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可馨論文
㈠ 我要一篇中文方面的論文,請各位朋友幫忙
想像,打開個性化閱讀的一扇窗
[內容摘要]《語文課程標准》提出:「在發展語言能力的同時,要發展思維能力,激發想像力和創造潛能。」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創造需要想像,想像是創造的前提。學生的想像力越豐富,他們對事物的理解就越有創見,它可以幫助學生沖破現有知識的局限,幫助學生深入地理解教材。因此,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利用一切可供想像的條件,激發和培養學生的想像力,拓展其思維空間,實現認識能力的飛躍和突破。教師應該運用生動、形象、鮮明、准確的語言,充分運用教材中生動、優美的句子,揭示關鍵詞句的內涵,才能喚起或誘發學生的想像,使閱讀教學更具有個性化。
[關鍵詞]想像;閱讀;個性化;創新能力
一切創造發明都是從想像開始的,沒有想像,就沒有創造發明。正如愛因斯坦所說:「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社會的進步。沒有想像力就不可能有創造。」想像力豐富的學生,會浮想聯翩,思維活躍,創造力強,學習生動活潑。如果學生的想像力差表現在閱讀中,往往對課文的情景理解不具體。表現在說話、作文中就不會具體生動。在個性化閱讀中,訓練學生的想像能力,是提高語文教學效益的一條可行的途徑。因為想像,是構成思維能力的重要因素之一。而思維的發展始終不能離開想像的發展。
兒童想像力的發展,最初一般具有復制或再現的性質,逐步發展其獨立性和創造性,創造性成分會日益增多。由於兒童的知識的限制,其想像的邏輯性和概括水平不會很高。怎樣在閱讀教學中發展兒童的想像呢?兒童想像的發展主要靠生動如畫的語言。口頭語言通過聲音傳導意義,由聽覺接受;書面語言通過文字傳導意義由視覺接受。不論是由聽覺還是由視覺接受的信息,對語言所體現的景物、事物、人物,要能實現其具體效果,是需要通過學生的想像才能實現的。訓練想像能力對培養學生閱讀的個性化有其特殊的意義。因為選入教材的極大部分課文屬文學作品,作者所創設的意境,塑造的形象,都與想像結下了不解之緣,而教師組織學生閱讀這些作品時,又必須以自己的經驗,憑借想像來還原並充實作品的意境的形象,才能比較深刻地感受作品的內蘊。至於學生作文,就更需要有想像的配合,才能有聲有色,有情有意地再現生活中的人物和事物。而另一方面,豐富的想像活動,還能刺激語言的發展。
因此培養學生的豐富的想像能力,能打開語文個性化閱讀的一扇窗,我在教學中針對小學生富於想像的心理特徵,激發他們的想像能力,盡力尋找促進其個性化思維發展的契機。
一、教師的語言生動、形象、鮮明、准確,才能喚起學生的想像
一個拙劣的老師最容易遭人厭恨,因為其業不精,其德不馨,必將誤人子弟;一個平庸的老師最容易遭人忘記,因為其思不新,其行不拔,必是泯然眾人;一個優秀的老師最容易令人回味,因為它總是超越平凡、樹立著全新的自己!教師要善於把學生頭腦中積蓄的表象再現出來,要善於給學生一些聯想的條件,善於給學生描繪、設計出一些情境,使學生創造出豐富多彩的想像,使學生聽教師讀、講,如身臨其境。如教師的語言乾巴巴,就是有好的教材,也不會發揮教材應有的作用。想像與情感分不開,只有情感充沛,想像才會豐富。因此,教師的語言要充滿感情,要以富有感情的生動語言,喚起學生的想像。
二、充分運用教材中生動、優美的語言,誘發學生的想像
在引導學生閱讀時,一方面喚起學生的表象和聯想,邊讀邊想像課文所寫的人物、人的具體情境,把課文所寫的內容在頭腦中形成畫面;一方面要學習作者運用了哪些色彩鮮明、具體生動的語言,寫出了這個畫面。例如《林海》的第2至5段,寫嶺多:高點的、矮點的,長點的、短點的,橫著的、順著的……寫群嶺起伏的林海的波浪,多種的綠色:深的,淺的,明的,暗的,綠得難以形容;寫落葉松的海洋和俏麗的白樺的句子等。《桂林山水》寫了水的「靜、清、綠」:「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清的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綠得彷彿那是一塊無暇的翡翠」。寫了水的「奇、秀、險」:「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連」;「像翠綠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筍」;「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好像一不小心就會栽倒下去。」凡是這樣生動具體的語言,要求學生反復朗讀、背誦;邊讀邊想像畫面;既理解語言,積累語言,又會發展想像力。
三、揭示關鍵詞句的內涵,喚起學生的想像
作品的藝術形式要求精練含蓄,這就決定了作者對情節和意境往往不能作緊針密線,巨細無遺的抒寫,有的詞句不是一看即明白,必須將詞句內涵揭示出來,使學生理解該詞句的比喻之義、含蓄之義、言外之義,以喚起學生的想像和聯想。如《全神貫注》一課,第二節中,兩個「好像」的句子,要引起學生的想像。「好像跟誰在說悄悄話。」要啟發學生想像出說了什麼悄悄話?(可能自言自語:這樣畫,不如那樣,這再加一點顏色,或那再淡些……)忽然眼睛閃著異樣的光--為什麼?似乎在跟誰爭吵?實際上是自己的意見在爭論(你那麼畫不對,應該這樣……)。「他好像喝醉了酒一樣。」(畫好了,陶醉於作品之中,什麼都忘了……)過了一個小時,羅丹才停下來,對著畫像痴痴地微笑,然後輕輕地吁了口氣……把兩個「好像」的句子內涵指示出來是需要學生想像的。在啟發學生的想像時,學生還會想出更多的內容。教《小音樂家揚科》一文時,揚科進了地主的食具間不小心觸動了琴弦,「在那寂靜的夜裡,一聲呼聲引起什麼效果?」「食具間的情景怎樣?」(僕人見揚科站在那兒,立即揪住他;人們以為有賊來了,都沖了出來;……)「揚科這時又怎樣呢?」(他站在那兒發抖一句話也說不出來;他不知道自己怎麼辦,呆住了;他瞪著可憐的雙眼,任憑別人怎樣打他……)在講課文的同時就這樣引導學生進行想像思維的訓練,課後還要求同學們把上面所講的寫成一段話。我就是這樣的注意引導,使學生按一般事理邏輯用自己的想像去補充中間的情節。這樣既收讀懂得課文之利,又獲發展想像之益。
四、想像,讓閱讀更具個性
有些課文的結尾,言猶未盡十分含蓄,能激發起學生的聯翩浮想。在學習這些課文時,我往往因勢利導,誘發學生開展「接續想像」,如教《花潮》時,抓住課文的結尾「春光似海,盛世如花。」這一句,我設計了「談談你們對這句話的理解,並以《春天美》為題,讓學生討論,續寫故事情節。這時同學們有的說「「春天來了,樹木發芽,小草變綠;」有的說「春天來了,各種個樣的花都開了,有的象...有的象...有的說同學們到野外放風箏等。從不同的角度用想像進一步煥春天美。學了《凡卡》一文後,我以《凡卡寄信以後》為題作文,讓學生展開接續想像,順著作者寫作旨意寫了凡卡種種可能發生的更為悲慘的遭遇。這樣的想像,使學生的想像能力得到了鍛煉,對課文的理解也加強了,常有學生興趣盎然地自主續編故事。例如在學了《賣火柴的小女孩》後,有位學生寫了一篇800字的文章,文章中寫小女孩為什麼在大年夜出來賣火柴,怎麼會產生那麼多幻想,關鍵就是自己沒有親身體驗過,現在我們的生活吃穿不愁,是飯來張口,衣來伸手,根本無法與小女孩相比。可以看出小作者對課文有著深刻的理解,想像合情合理,描寫精彩,同學們聽得津津有味,更激起了他們讀寫的興趣。
有些說明性文體,可以用比擬的方式讓學生展開想像如《老水牛爺爺》是把人的特徵物化,寫了他鳧水本領,脾性和力氣,都像牛一樣,從中表現了勤勞朴實、樂於助人的高尚品質,這是由人擬物。而《落花生》是把物的特徵人化,「你們要像花生,它雖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不是外表好看而沒有實用的東西。」還有《金色的魚鉤》也是把物的特徵人化。文中有這么一句話「在這個長滿紅銹的魚鉤上,閃爍著燦爛的金色的光芒。」作者用這樣的比擬老班長雖然不在了,但他那捨己救人、無限忠於黨、忠於人民的精神永存,這些都是由物擬人。教學這些課文時,我就用來對學生進行比擬想像的訓練。學了《蟋蟀的住宅》《海豚救人》《鯨》這些課文,讓學生第一人稱的方法介紹相關的內容,這種比擬的想像符合兒童的特點,受到學生的喜愛,孩子們在介紹的時候加入了許多自己的理解,因此比擬的想像使閱讀更具個性。
二十一世紀需要創新精神,而個性是創新的土壤。因此,要培養學生的想像力,就必須最大限度的延伸到課外,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活躍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在廣闊的思維空間之中,調動已有的生活知識和閱歷,不斷地自己的想像力。「教無定法」,學生想像能力的培養方法應該是多種多樣的。在語文教學中,只要我們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一切從學生出發,多措並舉,不斷訓練,引導學生養成思維想像習慣,這樣我們的語文課堂會更豐富多彩,我們會找到更多的方法使學生各方面能力得以盡情發揮。在教學中教師只有給創造未來的孩子插上想像的翅膀,才能打開了個性化閱讀的一扇窗。
參考文獻:
1、《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准(實驗稿)》.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03年1月.
