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專利申請
A. 華為申請無人機身份識別專利,申請專利需要具備什麼條件
通常我們認為,申請發明專利需要具備三個條件,第一,你的發明不是已有的發明,或是在已有發明的基礎上有更先進的創新,第二,你的發明有具有實用價值的可行性。
華為申請的無人機身份識別專利,就是這樣一種具有創新性和實用性的發明。
此次華為公布的“無人機身份識別專利”,根據其專利簡介中我們可以看到,其無人機身份識別技術中,包含了無人機的物理標識,接入標識和應用標識,去分別存儲在不可擦寫、授權擦寫和反復擦寫的許可權區域。
有IT人士由此分析認為,華為的這項專利很可能是在為無人機與手機APP的互聯做准備,但這暫時也只局限於猜測,未來究竟會用在什麼領域,就讓時間來說話吧。
B. 華為去年申請了多少個專利
差不多五萬多專利,為什麼要申請如此之多的專利呢?因為要搶占市場。「專利布局就像是下一場圍棋,你布局好了,就能把市場圍住,佔領市場份額,沒有自己的專利,就只能看著別人瓜分市場。比如華為等公司幾年前就開始布局5G市場,申請專利,現在就看出這一戰略為公司贏得了戰略先機。」專家認為,在國際上真正有競爭力的企業,一定是知識產權專利大戶。
C. 華為向美國專利商標局(USPTO)提交了一份什麼專利申請
華為向美國專利商標局(USPTO)提交了Huawei Pay的專利申請,Huawei Pay或將於今年年底登陸美國。
一年前,華為宣布了自家的移動支付服務"Huawei Pay",正式與"Samsung Pay"、"Android Pay"等移動支付服務展開競爭。Huawei Pay誕生這一年以來,華為僅為中國市場提供移動支付服務。不過,這一局面即將發生變化。據最新消息顯示,華為此次瞄準了海外市場,Huawei Pay即將登陸歐洲,並可能很快會進軍美國。
本月13日,華為向美國專利商標局(USPTO)提交了一份專利申請。USPTO已收到了這份申請書,需要三個月時間對專利進行審閱。因此Huawei Pay可能最早今年年底就能在美國亮相。
不過,華為將如何在美國發布Huawei Pay,我們目前還不得而知。一種可能是,Huawei Pay可能會作為華為下一代旗艦機Mate 10的附屬功能,隨其一同進入美國。如果是這種方案,那麼該服務明年年初才會登陸美國。
當然,Huawei Pay也可能作為一項獨立的服務在美國發布。但由於華為在美國市場用戶基礎過於薄弱,顯然第一種方案更為明智。
無論如何,華為在美推出移動支付服務都是大勢所趨。正如其主要競爭對手蘋果、三星和谷歌都有相關移動支付服務,華為作為全球第二大的智能手機製造商,推出自家的移動支付服務是必然的選擇。
D. 華為公司申請的有關手機的專利有多少條其中發明專利,和實用專利分別多少條
華為手機申請的專利肯定是可以通過官方網站查詢的,這樣有益於與自身的事情肯定需要多多宣傳。
E. 怎麼看待華為專利申請量世界第一
說明我們國產企業變強了呀,自主研發和創新能力提高,在文化軟實力專方面不再是個任人屬拿捏的軟柿子。俗話說得好,」師夷長技以制夷「。
華為專利申請量第一,是整個華為的努力創新的成果,也是我們整個國家在科技創新方面上的成功。2018年的中興事件,美國打壓中興,中興差點喘不過氣,也差點破產,就是因為美國對中興斷芯,而「缺芯少屏」一直是我國製造業的軟肋,而中興事件真是打我們國家的臉。還有孟晚舟事件,就是通過不正當的手段來威脅我國企業、阻撓我國科技產業的發展,真是讓我們國家企業憋了好久的氣。
而今年,華為成為5G的領導者,華為成為5G時代的世界標准,還有近期華為正式起訴美國。這不正是我們國企變強大變硬氣的表現嗎?所以,華為真的可以說是我們的驕傲了。 專利申請量第一,讓我們國企更加硬氣,我們怕過誰?
