄭成思,《中國專利與商標》2004年第1期。
《反不正當競爭 知識產權的附加保護》,鄭成思,《法律適用》2004年第1期。
《牽動知識產權這個「牛鼻子」》,鄭成思,《人民論壇》2004年第2期。
《從憲法修正案談知識產權保護》,鄭成思,《中國發明與專利》2004年第4期。
《中國需要怎樣的知識產權戰略》,鄭成思,《經濟參考報》2004年4月17日版。
《信息與知識產權的基本概念》,鄭成思、朱謝群,《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學報》2004年第5期。
《信息、知識產權與中國的知識產權戰略》,鄭成思,《雲南民族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第6期。
《中國需要怎樣的知識產權戰略》,鄭成思,《航天工業管理》2004年第6期。
《信息、知識產權與中國知識產權戰略若干問題》,鄭成思,《法律適用》2004年第7期。
《「權利沖突」與外觀設計保護》,鄭成思,《中國知識產權報》2004年7月24日版。
《私權、知識產權與物權的權利限制》,鄭成思,《法學》2004年第9期。
《知識產權與物權的權利限制》,鄭成思,《法制日報》2004年9月2日版。
《創新者成大業———知識產權與企業發展》,鄭成思,《中國工商報》2004年11月11日版。
《利益如何平衡——從「侵權手段」與「授權方式」的區別說起》,鄭成思,《中國知識產權報》2004年12月4日版。
《網上盜版不容忽視》,鄭成思,《計算機世界》2004年12月6日版。
《網路盜版與公眾利益》,鄭成思,《人民法院報》2004年12月10日版。
《網路盜版與「利益平衡」》,鄭成思,《中國信息界》2004年第24期。
《中國知識產權保護現狀與定位問題》,鄭成思,《今日中國論壇》2005年第1期。
《「侵權即是獲得授權」嗎》,鄭成思,《北京日報》2005年2月21日版。
《中國知識產權保護現狀如何定位》,鄭成思,《人民法院報》2005年2月28日版。
《網路盜版與利益平衡》,鄭成思,《韶關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第2期。
《圖書館、網路服務商、網路盜版與「利益平衡」——中國社科院七位學者維權實踐的理論貢獻》,鄭成思,《社會科學管理與評論》2005年第3期。
《中國知識產權保護:尚在十字路口》,鄭成思,《WTO經濟導刊》2005年第3期。
《中國知識產權制度的建立與知識產權保護現狀》,鄭成思,《中華商標》2005年第4期。
《中國需要怎樣的知識產權戰略》,鄭成思,《中國汽車報》2005年5月30日版。
《「數字圖書館」還是「數字公司」》,鄭成思,《人民法院報》2005年7月11日版。
《我國知識產權保護的定位與路徑》,鄭成思,《檢察日報》2005年7月18日版。
《有形資產積累要靠無形知識產權推動》,鄭成思,《檢察日報》2005年8月8日版。
《「似我者死」:反思傍名牌》,鄭成思,《北京日報》2005年11月21日版。
《「公眾利益」不是網上盜版理由》,鄭成思,《經濟參考報》2005年12月24日版。
《信息與知識產權》,鄭成思、朱謝群,《西南科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1期。
《信息、知識產權與中國知識產權戰略若干問題》,鄭成思,《環球法律評論》2006年第3期。
《知識產權法學與民法學》,鄭成思,《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6年第4期。
《經濟全球化國際競爭中的知識產權戰略與策略》,鄭成思,《中國黨政幹部論壇》2006年第6期。
《我的知識產權研究之路》,鄭成思,《上海人大月刊》2006年第6期。
《國際知識產權保護和我國面臨的挑戰》,鄭成思,《法制與社會發展》2006年第6期。
《觀望的企業將往何處去?》,鄭成思,《人民日報》2006年6月28日版。
《經濟全球化國際競爭中的知識產權戰略與策略》,鄭成思,《中國經貿導刊》2006年第9期。
《知識產權:弱保護還是強保護?》,鄭成思,《人民論壇》2006年第11期。
《知識產權視野中的民間文藝保護》,鄭成思,《人民法院報》2006年12月18日版。
7. 7. 你需要基於學術信息寫一篇綜述文章,該利用的信息源是: A.學術期刊 B.雜志 C.報紙 D.文獻資料庫 8. 你
1.D.文獻資料庫
2.B.檢索網
3.A.學術期刊 站
4.B.撰寫論文前查找是否有人已經寫過相同或類似的文章
5.D.美國專利與商標信息
8. 中國專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的簡介
中國專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伴隨著中國專利法的誕生於1984年3月27日在香港成立,是中國國務院批準的最早的三家知識產權代理機構之一。公司總部設在香港,在北京、深圳、上海、紐約、東京、慕尼黑等地均設立了分支機構。公司為國內外委託人在專利﹑商標﹑著作權﹑域名及反不正當競爭等領域提供申請、訴訟、調解、許可、轉讓和咨詢服務,同時也辦理在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專利﹑商標和外觀設計注冊業務。