2、《教學理論:課堂教學的原理、策略與研究》.施良方、崔允淳.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3、《教育心理學》.馮忠良.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8月.
4、《語文課程標准(實驗稿)解讀》.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5月第1版.
㈡ 政治論文
你挑一篇,或者選幾段吧。祝你好運。 和諧社會與人的發展 一切都在不斷地發展變化之中,人要發展,社會要發展。人的發展決定著社會的發展,社會的發展又直接影響著人的發展。只有高度發展、高度文明的社會才能使每一個人得到最充分最全面的發展,也只有全面發展了的人才能更好地推動社會的發展。 一棵樹不能改變氣候,但森林可以改變氣候。一個人不能改變社會,但全體社會成員的共同努力則可以改變社會。我們現在要構建和諧社會,就需要全體社會成員的共同努力。上下一心,眾志成城,和諧社會就會很快到來。從中央到地方,從高層到基層,從社會團體到每一個人,都有切實的舉措,那麼和諧社會就會成為現實。涓涓細流匯成江河,各個部分努力的結果,就是社會整體的發展。 每一個人的努力,每一個人的發展可以促進社會的發展,反過來說,社會的發展又為人的發展創造了條件。經濟發展了,每個人都可以接受優質教育,每個人的才能都可以得到充分的發揮,每個人都可以得到最全面的發展。西部地區經濟欠發達,很多人不能接受教育,很多人得不到較好地發展,生產力就得不到提高。很明顯,是社會的落後限制了人的發展,人得不到發展,社會也就相應地落後。也就是說,只有社會發展了,人才能得到更好地發展。 人的發展與社會的發展是相互制約、相互促進的。構建和諧社會就是為每一個人的發展創造最有利的條件,每一個社會成員的努力,充分而全面的發展,也就為和諧社會的構建作出了貢獻。 人的發展與社會的發展是如此,人的和諧與社會的和諧也是如此。一個社會要和諧,一個國家,一個地區,一個人也要和諧。小和諧構成大和諧,大和諧促進小和諧,和諧是人與社會共同發展的目標,和諧才能更好地發展。和諧就是矛盾的統一,和諧就是平衡,和諧就是中庸之道,和諧就是科學發展觀,和諧才具有親和力,和諧才有活力,和諧才能可持續發展。全體社會成員共同努力,不斷消除那些不和諧的因素,創造和諧的一切,那麼和諧社會就會如期而至。 人的和諧,就是冷靜與熱情同在,就是剛柔相濟,德威並存,就是身心俱健,活力四射。社會的和諧,就是全體社會成員共同進步,就是各地區、各區域共同發展,就是每一項事業可持續發展。讓人和社會都和諧,讓社會與人齊發展。 □ 和諧則是人對自身與社會、自然的進一步認識,其實溝通也是和諧的一個組成部分。和諧是民族文化的一部分,儒家的「仁愛」、「仁義」,墨家的「兼愛」、「非攻」,道家的「雞犬相聞,老死不相往來」,以及陶淵明的《桃花源記》等傳統文化中,都蘊涵著和諧的思想。一個中學生要想真正體味和諧,就要先從體驗社會和人生開始。 和諧之美 有一種美,令人驚艷令人回味令人追求,這是一種可以吸引目光的美,它——光彩奪目。 有一種美,飄逸在浮雲上深埋在古壘下,這是一種可以吸引靈魂的美,它——深藏不露。 有一種美,給生命帶來激情給生活帶來溫馨,和諧之美——無時無刻與我們現在,只是沒有人留意,而我卻在無意中有所發現。 和諧之美在於寬容。和諧之美在於寬容。擁有寬容才會有和諧。因為寬容是人類情感的種子,她能在人類心靈這片靜土上紮根發芽,在愛的呵護下茁壯成長。寬容之心是偉大的,她能澆熄怒火化解愁恨,她可以感化邪惡播散善良,她能無私奉獻從不計較得失,她能化悲痛為力量解千愁為雲煙,她可與快樂相伴毫無掩飾,她可與幸福同行暢游天地間,她可以讓人間充滿真情,讓我們享受陽光般的溫暖、雨露般的滋潤——寬容之和諧,竟妙不可言。 和諧之美在於誠信。誠信是奠基石,是和諧美的結晶。誠信好比一枝玫瑰,在花園中她最美,美得妍艷欲滴,美得熱人心潮。百花叢中她最美,美的無瑕、美的高尚。有了誠信,和諧之美足以體現!願你擁有誠信之花,送給身邊和每人一朵,讓人間多一縷馨香。 朋友,若想演奏和諧的旋律,我勸你再攜一顆友善的心,來面對鳥語花香的自然。對每一朵花,保你擁有一個花香四溢的春天;對每一隻鳥友善,保你擁有一個燕歌鶯啼的清晨;對每一條魚友善,保你擁有一個自由歡暢的童年;只要你對每一棵樹、每一滴水、每一株草友善,保你擁有一個天藍草綠水清樹茂的世界;只要你對每一個人友善,保你朋友如柔雲新親情如細雨,讓你擁有快樂的天堂。我堅信,只要你對一切真心善待,世上的一切將會更和諧。 和諧之美亦在於平凡的生活</和諧之美絕不容忍名利所縛,只有淡泊名利才可稱之為和諧之美。蒼鷹是為了搏擊長空而在天空自由翱翔,而不是為了炫耀自己的羽翼,因此無限的天空賜予了他自由快樂的空間;風帆只為乘風破浪而在海中搏擊風雨,而不是為了誇耀自己的檣桅。因此浩瀚的大海給予了他豪壯寬闊的樂園。其實,你也一樣,只要你用一顆平凡的心去對待,也會找到屬於自己的星群。 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任天上雲卷雲舒。願你為自己尋覓一個桃花源,去發現和諧之美的所在。願你播下寬容的種子,送上誠信的玫瑰,帶上友善之心,伴上平凡的生活,躺在清風送爽的大草原上,仰望那無邊無限的蔚藍屏障,聆聽那動人心弦的草原民謠,它會讓你置身於另一個世界——充滿和諧之美的人間天堂。 八榮八恥走進校園 ——談友愛、和諧、文明 中華上下五千年,有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不知榮辱乃不能成人」這是千百年來流傳至今的至理名言。然而,在當今時代不斷進步的同時,若在熱愛祖國與危害祖國之間,崇尚科學與愚昧無知之間,團結互助與損人利己之間,誠實守信與見利忘義之間,艱苦奮斗與驕奢淫逸之間,等等的這一系列榮辱界限在很多人心目中已悄悄模糊了。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以八榮八恥為代表的正氣之風迅速引起了社會的高度關注,同時也走進校園。 以團結互助為榮,以損人利己位恥。學校是一方充滿了濃郁文化氣息的凈土,在這里我們不僅要學習科學文化知識,還要學習如何與同學相處,如何發揚團結互助的精神。凝聚 產生力量,團結誕生希望!!一棵參天大樹也是由你、我、他共同栽培的,在學習上,你幫我,我幫他,團結互助靠大家,在比賽中,你努力,我加油,互相幫助是一家,在生活中,決不亂吐痰,亂扔紙,損人利己真可恥。 以遵紀守法位榮,以違法亂紀位恥。在社會上要依法行事,在校園里,要按規章制度辦事。舉止文明,遵守公德,有這樣一首童謠:「日照香爐生紫煙,李白走進烤鴨店,口水流下三千尺,摸摸口袋沒有錢。」很難想像,這是從學生口中飄出來的,許多家長和老師也只能苦笑著搖頭。古人雲:不學禮,無以立。在學校不學好禮儀制度,在社會上如何立足? 以艱苦奮斗為榮,以驕奢淫逸位恥。學生就該發揚艱苦奮斗的精神,要學會奮斗拼搏積極進取,在學習中勇於探討,知難而進,永不言敗。要學會的是在沉沒中爆發而不是在沉默中滅亡。要在失敗中爬起而不是放棄,這一切的一切都需要有堅強不屈的奮斗精神。 泱泱中華,幾千年的文化,孕育著十三億中華兒女,是與非,榮與辱,涇渭分明,憶往昔,多少學子走出校園,走向社會,還看今朝,又有多少青年一代在成長,讓我們奏響時代的最強音,反對八恥,牢記八榮,爭做講文明,守禮儀的中學生。 http://post..com/f?kz=108079202 學習《團結互助友愛,共建和諧社會》一書——心得體會 社會是一個大家庭,我們每個人都是其中一分子。團結、互助、友愛是人生必不可少的道德品質,只有擁有這種優秀的品質,我們才能有機結合起來,擔當起建設祖國的重任,社會才能和諧發展。 在校園,就在我們身邊,團結互助友愛的行為隨處可見。在學校春季運動會中,我們舉行了別開生面的拔河比賽。雖然我們班沒有多少「重量級」選手,卻奇跡般的奪得了第三名的成績,同學們歡呼阿,跳躍阿!靠的是什麼?是我們全班同學一顆顆無比團結友愛的心,想為班上爭得榮譽。所以在非常緊要的關頭,大家齊心協力、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動作協調,終於在那心驚肉跳的一瞬間,拼盡全力取得了勝利。不容易呀!這就是團結合作的力量! 上學期,學校組織了「紅十字協會,幫助貧困學生捐款」的主題活動。讓我們小學生多一份愛心,伸出援助的手,讓那些貧困的同齡人也和我們一樣,在鮮花和快樂中讀書,也接受同樣的教育。聽到這消息後,同學們都踴躍地捐出自己平時積攢的零花錢,5元、10元、20元......有的同學甚至捐了100元!雖然我們捐的錢不多,但是滴水成河,表達了我們的一份愛心。