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前沿專利
A. 重慶IT行業有哪些
一定要學當下的熱門技術?
不要盲目去學當前最熱門的專業,前車可鑒,回安卓和iOS火的答那兩年,多少人去學,可就一兩年功夫,爛大街了。緊接著是Web前端也是一夜之間風靡,目前也是接近飽和。所以建議大家不要盲目跟風,要往長遠看,學一些例如Java編程這類發展穩定的技術,這一點你可以通過查看TIOBE編程語言排行榜,以及各招聘網站的崗位需求上來作參考。時下比較熱的大數據、人工智慧之類的,很多培訓機構的講師都沒搞明白,聽聽就好。
以下是重慶比較知名的代理。
重慶華科專利事務所
重慶市前沿專利事務所
重慶博凱知識產專權代理有限公屬司50212
重慶市前沿專利事務所50211
重慶華科專利事務所50123
重慶博凱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重慶弘旭專利代理有限責任公司
重慶市恆信知識產權代理有限公司
C. 氧化鈣的活性度大於200是什麼意思
生石灰中游離氧化鈣含量的測定方法
申請號/專利號: 200710093043
本發明提供了煙氣脫硫領域中生石內灰容中游離氧化鈣含量的測定方法,該方法利用乙醯乙酸乙酯和2-丁醇的混合液在煮沸迴流冷凝的條件下,選擇性的將生石灰中游離的氧化鈣萃取出來,再通過過濾將生石灰中CaCO↓〔3〕等其它會消耗鹽酸標准溶液的固體及生石灰中的不溶性殘渣分離,再用鹽酸對濾液中的氧化鈣進行滴定分析,再計算得到生石灰中游離的氧化鈣含量。該方法操作簡單、測定準確、可靠、所用試劑少,為要求測定生石灰或熟石灰中游離氧化鈣含量的干法煙氣脫硫等工業領域提供了依據。
申請日: 2007年11月26日
公開日: 2008年06月18日
授權公告日: 2009年08月12日
申請人/專利權人: 中電投遠達環保工程有限公司;重慶大學
申請人地址: 重慶市經濟技術開發區青龍路1號
發明設計人: 王方群;杜雲貴;劉清才;李鋒;隋建才;余宇;黃銳;周濤;趙培超;但康;王玉華;劉紅輝;夏於紅;馮治雲
專利代理機構: 重慶市前沿專利事務所
代理人: 黃珩
專利類型: 發明專利
分類號: G01N21/79;G06F19/00
D. 重慶郵電大學光電工程學院的學術研究
為加強產學研合作和國際交流,2011年,成立了重慶國際半導體學院。學院還與中國科學院、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四聯集團、重慶渝德科技公司、西南集成電路設計公司、重慶神州龍芯科技公司等知名科研院所和企業開展了廣泛的合作和交流,建立了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學生實習實訓基地。
基於這樣的教育理念,學院建設了數門各級精品課程和重點課程。積極推動教學改革,強化素質教育,各級各類的教改項目總數達到20項。重視學生實踐教學環節的鍛煉培養,狠抓實習基地建設。學院現有專業實驗中心實驗教學單位,還有中央與地方共建的光信息技術實驗室、微電子技術實驗室、集成電路設計實驗室和射頻技術實驗室;此外,還先後與重慶普天通信設備有限公司、西南集成電路設計有限責任公司、重慶航偉光電科技有限公司、重慶萬道光電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單位聯合建立了學生實習基地。 科研項目
2007年至2012年,先後承擔省部級以上項目66項,科研項目經費累計愈4039萬元。
截至2012年,主要承擔的國家及國務院各部門項目 序號 項目名稱 項目來源 立項時間 主要完成人 1. 基於拓撲馬蹄的低維混沌不變集的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2009-01 李清都 2. 光脈沖驅動與全光纖檢測的哥氏振動微陀螺關鍵技術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2011-08 劉宇 3. 基於正Davio判決圖的可逆邏輯綜合理論及其實現方法的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2011-08 龐宇 4. 不對稱體模迴旋管高效准光模式變換的理論及關鍵技術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2011-08 王斌 5. 基於異構計算的混合系統混沌判定及其轉變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2011-08 李清都 6. 基於分形的MEMS動態測量理論及方法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2010-12 羅元 7. 基於溫度效應的光學薄膜吸收高解析度成像技術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2010-01 郝宏剛 8. 