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表示升降官职的专有名词
1. 古汉语表示中表示官职"升迁"的词有哪些
【官职的任免升降】“三省六部”制出现以后,官员的升迁任免由吏部掌管。官职的任免升降常用以下词语:
(1)拜。用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官职或名位。如《(指南录后序》中的“于是辞相印不拜”,就是没有接受丞相的印信,不去就职。
(2)除。拜官授职,如“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一句中的“除”,就是授予官职的意思。
(3)擢。提升官职,如《战国策·燕策》:“先王过举,擢之乎宾客之中,而立之乎群臣之上。”
(4)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为易于区分,人们常在“迁”字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升级叫迁升、迁授、迁叙,降级叫迁削、迁谪、左迁,平级转调叫转迁、迁官、迁调,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
(5)谪。降职贬官或调往边远地区。《岳阳楼记》“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中的“谪”就是贬官。
(6)黜。“黜”与“罢、免、夺”都是免去官职。如《国语》:“公将黜太子申生而立奚齐。”
(7)去。解除职务,其中有辞职、调离和免职三种情况。辞职和调离属于一般情况和调整官职,而免职则是削职为民。
(8)乞骸骨。年老了请求辞职退休,如《张衡传》:“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2. 古代关于官职任、免、升、降、平调的词语
代表示官职任免调动的文言词语归纳
一、表“授官、做官”的词语
1.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
2.除:任命,授职(一般指免去旧职授予新职)。
如①李密《陈情表》:寻蒙国恩,除臣冼马。
3.察:考察后予以推荐、选举。
4.荐:由地方政府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5.举:由地方政府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文选•陈情表》: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6.授:授予官职。
7.选: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
8.起:重新启用,任以官职。
9.复:恢复原职务。如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
10.征:由朝廷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征召,特指君招臣。
11.仕:做官。如《论语•子张》:学而优则仕。
12.仕宦:做官,任官职。如《孔雀东南飞》: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
13.仕进:进身为官。
14.任:担负、担任。
二、表“调动、补任”的词语。
1.改:改任官职。
2.调、徙、转:调动官职(特定语境下可以表示升职或降职)。
3.迁:调动改派。一般情况下,“转迁”“迁调”表示调职;“右迁”“迁除”表示升职;“左迁”“迁谪”表示削职降等。
4.累迁:表示多次调动。