我們在這么寬敞、明亮的教室里讀書真是幸福,可想想在那些偏遠山區里的同學,別說讀書,有的連吃飯都困難,這對他們多麼不公平!也給社會帶來不和諧,真希望全社會都來關心、幫助他們! 在我們校園生活中,也時常有一些不和諧的事情的發生。前不久,我們班的兩位同學因為一件芝麻大點兒的事兒而傷感情。一個同學在做操時無心的手碰到了前面的同學,前面的同學以為是後面的同學在逗她,就回打了後面的同學,於是,她們就這樣你一下,我一下真的打了起來。要不是同學及時制止,還不知會打成什麼樣呢。從那以後,他們互不理睬,有時還要找點小事報復,吵架。這件事一直延續了幾個星期,其中一位同學還想轉學呢!多虧同學把這事告訴了老師,老師把這兩位同學請進了辦公室,對他們進行了嚴厲的批評和耐心的教育,使這兩位同學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後來還成了互相幫助的好朋友。要是同學間互相謙讓,互相容忍,寬宏大量,就不會有這些不愉快的事情發生。 同學們,讓我們多一份關愛,少一些爭執,多一份真情,少一些矛盾,讓生活中不和諧的音符通通消失,讓我們用團結互助奏出美妙的交響樂!讓我們的社會,我們的校園充滿和諧,讓我們每一個同學在和諧的環境中茁壯成長。 http://www.spbxx.cqe.com/printpage.asp?ArticleID=690 共築校園和諧的藍天(演講稿) 和諧,多麼美好的一個詞語,多麼美好的意境。請讓我們一起來感受一下和諧吧:春風是和諧的,她使堅冰融化,萬物復甦,把人們帶到美好的季節;春雨是和諧的,她「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古往今來,和諧思想綿綿不絕。從孔子提倡的「禮之用,和為貴」「和而不同」,到到孟子「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論斷;從洪秀全提出的「有田同耕,有飯同食,有衣同穿,有錢同使」的理想方案,到康有為描繪的「人人相親,人人平等,天下為公」的社會狀態,從孫中山「大同世界」的理想,到毛澤東「環球同此涼熱」的追求,悠悠中華幾千年,歷代思想家、政治家,無不推崇團結互助的理念,和諧社會始終是人們最崇高的理想。 和諧就是融洽和睦、協調發展。和諧社會應該是團結友愛、互幫互助的社會。但現實生活中,由於許多同學、思想覺悟、價值觀念、利益追求、興趣愛好的差別,有些人的行為方式不利於團結互助,甚至一些損人利己現象也時有發生;還有的同學喜歡搞小自由主義,當面不說,背後亂說,班級不說,校外亂議論,導致同學與同學之間互相猜疑,引起同學之間不和睦;甚至有的同學把社會上一些:惟利是圖,損人利己,愛佔便宜;甚至於爾虞我詐、坑蒙拐騙的行為,也或多或少的帶到了校園,這樣不僅可恥,簡直可以說是道德的囚犯。胡總書記把「以團結互助為榮、以損人利己為恥」作為社會主義榮辱觀的重要內容提出來,豐富了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內容,同時也豐富了我們的校園文化,我們中學生在這個富有感召力的今天,我們應該做的是;同學之間要和諧,要團結友愛互助;校園要和諧,構築一個團結友愛、文明向上的和諧校園。 歷史經驗一再告訴我們:有沒有團結互助的道德風尚,是判斷一個群體是否健康、一個社會是否和諧的重要標志之一。繼承中華民族優良的傳統文化,很重要的一個方面,就是弘揚團結友愛、互幫互助的美德。 是啊!我國素以「禮儀之邦」著稱於世,講「仁愛」、行「友善」、重「人和」的傳統美德。我們新一代的中學生應該傳承這些傳統美德、今天要為構建一個和諧的校園努力,明天我們要為構建一個和諧的社會而付出,這是歷史付與給我們的重任!這是時代付與給我們的使命!
㈢ 求一篇紅樓夢研究論文 3000字左右
《紅樓夢》研究論文
「開篇不讀《紅樓夢》,縱讀詩書也枉然。」、「開口不談《紅樓夢》,此公缺典定糊塗。」,《紅樓夢》是中國古典小說的巔峰之作,它涉及面廣,被譽為「中國封建社會的網路全書」,意義深刻,其在民間的流傳之廣、影響力之大也是其它古典小說難以比擬的。
從思想內容看,《紅樓夢》是非常成功的。它以賈府的盛衰變遷為背景,以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愛情悲劇為主線,對封建社會中種種矛盾的揭示,反應出那個時代社會的罪惡及其不可避免的分崩離析的命運。作品以栩栩如生的對人物的細致刻畫及其尖銳的矛盾沖突鮮明的表現了被壓迫階級和統治階級的尖銳斗爭,揭露了腐朽害人的封建制度必將衰亡的事實,如賈府的最終衰落;贊頌了勇於反抗的新生力量,如晴雯、鴛鴦的的斗爭,寶玉終不願做克紹箕裘的孝子,終離家出走;揭發了封建主義的罪惡,如司棋、晴雯的犧牲,四兒、芳官被趕出賈府,寶黛的愛情悲劇,十二女統歸薄命司;褒揚了自由、平等的新生思想,如寶玉民主主義思想的發展簡直是對封建社會正統思想「男尊女卑」的顛覆,寶黛愛情早以不是停留在《西廂記》中張生、崔鶯鶯郎才女貌、一見鍾情之類的陳詞濫調之上,更多的是思想上的認同——對四書五經的排斥等。表明封建社會對人性的殘害以成為一個尖銳的社會問題,說明曹公的創作早已走上了現實主義的道路。
《紅樓夢》中最吸引人的地方要算是對人物之間性格矛盾的細致刻畫,曹公將這些沖突巧妙的連接起來,情節感人,扣人心弦,從而徹底的暴露出封建禮教製造的種種惡果,有力的鞭撻了舊社會的罪惡,將一個又一個悲劇赤裸裸地揭穿出來,進而完成《紅樓夢》不可避免的悲劇結局。
對於環境的描寫更是為《紅樓夢》這一偉大不朽作品的成功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在賈寶玉心中,女兒是世界上最可愛、最可敬、最純潔的人。無論在那個方面都遠在男人之上,所以是「人上之人」,這一點盡人皆知不必廢話。同時,寶玉更進一步的認為女兒是不能出嫁的,否則便變了質。由純潔無暇的自由身、被壓迫者轉變為壓迫者,固然可恨,也反映出那個時代的可悲,大觀園自然而然的成為保護女兒們的庇護所,希望女兒們永遠過著無憂無慮的日子,以免染上男子齷齪的氣味(電視劇中女主角常說的「天底下男人沒一個好東西」,由此一定程度上符合事實),男人自然是不能進入的(除寶玉和稚嫩的賈蘭外,其他男性最多也只進入怡紅院,而高鶚的偽作中,賈璉、王大夫竟大搖大擺邁進瀟湘館,荒唐!),園中的逍遙日子近乎完美,繼而為查抄大觀園的悲劇發生起到了對比和鋪墊的作用,讓人感傷極深,不禁潸然淚下。而第三十二回「訴肺腑心迷活寶玉」後,寶黛愛情的成熟則標志著僵持局面的基本形成:家長方面堅持薛寶釵,而賈寶玉不願放棄林黛玉,賈府的決策者——賈母也陷入了猶豫當中。隨後的人情世故的變化對寶黛愛情悲劇的發生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各種矛盾爆發,賈家漸漸以無法維持,賈寶玉走什麼路子轉而成為挽救賈家的最後一根救命稻草,只有穩重大體、家境富裕的薛寶釵才能扶持寶玉走上封建主義所謂的正路就順理成章了。
曹雪芹在《紅樓夢》中塑造了不少典型人物。如平等待人的寶玉、成熟端莊的寶釵、多愁善感的黛玉、滿腹心機的鳳姐、逆來順受的迎春、憨厚可愛的史湘雲、情傲孤高的妙玉、善良朴實的劉姥姥等等,每個人物的性格、每樁人事和人情,都描繪的十分細膩、十分真實。
寶玉是一個敢於反抗的典型。寶玉的性格是及其難得的,受周圍出身低下的丫鬟們影響,作為一個封建社會的公子哥兒,卻討厭士大夫。統治者與被壓迫者,本是對立的階級,而賈寶玉卻站在被壓迫者一邊,幾乎有些戀母情結的他,很少有主子架子,以伺候丫鬟為樂。擺在封建地主階級少爺賈寶玉面前的有兩條路,一是去研究四書五經做官,否則便同丫鬟、「戲子」門在一起,走下坡路,他選擇了其二,十分尊重和體貼女性。另一特點便是不遵守封建制度的一般規矩,不願與官宦往來,只要將怡紅院門一關,那便是一個世外桃源。對於反對四書五經與科舉這樣原則性的問題,即使是寶釵、湘雲勸他注意仕途經濟他也立刻回斥,雖然他的戀愛婚姻問題依然等待家長為他做主,但畢竟是歷史的局限、階級的局限,「一個人不可能抓著自己的頭發里看地面」,作者也給予一定的肯定。
林黛玉則是另一個精神反叛的典型。她幼時喪母、棄父進京,從不像薛寶釵那樣以扼殺自己的個性為代價來討好眾人做一個所謂的封建淑女,也不像賈探春那樣拋棄親情以保證封建主子的威儀,更不像王熙鳳那樣滅絕人性來滿足自己的權利慾。她至純至善、崇尚真情卻要獨自面對這個充滿虛偽、邪惡、貪婪、嫉妒、淫慾、陰險和野心的社會;她父母雙亡、寄人籬下,而命運卻沒有給予她絲毫同情;她坦讀《西廂記》,酒後任意揮灑自己的才華。面對這樣的環境,她怎能不多愁善感?不是小氣、心胸狹窄,只是為唯一的知己---寶玉獻出了全部,怎能不患得患失?只是百年後,孰知葬花悲?