混合系統的若干動力學問題研究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2010-01 李清都 9. 國家物聯網發展專項資金項目——面向醫療物聯網應用的RFID和BAN共性關鍵技術研發 國務院各部門項目 2011-07 林金朝 10. 智能康復系統中混合Camshift和Kalman濾波的單目視頻跟蹤演算法研究 國務院各部門項目 2010-09 羅元 11. 血液凈化設備遠程監控系統研發 國務院各部門項目 2009-09 林金朝 12. DAB數字多媒體廣播接收機核心模塊開發和生產 國務院各部門項目 2009-07 王國裕 13. 國家科技重大專項——TD-SCDMA增強型多媒體手機終端的研發和產業化 國務院各部門項目 2009-05 申敏 14. 國家支撐計劃——LTE TDD終端基帶科研樣片研究開發 國務院各部門項目 2009-01 申敏 15. 國家科技重大專項——TD-SCDMA增強型多媒體終端基帶晶元的研發和產業化 國務院各部門項目 2009-01 申敏 16. 國家火炬計劃——TD-SCDMA(LCR)手機基帶晶元和無線模塊 國務院各部門項目 2006-09 申敏 17. 國家863計劃——TD-SCDMA終端射頻晶元開發 國務院各部門項目 2005-07 陳明 專利發明 序號 專利名稱 發明人 授權時間 1. 異構多機器人系統的任務分配方法 羅元(2) 2011-07 2. 一種產生多環繞線卷波的混沌電路及實現方法 羅小華(1) 2011-02 3. 基於微石英角速率感測器的隨鑽方位測量誤差補償方法 劉宇(1) 2010-09 4. 仿生機器魚無半徑轉彎的控制方法 羅元(2) 2010-07 5. Means for implementing a DAB receiver channel decoder 陸明瑩(1) 2010-04 6. LED通用驅動電路 吳貴能(1) 2010-03 7. HARQ技術數據緩存的設計方法及其電路 畢敏(1) 2009-12 8. 一種下行同步導頻時隙的搜索方法 申敏(2) 2009-12 9. 一種基於信息融合到無線定位多演算法增強方法 羅元(2) 2009-11 10. HSDPA中16QAM定點解調方法 王茜竹(1) 2009-09 11. 一種用戶終端小區初始搜索中實現碼片級精確同步的方法 譚舒(1) 2009-08 12. TD-SCDMA系統中小區初始搜索時的精準接入方法 沈靜(1) 2009-06 13. 一種復位值可控的數字電路設計方法 楊小勇(1) 2009-06 14. 一種降低大規模集成電路漏電功耗的設計方法 楊小勇(2) 2009-04 15. 移動通信系統中估計移動終端用戶數的方法 申敏(1) 2008-05 16. 一種手機基帶晶元的省電同步方法 楊小勇(1) 2007-10 17. 一種基於TD-SCDMA無線定位來波方向的估計方法 羅元(3) 2006-10 科技獎勵
1. 「血液凈化系統監測與控制系列關鍵技術及整機設備」,林金朝(2),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2012-02
2. 「超大規模集成電路刻蝕工藝控制關鍵技術研究」,王巍、羅元等,重慶市科技進步獎,三等獎,2011-05
3. 「振動角速率感測器研製及在無線隨鑽導向定位中的應用」,劉宇,重慶市科技進步獎,三等獎,2011-05
4. 「血液凈化系統系列監控技術及整機設備」,林金朝(2),重慶市科技進步獎,二等獎,2010-05
5. 「短距離無線通信技術與應用」,林金朝,重慶市科技進步獎,二等獎,2009-03
6. 「非線性系統復雜行為分析與控制」,李清都,重慶市自然科學獎,三等獎,2009-03
7. 「TD-SCDMA終端核心晶元平台關鍵技術及應用」,申敏(2),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2008-12
8. 「數字多媒體廣播DMB接收機和基帶晶元」,陸明瑩、王國裕、張紅升等,重慶市科技進步獎,三等獎,2008-03
9. 「TD-SCDMA手機關鍵技術的研究與實現」,申敏(2),重慶市技術發明獎,一等獎,2007-03
10. 「硅基MEMS設計與加工技術研究」,潘武(2),重慶市科技進步獎,二等獎,2007-03
11. 「智能系統分析與控制中的關鍵問題研究」,李清都(6),重慶市自然科學獎,二等獎,2007-03
12. 「暗能量的研究」,龔雲貴、段昌奎等,重慶市自然科學獎,二等獎,2006-03
13. 「通信系統中光WDM與光傳輸機理的研究」,毛幼菊、黨明瑞等,重慶市自然科學獎,三等獎,2005-03
14. 「混沌控制及其在通信理論中的應用」,楊曉松、周平、李清都等,重慶市自然科學獎,三等獎,2004-03
15. 「通信-廣播電視共網傳輸實用技術的研究」,毛幼菊等,重慶市科學技術獎,一等獎,2002-03
教材專著