5.放:京官调任地方官。
6.出:京官外放,与“放”意思相近。
7.补:补任空缺官职。
8.荫补:靠先人的业绩补缺做某官。
三、表“升官、加封”的词语。
1.拜:按一定礼节授予(任命)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
如①《三国志•蜀书•诸葛亮传》:拜亮为丞相。
2.晋、进:晋升官职,提高职位或级别。如成语“加官晋爵”。
3.加:加封,即在原来官衔上增加某种荣衔,一般可以享受一些特权。
4.超迁:越级升迁。
5.擢:在原官职上提拔官职。
6.超擢:破格提拔。
7.陟:提升官职。如诸葛亮《出师表》: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8.升:提升。
9.拔:提升没有官职的人。
如《文选•陈情表》:过蒙拔擢,宠命优渥。
10.提:提拔。
四、表“贬官、免官”的词语。
1.贬:①降低官职,降级。②降职并外放。
2.窜:放逐、贬官。
3.放:一般指由京官改任地方官。
4.谪:降职,封建时代把高级官吏降职并调到边远地方做官。如范仲淹《岳阳楼记》: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5.左迁:降职贬官,特指贬官在外。
6.左除、左降、左转:降职。
7.出:离开京城外调,一般指贬官(与“入”相对,古人一般以入京任官为荣),有时也指平调。
8.出宰:京官外放出任地方官。
9.黜、绌:废掉官职。
如《司马迁〈屈原列传〉》:屈平既绌。
10.免:罢免官职。
11.夺:削去,罢免。
五、表“辞官”的词语。
1.告老:官员年老辞职。
2.解官:辞去官职。
3.请老:古代官吏请求退休养老。
4.乞身:古时认为官吏做官是委身事君,因此称请求退职为“乞身”。
5.乞骸骨:古代官吏请求退职,意思是使骸骨归葬故乡。
6.移病:上书称病,为居官者请求退职的委婉语。
7.谢病:托病引退或谢绝宾客。
8.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
六、表“兼职、代理”的词语。
1.假:临时的、代理的。如《史记•项羽本纪》:乃相与共立羽为假上将军。
2.兼:兼任,同时监管。
3.领:兼任(较为低级的官职)。如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王子晞为尚书,领行营节度使,寓军郐州。
4.判:高位兼任低职或以京官出任地方官。
5.权:暂时代理官职。
6.摄:暂代官职。
7.署:暂任、代理官职。
8.守:代理官职。
9.行:代理官职。
七、与“官员任职相关”的词语。
1.知:主持。
2.典:主持;主管。
3.主:主持,掌管。
4.视事:官吏到职开始工作;在任。
5.下车:新官到任
6.坐:因犯……罪或错误。如《汉书》:群臣坐陷王于恶不道,皆诛死者二百余人。
7.封:指帝王将爵位或土地赐给臣子。
8.秩满:官吏任期届满。
9.行部:巡行部属(汉制,刺史常于八月巡视部署,考察刑政,称为行部。)
3. 古人对升降官职的称呼
【官职的任免升降】"三省六部"制出现以后,官员的升迁任免由吏部掌管。官职的任免升迁常用以下词语: (1) 拜。用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官职或名位。 (2) 除。拜官授职,就是授予官职的意思。 (3) 擢。提升官职。 (4) 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 (5) 谪。降职贬官或调往边远地区。 (6) 黜。"黜"与"罢、免、夺"都是免去官职。 (7) 去。解除职务,其中有辞职、调离和免职三种情况。辞职和调离属于一般情况和调整官职,而免职则是削职为民。 (8) 乞骸骨。年老了请求辞职退休。
