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侵權被告
專利侵權抄訴訟中被襲告怎樣抗辯
1、訴訟主體資格抗辯
一般只有專利權人或專利被許可人才有權提起專利侵權訴訟,包括自己實施專利技術時的專利權人、獨占許可中的被許可人、排他許可中的被許可人和專利權人、普通許可中的專利權人。
2、法定免責事由抗辯
我國專利法第六十三條規定了不視為侵犯專利權的四種情形:權利用盡、先用權、臨時過境和科研及實驗目的的使用。
3、專利無效抗辯
4、未落入涉訟專利保護范圍的抗辯
專利保護范圍以權利要求書或外觀設計的圖片或照片為准。
5、公知技術抗辯
公知技術是指在申請日以前在國內外出版物上公開發表過,在國內公開使用過或者以其他方式為公眾所知的沒有被授予專利權的技術。
6、合同抗辯
合同抗辯是由於從屬權利和重復授權的存在,同一個技術方案或近似的技術方案,可能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專利權人,而出現的被告以得到其專利權人許可而進行的抗辯。如存在從屬權利的情況,如果原告擁有的是從屬專利,被告得到在先專利權人的許可,生產的僅僅是在先專利產品,而該產品沒有包括從屬專利的全部必要技術特徵,則被告的抗辯成立,其行為並不構成對原告從屬專利權的侵犯。
② 誰會是專利侵權的被告
專利侵權行為分為直接侵權行為和間接侵權行為兩類。
直接侵權行為。這是指直接由行為人實施的侵犯他人專利權的行為。其表現形式包括:製造發明、實用新型、外觀設計專利產品的行為;使用發明、實用新型專利產品的行為;許諾銷售發明、實用新型專利產品的行為;銷售發明、實用新型或外觀設計專利產品的行為;進口發明、實用新型、外觀設計專利產品的行為;
使用專利方法以及使用、許諾銷售、銷售、進口依照該專利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的行為;
間接侵權行為。這是指行為人本身的行為並不直接構成對專利權的侵害,但實施了誘導、慫恿、教唆、幫助他人侵害專利權的行為。間接侵權行為通常是為直接侵權行為製造條件,常見的表現形式有:行為人銷售專利產品的零部件、專門用於實施專利產品的模具或者用於實施專利方法的機械設備;行為人未經專利權人授權或者委託,擅自轉讓其專利技術的行為等。
參考資料:http://ke..com/item/%E4%B8%93%E5%88%A9%E4%BE%B5%E6%9D%83%E8%A1%8C%E4%B8%BA#3
③ 被人起訴專利侵權怎麼辦,專利侵權訴訟中被告怎樣抗辯
抄專利侵權訴訟的被告在專利侵權訴訟中往往做出以下抗辯:被告辯稱其實施的技術是通過技術轉讓合同從第三人處合法取得的。此抗辯理由不屬於對抗侵犯專利權的理由,只是承擔侵權責任的抗辯理由。 技術轉讓合同的受讓方按照合同的約定實施受讓技術,侵犯他人專利權的,合同的轉讓方與受讓方構成共同侵權。 在合同雙方作為專利侵權訴訟的共同被告時,除合同另有約定外,在確定責任時,應當由轉讓方首先承擔侵權責任,受讓方承擔一般連帶責任。 專利侵權訴訟中的被告以合同抗辯的同時,要求追加合同的轉讓方為共同被告的,如果原告同意追加,則應當將合同的轉讓方追加為共同被告;如果原告堅持不同意追加,在合同的受讓方承擔侵權責任後,可以另行通過合同訴訟或仲裁解決合同糾紛。
④ 專利被侵權怎麼辦
您好,首先需要明確侵權類型
如果是間接侵權,那麼侵權表現一般以產品邏輯、運營文案的抄襲和剽竊為主。這種時候就需要確定被剽竊的邏輯有哪些,從而採取相應的措施。
如果是直接侵權,那麼不僅需要明確侵權類型,還需要第一時間隔斷侵權鏈條,最大限度地減少損失。雖然在這之後,上級給出的處理方案可能不鼓勵甚至反對我們這么做,但一般情況下,在事件全貌明確之前,只要以維護用戶/公司的利益為出發點,採取任何措施都在情理之中。
舉措主要包括三部分內容:
首先我們需要啟動法務層面上的處理程序,這是最基本同時也最不得已的舉措,可以說是我們處理侵權事件的底牌。具備完善的法務後盾,可以保證我們在其他所有措施都不奏效時迅速啟動法律追責程序。
然後是商務層面的警告,可以是一封公司間的郵件,也可以是一則關於侵權的官方聲明或警告,雖然沒有法律效力,但可以對侵權方形成一定程度的威懾。
最後是雙方產品運營層面的直接交涉,用「談判」一詞也未嘗不可。我們需要在談判當中明確侵權方的責任,並讓對方知悉我們的處理辦法,以及作出必要的警告。在談判當中應該留有底牌,避免對方獲知我們產品的底層架構、盈利模式等商業機密。
如能給出詳細信息,則可作出更為周詳的回答。
⑤ 專利侵權案件中被告的訴訟策略有哪些
北京五一國際知識產權解答,訴訟策略內容通常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起訴地的選擇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專利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若干規定》第5條規定,因侵犯專利權行為提起的訴訟,由侵權行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侵權行為地包括:被控侵犯發明、實用新型專利權的產品的製造、使用、許諾銷售、銷售、進口等行為的實施地;專利方法使用行為的實施地,依照該專利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的使用、許諾銷售、銷售、進口等行為的實施地;外觀設計專利產品的製造、銷售、進口等行為的實施地;假冒他人專利的行為實施地。上述侵權行為的侵權結果發生地。