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累計專利
① 一張圖讓你知道華為專利實力有多強大
從華為官方公布數據來看,華為專利研發投入累積超過380億美元,是NASA年度預算的2倍多,2015年度研發投入可探索冥王星12次。
②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的知識產權
華為的知識產權部早在1995年就創立。從2000年起華為國內專利申請量以每年翻倍的速度增長,2004年超過2000件。在國外專利申請方面,累計PCT申請或國外專利申請已經超過600件,申請國內外商標也超過600件。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2008年提交了1737項PCT國際專利申請,超過了第二大國際專利申請大戶松下(日本)的1729項,和皇家飛利浦電子有限公司(荷蘭)的1551項」。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在其網站上公布2008年全球專利申請情況,華為公司2008年名列PCT(全球《專利合作條約》)申請量榜首。入選中國世界紀錄協會世界專利申請世界之最。
2013年,華為向各標准組織提交提案累計超過5,000件。
截至2013年12月31日,華為累計申請中國專利44,168件,外國專利申請累計18,791件,國際PCT專利申請累計14,555件。累計共獲得專利授權36,511件。
③ 請問華為發明專利排名世界第一是么真的那麼有價值么
東方網2月2日消息:世界知識產權組織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在2008年全球專利申請公司(人)排名榜上,首次名列第一。
數據顯示,2008年全球國際專利申請總數為16.4萬件,比上年增長2.4%。全球排名美國第一,專利申請達5.3萬多件;日本和德國分列第二和第三,分別申請了2.8萬多件和1.8萬多件;其他占據世界前十位的國家依次為韓國、法國、中國、英國、荷蘭、瑞典和瑞士。其中韓國、中國和瑞典的專利申請量增長最為迅速,去年分別達到7908件、6089件和4114件,增長率分別高達12%、11.9%和12.5%。
華為公司2008年憑借遞交的1737件申請首次占據全球專利申請公司(人)首位,排名第二至第五位的依次為日本松下、荷蘭飛利浦、日本豐田和德國羅伯特博世。
據華為公司有關負責人介紹,華為公司共有員工8.7萬名,其中43%的員工參與了企業研發工作。公司多年來堅持以不少於銷售收入10%的費用投入研發,並將研發投入的10%用於前沿技術、核心技術以及基礎技術的研究。華為連續6年蟬聯中國企業專利申請數量第一,其中絕大部分為發明專利。截至2008年12月底,華為累計申請專利35773件。
華為公司還在歐洲、美國、印度以及國內的上海、北京、南京、西安、成都和武漢等地設立了研發機構,充分利用全球和全國的人才與技術資源平台,建立全球研發體系。公司的中央軟體部、上海研究所、南京研究所和印度研究所已通過軟體質量管理最高等級CMM5級認證。
華為還積極參加國際標准化組織的工作,已加入了91個國際標准組織,並在這些標准組織中擔任了100多個職位,積極參與國際標准制定。2008年,華為在光纖傳輸、接入網路、下一代網路、IPQoS和安全領域提交了1300多篇提案;在核心網路、業務應用和無線接入領域提出了2800多項提案。