【爵】即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
【丞相】是封建官僚机构中的最高官职,是秉承君主旨意综理全国政务的人。有时称相国,常于宰相通称,简称"相"。
【太师】指两种官职。其一,古代称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后多为大官加衔,表示恩宠而无实职。其二,古代又称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为"东宫三师",都是太子的老师,太师是太子太师的简称,后来也逐渐成为虚衔。
【尚书】最初是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隋代始设六部,唐代确定六部为吏、户、礼、兵、刑、工,各部以尚书、侍郎为正副长官。
【学士】魏晋时是掌管典礼、编撰诸事的官职。唐以后指翰林学士,成为皇帝的秘书、顾问,参与机要,因而有"内相"之称。明清时奉旨、侍读、侍讲、编修、庶吉士等虽亦为翰林学士,但与唐宋时翰林学士的地位和职掌都不同。
【上卿】周代官制,天子及诸侯皆有卿,分上中下三等,最尊贵者谓"上卿"。
【大将军】先秦、西汉时是将军的最高称号。魏晋以后渐成虚衔而无实职。明清两代于战争时才设大将军官职,战后即废除。
【参知政事】又简称"参政",是唐宋时期最高政务长官之一,与同平章事、枢密使、枢密副使合称"宰执"。 【军机大臣】军机处是清代辅佐皇帝的政务机构。任职者无定员,一般由亲王、大学士、尚书、侍郎或京堂兼任,称为军机大臣。军机大臣少则三、四人,多则六、七人,被称为"枢臣"。
【御史】本为史官,秦以后置御史大夫,职位仅次于丞相,主管弹劾、纠察官员过失诸事。
【枢密使】枢密院的长官。唐时由宦官担任,宋以后改由大臣担任,枢密院是管理军国要政的最高国务机构之一,枢密使的权力与宰相相当,清代军机大臣往往被尊称为"枢密"。
【左徒】战国时楚国的官名,与后世左右拾遗相当。主要职责是规谏皇帝、举荐人才。
【太尉】元代以前的官职名称。是辅佐皇帝的最高武官,汉代称大司马。宋代定为最高一级武官。
【上大夫】先秦官名,比卿低一等。
【大夫】各个朝代所指的内容不尽相同,有时可指中央机关的要职。
【士大夫】旧时指官吏或较有声望、地位的知识分子。
【太史】西周、春秋时为地位很高的朝廷大臣,掌管起草文书、策命诸侯卿大夫、记载史事,兼管典籍、历法、祭祀等事。秦汉以后设太史令,其职掌范围渐小,其地位渐低。
【长史】秦时为丞相属官,两汉以后成为将军属官,是幕僚之长。
【侍郎】初为宫廷近侍。东汉以后成为尚书的属官。唐代始以侍郎为三省(中书、门下、尚书)各部长官(尚书)的副职。
【侍中】原为正规官职外的加官之一。因侍从皇帝左右,地位渐高,等级超过侍郎。魏晋以后,往往成为事实上的宰相。
【郎中】战国时为宫廷侍卫。自唐至清成为尚书、侍郎以下的高级官员,分掌各司事务。
【参军】"参谋军务"的简称,最初是丞相的军事参谋,晋以后地位渐低,成为诸王、将军的幕僚,隋唐以后逐渐成为地方官员。
【令尹】战国时楚国执掌军政大权的长官,相当于丞相。明清时指县长。
【都尉】职位次于将军的武官。
【司马】各个朝代所指官位不尽相同。战国时为掌管军政、军赋的副官。
【节度使】唐代总揽数州军政事务的总管,原只设在边境诸州;后内地也遍设,造成割据局面,因此世称"藩镇"。
【经略使】也简称"经略"。唐宋时期为边防军事长官,与都督并置。明清两代有重要军事任务时特设经略,官位高于总督。
【刺使】原为巡察官名,东汉以后成为州郡最高军政长官,有时称为太守。
【巡抚】明初指京官巡察地方。清代正式成为省极地方长官,地位略次于总督,别称"抚院"、"抚台"、"抚军"。
【校尉】两汉时期次于将军的官职。
【教头】宋代军中教练武艺的军官。
【提辖】宋代州郡武官的官名,主管训练军队、督捕盗贼等事务。
【从事】中央或地方长官自己任用的僚属,又称"从事员"。
【知府】即"太守",又称"知州"。