而與以上兩者不同的是,薛寶釵則是封建禮教思想下的一個正面悲劇。她十分推崇那些封建思想,把其當作日常生活的行為准則和追求的最高理想,完全沉浸在為自己編織的網中她遵守作為一個封建淑女所有規則,刻意求工的要求自己成為典範,甚至到了不惜一切的地步,不做一件封建禮教所不允許的事。她把自己全部的愛藏於心中,一切去等待家長的抉擇乃至支持黛玉和寶玉的結合。然而,就是這樣一個遵守封建禮教的少女,最終卻並沒有的屬於自己的愛情,反倒給予她的是一個悲慘的宿命。進一步的證實封建禮教的虛偽性。
王熙鳳在<<紅樓夢>>中是一個迷戀金錢和權力、自尊心極強的女人。其實她是一個對平等和幸福的追求者,面對無恥的賈瑞,她選擇了將他置之死地而後快,而她有不得不承認自己在賈璉在自己生日時出去偷情這件事上所做的是錯誤的。封建男權蹂躪了無數女子,要求女性遵守所謂的三綱五常,把原本的夫妻的轉化成妻妾矛盾,逼得鳳姐去迫害尤二姐等原本無辜的人,但在那個時期,這不是可悲、可憐反倒是可惡、可恨、該千刀萬剮的。男權的衰落並沒有給這位女強人帶來空間與理解,賈府衰亡的一切責任竟都歸咎於她,是「哭向金陵事更哀」的凄涼。
《紅樓夢》無論是在題材、體裁、形式、內容、思想等方面都是一部現實主義力作。曹公以優秀的文筆,將種種背景、各色人物、各種事件巧妙地貫穿起來,結構嚴謹,層層遞進,緊湊而完整幾乎牽一發而動全身,不愧為一部既可讀、又耐讀的經典名著。
㈣ 有關對女性文學的認識1500字論文
在中國文學史上,文學著作對於女性的態度是處在不斷變化中的。
如你所說的《氓》敘述了一個女子從戀愛、結婚、受虐到被棄的過程,感情悲憤,態度決絕,深刻反映了當時社會男女不平等的婚姻制度對女子的壓迫和損害。雖屬敘事詩,但有強烈的感情色彩。但是,仍然能看出這個女子的灑脫和倔強,「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就能夠體現這一點。
自母系社會向父系社會轉變以後,不可避免地,男性作為社會主要勞動力的社會地位在不斷升高,而女性因為先天的原因無法如男人般適應社會對於力量和效益的要求,所以日益攀附於男性。畢竟,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當然,連魯迅先生都曾經在《紀念劉和珍君》中說過「我目睹中國女子的辦事,是始於去年的,雖然是少數,但看那干練堅決,百折不回的氣概,曾經屢次為之感嘆。至於這一回在彈雨中互相救助,雖殞身不恤的事實,則更足為中國女子的勇毅,雖遭陰謀秘計,壓抑至數千年,而終於沒有消亡的明證了。」這也就證明了中國女子在中國封建社會雖然是飽受欺壓的一方,但是色彩鮮明的女子以及中國文學史對於她們的肯定也是有的,就如你所說的花木蘭,當然,也應該看到,花木蘭之所以能夠如此盛名,也是因為她在一定程度上脫離了女性的身份,是作為男性角色揚名於世的。
而古代有很多小說,就曾將才貌雙全,德藝雙馨的女子視為反面教材,將不幸沉湎於男歡女愛之中的錯誤全部歸到她們身上,因果循環,重男輕女的思想尤為嚴重。尤其是一部中國思想史在其中所起的作 用。從禮儀中提及的三從四德開始,到孔子的唯女子與小人難養也,再到宋明理學的出現,一步一步束縛婦女的言行,牽制了人們的思想,而若是女子稍有出格,則後果可想。可見,中國文學史對於女子的要求和看待還是相當苛刻的。
當然,凡事都應具體看待,何況女子本身就有好壞之分。像飛燕合德之流確是為人不齒,但也有紅拂,秦淮絕艷等出塵女子。 歡迎閱讀《作文:抓蝴蝶》,「查字典」每日為您更新更多優秀的「一年級作文」,請隨時關注! 這天,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到樓下院子里去玩,來到小花園里,我發現枇杷樹上掛滿了金黃色的枇杷果,櫻花樹和樟樹又長高了。
㈤ 小學畢業論文2000字的!!!!
時光如水,轉眼間,短暫而豐富多彩的小學生活已在身邊悄然流逝.在即將畢業離校之計,我心中充滿了對母校的不舍以及對學校領導和老師們的感激之情.
六年難忘的小學生活邊臨末端,即將離開母校的我,我十分的捨不得與母校說:「再見」,也捨不得和老師說:「再見」,更捨不得是我和我們班xx位同學分開。
曾經,一起我們哭過一起笑過。和經常鬥嘴吵架,可是這些畢竟也是過去了。6年了,我和全班同學都有不可磨滅的記憶。一切一切,誰會忘記?每個人的一舉一動,都深深映入腦海里,隱藏在記憶里。也許,我們離開母校和大家分開時都會哭,可是天下哪有不散的酒席?到最後總會分開。但是陽光總在風雨後,我們經過這些風風雨雨,就會成長。雖然結束了這一段,但是還會有新的開始。你說難道不是嗎?想流淚的流的痛快,畢竟淚水沖刷不了我們的記憶,對把?我們要堅強,不要難過,因為上帝把你的門關掉了,可他還會替你打開一扇窗。因為,明天也是一個開始``````
相逢也只是偶然,相逢即刻將又分手。數個春秋以後的時光,誰人能將它預料?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奮斗,無需思念著相逢,我們的周圍有層出不窮的朋友,何必時時憶起過去的少數,只要心裡有一星光閃動,偶然的相逢時能有一絲清純純的激動,能有一聲問候,這就最好,也就足夠。也許我們還能再次合作,能否為著這份情誼,共同奮斗?也許我們天意會聚在一起,許是新春,許是中秋,就讓我們喝一杯酒。當臉紅的時候,我們狂歡一曲。也許,畢業後我們相會不能,即使偶然的相會也得離去匆匆。只願在未來的日子裡,能微微地遞來一個笑容,讓如今的歲月留存心底,不求又有如何的回憶。也許我們還將作為校友返回母校,也許能在一起合影留念,但定難全數而歸。有的是脫身不能,有的是今世難回,怎能夢想是誰?也許是你,也許是我。如果,就象現在;如果,握手不能,點頭不能,就讓我們的目光對流,作為人生,也不可奢求。
一年又一年,風風雨雨;一日又一日,日起日落,母校的厚愛滲入我的心底。昨日,我在這兒認字寫作;今日,我在這兒茁壯成長;明日,我將從這兒起飛,塑造光輝亮麗的未來。青春的腳印留在校園的小路上,笑語歡歌,留在花壇的馨香中……母校的每一個角落,都珍藏著我們的身影,彌漫著我們的幻想,讓我們永不忘記。春雨綿綿,點點滴滴,激起思念的漣漪;綿綿春雨,絲絲縷縷,牽著我們永遠的母校.... 這些美好回憶,將永遠留在我心裡,讓我一生難忘!
