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有新人教版九年級初三化學上冊精品教案第3單元自然界的水
Ⅰ 九年級化學---------第三單元 自然界的水--分子和原子
氧化汞分子分解成氧原子和汞原子,每兩個氧原子結合成一個氧分子,汞原子直接構成汞。溫度升高,汞原子運動速度加快,間隙增大,由液態變為了氣態。
Ⅱ 誰又九年級上冊化學第三單元《自然界的水》知識點
一、水的組成
1. 水的物理性質:純凈水是無色、無味的液體,水在4℃時密度最大。當壓強為101kPa時,凝固點是0℃ ,沸點是100℃。
2. 水的組成:水的組成是通過電解水的實驗得出的。水是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的。水是純凈物,是化合物,是氧化物。
3、如何用分子—原子的觀點解釋水通電這個化學反應?
水是由水分子構成的。當水通電後,水分子分解成氫原子和氧原子。兩個氫原子構成一個氫分子,兩個氧原子構成一個氧分子。大量的氫分子構成氫氣,大量的氧分子構成氧氣。
4、 氧氣和氫氣的檢驗方法
氧氣:使帶火星的木條復燃的氣體氧氣。
氫氣:用拇指堵住集滿氫氣的試管口,管口向下靠近火焰,移開拇指點火,若發出尖銳的爆鳴聲表明氫氣不純,聲音很小則表示氫氣較純。
二、物質的簡單分類
三、分子和原子(物質是由分子或原子或離子構成的。)
1. 分子
(1)概念:分子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
(2)特徵:①分子有一定的大小和質量;②分子間有間隔;③分子在不停地運動;④同種物質的分子性質相同;不同種物質的分子性質不同。
(3)應用:①解釋物質的變化。當物質發生物理變化時,分子不變。當物質發生化學變化時,分子發生變化,②解釋物質的三態變化――分子間有間隔③解釋生活中的現象。如:揮發性、溶解、蒸發等――分子在不停地運動
2. 分子保持物質的化學性質,能否保持物質的物理性質?
不能。物質的物理性質,如熔點、沸點、密度、硬度、狀態等,都是該物質大量分子聚集所表現的屬性,是宏觀現象,單個分子無法表現出來。
3. 原子
(1)概念: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
(2)特徵:跟分子的特徵相似。原子是不停地運動著的,原子的質量、體積都很小,原子之間有一定的間隔。
(3)構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電子構成,原子核由質子和中子構成。每個質子帶一個單位的正電荷,每一個電子帶一個單位的負電荷,中子不帶電,原子核所帶的正電荷數為核電荷數。電子的質量很小,可忽略不計,原子的質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4. 化學反應的實質
在化學反應中,分子發生變化,分子中的原子沒有改變,這些原子重新組合成新的分子。
5. 分子和原子的區別與聯系
(1)區別:在化學變化中,分子可分為原子,而原子不再分。
(2)聯系;分子和原子都是構成物質的基本粒子,有些物質是由分子構成的,例如:氧氣、水、二氧化碳等都是由分子構成的物質;還有一些物質是由原子構成的,例如:鋁、汞、稀有氣體等都是由原子構成的物質。分子是由原子構成的。
6. 怎樣理解原子在化學變化中不能再分?
原子在化學變化中不變,是指原子種類不變,原子核不變。而原子最外層上的電子數,原子的結合方式在化學變化中都有可能發生變化。所以決定元素種類的是質子數而不是電子數,最外層上的電子數決定元素的化學性質。
四、水的凈化
1. 凈化水的方法:吸附法、沉澱法、過濾法、蒸餾法。單一操作相對凈化程度由高到低的順序是:蒸餾,吸附沉澱,過濾,靜置沉澱。綜合運用靜置沉澱、吸附沉澱和過濾等操作凈水效果更好。
①吸附法:利用活性炭或明礬溶於水後生成的膠狀物質對雜質吸附,並除去臭味。
②沉澱法:用明礬或其它絮凝劑與水中的可溶物和不溶物反應生成沉澱;硬水加熱生成沉澱。
③過濾法:是把不溶於液體的固體跟液體分離的一種方法。
過濾時注意「一貼二低三靠」:
一貼:濾紙緊貼漏斗內壁(用水濕潤)。
二低:濾紙低於漏斗的邊沿;濾液低於濾紙的邊沿。
三靠:玻璃棒斜靠在濾紙的三折處;燒杯緊靠玻璃棒;漏斗末端管口緊靠燒杯內壁。