據了解,2008年,華為公司合同銷售額達233億美元,比上年增長46%,銷售收入預計為170億美元。
④ 蘋果用了華為哪些專利
由於蘋來果和華為雙方自簽有保密協議,因此具體的專利項目及其金額未被公布,但是華為已經開始向蘋果收取專利許可使用費。
據了解,去年華為與蘋果達成一系列專利許可協議,覆蓋GSM、UMTS、LTE等無線通信技術,雙方的專利數量此次也是首次被公開。華為向蘋果許可專利769件,蘋果向華為許可專利98件。在通信業,兩家公司簽訂專利許可時,專利許可數量多的一方要向數量少的一方收取專利費。
(4)華為累計專利擴展閱讀
據了解,華為2015年研發投入92億美元進行新技術和新產品的研發,占銷售額的15%,已經超過蘋果的85億研發投入,占銷售額3.5%。目前,華為累計中國申請專利52550件,華為消費者BG去年共申請專利9000件,其中,中國申請6200件,境外申請2800件。
從此次知識產權局公布的信息來看,華為專利許可數量要明顯多於蘋果,所以蘋果要向華為支付專利費用。至於蘋果向華為支付的專利費到底是多少,後者並沒有透露,但業內估計至少是數億美元。
⑤ 怎麼看待華為專利申請量世界第一
說明我們國產企業變強了呀,自主研發和創新能力提高,在文化軟實力專方面不再是個任人屬拿捏的軟柿子。俗話說得好,」師夷長技以制夷「。
華為專利申請量第一,是整個華為的努力創新的成果,也是我們整個國家在科技創新方面上的成功。2018年的中興事件,美國打壓中興,中興差點喘不過氣,也差點破產,就是因為美國對中興斷芯,而「缺芯少屏」一直是我國製造業的軟肋,而中興事件真是打我們國家的臉。還有孟晚舟事件,就是通過不正當的手段來威脅我國企業、阻撓我國科技產業的發展,真是讓我們國家企業憋了好久的氣。
而今年,華為成為5G的領導者,華為成為5G時代的世界標准,還有近期華為正式起訴美國。這不正是我們國企變強大變硬氣的表現嗎?所以,華為真的可以說是我們的驕傲了。 專利申請量第一,讓我們國企更加硬氣,我們怕過誰?
⑥ 如何看待蘋果開始向華為專利付費
2015年
華為向蘋果許可專利769件
而蘋果向華為許可專利98件
覆蓋GSM、UMTS、LTE等無線通信技術
這意味著
華為在無線通信領域已經開始向蘋果收取專利費了!
◆◆ ◆
持續高額研發投入使華為積累了較強的專利實力
僅在2015年
華為研發投入92億美元
進行新技術和新產品的研發
占銷售額的15%
甚至超過了蘋果的85億研發投入
截至2015年年底
華為累計已授權專利30924件
各區域均保持穩定增長
美國授權專利5052件
其中2015年新增授權1268件
累計歐洲各國授權專利11474件
其中2015年授權2247件
目前
華為累計申請中國專利52550件
申請外國專利30613件
◆◆ ◆
手機專利這塊「香餑餑」利潤到底有多少
據了解
愛立信在全球各個國家
共申請超過35000項專利
據估算其專利年收入達到100億元。
還記得傳說中的諾基亞嗎?
你以為他消失了?
根據國家知識產權局網站的統計數據
在最具競爭力的發明專利上
諾基亞已獲得的專利授權數量
是魅族的910倍
是HTC的8倍
是蘋果的7倍
據ValueWalk的統計報告
包括蘋果、三星、HTC、微軟、黑莓
LG、索尼、摩托羅拉、華為等
近40家公司
目前還需要向諾基亞繳納專利授權費
由此諾基亞每年收取的專利費用
不下於5億歐元。
即便沒了」手機「
人家照樣賺你錢
就是這么任性啊!