請採納!謝謝哦~
㈥ 求一篇,談談你對勤學篤行,德技雙馨。校訓認識的論文。Q924927428。。。。發到我郵箱
談談對「勤學篤行德技雙馨」校訓的認識
學號: 姓名:
摘要:《四書》
關鍵詞:勤學 篤行 德 技
6月8號,這是好的天氣,可我的心情並不是很好。從小到大,為的就是這場考試,大概等了半個月,錄取通知書到家,那紅色的郵件,正面寫下了「安慶職業人技術學院」,當時的我充滿了激動和喜悅,滿懷希望的來到了這個學校。
9月7號,我做上了火車了,來了安慶職業人技術學院,走進了校園,看到的是美麗的景色,聽到最多的就是「勤學篤行,德技雙馨」,這便是我們的校訓。
我對校訓有很深的理解:大學就是努力學習,認真的完善自我,對道德進行深一步的學習,讓道德和技術並重。這便是我在大學應該從學習的東西,後來我從不懂的地方查閱資料,原來這當中有很深的知識。
勤學。大致的意思:已經立志做君子,自然應該努力求學問。凡是學得不夠勤快的人,一定是因為它所立的志還不夠深切。跟著我求學的人,不會把天資聰明當作是高級的,我反而是把勤勞確實謙虛自處當作高尚。有許多的人:如果有肚子里明明空空的,卻假裝很充盈;明明是沒學問,卻假裝很有學問,隱藏自己的短處、妒忌別人的長處,自我中心、自以為是,說大話來欺騙別人這樣的人,就算那種人天資很高超,同學們不會討厭他嗎?不會輕視他嗎?他就算用那種方式來欺騙別人,別人就真的會被他所欺騙嗎?會有人不在背後偷偷的嘲笑他嗎?如果有人以謙虛緘默自我要求,已沒有能力的態度自處,深切的立志又努力實踐,勤奮向學又喜好提問,稱贊他人的優點,責怪自己的缺點;跟從他人的長處,揭明自己的短處;忠誠信實、和樂平易,外在跟內在完全相同,就算那種人自居無能,而不求超越別人,別人就真的會以為他無能嗎?有人不敬重他嗎?各位同學看看這兩種人,就知道要用什麼樣的態度求學了。或許這便是勤學的不同的意思,勤奮學習,可以從不同的方面來看,但大多數都是認為努力從學習,可是我們離社會更近一步時,不只是學習書本上的知識,還有很多值得我們去學習的反面,如:人際;技術,為人處事……等等。
篤行。我們從小學到大,學習的很多知識,可大多是書本上,沒有在生活中實踐,現在是大學,很多的技術和交際,都要考實踐來表達出來的,這便是為學的最後階段,就是既然學有所得,就要努力實踐所學,使所學最終有所落實,做到「知行合一」。「篤」有忠貞不渝,踏踏實實,一心一意,堅持不懈之意。只有有明確的目標、堅定的意志的人,才能真正做到「篤行。在大學,我們認識的人更多了,了解更多了,學習的也就多了,有許多的人在我周圍說,大學就是進入社會的一個階梯,大學就是小社會,我們有在小社會里,努力的把自己所學的東西,表現出來,讓自己在這個小社會里成為主角,把這個大學當做自己的舞台,努力的展現自我的一切。
德。在我國的社會中。「德」的本意為順應自然,社會,和人類客觀需要去做事。不違背自然發展,去發展自然,發展社會,發展自己的事業。而在大學,我們學習的是「道德」,道是在昭示一切,德是在承載道的一切。大道無言無形,看不見聽不到摸不著,只有通過我們的思維意識去認識和感知它,而德,是道的載體,是道的體現,是我們能看到的心行,是我們通過感知後所進行的行為。所以如果沒有德,我們就不能如此形象地了解道的理念,這就是德與道的關系。我們在大學的德,便是要以社會為主題,努力的為社會做貢獻,不違背國家,黨和人民所做的事。
技。大學的一切都是為我們以後做鋪墊的,技術使我們以後的飯碗,我們在這個學校學習一門技術,使我們在以後的生活中可以保全自己,養活自己,技術是現在社會的一大需要,在當代的社會上除了學歷,就是技術能又高工資,高待遇來了,我們來這學習,不也就是為了以後,所以我們來安慶職業技術學院也是為了學習一門精湛的技術。
我在查閱資料時,看見《四書》中有一段話,這段話在第十九章上, 「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這說的是為學的幾個層次,或者說是幾個遞進的階段。「博學之」意謂為學首先要廣泛的獵取,培養充沛而旺盛的好奇心。好奇心喪失了,為學的慾望隨之而消亡,博學遂為不可能之事。「博」還意味著博大和寬容。惟有博大和寬容,才能兼容並包,使為學具有世界眼光和開放胸襟,真正做到「海納百川、有容乃大」,進而「泛愛眾,而親仁」。因此博學乃能成為為學的第一階段。越過這一階段,為學就是無根之木、無源之水。「審問」為第二階段,有所不明就要追問到底,要對所學加以懷疑。問過以後還要通過自己的思想活動來仔細考察、分析,否則所學不能為自己所用,是為「慎思」。「明辯」為第四階段。學是越辯越明的,不辯,則所謂「博學」就會魚龍混雜,真偽難辨,良莠不分。「篤行」是為學的最後階段,就是既然學有所得,就要努力踐履所學,使所學最終有所落實,做到「知行合一」。「篤」有忠貞不渝,踏踏實實,一心一意,堅持不懈之意。只有有明確的目標、堅定的意志的人,才能真正做到「篤行」。
我認為我們在大學的生活,一切都是為了以後做鋪墊的,我們的校訓「勤學篤行 德技雙馨」我有了更深的理解,不只是學習,還有更多要我們去實踐的,我們要在校訓中理解:讓勤學和篤行一通,是道德和技術並重。讓大學的生活,學到更多的知識,實踐更多的知識,是自己在以後踏入社會是有立足之地。
在我小到大的時間,從不懂一切,到現在,道德還在不斷的提升,認為保護環境等一切,都是我應該做的,可能和大學的生活學習有關吧!我還在努力的改變自己,認為高中的時代過去了,我們應該有新的學習方法吧,努力的學習技術課,認真對待每一件事,我都在改變。
參考文獻:《四書》十九章有雲:「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㈦ 高分徵集:論文一篇》
我也想要論文啊!網站去找拉!
㈧ 論文不同位置引用同一篇論文的不同地方如何注釋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作文。
工廠的角落裡,幾塊形狀各異的銹鐵錠不甘寂寞地聊了起來。
甲:我想成為機器人,現代化建設最需要我。
乙:我願意做成螺絲釘,很多地方都離不開我。
丙:我看機器人和螺絲釘的價值可不同啊!
丁:他們都在尋找適合自己的位置。
生活中,每個人的位置可能不同,但各有其價值,請以「位置和價值」為話題,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自定立意,自選文體,自擬標題。所寫內容必須在話題范圍之內。
例文一
如梅在雪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輾作塵,只有香如故。
——陸游《卜運算元•詠梅》
你見過在雪中盛開的梅花嗎?群芳鮮妍中,只有她,沒有春日暖薰的空氣,沒有群蜂熱鬧的顧盼,在素雪晶瑩中,在風刀霜劍里,傲然而孤獨地開放著。無法為春天增色,似乎是作為花兒不該有的寂寞。錯過了漫天的芳華,難道這冷寂的位置,表明她難以擁有花的價值了嗎?
梅花只是無聲地兀自站立在那裡,用千百年來詩人異彩紛呈的吟誦,作出了回答:「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那種在凌厲寒風中兀然怒放的火紅與馨香,給了多少凄涼的心靈以慰藉,給了多少彷徨的靈魂以振奮的動力與勇氣。「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沒有陽光溫暖的照耀和細雨綿密的潤澤,又有什麼關系?這千里一色的銀裝素裹,是最能賦予我美麗的背景,這朔風清寒,給了我舉世無雙的價值。
大千世界,能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實現屬於自己的價值,是件幸福的事,但並不容易。在其位而不謀其政者比比皆是,有時別人眼中顯要的位置,倒教人走向心靈的迷失。曾在報上讀到一則故事:一個頗有文才的女性,擁有一份穩定的工作和看上去頗為幸福的家庭。然而日子久了,曾寫出暢銷小說和優美散文的筆,在空虛循環的日子裡滯澀,她驚恐地發現豐滿的精神家園正走向荒蕪。於是國企的工作不要了,與她相敬如賓但在時間里耗盡了激情的丈夫也離她而去,她義無反顧地走了,尋找新的位置,一心要激活生命里潛在的價值。客居異鄉的日子是凄苦的,在我悵然地放下報紙的時候,也許她依然處在漂泊不定中,也許她原來的位置正躲在暗處笑話她。而我,縱然沒有她決然相棄的勇氣,也要為她做出的選擇擊節贊賞。只有在恰當的位置上,人生的價值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找尋適合自己的位置,就像從茫茫人海中尋覓知音,縱然路途險遠,腳步也不該有半點遲疑。
在「感動中國」頒獎晚會上,我們看到了徐本禹淚流滿面,看到了袁隆平永遠質朴的氣質。我不禁想到,他們身上究竟什麼地方打動了我們?被保送讀研究生的徐本禹埋頭鄉村小學,或許有人會質疑他的價值是否真的符合其位,他用全國人民對農村教育的空前關注做出了回答。而袁隆平登上世界農業科技之巔後,依舊躬耕隴野的身影,給我們的啟示又何止萬千。
選擇屬於你的位置,在快樂中實現自己的價值,如梅在雪,歸我所屬,樂我生命。
點評:
面對「位置和價值」這個相對抽象的話題,這位考生找到了一個形象性很強的意象——雪地寒梅。文章先寫處在冷寂的位置上,梅花擁有舉世無雙的價值;再由梅及人,以「一個頗有文才的女性」的故事以及徐本禹、袁隆平的事跡,闡明了「只有在恰當的位置上,人生的價值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找尋適合自己的位置……縱然路途險遠,腳步也不該有半點遲疑」的道理。篇末再用「如梅在雪,歸我所屬,樂我生命」點題並呼應開頭,首尾融合,結構完整。 散文化的語言,詩一般的意境,適當的議論,隱含的哲理,豐富了文章的意蘊,增添了文章的魅力。
例文二
向前看,向後看
我問你,一滴水,有用嗎?
