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制授權
股票發行制度規章的制定與修改許可權屬於國務院,股票發行注冊制授權是國務內院把自己的許可權授予證監容會代為行使,但是有期限的,現在證監會認為實施注冊制的授權已經到期但條件不成熟,經國務院批准延長授權,這是一種法律程序。
2. 什麼叫注冊制
注冊制復是股票發行時的一種制制度,它指的是公司或者是企業在進行股票發行時,需要依法將公開的各種資料完全准確地向證券監管機構申報。而證券監管機構將對發行人申報文件的全面性、准確性、真實性和及時性進行形式審查,並不會實質性審核。最終發行公司的價值交給市場來決定。
(2)注冊制授權擴展閱讀:
注冊制的特徵是快進快出
在注冊制下證券發行審核機構只對注冊文件進行形式審查,不進行實質判斷,即降低上市門檻;同時配套有中介機構即券商對預備上市公司的考查,及對作弊中介商加強處罰;並配套有降低退市門檻的規則。而核准制手續多,上市和退市的條件都多,例如阿里巴巴、京東、拼多多等優質的新興企業難以在國內上市、只能去境外上市,而一些業績惡劣的上市公司退市過程很長。
3. 股票發行注冊制授權決定期是指什麼
眾所周知,中國證券市場從誕生到壯大,也出現了一些問題。比如,殼資源炒作、內幕交易、信息披露造假等,這些都與股票發行的審批制度有關系,也使得發審委和審批制度屢遭批評。對於注冊制的期待,也就成為人們寄託資本市場改革的一劑良葯。
但需要看到的是,要解決這些問題,絕不僅僅是簡單取消審批制度就能實現的。退一步說,A股市場在嚴格的審批制度下,尚且存在諸多問題;如果只是簡單按照注冊制的方式,滿足條件即可注冊發行,或將引發更多問題。
股票發行注冊制的本質,是以信息披露為核心、淡化行政審批。因此,如果沒有法律制度的保障,就貿然推行注冊制,恐怕會為詐騙者提供公開且合法的行騙機會。因此,要解決股票市場頑疾,非常急迫地需要完善相應的司法配套制度。
4. 注冊制授權推遲兩年,是利好還是利空並不
股票發行注冊制授權決定擬延長二年,詳情:
證監會主席劉士餘2月23日向全國人大常委會作說明,建議股票發行注冊制授權決定期限延長二年。這次推遲,主要是由於目前在多層次市場體系建設,交易者成熟度等方面還存在不少與實施注冊制改革不完全適應的問題,需要進一步探索完善。劉士余主席說,為了使繼續穩步推進和適時實施注冊制改革於法有據,保持工作的連續性,避免市場產生疑慮和誤讀,並為修訂證券法進一步積累實踐經驗,建議授權決定實施期限延長二年至2020年2月29日。這個表態對於市場來說,體現了管理層對市場呵護態度,相當於給投資者吃了個定心丸,有利於A股市場走強。
確實如此,A股市場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市場的成熟度有所提高,但參與者的成熟度離實施注冊制改革還有不小的差距。比如在市場中佔比較大的散戶投資者並不具備定價能力,對於新股的辨識度比較低。如果現在放開注冊制,可能會讓一部分績差公司甚至騙子公司上市,從而損害中小投資者的利益。
另外,目前A股市場信息披露制度仍不健全,部分公司存在信息披露不及時、不完善、不準確等現象,嚴重損壞中小投資者利益。除此之外,A股退市制度也有待完善,而中國資本市場的退市制度還沒有實現常態化。數據顯示,自2001年中國證券市場建立退市制度以來,截至目前A股市場共計94家公司退市,平均每年僅有5.5家退市,遠遠小於每年上市新股數。
注冊制是指擬上市公司向證券交易所提出申請,交易所對於上市公司交的材料進行完備性審核,只要不出現違規的、不符合上市的條件,都可以上市。也就是說注冊制是由市場來判斷這個公司有沒有價值,決定發行價格。注冊制是美國等成熟市場普遍實行的一種新股發行制度。但是在引入成熟市場制度的時候,要考慮到A股的實際情況,畢竟在成熟市場適用的制度在A股現階段不一定適用。
在現行審批制之下,發審委對上市的新股進行嚴格審核,審核成功之後才能夠上市,這樣可以過濾掉大部分造假的公司,或者有問題的公司。但仍然有一些公司矇混過關,在上市之後,出現業績變臉、甚至業績陷阱。如果現在實施注冊制,不進行嚴格審核,那可能會讓更多類似的騙子公司上市,這對於二級市場來說,肯定是不利的。A股市場投資者的成熟度不夠,加上在A股上市公司中,缺乏誠信的公司數量比成熟市場要多,更重要的是A股相關的法律法規建設不夠健全,即對一些違法者、造假者的懲罰力度比較低,造假者的違法成本比較低。過去這些年,A股出現了很多有問題的公司,比如最近股價暴跌的樂視網、獐子島等等,它們給投資者造成了巨大損失,因此在A股實行注冊制要非常謹慎。
新股發行體制改革是關系重大的一種改革,監管層一直採取很審慎的態度。改革是為了市場的長遠健康發展,是為了引導投資者價值投資理念。根據有關方面的表態,注冊制改革的方向不變,但是一定要考慮到實際情況,要等時機成熟之後再推出注冊制。所以在短期之內,不會推出實施注冊制。
這兩年,隨著市場的穩定,IPO已經恢復了正常。隨著發行的提速,2017年一共成功上市的IPO企業有436家,創出歷史新高,相比2016年的227宗,增長92.07%。2017年新股融資規模2,301.09億元,高於2016年的1,496.08億元,增長53.81%。可見,我國新股發行已經進入正常狀態,現階段IPO排隊的公司也在逐步消化,IPO堰塞湖問題有所緩解。值得注意的是,IPO審核從嚴成為常態,從2017年10月份新一屆發審委履職以來,IPO審核從嚴把關,過會率連創新低,甚至一度出現「六過一」、「零通過」的局面,從源頭上嚴格把關,最大程度上保護中小投資者利益。
現在A股市場處於從底部慢慢攀升的階段,大盤整體走勢並不強勁,而美股等海外的成熟市場已經走了八、九年的牛市,和我們關聯度最高的港股也已經走出了大牛市,可以說A股是需要悉心呵護的一個市場,牛市的基礎和牛市的信心還比較薄弱,在這個時候推遲了注冊制改革,對於市場來說,體現了管理層對股市呵護的態度,有利於A股市場逐步走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