【县令】一县的行政长官,又称"知县"。
【里正】古代的乡官,即一里之长。
【里胥】管理乡里事务的公差。
后宫官职:
王后以下定五等:夫人、昭仪、婕妤、容华、美人。魏文帝时增设贵嫔、淑媛、修容、顺成、良人五等。明帝时又增淑妃、昭华、修仪三等,省除顺成,这样在皇后以下定制十二等级: 1)夫人,位次皇后,爵无所视; 2)贵嫔,位次皇后,在夫人下,爵无所视; 3)淑妃,位视相国,爵比诸侯王; 4)淑媛,位视御史大夫,爵比县公; 5)昭仪,爵比县侯; 6)昭华,爵比乡侯; 7)修容,爵比亭侯; 8)修仪,爵比关内侯; 9)婕妤,视中二千石; 10)容华,视真二千石; 11)美人,视比二千石; 12)良人,视千石。还有:
1、远古尧时期 司空掌管水利、建筑的官员 后稷掌管农业的官员 工师掌管制做器物的官员 虞掌管山泽的官员 典乐掌管教育、音乐的官员 2、秦 郎中令掌管宫殿门户(秦) 督道仓吏管理官仓内粮食的官员(秦) 御史大夫制定保管法律、政令的司法官员(秦) 3、汉、三国时期 太史令职掌文史、星历的官员 大农丞管领盐铁事务的官员 中郎将统领皇帝侍从的官员 典属国掌管少数民族各部的事务的官员 大长秋皇后的近侍,用来宣达皇后的旨意以及管理宫中事务的官员 武骑常侍皇帝的侍从 都尉即郡尉,武官名,掌握一郡的军事,官阶略低于太守,秩比二千石 骑郎将统帅骑兵的将官,秩比千石 骁骑都尉禁卫军将官 未央卫尉未央宫禁卫军长官 长乐卫尉长乐宫禁卫军长官 前、后、左、右将军职位仅次于上卿 轻车将军汉时杂号将军之一 骠骑将军官位仅低于大将军 长史大将军的秘书 建章监监督建章宫羽林军的长官 骑都尉羽林军长官,秩比二千石 待中郎在皇帝左右侍奉的官员,汉制,侍中是在原官职上特加的荣衔 国相相当于太守 常侍皇帝的侍从近臣,东汉光武帝后都用宦官充任 典军校尉武官,统领皇帝宿卫兵的长官,汉灵帝中平五年,即公元188年,设置了西园八校尉,。典军校尉是其中之一 御使中丞汉代掌管宫廷藏书之处的官员 兰台令史在藏书之处典校图籍,管理劾奏等文书档案 太守专门治理一个郡,掌握生杀大权 4、宋 通直郎随奉太子的侍从官 承信郎武职官最后一阶,宋武职共有52阶。 成忠郎武职官第48阶,充左班殿前侍卫官。 秉义郎武职官第45阶 武翼郎武职官第41阶 宣抚使负责督察军事的重任,职位高于安抚使。 节级弓手班头,统制弓手,听命于县尉。 巡检掌训治甲兵巡逻州邑、擒捕盗贼事务,属于较高一级官职。 通判由朝廷中央直接派遣,有权和知州(知府)共同处理事务,并监督行动。 士曹参军州府六曹之一,掌婚姻、田土、斗殴等诉讼案。 司录参军书写六曹公文的专职官员。 局务官掌监造盐、铁等业的官员。 主簿掌出纳官物、销注簿籍等事的县级官员,官阶次于县丞。 县尉掌管训练兵丁、防*禁暴、查缉走私等治安事务的县级官员。 兵曹六曹之一,置参军一人掌兵事、缉捕等事。 兵马都监马步军统制官。 都监有两种,一种是路分都监,掌本路禁军的屯戍、训练和边防事。另一种是州府都监,掌本城军队的屯戍、训练、器甲、差使等事。 监当官州府所设掌管征收茶、盐、酒税事务的官员。 典级掌礼仪制度的官员。 胥吏办理文书的小吏。 都统制属于御营使,为监护诸军将领协同作战的军事长官。 同都统制官职相当于副都统制。 御营使统管全国军事。 保义郎右班殿前侍卫官。 团练使州府一级的常设武官,从五品。 钤辖重要州、郡或路屯禁兵统制官。有路分钤辖、州钤辖。 武经郎又称西京左藏库副使,即西京(洛阳)供备库副职武官 朝奉郎又称左、右司谏,即谏议官,位次于谏议大夫下。 宣谕使、抚谕使中央派往各地巡察民情,处理冤狱,措置营田的监时性官员,即所谓“钦差大臣”。 忠训郎又叫“左侍禁”即内宫侍卫官。 镇抚使由中央委派负责一个地区或几个州府军事防务的临时设官。负责辖区军事防务兼理民政、财政等事务。 宜文字简称“机宜”如同秘书或机要秘书。 龙图阁学士皇帝侍从的荣衔,掌管御书、御制文集、典籍、属籍、世谱等事。 提举原意管理,主管专门事务,提举宫观,为安置罢退的大臣而设,光领俸禄不管事。 