專著 序號 專著名稱 作者 出版社名稱 出版時間 1. MIMO技術原理與應用 林雲(1) 人民郵電出版社 2010-11 2. 固態振動陀螺與導航技術 劉宇(1) 中國宇航出版社 2010-09 3. 半導體器件完全指南 李秋俊(1) 科學出版社 2009-07 4. 移動機器人技術及其應用 羅元(2) 電子工業出版社 2007-09 5. 混沌系統與混沌電路 李清都(2) 科學出版社 2007-08 6. 計算機網路中的擁塞控制與流量控制 徐昌彪(1) 人民郵電出版社 2007-01 7. 藍牙協議及其源代碼分析 林金朝(2) 國防工業出版社 2006-09 教材 序號 教材名稱 排名 出版社 出版時間 1. 數字電路與邏輯設計習題指導 鄒虹(1) 人民郵電出版社 2010-09 2. 光纖通信系統與網路 張德民(2) 電子工業出版社 2010-08 3. 射頻通信電路 林雲(1) 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 2009-08 4. 數字信號處理 張德民(2)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02 5. AutoCAD 2008中文版機械制圖實用教程 王巍(2) 清華大學出版社 2008-08 6. 數字電路與邏輯設計 鄒虹(1) 人民郵電出版社 2008-03 7. 信號與系統 何豐(2) 科學出版社 2008-02 8. 信號與系統分析 張德民(1)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09 9. 現代通信系統與信息網 張德民(2)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08 10. 通信光纜與電纜工程 張德民(2) 人民郵電出版社 2005-02 11. 電信傳輸原理 張德民(3) 電子工業出版社 2004-08 12. 現代通信系統 張德民(2)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出版社 2003-02 集成電路設計與集成系統
(本科,標准學制四年,授予工學學士學位,招收類別:理工類)
培養目標:本專業以集成電路及各類電子信息系統設計能力為目標,培養掌握集成電路基本理論、集成電路設計基本方法,掌握集成電路設計的EDA工具,熟悉電路、計算機、信號處理、通信等相關系統知識,可從事集成電路及各類電子信息系統的研究、設計、教學、開發及應用,具有一定創新能力的高層次應用型技術人才。
主要課程:半導體器件物理、微電子器件、模擬與數字集成電路設計原理、數字集成電路設計技術及應用、現代通信系統、通信集成電路設計、數模混合集成電路設計、數字信號處理FPGA設計導論、片上系統設計、數字系統模擬與驗證等。
專業優勢和特色:專業方向選擇性大,從業口徑寬;高水平科研項目為基礎的專業實踐和創新平台;依託省級重點學科、重慶市微電子工程重點實驗室、中央與地方共建的微電子工程中心,與集成電路設計企業合作共建校外實踐實習基地;
畢業去向:可從事數字集成電路系統設計與開發、片上系統(SoC)、嵌入式系統、計算機控制技術、通信、消費類電子等信息技術領域的研究、教學、科研開發、生產管理和行政管理工作。
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
(本科,標准學制四年,授予理學學士學位,招生類別:理工類)
培養目標:培養同時具備電子技術、信息技術、計算機技術及通信技術領域內寬廣理論基礎、實踐能力和專業知識的,能在包括信息的產生、獲取、存儲、處理、傳輸、控制、顯示等技術為主體的各類通信與電子信息系統從事相應研究、設計、教學、開發、應用、生產管理等方面工作,且在信息理論與信息系統、信號與信息處理及片上系統(SoC)設計、無線與移動通信技術等方向形成鮮明特色的高級科學與技術人才。
主要課程:電路與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系列課程、信號與系統、通信原理、信息理論與編碼、數字信號處理、DSP原理及應用,單片機原理及應用、可編程邏輯器件與硬體描述語言、片上系統(SoC)設計、模擬及數字系統設計、感測器與檢測技術、無線通信原理、移動通信技術等。
專業優勢和特色:(1)方向選擇性大,從業口徑寬。同時具備電子技術、信息技術、計算機技術及通信技術知識。(2)師資力量雄厚。有國內外知名學者及省部級優秀教學團隊,有中央地方共建實驗室、電工電子「省部級示範實驗中心」等基礎和專業實踐教學平台。(3)沿襲我校信息學科優勢,在信息理論與信息系統、信號與信息處理及片上系統(SoC)設計、無線與移動通信技術等方向上特色鮮明。(4)與全國電子信息類高科技企業有良好合作關系。
就業去向:電信設備製造商、通信運營商及廣播電視、遙控與遙測、雷達、聲納、電子對抗、測量、控制、導航、航空航天等領域相關企業,從事通信與電子信息系統相關研究、設計、開發、應用、生產管理等方面工作,同時也可在電子科學與技術、通信與信息系統等學科領域繼續深造或從事研究和教學工作。
微電子科學與工程
(本科,標准學制四年,授予工學學士學位,招收類別:理工類)
培養目標:培養適應國內外行業發展,具有國際視野,掌握扎實的理論基礎,具備良好半導體器件分析能力,在集成電路製造工藝、封裝測試和模擬集成電路設計方面具有創新精神和綜合競爭力的高素質復合人才。