也許它潤不濕一片花瓣,也許它洗不凈杯盤碗碟,也許它沖不去濁泥與污垢,也許它興不起半點波瀾,但這不是答案。你可曾看見沙漠中乾渴的旅人正把它期盼?你可曾聽到大海的咆嘯滿是它的吶喊?
有位哲人說得好:「水滴雖小,卻可以折射出太陽的光彩。」萬事萬物都有它自身存在的意義,只是……向前看?看到了別人的高大,自卑嗎?向後看?看到了別人的矮小,自滿嗎?錯了!腳下有自己的路,亦有自己的奉獻。
烽煙滾滾的古戰場上,無名小卒猶能沖鋒陷陣,戰功卓著的戰將自能運籌帷幄,明確的分工,嚴整的陣勢,恰是攻城守地的關鍵。穿越歷史的長廊,尋找那平凡而偉大的閃光點,歌舞昇平的宴會,和樂安定的集市,是那人才濟濟的「貞觀盛世」嗎?征伐盜賊自有那驍勇善戰的秦叔寶,國事民生自有那「房謀杜斷」,唐太宗樂得垂拱而治,綉口一吐,便是一個盛唐。適當的位置,成就了那名垂青史的戰將、謀臣與君王。
青山綠水,衣袂翩翩,是那詩酒為伴的李太白嗎?「且放白鹿青崖間,須行即騎訪名山」,杯酒之間,便留下滿紙華章。在朝為官,卻不諳官場的黑暗。即便鬱郁不得志,猶令高力士磨墨脫靴。不羈的詩仙,怎能忍受朝堂上的傾軋與黑暗?倒騎青牛,寄情山水,清風為伴,明月為友,找到自己的位置,詩仙才成為真正的詩仙。
每朵花都有其獨特的色彩,每顆星都有自己的燦爛,每縷清風都會送來涼爽,每滴甘露都會滋潤稻田,正如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價值,都有自己的社會奉獻。但能否找准適合自己的位置,才是關鍵。且不說班超投筆從戎,適當改變位置而換來更大的貢獻,更不說陶潛歸隱田園,適當變換角度而留下不朽的詩篇,現在這個高速運轉的地球,需要你充分的價值展現,睜開你理性的雙眼,向前看,看到時代的呼喚;向後看,看到社會的企盼。邁開腿,還等什麼?且去尋找自己的位置,實現自己生命的閃光!
不是每條河都匯入大海,但它可以澆灌農田;不是每朵花都養在溫室,但它可以裝點山間;不是每個人都站在風口浪尖,但,位置對了,請盡情奉獻!
向前看,向後看,農民的笑容和領袖的臉——同樣燦爛。
點評:
該文敘議結合,見解精闢,在重點闡明「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價值,都有自己的社會奉獻」的基礎上,還深入一步論述了如何「找准適合自己的位置」。
文章說理精彩,善於用詩化的語言議論抒懷,並注意鍛造警句格言以強化、美化自己的說理,像「每朵花都有其獨特的色彩,每顆星都有自己的燦爛,每縷清風都會送來涼爽,每滴甘露都會滋潤稻田」等,筆墨揮灑之處,神采飛揚,表現出作者深厚的語文功底和高超的寫作才能。
例文三
找准位置,綻放光彩
虎嘯深山,魚翔淺底,駝走大漠,雁排長空……世間萬物各有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生命的玄機是找到自己的位置,綻放屬於自己的光彩。
找准位置,需要審視自我,認清自我,用一顆平靜的心聆聽自我價值的呼喚。寵辱不驚,閑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漫隨天外雲卷雲舒。
如果我是山,就要站成一種尊嚴,讓山花燦爛,山風拂面,讓每一處角落都滲透夢的語言,讓我的價值在太陽底下展現;如果我是水,就要流成一種磅礴,讓小船遠航,魚兒歡暢,讓每一股細流都一往無前,讓我的價值迎風吟唱。
找准位置,需要相信自我,肯定自我,用一顆不屈的心擎起千斤重的理想。
也許我們「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也許我們「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也許我們「仰天大笑出門去」,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活法,但一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其中有幾多豪邁與灑脫。真正的英雄是在自我相信、自我肯定中升起的傷痕累累的星。
找准位置,那是張騫「鑿空」的駝鈴陣陣,那是蘇武牧羊的忠潔剛烈,那是昭君出塞的黃沙漫漫,是衛青迎向大漠的旌旗獵獵,是岳飛拔劍戟地,仰天長嘯,壯懷激烈,是鄭和下西洋的浪花飛舞,雄心勃勃。
找准位置,不能讓迷霧遮住雙眼,不能任狂風吹散信念。即使我的紫葡萄化為深秋的露水,即使我的鮮花依偎在別人的懷抱,我們依然堅強地擦亮雙眼,尋找生命的契機,等待機遇的光臨。
綻放光彩,勇敢地迎接生命的挑戰,讓生命像寶劍鏗鏗鏘鏘閃著寒光,讓生命像寒梅的一縷暗香。居廟堂之高而心系蒼生,處江湖之遠而樂觀豁達。
綻放光彩,即使我只是一隻小小的飛蟲,也要努力飛翔,努力張開翅膀去擁抱自己的夢想。
沒有人因為平凡而註定平庸,平凡的「雷鋒」那是和諧社會的「螺絲釘」,平凡的「焦裕祿」那是兩袖清風的豐碑,你和我只要找准自己的位置,平凡的崗位一樣會有生命的亮色,平凡的付出一樣可以匯聚成江海。每個人都是自己的英雄,找准位置你會像蛟龍掠過淺灘小河,到浩瀚的海洋上擊水三千;你會像大鵬飛越平地低空,在蒼茫的天宇中扶搖直上。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找准位置,綻放光彩。
點評:
本文突破了簡單的議論文的形式,緊緊圍繞「找准位置就能綻放光彩」這一中心反復詠嘆,從「找准位置,需要審視自我,認清自我」「找准位置,需要相信自我,肯定自我」「找准位置,不能讓迷霧遮住雙眼,不能任狂風吹散信念」等多個角度闡發開來,使說理一步步走向深入。結尾處引用海子的名言,使文章更具迷人的芬芳。全文構思新穎,詩意濃郁,首尾呼應,結構嚴謹。如果沒有深刻的見識,豐厚的學養,理性的思考,是難以超越貧乏,寫出如此別開生面的文章的
例文四
風帆指向燈塔
生活就如滄海,有時恣意咆哮,排山倒海,有時收斂猙獰,波瀾不興。人正如這生活大海上的一葉扁舟,搖曳不定又如秋風中蕭瑟的黃葉,經歷了生的困惑與死的彷徨,人生的航道該何去何從?