F. 華為有多少專利
2020年7月8日訊(深圳商報記者 陳姝)7月7日,華為發布《2019年可持續發展報告》,從數字包容、安全可信、綠色環保、和諧生態共五個方面闡述了取得的成果。報告顯示,2019年,華為對全球200多起重大事件和自然災害提供網路保障。去年,華為全球員工數量已達19.4萬人,華為全球員工保障投入超過139億人民幣。
保障網路穩定安全運行一直是華為重要的社會責任和使命。在過去的多次地震、台風等緊急情況下,華為人都選擇堅守一線,全力保障網路暢通。2019年華為對全球200多起重大事件和自然災害提供網路保障。對此,華為公司董事長梁華表示:「過去的一年,華為面臨了嚴峻的外部環境,全體員工迎難而上,努力補『洞』,克服重重困難與挑戰,保障業務連續性,保障了對客戶的供貨、交付與服務。對華為而言,支持和保障170多個國家數千億美元存量網路的穩定運行、為全球30多億人口持續提供領先的ICT產品和服務,是我們最大的社會責任。」
在網路安全方面,尤其是增強5G安全方面,華為投入更多專家和資源,貢獻的安全標准提案數量位居全球第一。2019年,華為為國際標准組織3GPP貢獻了385條網路安全提案,在提案總數中佔比超過24.6%,持續保持領先。
目前,華為是全球持有專利最多的企業之一。截至2019年12月31日,華為在全球持有有效授權專利85000多件,其中中國有效授權專利30000多件,中國以外國家有效授權專利50000多件,其中90%以上專利為發明專利。
華為在報告中還披露了在減少碳排放、循環經濟、可再生能源三個方面的中長期目標以及2019年的相關進展。碳減排方面,華為主力產品能效提升最高達22%。華為引入並落實12.5億度清潔能源電量,相當於減少二氧化碳排放57萬噸;循環經濟方面,華為致力於提高產品全生命周期資源利用效率,如退貨產品再利用率達86%,電子廢棄物填埋率進一步降低至1.24%。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華為引入智慧園區能耗解決方案。通過部署這一方案,深圳坂田基地B區2019年下半年實現節電140萬度,累計減少碳排放量約1150噸。截至2019年底,智慧園區能耗解決方案已在華為各地園區陸續上線,收益效果顯著,全年實現節能超過15%。
在員工關愛方面,報告透露,截至2019年12月31日,華為全球員工總數19.4萬人,其中研發員工約9.6萬人,占員工總數的49%。華為的員工來自全球157個國家和地區。2019年海外聘用的員工總數超過3.7萬人,海外員工平均本地化率約67%。從全球來看,30-50歲員工的比例最高,佔七成,30歲以下員工28%。2019年,男性員工佔比為79.9%。2019年,華為全球員工保障投入超過139億人民幣。來源:
G. 華為拍月亮申請專利並成功,你如何評價這項專利
國家知識產權局公布了華為一項專利,該行專利名稱為「一種拍攝月亮的方法和電子設備」。華為其實在今年2月份的時候就已經提交專利,當時也在網上引起過熱議,網友既新奇與華為手機的這個功能,也充滿了質疑,
你能確定該他手機里就使用的是這項專利的內容嗎,說不定人家真正用的是秘密武器,是不能申請專利的技術,現在拿個相似的技術來申請專利,說pro20就是使用了這項技術,你也不知道,現在太多公司彷彿就在為誰的專利申請的多而較勁,就像小時候我們上學爭著表現自己去獲得老師的表揚和小紅花一樣,難道小紅花拿到手,就證明你是真才實學嗎?對華為我是不吹不踩的態度,畢竟他專利申請的再多,再怎麼厲害,最終大眾只會看手機的綜合性能。
H.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的知識產權
華為的知識產權部早在1995年就創立。從2000年起華為國內專利申請量以每年翻倍的速度增長,2004年超過2000件。在國外專利申請方面,累計PCT申請或國外專利申請已經超過600件,申請國內外商標也超過600件。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2008年提交了1737項PCT國際專利申請,超過了第二大國際專利申請大戶松下(日本)的1729項,和皇家飛利浦電子有限公司(荷蘭)的1551項」。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在其網站上公布2008年全球專利申請情況,華為公司2008年名列PCT(全球《專利合作條約》)申請量榜首。入選中國世界紀錄協會世界專利申請世界之最。
2013年,華為向各標准組織提交提案累計超過5,000件。
截至2013年12月31日,華為累計申請中國專利44,168件,外國專利申請累計18,791件,國際PCT專利申請累計14,555件。累計共獲得專利授權36,511件。
I. 華為公開一種新型手機外觀設計專利,申請專利的作用是什麼
1月4日下午,天眼查App顯示,2021年1月1日,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公開一項手機外觀設計專利,公開號為:CN306261861S,申請日為2019年12月25日。
專利摘要顯示,本外觀設計產品的設計要點:在於產品的形狀。最能表明設計要點的圖片或照片:變化狀態立體圖。
第3種類型:外觀設計專利——專利類型中的外部工藝。
《專利法》所稱外觀設計是指工業品的外觀設計,也就是工業品的式樣。它與發明或實用新型完全不同,即外觀設計不是技術方案。
用途:界面用於測量及顯示人體或物體的溫度;圖形用戶界面的人機交互方式:主視圖是手機、平板的主界面,通過手機、平板的攝像頭掃描人體或物體後,主視圖界面中部顯示測量的人體或物體的溫度信息。
我在想,以後華為手機是否能夠代替了測溫槍的功能呢?
期待手機能夠增加更多對人體適用的功能。
J. 華為有哪些牛的專利
華為有哪些牛的專利
共計近12萬件專利,其中已經審查通過的有效專利4萬多件。
華為專由任正非屬 於1987年創立,最初專注於製造電話交換機,現已將業務范圍擴展至建設電信網路,為中國境內外企業提供運營和咨詢服務及設備,以及為消費市場製造通信設備。
2008年,被商業周刊評為全球十大最有影響力的公司。
根據informa的咨詢報告,華為在移動設備市場領域排名全球第三。首次在北美大規模商用UMTS/HSPA網路,為加拿大運營商Telus和Bell建設下一代無線網路。移動帶寬產品全球累計發貨量超過2000萬部,根據ABI的數據,市場份額位列全球第一。
全年共遞交1737件PCT專利申請,據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統計,
專利申請公司(人)排名榜上排名第一;LTE專利數佔全球10%以上。
截至2018年9月,華為擁有超過188000名員工,其中約76000人從事研發工作。在全球擁有21個研發機構,截至2017年,華為公司在研發方面投入13.8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