主要課程:半導體器件物理、微電子器件、模擬集成電路設計、射頻集成電路設計、現代電子材料與元器件、現代半導體工藝、半導體封裝與測試技術等。
專業優勢和特色:(1)國家級特色專業,師資力量雄厚。(2)擁有省部級重點實驗室,省部級教學實驗示範中心,與多個知名半導體企業共建校外實訓基地。(3)採用全新的「國際半導體學院人才培養模式」,經驗成熟。
就業去向:能在國內外半導體相關企業及科研院所從事半導體工藝研究、模擬集成電路設計、電子產品設計及半導體設備維護等方面的工作。
電磁場與無線技術
(本科,標准學制四年,授予工學學士學位,招生類別:理工類)
培養目標:培養基礎理論扎實、知識面寬,實踐能力強,能夠在無線傳播環境分析和電磁兼容領域從事科學研究、產品研發、技術服務和管理工作的「研究開發型」和「工程應用型」技術人才。
主要課程:數理基礎、電路與電子、計算機基礎與應用以及通信課程等系列課程,電磁場與電磁波技術、無線傳播分析以及電磁兼容技術系列課程等。
專業優勢和特色:(1)國家特設專業,依託電子科學與技術省級重點學科。(2)具有「電子工程大類實驗班」、「大學生科研訓練計劃」、「專業科研訓練計劃」等多種人才培養模式。(3)側重無線傳播環境分析、電磁兼容技術、微波射頻系統等特色,注重厚基礎、強能力的研發型、工程應用型人才的培養。
就業去向:通信、廣播電視、航空航天、儀器儀表等信息產業和電信設備製造商、通信運營商及天線系統製造等企業,從事無線傳播環境分析、電磁兼容等方面的研究、設計和開發等工作,也可在電磁場與微波技術、電子科學與技術、通信與信息系統等學科領域繼續深造或從事研究和教學工作。
電子科學與技術
本科(標准學制四年,授予工學學士學位,招生類別:理工類)
培養目標:培養具備物理電子、光電子與微電子學領域內寬廣理論基礎、實驗能力和專業知識的,能從事各種電子材料、元器件、集成電路、乃至集成電子系統和光電子系統設計、製造和相應新產品、新技術、新工藝研究、開發等方面工作,在電路理論與系統、電子技術及其應用等方向形成特色,並能在相關領域從事相應器件及系統研究、設計、開發、生產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級人才。
主要課程:數理基礎、電路理論、電子技術、計算機基礎與技術、通信基礎系列課程,單片機原理及應用、半導體物理及器件、電子材料與元器件、電磁場與電磁波、可編程邏輯器件、模擬及數字系統設計等。
專業優勢和特色:(1)校級品牌專業。依託電子科學與技術重點學科(截至2012年為博士點建設學科),為學生進一步深造提供良好條件。(2)師資力量雄厚。以重慶高校實驗教學示範中心電工實驗中心、中央地方共建射頻實驗室和電磁場與微波技術實驗中心等為基礎和專業實踐教學平台。(3)服務電子信息產業和地方經濟,在電路理論與系統、電子技術及其應用等領域特色鮮明。
就業去向:電信設備製造商、通信運營商及廣播電視、航空航天等企業,從事電路設計、電子元器件研製、測控儀器軟硬體設計和電子企業的生產管理等工作,也可在電子科學與技術、通信與信息系統等學科領域繼續深造或從事研究和教學工作。
光電信息科學與技術
(本科,標准學制四年,授予工學學士學位,招生類別:理工類)
培養目標:培養德才兼備、基礎扎實、知識面寬、創新能力強,具備本專業的基本理論和專業技能,強化「光機電算」結合。可從事光通信系統設計及開發、光電系統及工程、通信工程、光電器件及信息處理、顯示與照明及相關的電子信息技術、計算機科學、儀器儀表等領域的科研、開發、生產或管理工作的科學與工程技術人才。
主要課程:數理基礎、基礎光學、電路、計算機及通信系列課程,光電技術、光纖技術、光信息處理和顯示與照明等系列專業課程,光電領域前沿技術課程。
專業優勢和特色:(1)重慶市特色專業,重慶郵電大學品牌專業。(2)專業方向選擇性大,從業口徑寬,截至2012年,來本專業畢業生就業率保持在95%以上。(3)擁有國內外知名學者,師資力量雄厚。(4)依託市級光纖通信技術重點實驗室,擁有中央與地方共建專業實驗室,與全國電子信息類高科技企業等有良好的合作關系。
就業去向:通信設備製造商、通信營運商、光機電設備製造商、以及顯示與照明技術及相關領域內從事產品開發、生產技術或管理工作,攻讀碩士學位或從事科研與教學工作。 電工理論與新技術
本學科以電工理論為基礎,突出電工理論與新技術相結合的前沿理論與技術研究。截至2012年,本學主要從事電子新技術及其應用、電工理論與通信技術、物聯網技術應用、智能電網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截至2012年,本學科在電子技術與信息技術和通信技術結合等領域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出版專著10部,發表高水平論文100餘篇,承擔十餘項國家、部省級以上科研項目,獲省部級以上科學進步獎多項,特別是在通信電子新技術等研究方面成績顯著。本學科的主要學位與專業課程有:現代電路理論及技術、現代信號處理、現代感測技術與系統、高等電磁場理論、現代電力電子技術、智能電網技術、物聯網技術與應用、射頻識別原理與系統設計等。
集成電路工程