枢密使掌全国军机、边备、征战等事的最高军事长官。 大理评事签书判官掌管刑狱的京官。 参政知事宰相的辅助,通称“使相”。 起居舍人又称右使,皇帝的近臣,负责记载皇帝的言行。 中书舍人地位比起居舍人高,掌管起草诏书。 翰林学士皇帝最亲近的顾门兼秘书,权力极大,有“内相”之称,往往是“将相之储”。 5、唐 观察使管理一道或几个州的地方行政、监察长官 左右神策军护军中尉中央禁卫军之神策军的最高将领 礼部侍郎掌贡举、礼仪的行政长官 京兆尹长安地区最高行政长官 防御使负责一州或数州军事的地方长官 招讨草贼使专为镇压农民起义或讨伐逆叛而设置的军事长官 监军判官监军使下的副职 行营都统为镇压和讨伐而设置的出征兵统帅 侍御史负责纠察的官员 右卫将军中央禁卫军军事长官之一 左神武大将军中央禁卫军之军事长官 校书郎太子东宫所属学馆中校勘典籍的官员 尚书右仆射中央最高行政机构尚书省的长官 率府率太子东宫侍卫长官 金吾大将军中央禁卫军军事长官之一 尚书左右仆射全面负责行政事务的长官 刺史州的最高行政长官 折冲都尉一府之军事长官。统兵两千、一千、八百不等 校尉一团之军事长官。有兵三百 队正一队之军事长官。有兵五十 车驾检校官负责皇帝车驾并开路后保驾安全的安员 转运租庸盐铁使设置造船厂,保证漕运水上工具(唐,下同) 光禄卿主管膳食事务的长官 将作大匠负责营造建筑事务的长官 兵部尚书主管全国军事政务长官 司农卿主管农业事务的最高长官 鸿胪卿负责接待来宾事务的长官 虞部郎中负责山林绿化的官员 民部尚书主管财政的最高政务长官 吏部尚书主管人事的最高政务长官 尚辇奉御专管御用车辆的长官 中郎将正四品 郎将从五品,地方府兵将领 子将从五品下 中书令即内史,最高辅政官 右拾遗咨询建议官员 宗正卿主管皇族事务的官员 右补阙咨询建议官员 前锋游弈使前哨巡逻官 左散骑常侍议政官之一 6、宋 通直郎随奉太子的侍从官 承信郎武职官最后一阶,宋武职共有52阶。 成忠郎武职官第48阶,充左班殿前侍卫官。 秉义郎武职官第45阶 武翼郎武职官第41阶 宣抚使负责督察军事的重任,职位高于安抚使。 节级弓手班头,统制弓手,听命于县尉。 巡检掌训治甲兵巡逻州邑、擒捕盗贼事务,属于较高一级官职。 通判由朝廷中央直接派遣,有权和知州(知府)共同处理事务,并监督行动。 士曹参军州府六曹之一,掌婚姻、田土、斗殴等诉讼案。 司录参军书写六曹公文的专职官员。 局务官掌监造盐、铁等业的官员。 主簿掌出纳官物、销注簿籍等事的县级官员,官阶次于县丞。 县尉掌管训练兵丁、防*禁暴、查缉走私等治安事务的县级官员。 兵曹六曹之一,置参军一人掌兵事、缉捕等事。 兵马都监马步军统制官。 都监有两种,一种是路分都监,掌本路禁军的屯戍、训练和边防事。另一种是州府都监,掌本城军队的屯戍、训练、器甲、差使等事。 监当官州府所设掌管征收茶、盐、酒税事务的官员。 典级掌礼仪制度的官员。 胥吏办理文书的小吏。 都统制属于御营使,为监护诸军将领协同作战的军事长官。 同都统制官职相当于副都统制。 御营使统管全国军事。 保义郎右班殿前侍卫官。 团练使州府一级的常设武官,从五品。 钤辖重要州、郡或路屯禁兵统制官。有路分钤辖、州钤辖。 武经郎又称西京左藏库副使,即西京(洛阳)供备库副职武官 朝奉郎又称左、右司谏,即谏议官,位次于谏议大夫下。 宣谕使、抚谕使中央派往各地巡察民情,处理冤狱,措置营田的监时性官员,即所谓“钦差大臣”。 忠训郎又叫“左侍禁”即内宫侍卫官。 镇抚使由中央委派负责一个地区或几个州府军事防务的临时设官。负责辖区军事防务兼理民政、财政等事务。 宜文字简称“机宜”如同秘书或机要秘书。 龙图阁学士皇帝侍从的荣衔,掌管御书、御制文集、典籍、属籍、世谱等事。 提举原意管理,主管专门事务,提举宫观,为安置罢退的大臣而设,光领俸禄不管事。 枢密使掌全国军机、边备、征战等事的最高军事长官。 大理评事签书判官掌管刑狱的京官。 参政知事宰相的辅助,通称“使相”。 起居舍人又称右使,皇帝的近臣,负责记载皇帝的言行。 中书舍人地位比起居舍人高,掌管起草诏书。 翰林学士皇帝最亲近的顾门兼秘书,权力极大,有“内相”之称,往往是“将相之储”。 7、明 尚书六部(吏、户、礼、兵、刑、工)中各部正官。 侍郎六部中各部的副官。 布政使一省之民事财务总管。 按察使一省之司法掌握者。 都指挥使一省之兵权掌握者。 殿阁大学士皇帝的顾问人员。以后逐渐权重,成为实际的宰相。