歷史給予我們豐富的素材,它的沉重與鮮活,它的豪放與乖張,它的執著與嬗變,都給人以啟示。人應當有合適的位置並從人性本位上去體現價值,而尋找它的道路上有窮關險隘,更需要睿智的成熟,而思想正如指航明燈,使人義無反顧地奔波於理想之路。
偉大的人也難免失足於泥濘,而這往往使偉大的靈魂執拗地迷失,這種迷失無異於揭去民族肉身上的完膚。屈原的特立獨行,宣告了與舊時代的決裂;李白天真單純的執著,換來了「對影成三人」的滄桑;嵇康稀有的人格節操,葬送了那一片空靈與飄逸;岳將軍「怒發沖冠」,只為伸張民族精神的正氣……
不敢多想,更不願多想,歷史讓我無奈地沉重。如此偉大的靈魂卻尋不到歸宿,只緣思想過於精深與突兀,既為他們擊節叫好,又為他們不會變通氣不過。但細細想來,位置的那麼一點偏差便釀成了永久的失落,文人就應拋開世俗潛心研道,武將便應砥礪心志戎馬疆場,政治並非屬於他們,他們的天地是青崖白山。
尋找到位置又如何體現價值,又是一個迫切的問題。總是懷疑現實並非如我所願,但恰恰在不知不覺中體現了價值。帕斯卡爾說:「人是會思想的蘆葦。」巴爾扎克在枯燥難耐的鵝毛筆下擁有了對人間百態的頓悟,毛澤東在貧瘠惡劣的黃土高坡上享受著運籌帷幄的自信……而這並非強迫和機械地應付,卻是選擇這份挑戰的那一刻創造的本能,人從此擁有了恬靜的從容、平和穩重的心緒、芥蒂全無的灑脫,而一切的一切都出於人性的召喚。
承認這個社會的多元,便是給予自己更多的機會,位置又可以多層次地嘗試,而這份嘗試又必須進行深層次的思考,擁有了思考便能在生命航道上隨心所欲,尋求心靈的解放和思想的獨立性,你便尋找到了那份思忖再三的位置,你便擁有了立定社會的價值體現。
風帆應當啟航,燈塔正在前方。
點評:
「思想正如指航明燈」,促使人尋找「合適的位置並從人性本位上去體現價值」——這是本文的立意所在。文章開篇就十分漂亮,如一江春水奔赴眼底,動人心弦。在緊扣話題,渲染一些「偉大的靈魂執拗地迷失」後,亮出自己的看法:「他們的天地是青崖白山。」然後深入一層,揭示「尋找到位置又如何體現價值,又是一個迫切的問題」。行文中,作者用比喻論證,用例證,用引證,增強了論證的嚴密性。另外,作者評論古人而又不忘觀照現實,說理嚴肅而又不乏詩意評述;精心打造語言,使文章具有一定的文采。
以上你隨便抄一個就行了,望採納。謝謝
㈨ 求一篇學術論文
論文是可以說中國語速的快慢調節。
㈩ 論文,寫諸葛亮。。要求:2500字以上
諸葛亮隱居地當今湖北襄樊市,而不在河南南陽市,時賢論述備矣 [1]。茲不慚續貂之譏,再贅考數事。
1.《三國志》卷三五《蜀書·諸葛亮傳》:漢末依荊州牧劉表,劉備三顧其隱居草廬。亮建議劉備乘劉表年老昏聵而佔有荊州,乘劉璋暗弱而奪取益州,並結好孫權,以北抗曹操。「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將軍身率益州之眾,出於秦川,……漢室可興矣!」宛,當今南陽市;洛,當今洛陽市一帶。這話是諸葛亮隱居地望絕不可能是當今南陽市之強證。因為諸葛亮本隱居劉表統治之荊州,既建議奪占此荊州,則下面緊接所說由一上將所統率「荊州之軍」的「荊州」,自指奪占成功後之荊州,亦即這時諸葛亮與劉備正促膝密談時所在地之荊州,而絕不可能指別的地方。如果這一隱居地是在宛,則諸葛亮怎麼會說由一上將統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呢!說「向」,便表明諸葛亮隱居地亦即亮、備密談之地,與宛決非一地。聯系時賢所考可知,只有二人密談之地當今襄樊市,「宛、洛」遠在北方,說「將荊州之軍,以向宛、洛」,方才符合地理方位。而且,後來劉備佔有荊州,委上將關羽鎮襄陽,與北方曹軍對峙,豈不就是這時諸葛亮建議的一個具體體現,而構成待「天下有變,……以向宛、洛」的態勢,從而進一步證明諸葛亮與劉備密談之地決不在宛嗎?
2.《太平御覽》卷百八十引盛弘之《荊州記》曰:「襄陽西北十許里,名為隆中,有諸葛孔明宅」。這條史料有的學者已引過 [2],但在分析上似尚略有剩義,試加申述。首先,盛弘之,南朝劉宋時人(公元5世紀) [3]。時間離諸葛亮約200年,不算太遠;且當時襄陽在劉宋境內,盛弘之又可能是荊州人 [4],或許對隆中還實地探訪過,故《荊州記》在這一問題上的證明力,雖比不上習鑿齒的《漢晉春秋》 [5],相對說,還是較可信的 [6]。其次,更重要的是,關於隆中地望記載,《荊州記》和《漢晉春秋》全都認定是在襄陽,而又略有出入。在方向上,一個說隆中在「襄陽西北」,一個說在」襄陽城西」;在距離上,一個說「十許里」,一個說「二十里」。這一出入,正好證明《荊州記》並非抄自《漢晉春秋》,而是另有所據。而從另一角度看,時間相隔100年,出於不同史料來源,盡管在方向、距離的記載上小有出入卻全都認定諸葛亮隱居地襄陽,而並非歷史上的南陽,豈非更增強了這一結論的可信性?甚至是不是也可以這樣說,《荊州記》的存在,使得《漢晉春秋》關於這一問題記載的證明力更提高了?
3.《文選》卷三七《(前)出師表》李善注引《荊州圖副》曰:「鄧城舊縣西南一里,隔沔有諸葛亮宅。」這條史料也被稱引過 [7],試略探剩義。
首先,《荊州圖副》在《水經注》中被多處稱引 [8]。酈道元乃5世紀末、6世紀初人,則《荊州圖副》寫作時間自當在這之前 [9],離諸葛亮時間也不過200多年光景,大體當等同於《荊州記》或略晚,史料價值相對說也還是比較高的。其次,這里所記「鄧城」,見《晉書》卷十五《地理志下》,乃襄陽郡下縣名。系西晉在襄陽縣以北,與之毗鄰的原漢魏鄧縣地區改建 [10]。由於後來又省鄧城縣,恢復鄧縣之名 [11],所以所謂「鄧城舊縣」,當理解為「舊鄧城縣」,即西改建的鄧城縣治所在地。這一記載說明兩個問題:在原漢魏鄧縣地區改建的鄧城縣治,西南一里是沔水,「隔沔有諸葛亮宅」,則宅必在沔水之南,而不在沔水以北,此其一;既稱「西南一里」,則宅必在原漢魏鄧縣地區的西南方,而不是北方,此其二。這兩個問題都是《荊州圖副》以前某些史料雖然涵蘊,卻未明確說出的。而這兩個問題恰好又都有力證明諸葛亮宅絕對不可能遠在約200里以外、北方的「宛」,而就地理方位說,卻與《漢晉春秋》關於襄陽城西的記載吻合。
以上贅考,只是對時賢成說的一點小小補充,祈識者指正。
——————————————————————————————
論文關鍵詞:諸葛亮;司馬懿;家世;性情 思想淵源;人才培養
論文摘要:司馬懿與諸葛亮同為當世軍事奇才,二人有很多可比性。二人自身因素對各自所代表的政權命運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筆者擬從家世、性情、思想淵源、接班人培養等四方面探討其中之原因。
諸葛亮與司馬懿皆深諳韜略,通權知變,可謂當世之奇才。但從二人屢次交鋒中可以見出,諸葛亮之慮事先於司馬懿,故司馬懿往往扮演失敗者之角色,甚至在上方谷被困,險些喪命。
論才幹,論智謀,諸葛亮較司馬懿略勝一籌,可二人功業卻相反。個中緣故頗為錯綜復雜,本文擬從四個方面論述之。
一、家世不同
司馬懿生於官宦人家,其祖發跡於西漢初,更四世至東漢官至二 百石。司馬家族既是東漢豪門大族,又有崇儒重教之美譽。司馬懿之父司馬防是儒家禮儀的實踐者,《三國志》卷一五《司馬朗傳》注引司馬彪《序傳》雲:「性質直公方,雖閑居宴處,威儀不忒。雅好漢書名臣列傳,所諷者數十萬言。……」[1]其兄司馬朗與弟司馬孚均被譽為當世「醇儒」, 司馬朗「雅好人倫典籍」,值歲大飢、人相食之時,「收恤宗族,教訓諸弟,不為衰世解業」 [2],又建議復儒家某些古老制度,如五等之制、井田制等;司馬孚亦是儒教的忠實信徒,《晉書》卷三記載:「(孚)溫厚廉讓,博涉經史。漢末喪亂,與兄弟處危亡之中,簞食瓢飲,而披閱不倦。」司馬懿本人也「少有奇節,聰明多大略。博學融聞,伏膺儒教」(《晉書》卷一《宣帝紀》)。
司馬氏之社會地位、聲望,對大族官僚具有極大的號召力,司馬懿得到魏文帝、魏明帝器重,被委以重任,在數年間將曹魏枝葉翦除殆盡,為其子篡位、其孫建晉鳴鑼開道,除自身因素外,無不得力於此。
諸葛亮則出生於沒落的官僚家庭,據《三國志》卷三十五《諸葛亮傳》記載:「(亮)漢司隸校尉諸葛豐後也。父珪字君貢,漢末為太山郡丞。亮早孤,從父玄為袁術所署豫章太守,玄將亮及亮弟均之官。會漢朝更選朱皓代玄。玄素與荊州牧劉表有舊,往依之。玄卒,亮躬耕隴畝,好為梁父吟。」[3]