集成電路工程技術包含了當今電子技術、計算機技術、材料技術和精密加工等技術的最新發展。集成電路高密度、小尺度、高性能的特點,使得集成電路工程技術成為當今最具有滲透性和綜合性的工程技術領域之一。集成電路的應用涉及網路通信、計算系統、信息家電、汽車電子、控制儀表、生物電子等眾多方面。設計並製造集成電路作為應用產品的核心,是現代電子系統面向用戶、面向產品、面向應用贏得競爭力的要求,同時也是傳統產業升級和改造的關鍵。
我院與中國電子科技集團公司第24、44、26研究所、四聯集團、重郵信科公司、西南集成電路設計公司等國內外許多科研院所、公司企業在集成電路工程領域展開了廣泛的人才培養和科研合作,實現了資源共享、優勢互補。本專業聘請了具有豐富科研和實際工作經驗的科研院所及企業高級專家擔任兼職導師,為其提供了良好的應用型支撐。
本專業的主要課程有:半導體器件物理、固體電子學、電子信息材料與技術、電路優化設計、數字集成電路、模擬集成電路、集成電路CAD、微處理器結構及設計、集成電路測試方法學、微電子封裝技術、微機電系統(MEMS)、VLSI數字信號處理等。
光學工程
「光學工程」是一門歷史悠久而又年輕的學科,是以光學為主的,並與信息科學、能源科學、材料科學、生命科學、空間科學、精密機械與製造、計算機科學及微電子學等學科交叉與滲透的學科,包括激光技術、光通信、光存儲與記錄、光學信息處理、光電顯示、全息和三維成像、薄膜和集成光學、光電子和光子技術、激光材料處理和加工、弱光與紅外成像技術、光電測量、光纖光學、現代光學和光電子儀器及器件、光學遙感技術及綜合光學工程技術等學科分支,成為現代光學產業和光電子產業迅速發展的重要基礎。
本學科擁有一支教授、研究員、副教授和講師組成的結構合理的學術梯隊,依託工信部和重慶市光纖通信技術重點實驗室、重慶市微電子工程重點實驗室,在光電子技術及應用、光纖通信系統、光電材料與器件以及紅外成像與圖像處理技術等領域已經形成穩定的、特色鮮明的學術方向,2009年至2012年來承擔國家級、省部級科研項目以及橫向項目等20餘項,獲得省部級科技成果獎5項,國家級/省部級教學成果獎8項,在國內外學術刊物和國際學術會議上發表論文100餘篇,其中SCI/EI/ISTP檢索50餘篇。
本學科的主要學位與專業課程有:數學物理方法、隨機過程及其應用、激光物理與技術、光電子技術、光電材料與器件、光纖通信原理、高等光學、集成光學、數字成像技術、機器視覺、光纖感測與檢測技術、非線性光學、微機電系統技術、微弱信號檢測技術。
電子科學與技術
電子科學與技術是信息科學與技術的基礎。本學科和信息與通信工程、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以及控制科學與工程3個學科共同構成我校電子信息大類的主幹學科。經過多年的建設,本學科在學科方向、學術團隊、科研平台、研究成果和人才培養方面取得了良好發展。
本學科擁有重慶市重點學科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和微電子工程重慶高校市級重點實驗室,和光纖通信技術重慶高校市級重點實驗室。截至2012年,本學科已經在微電子系統與集成電路設計、半導體材料、器件與工藝、光電子技術及應用和通信與測控中的電路系統與電磁理論等方向上形成明顯的特色和優勢,初步形成了一支結構合理的學術團隊,取得了一系列學術成果。截至2012年,先後承擔省部級及其以上項目57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4項;近五年發表論文525篇,其中被SCI、EI、ISTP收錄149篇;共獲得省部級以上科技獎11項,特別是微電子系統與集成電路設計研究團隊參與的「TD-SCDMA終端核心晶元平台關鍵技術及應用」項目獲得了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半導體材料研究團隊完成的「稀土體系光譜的理論研究」項目獲得重慶市自然科學一等獎。同時,本學科還獲國家級和重慶市高等教育教學成果獎6項。近五年招收碩士研究生299人,授予碩士學位156人,並與西安交通大學、電子科技大學等高校聯合培養博士研究生。
本專業的主要學位與專業課程有:數學物理方法、隨機過程及其應用、高等代數與矩陣分析、半導體器件物理、晶體管原理、高等電磁場理論、光波導理論、光通信新技術、微機電系統技術、非線性電路與系統、射頻集成電路設計、非線性系統的混沌與控制、集成電路設計與製造技術、微波電路等。 截至2014年,在職教職工92人,其中教授14人,副教授36人,講師42人;專業教師中,25人具有博士學位,46人具有碩士學位;博士生導師6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2人,重慶市優秀中青年骨幹教師3人。2001年以來,教師共發表論文552篇,其中186篇被SCI收錄、EI、ISTP收錄;共承擔包括863重大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在內的科研項目88項,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9項,國家專利4項;教師中4人次獲省部級先進個人。圍繞「光纖通信技術重點實驗室」與「微電子工程重點實驗室」兩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以及「微電子學與固體電子學」省部級重點學科的建設,截至2014年已經在光纖通信技術、TD-SCDMA手機核心晶元的研發、DAB/DMB技術、納米光電子材料的理論研究等領域形成特色。