④蒸餾法:水中的雜質主要是一些不揮發的無機物,把水加熱至沸騰時,水變成水蒸氣,導出冷凝成蒸餾水。
2. 硬水及其軟化
含有較多可溶性鈣、鎂化合物的水叫做硬水,不含或含較少可溶性鈣、鎂化合物的水叫做軟水。採用物理或化學方法可軟化硬水,生活中通過煮沸水也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五、愛護水資源
1. 水的存在:自然界中的水佔地球表面積的四分之三,其中97. 2%是海洋,2. 15%為冰山和冰川,人類可利用的淡水只佔0. 65%,人體中含水量大約占體重的三分之二。
2. 特點:可利用的淡水資源非常有限,而且淡水資源分布很不均勻。
3. 用途:工農業生產及人類生活需用大量的水,特別是農業用水占人類消耗淡水總量的60%~80%,主要用於灌溉。
4. 水體污染的來源:工業「三廢」,即廢水、廢氣、廢渣的任意排放,火力發電廠熱水排放,農業上農葯和化肥的任意施用,礦山排水,畜牧場排水,城市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主要是日常生活中的洗滌污水。
5. 水體污染的防治:工業「三廢」要先經過處理後再排放,農業上要合理使用化肥和農葯,城市生活污水也要經過處理後再排放。
6. 「水華」:主要是指向水中投入或排入生物所需的營養物質後,水中某些營養元素(如磷)含量過高,導致水面上的藻類瘋狂生長、繁殖,水質惡化有腥臭味,造成魚類死亡現象。
六、氫氣的性質
l.物理性質
通常狀況下,純凈的氫氣是無色、無氣味的氣體,是密度最小的一種氣體,其值為0. 09g/L。證明氫氣密度小於空氣密度的兩種方法:①用氫氣流吹肥皂泡;②用向下排空氣法收集氫氣。氫氣難溶於水,低溫加壓氫氣會變成無色液體或雪狀固體。
2. 化學性質
氫氣在常溫下性質穩定,但在點燃,加熱條件下能跟許多物質反應。
(1)氫氣的可燃性
①純凈的氫氣可安靜地燃燒。
現象:a.產生淡藍色火焰;b.燒杯壁上有水珠生成;c.放出大量的熱。
②不純的氫氣(混有空氣或氧氣)點燃後則可能發生爆鳴或爆炸。
注意:使用氫氣時要注意安全,點燃氫氣前一定要先檢驗氫氣的純度。
③跟氯氣(Cl2)反應:氫氣可以在氯氣中燃燒。
現象:a.發出蒼白色火焰;b.放出大量的熱;c.生成有剌激性氣味的氣體;d.集氣瓶口有「白霧」出現。
解釋「白霧」產生的原因:反應後生成的氯化氫氣體(HCl)極易溶於水,形成鹽酸小液滴。
(2)氫氣的還原性
實驗現象:a.黑色的氧化銅粉末變成光亮的紅色;b.試管口有水滴生成。
裝置及注意事項;a.試管口應略向下傾斜;b.試管口不能用塞子堵住;c.通入氫氣的導管要伸到試管底部,氧化銅葯品的上方。
3. 氫氣的用途
(1)充灌探空氣球。
(2)做合成鹽酸、合成氨的原料。
(3)做燃料有三個優點:資源豐富,燃燒後發熱量高,產物無污染。
(4)利用還原性用氫氣做保護氣。
(5)冶煉金屬,用氫氣做還原劑。
4. 氫能源的優勢
目前世界各國都在大力探索新的能源,如太陽能、潮汐能、地熱能、氫燃料和核能等。其中氫氣是一種大有發展前途的可再生的無污染的清潔能源,它有許多優點。
(1)資源豐富。它的主要來源是水,而地球上有豐富的水源。氫氣燃燒後生成水,水又可以製取氫氣,如此無限循環,並且循環過程很短。相比之下,礦物燃料(如煤、石油、天然氣等)的儲量就沒有這么豐富,並且循環過程也長。
(2)氫氣燃燒後對環境幾乎沒有污染。氫氣燃燒不像礦物燃燒時要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粉塵、灰渣等物質污染環境。雖然空氣中的氮氣可能在氫氣燃燒的高溫下跟氧化合,產生微量的氮的氧化物,但比礦物燃料燃燒時產生的污染要小得多。
(3)氫的發熱量高達14300 KJ•kg-1,約為汽油的三倍,很適宜做高速飛機、火箭和宇宙飛船的燃料。另外,氫氣的燃燒溫度最低可達100℃(催化燃燒),最高可達3000℃(氫氧焰),可適用於多種用途。目前,發射火箭已經採用液氫做燃料。據報道,我國於1980年也研製成功第一輛氫能源汽車,乘員l2名,貯氫材料90 kg,行車40km,時速可達50 km以上。
Ⅲ 誰又九年級上冊化學第三單元《自然界的水》知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