諸葛亮家境日趨式微,其從父諸葛玄謝世後,諸葛亮儼然為一村夫。諸葛亮親人只有兄長諸葛謹、弟弟諸葛均,後亦各為其主。諸葛亮無家族倚重,幸得遇明主,憑一己之才,期力挽狂瀾於既倒。無奈,孔明為國事夙興夜寐,積勞成疾,最終在悲風中隕落。倘若有如司馬家族一樣煊赫的豪門為支撐,為其分憂解難,諸葛亮也許不會因操勞過度而英年早逝。否則,鹿死誰手尚在兩可。
二、性情各異
司馬懿生性殘忍、手段毒辣,是「內忌而外寬,猜忌多權變」(《晉書.宣帝紀》)。對司馬懿之為人,曹爽之弟曹羲有著一定地認識:「……司馬懿譎詐無比,孔明尚不能勝?」[4 ]但是天真地認為投降即可全命:「不如自縛?見之,以免一死。」[5]司馬懿先用狡詐的手段兩次派人誘騙曹爽:「太傅無他事,只是削汝兵權而已。」「吾與蔣濟指洛水為誓,只因兵權之事,別無他意。」[6]及曹爽交出兵權,兇殘面目暴露無遺,當即翦除曹爽黨羽,接著便把魔爪伸向曹爽一族,「……然後押著曹爽兄弟三人並一幹人犯,皆斬於市曹,滅其三族;其家產財物,盡抄入庫。」[7]最終掌握了大權,為司馬篡權創造了重要的條件。先於此,司馬懿不準公孫淵投降,斬殺兩名求和使者;而古有「兩國交兵不斬來使」之故事,司馬懿此舉違背了游戲規則。其用心之險惡、手段之毒辣可見一斑。
太尉華歆進言於曹睿雲:「先時太祖武皇帝嘗謂臣曰:司馬懿鷹視狼顧,不可付以兵權;久必為國家大患。」[8]王朗亦言:「司馬懿深明韜略,善曉兵機,素有大志;若不早除,久必為禍。」[9]二人之言印證了司馬懿種種丑惡行徑。司馬懿臨終時叮囑二子:「吾事魏歷年,官授太傅,人臣之位極矣;人皆疑吾有異志,吾嘗懷恐懼。吾死之後,汝二人善理國政。慎之!慎之!」[10]司馬懿做出一副語重深長的姿態,極力表達忠誠之心,掩藏心底不可告人的秘密,虛偽之真面目欲蓋彌彰。正如曹操欲稱帝,又懼怕遭到輿論的譴責而按兵不動,由他的兒子完成未竟事業一般,司馬氏歸曹魏政勸於己的過程亦是如此,可見司馬懿之虛偽、狡詐不亞於曹阿滿。
諸葛亮生性淡泊明志、溫文爾雅,正如其門上之對聯所言:「淡泊以明志,寧靜以致遠。」[11]內在性情淡化為外在行為,則表現為「涵平常之心,做該做之事」。諸葛亮感恩於劉備三顧茅廬殷勤之意,而「知其不可而為之」。是對劉備的惻隱之心、感恩之心,是懷著淡泊名利之心,只為行宜、不計後果之念,最終促成了諸葛亮做出了如此的人生抉擇。在先主逝世後,諸葛亮時刻不忘託孤之重,夙興夜寐,操勞國事。這不僅體現了孔明之忠,更體現了諸葛亮遵守對先主之諾言,是忠臣、賢相之典範。
《三國演義》在諸葛亮尚未出場時,有一段風景描寫:「一帶高岡枕流水:高岡屈曲壓雲根,流水潺潺飛石髓; 勢若困龍石上蟠,形如單鳳松陰里;柴門半掩閉茅廬,中有高人卧不起。 修竹交加列翠屏,四時籬落野花馨……」[12]這段風景應是為諸葛亮而設,也是其性情的映襯。
詩中以困龍、單鳳喻孔明之才,以交加之修竹狀其品行之高潔,以困龍、單鳳形容其之懷才不遇,以溫馨之野花極寫其之悠然貌。一位身懷奇才、情操高尚、神采飄逸之隱士形象躍然紙上。讀者未見其人,而欽佩之情油然而生。
周遭風景與人性情相映成輝,足見隱者之品性。杜甫在贊揚諸葛亮時,也採用了以物喻人的手法。如「丞相祠堂何處尋,錦官城外柏森森」,「柏森森」,正是諸葛亮高潔人格的象徵。
諸葛亮溫和爾雅之風范、淡泊寧靜之心境,決定了其與生性殘忍、專致於功名的司馬懿迥然不同的人生理想與政治命運。諸葛亮待人溫和,如對公子劉琦,本不欲介入他人家事,經不住再三懇求,最終為之出謀保全其性命;諸葛亮講誠信,如遵守諾言,對孟獲的七擒七縱,不加傷害,使其心服口服。而司馬懿自幼因家世影響,為人殘暴、心恨手辣、狡詐多權謀,為達目的不擇手段。
三、思想淵源
司馬懿雖然「服膺儒教」,但卻熱衷於申韓之術。誠然,「申韓之術」本身並無善惡之分,它講求策略、玩弄權術,若適當的人使用得當,則善莫大焉,反之,將貽害無窮。司馬懿這一心術不正、用心險惡之人,利用「申韓之術」為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大行殺戮、芟夷異己,手段之酷,令人發指。其後弒君篡位違背了儒家禮制,踐踏了忠君原則。司馬懿的丑惡行徑與司馬氏發動的典午之變,與植根於其思想中的申韓之術不無關系。
諸葛亮思想中亦有「申韓」之成分,在他的神機妙算中似乎夾雜著「申韓之術」。與司馬懿不同的是諸葛亮只針對敵人,不針對自己人。盡管如此,從一生行為來看,諸葛亮是儒家思想的忠實實踐者,是儒家精神的集中體現者,是儒家心目中良臣賢相,是士人的楷模。也正是這一儒家思想釀造了諸葛亮人生悲劇。
四、接班人培養
人才持續發展觀認為培養接班人是事業後繼發展的關鍵,尤其對於魏蜀集團鹿死誰手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培養接班人是司馬懿與諸葛亮的共同心願,不同的是司馬懿在潛意識地培養他的兩個兒子。「懿長子司馬師,字子元;次子司馬昭,字子尚:二人素有大志,通曉兵書」,[13] 且二人常年跟隨父親征戰南北,增強了實戰經驗、增長了才幹,又在與將領朝夕相處中籠絡了一批忠於自己的黨羽為篡權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司馬懿臨終託付大事於自己的親生兒子,可謂意味深長。從表面上看司馬懿將司馬氏兄弟視為股肱之臣、託孤重臣,實際上給予愛子厚望,期待他們完成自己之未竟事業:弒君篡權。令其欣慰的是自己的期望沒有落空,司馬氏兄弟二人加緊鞏固實力,在司馬昭掌權時順利奪取曹魏政權。
三家歸晉一定程度上取決於司馬懿,他不僅鞏固了司馬氏在曹魏集團的政治地位和軍事大權,而且極力打造了兩位西晉歷史上舉足輕重的人物。
諸葛亮並非不愛惜人才、培養人才,天水郡見了姜維喜不自勝,「吾自出茅廬以來,遍求賢者,欲傳授平生之學,恨未得其人。今遇伯約,吾願足矣」, [14]並挖空心思收服姜伯約,將其定為重點培養對象。但是,姜伯約畢竟是降將得不到後主的信任,在諸葛亮去世後,姜維受種種勢力束縛,不敢放手一搏,甚至還有性命之憂,借屯糧為名外出避難。這一切說明了姜維在蜀漢集團中的地位是極其不穩固的,雖然他對蜀漢政權忠心耿耿,但是也難免遭人猜忌。
從某種意義看,諸葛亮選擇姜維為接班人擔任完成統一大業之重任,是一大失誤。誠然,姜維不乏膽識與謀略,可在蜀漢集團時間較短、功勞不高、資歷尚淺,缺乏群眾基礎,尤其是在備加賞識、信任他的諸葛亮去世後,更是孤掌難鳴,難以服眾。當他還在前線浴血奮戰之時,後主已經降晉,這充分體現劉禪君臣對姜維挽救蜀漢覆滅命運之能力的懷疑。
因此,諸葛亮應舍棄姜維栽培自己的兒子——諸葛瞻。然而,不象司馬懿把兒子帶在身邊,諸葛亮經年疲於征戰,無暇顧及其子的教育。甚至,諸葛瞻在《三國演義》中很少露面,直到最後,才在危難之際閃亮登場,演義一場悲劇之後,匆匆離去。筆者認為諸葛瞻才是諸葛亮理想的培養對象,其一他不乏聰明才智,稍一雕琢即可成器;其二他是東床駙馬;其三可依託其父的聲望。後兩者使諸葛瞻能夠得到蜀漢集團君臣之信任。倘若諸葛亮精心栽培諸葛瞻,誰能斷言諸葛瞻必輸於司馬氏兄弟呢?又有誰敢確信諸葛瞻不能力挽狂瀾改變蜀漢政權之命運呢?
參考文獻:
[1]陳壽. 三國志 [M].北京:中華書局, 2006. 281
[2]陳壽. 三國志 [M].北京:中華書局, 2006. 282
[3] 陳壽. 三國志 [M].北京:中華書局, 2006. 543
[4] 羅貫中. 三國演義[M] .長沙:嶽麓書社,2005.534
[5] 羅貫中. 三國演義[M] .長沙:嶽麓書社,2005.534
[6] 羅貫中. 三國演義[M] .長沙:嶽麓書社,2005.534
[7] 羅貫中. 三國演義[M] .長沙:嶽麓書社,2005.535
[8]羅貫中.三國演義[M] .長沙:嶽麓書社,2005.450
[9] 羅貫中. 三國演義[M] .長沙:嶽麓書社,2005.450
[10]羅貫中. 三國演義[M] .長沙:嶽麓書社,2005.539
[11]羅貫中. 三國演義[M] .長沙:嶽麓書社,2005.184
[12]羅貫中. 三國演義[M] .長沙:嶽麓書社,2005.182
[13]羅貫中. 三國演義[M] .長沙:嶽麓書社,2005.467
[14]羅貫中. 三國演義[M] .長沙:嶽麓書社,2005.4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