E. 專利受理通知書丟了
到你去的專利代理機構,問下他們有沒有存底,基本都有存底的
F. 重慶科技館作文 500字 謝了
記得那個周末我去了重慶科技館,那裡有許多識。 一樓是小餐廳與臨時展廳。二樓是生活科技展廳與兒童科學樂園展廳:生活科技展廳中有穿衣打扮、飲食健康、科學家居、人體健康、能源與環境、網路與生活,此區專門展示衣食住行用等日常生活中蘊含的科學原理,傳播「生活離不開科學,科學改善生活」的理念,展廳里有鼻子模型與水槍、蔬菜水果模型、骨骼模型……這些東西以解說、視屏等形式使人理解。兒童科學樂園中有可愛的家、愛心社區、快樂工廠、夢想學校、科學公園,裡面有眾多科技體驗,如:壓力水泵、磁鐵吊車、極限樹屋、肥皂泡泡……都是充滿了科學氣息。
三樓是國防科技展廳與防災科技展廳;國防科技展廳在我們面前展示了軍事的威力,說明了「科技用於軍事,軍事保衛國家」的意義,運用實物模型、多媒體等多種表現形式,模擬了戰爭的「新、奇、險特」,展示形象有坦克狙擊戰、掃地雷、組裝機槍、模擬空戰等。防災科技廳體現了我國首創意義上的安全教育展示,模擬各種自然災害,並讓人親自體驗各種自然災害的發生過程,同時教導人們在遇上某種自然災害時應採取的應急措施,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
四樓是宇航科技展廳,介紹了從宇宙大爆炸開始至現在的療闊宇宙,有宇宙之謎、宇宙之夢,還有宇宙中的種種神奇景觀、奇妙事物,以及人類在宇宙中探索的歷史,主要有太空登月、星際大戰、火星歷史、太空站對接……是人類在太空的足跡的簡介。
此館好玩入時流,館里館外盡人流,奇妙旅途開眼界,歡迎你也來游一游。
G. 重慶科技館基礎科學展廳所有項目!急急急啊!所有哦
中國科學普及館的展出項目世界一流,可以免費下載展品的設計資料;遊客如果奉獻和公開創新設計與原型,經過專家的評審達到原創,同時具有新穎鮮明的教育效果,可以退回門票費用,同時給予獎勵。這就是改革開放、科學發展觀的偉大成果,當屬領軍全球的開拓創新、獨樹一幟的重大實踐。
以下舉措,能從根本上迅速提高全民素質,樹立嚴謹的科學態度,培訓鍛煉手工技巧,增強工業基礎,花費小,無需正面交鋒就將學術騙子、裝神弄鬼的偽科學、泛濫的學術腐敗、經濟貪污詐騙犯滋生的土壤徹底清除,剝除他們崇高、耀眼的偽裝,揭開虛偽的面具和騙局、捅破華麗的遮羞布,無形剿滅由來已久而且浪費資源、消耗青少年寶貴青春時光、毫無意義的傳統科普宣傳,請你就在當地實施吧。
這就是杜絕人力、物力、財力的浪費,堵死索賄受賄的渠道,多快好省地建設社會主義的戰略舉措。
嚴肅而重大的課題:
雷鋒!向我看齊!!!!!!!!!!!!!!!!!!!!!!!!!!!!!!!!!!!!!!!!!!!!!!
考核科技館的量化指標,檢驗當代雷鋒的剛性指標!
要在全國范圍普遍化、日常化、規范化、制度化,建立青少年科技教育長效機制、落實可持續發展手段。
這是試金石、這是照妖鏡!是衡量中國共產黨黨性原則性的標尺、是考量、檢驗實踐科學發展觀能力的考試題,是科學社會主義的剛性革命任務。
現在招聘科技館人員和選擇展品的要求嚴格了,要能夠自行設計、製造世界上一流、國際上領先的創新展項,而且要撰寫優秀的文件,將設計、采購、製造、裝配、工藝過程、夾具、量具、理論推算分析過程、調整、校正、整定、標定、維修、檢測、今後的發展、如何簡化為在國際上有競爭力的產品、如何做形象宣傳等等的清晰文件,並且向全社會無償公開,公諸於眾,推進全國人民的科學素質,促進國家競爭力。具有歷史性突破的、不同反響的公益性質。
你能達到這個硬指標嗎?
歡迎你來展示,我們期待著你的到來!
這就是革命性的脫胎換骨地變化,是科學發展觀的里程碑性質的變革。
對於國內科學普及展覽館的建設提出以下要求,對於高等院校的教材編寫、教學實驗、畢業論文、教師的論文、職業培訓,都提出同樣的要求,應該作為國策、國家戰略來嚴格推廣實行,並且作為科學發展觀、可持續發展、社會資源充分利用率的量化考核剛性指標:
關鍵是展項要創新,展項的技術資料要完全公開。
要做經得起歷史檢驗的貢獻,要有歷史意義,要服務大眾,要有勇氣和魄力,要充分、高效率地使用社會資源,特別是對於國家財政撥款資助的事業部門、特別是對於國家財政撥款資助的科研項目。
科學普及展覽的人流大(反映了群眾對科技的渴求,也凸顯了現在教育的缺失,核心意義的匱乏)、同一原理和相同設計的產品有許多企業在低水平重復生產,並不是好事情。
現有的展項在設計、製造上就有明確缺陷,損壞率高,演示和互動不能深刻地揭示其工程和科學上的本質;每個展項沒有可以供參觀者免費下載或低價下載的電子文檔系統、詳細地解說,特別是要完全公開地介紹材料、元器件的采購地點、采購價格,非標准部件的加工過程,調試過程,設計和製造時受到的約束,希望參觀者今後回去簡化、改進、發展的具體建議,就是要達到參觀者能製造商業化的產品出售;現有展品製造者都是奔錢而來的,對設計資料保密,使維修成本高、維修周期長(有的要運回去維修),明顯影響展覽效果;准備就此無償提供超過百項創新展項,由附近的各大學在學學生製造,只需提供公共交通費用就可以了。這就是國家戰略,立國之本;尤其要指出,現在大學本科和研究生的實驗課、畢業論文、創新研究都缺乏工程技術的支持,將國家寶貴的資源變成了垃圾,所以就業難,產品在國際市場上檔次上不去,對發達國家沒有高端的威懾力。