中國專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以「服務四海、誠信天下」為核心宗旨,始終不渝地堅持以真誠的態度取信客戶、以專業的素養服務客戶、以最佳的效率滿足客戶。
中國專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現有從業人員510餘名,其中中國專利代理人196名、商標代理人40名、具有律師資格人員52名。公司的專業人員均在國內外受過良好的高等教育,擁有國內外著名高等院校的科技、法律、語言等方面的一個或多個學位,其中絕大多數代理人和律師都曾有在國外學習、培訓或工作的經歷。
中國專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與全球18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企業、科研機構、高等院校和律師事務所建立了長期、良好、穩定的合作關系,為國內外客戶辦理了大量專利和商標申請及知識產權訴訟案件,有效地維護了國內外客戶的合法權益。此外,公司還為多家國內企業建立了知識產權保護體系,提供常年知識產權培訓和法律顧問等服務。
中國專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積極參與中國知識產權有關法律法規的制定和修改,堅持舉辦和贊助國內外各類知識產權研討會、講座、沙龍等活動。二十多年來,中國專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通過自己創辦的《中國專利與商標》中英文季刊,以及《新聞簡訊》和網站等多種形式及時向海內外客戶宣傳中國知識產權保護的最新發展,為中國知識產權保護事業的普及和推廣做出了貢獻。
中國專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與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國際保護工業產權協會(AIPPI)、國際許可貿易工作者協會(LES)、國際商標協會(INTA)、國際知識產權律師協會(FICPI)、中華全國專利代理人協會 (ACPAA)、中華商標協會 (CTA)、中國知識產權研究會(CIPS)、中國版權協會(CSC)等海內外主要知識產權組織保持著密切的聯系。公司多名高管人員在國際國內主要知識產權組織中擔任領導職務。
中國專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憑借優質的服務贏得了國內外客戶的信賴和贊譽。公司連續數年被英國知識產權管理雜志(MIP)評為中國最高等級專利商標事務所,被亞洲知識產權雜志評為中國最佳知識產權事務所;公司的數名律師被評選為亞洲最佳律師和全球最佳專利律師。公司的專業人員經常在國內外主要知識產權刊物發表論文,並多次獲得全國知識產權徵文比賽的大獎。公司辦理的案件曾分別被Asia IP評為中國十大知識產權典型案例,被中國最高人民法院選列為100個知識產權經典案例,榮獲中國商標節10大抗辯勝訴獎,被評為國家知識產權局復審委員會知名案例等。
中國專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主要專業團隊化學和生物部:專業技術領域主要包括高分子材料與加工、葯物化學、葯劑學、葯理學、分子生物學、甾體化學、天然產物化學、生物化學、生物工程學、糖化學、微生物學、免疫學、腫瘤學、分子遺傳學、臨床醫學及醫療設備、冶金、無機材料、農業化學、有機合成與催化劑、金屬有機化學、石油加工與開采、石油煉制、化工機械、化學工程及化工設備、化妝品、精細化工、環境化學、食品化學、塑料加工、印刷、造紙、光學材料、納米技術等。
電學和物理部:專業技術領域主要包括有線通信、無線通信、光通信、激光技術、微波技術、納米技術、超導技術、計算機軟體和硬體、互聯網技術、航天和航空技術、反應堆工程技術、同步輻射技術、半導體元器件和超大規模集成電路技術、機器人技術、電氣工程和自動控制、聲學和光學技術、氣象物理、圖像處理和材料科學等。
機械和外觀部:專業技術領域主要包括機械工程、醫療器械、汽車製造、發電、新能源、環境工程、製冷工程、光電工程、服裝和紡織、建築工程、冶金、采礦、印刷、造紙、船舶製造、精密儀器及測量、材料科學、模具工程、照明設備、農業機械等。
專利申請部:負責專利流程的管理和協調,包括國外客戶申請事務組、國內客戶申請事務組、檢索咨詢事務組和香港專利事務組。主要工作包括專利申請檔案的建立和流程時限管理,專利申請前期咨詢,申請過程中的流程事務管理和專利年金管理。
商標部:負責商標注冊、續展、異議、評審及行政訴訟案件,並提供全方位的商標策劃及保護服務,包括品牌戰略規劃、轉讓、許可、海關備案、打假、維權等。同時,為客戶辦理著作權登記、域名注冊及其他相關業務。
法律部:協助客戶處理在國內涉及知識產權,包括專利、商標、版權、不正當競爭、原產地、商業秘密、許可、轉讓等方面的侵權、確權、合同糾紛、利益沖突、談判、草擬及簽署相關協議等事務。
9. 專利刊物有沒有這樣的書或報紙
中國知識產權報
中國發明與專利
中國專利與商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