◆◆ ◆
主航道只會越來越寬,寬到你不可想像
蘋果要向華為付錢
已成必然
至於具體專利使用費用
因為涉及到華為和蘋果之間的保密協議
無法得到具體數額
但是
按照愛立信與蘋果的專利許可費用來估算
華為每年至少可從蘋果那獲取數億美元的專利費
華為創始人任正非表示
和那麼多公司簽了專利交叉許可協議
就是友善、尊重別人
「主航道只會越來越寬,寬到你不可想像」
⑦ 華為有多少專利
2020年7月8日訊(深圳商報記者 陳姝)7月7日,華為發布《2019年可持續發展報告》,從數字包容、安全可信、綠色環保、和諧生態共五個方面闡述了取得的成果。報告顯示,2019年,華為對全球200多起重大事件和自然災害提供網路保障。去年,華為全球員工數量已達19.4萬人,華為全球員工保障投入超過139億人民幣。
保障網路穩定安全運行一直是華為重要的社會責任和使命。在過去的多次地震、台風等緊急情況下,華為人都選擇堅守一線,全力保障網路暢通。2019年華為對全球200多起重大事件和自然災害提供網路保障。對此,華為公司董事長梁華表示:「過去的一年,華為面臨了嚴峻的外部環境,全體員工迎難而上,努力補『洞』,克服重重困難與挑戰,保障業務連續性,保障了對客戶的供貨、交付與服務。對華為而言,支持和保障170多個國家數千億美元存量網路的穩定運行、為全球30多億人口持續提供領先的ICT產品和服務,是我們最大的社會責任。」
在網路安全方面,尤其是增強5G安全方面,華為投入更多專家和資源,貢獻的安全標准提案數量位居全球第一。2019年,華為為國際標准組織3GPP貢獻了385條網路安全提案,在提案總數中佔比超過24.6%,持續保持領先。
目前,華為是全球持有專利最多的企業之一。截至2019年12月31日,華為在全球持有有效授權專利85000多件,其中中國有效授權專利30000多件,中國以外國家有效授權專利50000多件,其中90%以上專利為發明專利。
華為在報告中還披露了在減少碳排放、循環經濟、可再生能源三個方面的中長期目標以及2019年的相關進展。碳減排方面,華為主力產品能效提升最高達22%。華為引入並落實12.5億度清潔能源電量,相當於減少二氧化碳排放57萬噸;循環經濟方面,華為致力於提高產品全生命周期資源利用效率,如退貨產品再利用率達86%,電子廢棄物填埋率進一步降低至1.24%。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華為引入智慧園區能耗解決方案。通過部署這一方案,深圳坂田基地B區2019年下半年實現節電140萬度,累計減少碳排放量約1150噸。截至2019年底,智慧園區能耗解決方案已在華為各地園區陸續上線,收益效果顯著,全年實現節能超過15%。
在員工關愛方面,報告透露,截至2019年12月31日,華為全球員工總數19.4萬人,其中研發員工約9.6萬人,占員工總數的49%。華為的員工來自全球157個國家和地區。2019年海外聘用的員工總數超過3.7萬人,海外員工平均本地化率約67%。從全球來看,30-50歲員工的比例最高,佔七成,30歲以下員工28%。2019年,男性員工佔比為79.9%。2019年,華為全球員工保障投入超過139億人民幣。來源:
⑧ 華為對4G網路有哪些大貢獻或大專利
日前,美國商業專利資料庫公布的信息顯示,2014年美國專利商標局授權專利數量共計30.0678萬件,其中約%為發明專利,IBM連續22年占據榜首。值得注意的是,中國的華為公司憑借755件發明專利位居2014年美國專利授權TOP50企業排行榜第48位。
進入4G時代以來,「核芯」競爭力缺乏一直是困擾國產手機廠商的大問題。然而,隨著技術的積累,這塊短板正迎來重大突破。日前,華為公司首席財務官孟晚舟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在全球范圍4G領域專利中,華為公司擁有專利數量佔比已達25%。
近年來,以華為公司為代表的中國科技企業依靠自身努力和技術創新,逐漸在國際市場站穩腳跟。尤其是華為公司注重創新,以專利質量取勝的創新模式在科技領域不斷取得好成績。對此,業內人士表示,盡管華為公司每年在國內外獲得的授權專利數量不斷增長,尤其是在4G領域具備一定的競爭優勢,但同時也要看到,華為公司與國際巨頭相比還存在一定差距。業內專家建議,國內企業要想在所關注的領域取得重大突破,不僅需要有大量的資金投入,還需要企業潛下心來研發更多的核心技術,不斷提高產品品質。