通過本舉措,充分體現科學技術、工程技術的可復制性、可驗證性、可重復性、可移植性,並且可以無償借出或租借展出項目的復製品或單元部分。
籍此,票價不是問題,還可以提高,不但在學的學生會來,社會上待業的人員、企業上的技術骨幹都會來,就是要通過免費的創新教育與基礎技能快速教育,來提高國民的素質。本人已經在**的展覽館,深圳高交會上,以參觀者的身份用各種原型通過英語免費向歐美、日本人介紹了國際市場上尚未出現的許多創新技術。***通過授權在國內外同行銷售全套的創新展項,還可以創收嘛。
以現有的運行方式,運行費用當然居高不下。
本人已經有一個展項的完整資料、原型送達****,歡迎全球任何人免費仿製和改進,這個機器人供電方式,就是從數學分析的結果提出的工程結構,從工程應用上已經是完整的;不足之處是目前只能做到概率解,請觀眾在將來做出純數學的解析解,目前一般的數學研究所和普通的數學博士還無法解答;有兩項展項將向有關部門送審,看是否在保密限制之內,因為具備創新的軍事用途。
現在的大學生上完實驗課,你在實驗室門口堵住他,向他借來實驗教材,就這本教程的內容提問,只要是問題准確、細致,他們保准回答不上來,他剛才還懵懵懂懂的呀,問老師也是瞠目結舌;如果要他製造實驗設備那就是八格牙魯、死啦死啦地也沒轍。現在的學校教學儀器都是從社會上采購來的,實驗講義的原稿是教學儀器供應商提供的,其他就可想而知了。到了研究生,就是在國外原版科技文獻和資料庫指導下的進口軟體系統、硬體平台、市場上采購的模塊以及專用集成電路和組件的系統集成,科技快餐,現代技術大拼盤。
現已向****免費提供的原型是機器人從平面、曲面、台階上,用腳或輪子取得動力電源,就不必像日本本田機器人那樣背後背負動力電池;清華大學畢業的機器人專業博士到北京交通大學工作後製造並在深圳高交會上展出的機器人還拖帶供電電纜呢,又環保、又創新,還提出了四驅車競賽的新方法;****就是愛國主義、國防軍事、科學普及教育的展項;至於超越國外飛行模擬訓練艙,能產生可控***的設備基礎資料,都已經通知到****,在附近的企業就能製造出來,以本人的孤陋寡聞,尚未見識過同類裝置。還可以指導在學學生撰寫發明專利申請文件(大學知識產權課程和專利代理律師都不教你!),凡此種種,都是提高票價吸引觀眾的硬道理。
現在理工科學生的金工實習、電子元器件裝配實習,都是在組裝一樣的基礎零件和電路板,完成後請教師評分後就當廢品扔掉;畢業論文、創新工程等等都醜陋的不堪入目,任由學生下載網上的資料初級模仿;***就在**中,應該為祖國的下一代提供實踐的課題、充分使用學生的實驗與教學經費,本人願意義務指導他們製造各種創新展項,引導他們跨過書本內容與市場聯系與參與社會競爭的門檻。
你們在維修上有什麼問題,可以發電子郵件通知我:或者撥打電話:,本人將盡快予以答復,因為工業、設備、儀器上的問題,一般都要到現場拆卸、測量、觀察分析。
中國製造的工業裝置和儀器,基本上都是模仿發達國家現有產品而來的,在簡化原有設計上就有重新設計的缺陷,材質不足等等問題;所以,你們的展品故障的徹底解決,往往都是要重新設計更完善的部件、重新製造零件,原來的製造部門又有許多保密,就不能等同於維修進口設備,例如機場的飛機維修公司,就有波音公司完整的維修手冊,對於各種故障的分析、處理,都有非常細致的書面規定,我途經見到他們的厚度5厘米的維修手冊成排地准備著。
本人長期都在為改善自己的工作環境而奔忙,大約要在1年後到2年後才告一段落,在此之前,如果不是你們同意本人製造本人獨立設計的展品,就暫時不到你們那裡上班了。至於你們有什麼疑難問題,本人可以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能勝、揮之則去,不保證能解決問題,將會盡快趕到,如果解決了問題,將留下完整的電子文檔,說明材料、零件的采購地點、今後的對策,也敬請你們報銷來往公共交通費用為盼。
准備提供創新展項。部分基本素材請見光碟(已經送達****),涉及的范圍和領域將很廣闊。
本人認可文化大革命時期知識訣竅完全無償公開的方式,認為那是對中國工業基礎和科技水平推動的最有效方式,是對社會資源最高的利用率,是中國國情迫切需要的。
一些發達國家使用國家科研經費的研究項目,部分相關的資料是公開的,例如對太空探索所取得的基礎資料是公開的,為全球任何人進行分析和研究提供入門。中國科學院的院士也曾經集體簽名表示要盡可能公開科研資料。
對於低齡、低學歷的觀眾,目前不能看懂光碟中的內容,隨著年齡、閱歷、學歷、經驗的增長,在升學、工作後,必將逐步加深理解;無論如何,都比當下走馬觀花的效果要強。進一步的發展,是用電子文檔回答觀眾的專題問題、為觀眾特殊要求製造展出項目、為企業提供應用技術服務,解決技術難題,而且繼續貫徹答復完全公開的原則。還可以為觀眾提供親手製造展出項目的實踐環境。