該司法解釋第6條規定, 原告僅對侵權產品製造者提起訴訟,未起訴銷售者,侵權產品製造地與銷售地不一致的,製造地人民法院有管轄權;以製造者與銷售者為共同被告起訴的,銷售地人民法院有管轄權。銷售者是製造者分支機構, 原告在銷售地起訴侵權產品製造者製造、銷售行為的,銷售地人民法院有管轄權。對於專利侵權案件,如果選擇被告的住所地起訴,往往會受到地方保護主義的干擾。按照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向侵權行為發生地有管轄權的法院起訴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另外,根據具體案情,並結合起訴對象的不同可選擇最佳的起訴地點,從而有效保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二)訴訟時機的選擇
選擇什麼樣的時機起訴,起訴前是否要發律師函,以及是先談判後訴訟還是先訴訟後談判等問題,也是訴訟開始前要考慮的。時機的選擇,有時決定案件的成敗。有些情況利用律師函、談判等手段固定證據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收集證據的方法。總之,何時訴訟,要根據案情合理選擇。
(三)起訴對象的選擇
對起訴對象的選擇也是專利侵權訴訟是否成功的一個重要方面。《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專利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若干規定》第6條規定: 原告僅對侵權產品製造者提起訴訟,未起訴銷售者,侵權產品製造地與銷售地不一致的,製造地人民法院有管轄權;以製造者與銷售者為共同被告起訴的,銷售地人民法院有管轄權。銷售者是製造者分支機構, 原告在銷售地起訴侵權產品製造者製造、銷售行為的,銷售地人民法院有管轄權。根據這條法律規定,針對不同案情選擇起訴侵權產品製造者還是銷售者抑或列為共同被告是必須研究的問題。對於存在眾多侵權者的案件來說,是全部同時起訴以免有些侵權者掩蓋證據還是只起訴幾個侵權者以達到「敲山震虎」的目的也是要研究的問題。另外,起訴哪些侵權者會降低侵權認定難度,排除地方保護干擾均是應當研究的問題。
⑥ 專利侵權被告如何進行抗辯
一般有三種方式,一是證明自己使用的技術與原告不同;二是證明自己使用的技術與某項現有技術相同;三是先用權抗辯.
原告與訴訟標的具有法律上的利害關系是訴訟得以成立的前提,專利侵權訴訟中首先應對原告的專利技術實施許可權作審查。專利權的獨占性實質是賦予權利人市場壟斷地位以保證其經濟利益的實現,實現方式包括了權利人自己實施和許可他人實施專利技術,專利侵權行為所侵犯的就是權利人或被許可人的市場壟斷地位。因而只有有權控制專利產品市場總量的權利人或被許可人才有權提起專利侵權訴訟,包括自己實施專利技術時的專利權人、獨占許可中的被許可人、排他許可中的被許可人和專利權人、普通許可中的專利權人。原告不能證明其具備訴訟主體資格的,起訴自然應予駁回。
我國專利法第六十三條規定了不視為侵犯專利權的四種情形:權利用盡、先用權、臨時過境和科研及實驗目的的使用。其中先用權原則要求技術是在專利權申請日前合法取得並只能在原有范圍內使用,科研目的使用免責則是科技發展所必須。
另外該條還規定不知是侵權產品而使用或銷售並能證明其產品合法來源的專利產品使用者或銷售者不承擔賠償責任。這一規定綜合考慮了使用者或銷售商對侵權產品的審查能力、交易安全、專利權人利益等因素,避免了對使用者、銷售者過於嚴格的責任認定,同時其他侵權責任的承擔也保證了權利人的利益維護。
⑦ 被起訴專利侵權怎麼辦
自己在申請專利之後,突然被告知自己專利侵權了,巨額的罰款你應該如何面對呢?通過本文,你可以知道被起訴專利侵權怎麼辦,讓你面對其他人的起訴可以淡定自若的完成。被起訴專利侵權怎麼辦1、審查原告的專利權是否有效根據專利法的規定,我國的專利可以分為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和外觀設計專利。發明專利經過了實質審查,而實用新型專利和外觀設計專利沒有經過實質審查,只要形式上符合要求,就會發給專利證書。所以,在我國很多大實用新型專利和外觀設計專利是不符合專利法要求的實質要件的。新穎性,即專利技術方案在專利申請以前國內外都沒有過,沒有人公開發表也沒有人公開使用(2008年專利法修改以前,新穎性規定的是國內公開使用和公開發表、國外僅公開發表)。這個時候的參照物不僅僅要求能跟專利進行比對,而且時間上必須在專利申請之前。雖然專利法規定,被控侵權人有證據證明其實施的技術或者設計屬於現有技術或者現有設計的,不構成侵犯專利權。但是,很多時候,法院的法官沒有理科或者工科背景,不能獨立的對技術的問題作出判定,或者不願對技術的問題作出判定。如果技術比較復雜,建議可以到專利復審委員會申請專利無效。專利復審委員會受理後,請求法院中止審理,一般法院還是比較喜歡這種方式的。2、拿原告的專利跟被告的產品或者技術方案進行比對很多人拿原告的產品跟被告的產品進行比對,這樣是錯誤的。這種比對並非簡單的一樣還是不一樣。關鍵是要看原告的專利權利要求書第1項(有的時候包括第2項)獨立權利請求的技術特徵有哪些,被告的產品和技術方案有沒有包括這些技術特徵。如果包括了這些技術特徵,雖然多出了一些技術特徵是不一樣的,也構成侵權。如果不能全部包括這些技術特徵,但是有些技術特徵與專利請求書的從屬權利請求一樣,也不構成侵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