注重創新以質取勝
近日,華為公司公布的2014年公司業績預期數據顯示,該公司2014年全球銷售收入為2870億元至2890億元,同比增長約20%;預計2014年華為公司主營業務利潤為339億元至343億元,主營業務利潤率約為12%,與2013年基本持平。記者在采訪中注意到,2014年是華為公司自2011年以來銷售收入增幅最大的一年。
與高速增長的智能手機銷量相比,華為公司核心的電信設備製造部門——運營商事業群增長比較溫和,但也貢獻了15%的增長。業內人士指出,這方面的擴張得益於全球對3G和4G網路的投資,尤其是中國上一個財年的4G網路支出約佔全球總投資的一半。運營商網路業務收入大幅增長與華為公司2014年廣泛布局和開拓4G市場密不可分。據華為公司相關人士介紹,目前,在全球范圍300多張LTE網路中,華為公司建設了超過154張4G網路,所建網路數量位居世界第一位,佔全球46%的市場份額。
事實上,為了保持行業領先,「在過去的10年間,華為公司在研發方面的投入已累計超過1880億元。」孟晚舟表示,依靠巨額資金的投入,華為公司不僅占據中國企業發明專利授權量第一的位置,還闖入2014年美國專利授權TOP50企業排行榜前50位,歐洲專利授權量排行榜前15位。近年來,華為公司共提交546件4G標准專利申請,在行業內佔比達25%。「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華為公司的創新能力不斷加強以及知識產權意識逐漸增強。」北京力量專利代理事務所負責人宋林清在接受中國知識產權報記者采訪時表示,華為公司在4G領域的專利積累,不管是在國內還是國外,都具有非常強的競爭優勢。
抓住核心突出重圍
一直以來,華為公司不僅持續投入大量資金進行技術研發,還在關鍵和最新的領域持續創新。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目前,華為公司除了在4G技術領域加大研發力度外,還可能在2018年前至少投資6億美元,用於5G技術的研發。
據華為公司內部人士表示,也許華為公司在2G和3G時代都是付專利費用給別人,但是LTE時代華為公司就不再如此了。因為近幾年,華為公司已經開始在專利授權方面獲得數億美元的收入。業內人士表示,2014年,華為公司依靠充足的4G專利儲備一舉拿下中國三大電信運營商約1/3的合同,並在2014年建設了約60萬座4G/LTE基站。
「從市場反應來看,華為公司是受益於國內運營商的4G網路升級工程。」一位長期研究知識產權領域的專家表示,注重創新,以質取勝是華為公司多年來的經營理念,這使得華為公司在4G領域積累了許多核心技術,進而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據主動。
⑨ 華為被授權無人機相關專利,華為的科技研發在世界上有著怎樣的水平
專利摘要顯示,本申請提供了一種無人機控制系統及方法,該系統包括,任務單元、第一動作模塊、感測器單元、第一功能模塊、協同計算模塊、第一響應模塊等,任務單元獲取用戶的任務並將任務劃分為目標動作;第一動作模塊將目標動作的信息發送給第一功能模塊和第一響應模塊。感測器單元獲取目標動作對應的感測器數據;第一功能模塊獲取目標動作數據,協同計算模塊根據AI晶元的數據處理器容量確定第一功能模塊處理動作數據所採用的數據處理方法,使用AI晶元執行系統的數據處理。
綜上所述,華為在5g領域取得長足進步後,並不沾沾自喜,迅速將注意力轉向其他地區,取得了可喜的進展。對於民用無人機來說,一場獨特的變革即將來臨,甚至快遞業的市場也將面臨巨大的沖擊。可以預見,華為的發展是無限的,它將對推動新興中國科技的蓬勃發展起到引領作用。我相信有一天,中國將成為這些領域的世界風向標。
⑩ 2020全球專利企業50強,華為進前十,算不算實至名歸
算。華為是我國甚至全球有名的手機企業,而且擅長創新,所以進入五十強是實至名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