對於控制部分,盡量採用模擬計算機、盡量採用分立元器件,其次才是採用通用集成電路構成的電子線路。
對於機械部分,要預先作成本預算,採用數控加工中心製造的外觀和性能好,價格必然高;手工用電動工具加工就必然是本人倒賠加工費用,工時長、不規整,適合於限定收購價格的要求,同時指出,在國內外,手工加工為主製造的裝置,市場價值一概高於採用機床加工為主和批量生產的裝置。
本人足夠大度,在沒有先決經濟要求的條件下,允許任何方面運用本人獨立提出的基礎設計資料製造展品。而且,對於製造成本高於5000元的展品,如果沒有出售展品累積的資金,本人一律不做,由你們自由選擇製造單位和個人。
提出這種方式的背景
由於本人清楚地知道如今各校的學生模擬電路設計能力低下,也就是部分學生能編制一般的計算機程序罷了。從模擬電路到高頻電路,不是給出線路就可以模仿出來的;以醫療電子儀器為例,進口儀器對於信號處理前置部分,就有用分立元器件為主的,國內按照原線路仿造,性能就達不到原裝的水平,這就是對基礎電子線路理解不深刻的體現。
只要本科生調試不出來的,研究生也一樣,解決的方法就是採用專用集成電路、採用進口整機,系統集成嘛。
就以本人文化大革命時期在**的現場親自觀察,*****廠自製了射流邏輯控制的沖床機械進料裝置、***廠自製車床和刨床、***廠自製半自動車床、***廠自製線切割機床等等,都在生產中實際發揮了作用。究其技術支持,是當時的圖紙在國內完全無償交流、行業之間免費復制設計圖紙,當年時興全國統一設計、大合作、集體攻關、大協作、全國一盤棋。
如今在舉國科研體制下,相互封鎖,以鄰為壑,大家都是互相為敵,勾心鬥角,爾虞我詐,一個工作單位內都相互敵對、保密、封鎖。就中國的工業基礎而言,在市場競爭之下,從日用品到工業裝備,零配件不通用、沒有互換性;設計圖紙嚴格保密,給維修帶來了極大地困難;其結果是各企業同功能產品的生產模具大量重復,在生產、物流、銷售和維修行業的配件倉庫儲存量大;結局是日用品、設備報廢快、社會資源浪費巨大。
國家對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投入的教育和科研經費巨大,而低水平重復研究現象普遍,在校學生的創新設計基本上都派不上實際用場。學生就知道上網下載線路,科技書籍無法直接指導基礎設計,教師自己也茫茫不知所然;企業中個別生產設計能力強者,以市場佔有率為目標,並不公開技術訣竅,也不對國外先進產品構成技術威脅。
所以,十分有必要將基礎教育與生產實際向結合的題材技術關鍵向社會免費公開,只要不是涉及到該領域前沿、不是與軍事技術直接相關的,都有這個必要,以此提高全民的科學素質,這就是一個戰略的眼光和決策。
古人有曰:取法乎上,僅得乎中。引領世界科技潮流對於國內工程技術人員是太難了點,他們還迷茫地摸不著北呢,要想趕超世界先進水平實在是不知所措。領導要他們將產品升級換代、改變產品結構,他們還在對國外產品跟蹤、模仿、進行逆向工程的圈子裡面打轉呢。所以,就要提供具備實用價值的展品,達到奢侈品的檔次;這樣對於參觀者具備前瞻性,企業能通過簡化設計,做出進軍世界市場的高端產品。
(網友xiajhua8) 創新升級改造引進消化吸收,變成學、偷、搬、抄以及改退。頭目到死都不明白。
為了節約開支,就以機電與電子技術為主題。
財務與招標
你們可以指定、推薦任何有資質的公司,本人與該公司之間進行財務的聯系;也可以與你們實報實銷,接受財務審計。
本人身先士卒,率先垂範,無私奉獻,勇於奉獻,甘當鋪路石、道釘、鐵軌、螺絲釘、銷釘、枕木、基石,創建公益性質的就業見習基地、免費培訓基地、產業孵化基地,無償地用不可替代的方式鼓勵和支持任何人創業。
送你去觀看美國太空梭發射與返航,請你去按動核爆炸實驗的按鈕,你又能學到什麼?
必須全面調查社會現狀,要從基本設計依據學起,要知道根據功能採用何種結構,找到最佳的器材采購地點,熟悉具體的加工工藝過程,這才是完整、系統、全過程地學習進程。
用金融投資來拉動內需、增加就業機會就太俗套、太淺顯了、在目前的社會環境下也太腐敗了;人們所說的「充電」提升自己的能力,化學二次電源的充放電是有循環壽命的,容量要隨著充放電次數增加而遞減地!人是可以植入義齒,它與人們與生俱來的牙齒區別之一就是無天然的根基,要經常清理,而且不容易清理;我們要發掘新的商業空間,更換化學電源的活性物質、賦予新的反應機理。
報告首長:
那就向領導匯報實現超前、前瞻、跨越時代的宏偉目標的治世良方。
報告首長:
俺的回答世界領先,全球首創,舉世無雙,有膽識、開啟民智、功德無量!!
報告首長:
給你世界上最前衛、最先進的創意!!!!
顛覆全球歷史的革命創新!!!!!確保參觀者豁然開朗!
請示首長:
按照以下國家戰略治理科技館,每間經過整改的科技館,能對中國各方面的發展提供多大的貢獻?請用統計數字來表示為盼。
H. 重慶科技館現在要不要門票
門票免費(入口處均有免費領票點),取票時間:9:30—16:00。
取票地點:版景區各個入口取票處權,A區2樓售票大廳。
地點:江北區江北城文星門街7號
重慶科技館分為A區和B區,館內共設生活科技、防災科技、交通科技、國防科技、宇航科技和基礎科學6個主題展廳,以及兒童科學樂園和工業之光2個專題展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