后宫宫女官职
朝没有明确规定宫女的等级,但是根据她们所服伺主子的等级的高低,宫女的实际地位有微妙的不同,譬如说,皇太后身边的宫女肯定比答应、常在身边的宫女更有权势。要说等级的话,被称作“姑姑”的,都是资格比较老的宫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支配新来的和负责杂役的宫女。
嫔妃 中国古代帝王侍妾的统称。嫔原指女官,妃指地位次于后的妾。据记载,周代的制度是:“天子后六宫,三夫人 ,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女御”,除皇后之外都是妾侍。秦始皇统一天下,尽收六国宫女充实内廷,品级爵位分列8等。汉武帝将妃嫔的等级分为14级,如昭仪、婕妤、
4. 古代官职升降用语
一、表示任职的:
1、任:担当,担任。
2、征: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
3、授:给予官职。
4、拜:授予官职,任命。
5、举:推荐,推举,也指由地方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6、起:重新启用,任以官职。
7、简:任命,选拔。
8、进:出来做官。
9、拔:提升没有官职的人。
10、辟(音b):征召,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
11、赐:赏赐有功之臣以爵位。
12、除:任命、授职,一般指免去旧职授予新职。
13、选: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
14、复:恢复原职务。
15、仕:做官。
二、表示升职的:
1、升:升官。
2、陟:进用,升职。
3、擢:由选拔而提升。
4、迁:调动官职,一般是提升调用。但左迁则是指降职、贬官。
5、徙:升职。
6、超迁:越级破格提升。
7、加:加封,即在原来官衔上增加某种荣衔,一般可以享受一些特权。
8、拔:提升没有官职的人。
9、提:提拔。
10、晋、进:晋升官职,提高职位或级别。
三、表示降职、免职的:
1、贬:降职。
2、谪:被罚流放或降职。
3、出:离开京城外调,一般指贬官(与入相对,古人一般以入京任官为荣)。
4、左迁:降职(贬官)。
5、放:特指京官改任外官(地方官),也指贬官流放。
6、迁:流放,放逐。
7、夺:削除。
8、黜:官员因过失而解除职务。
9、窜:放逐、贬官。
10、免:罢免官职。
四、表示兼职的:
1、领:本职之外兼较低它职。
2、假:暂时代理。
3、行:代理官职。
4、署:指代理无本官的职务。
5、兼:同时掌管,兼任。
6、权:暂代官职。
7、判:高位兼低职。
8、摄:暂代官职。
五、表示职位调动的:
1、调:调动官职。
2、转:转任,平调。
3、徙:调动官职。
4、改:改任官职。
5、补:补任空缺官职。
6、迁:调动改派,调职。
7、累迁:表示多次调动。
8、出:京官外放,与放意思相近。
六、表示辞官、退休的:
1、告老:官员年老辞职。
2、解官:辞去官职。
3、乞骸骨:古代官吏请求退职,意思是使骸骨归葬故乡。
4、请老:古代官吏请求退休养老。
5、乞身:古时认为官吏做官是委身事君,躯体不再由自己支配,因此称请求退职为乞身。
6、移病:上书称病,为做官者请求退职的委婉语。
7、谢病:托病引退或谢绝宾客。
5. 古代汉语中与官职升降有关的词语有哪些
一) 表示任命,授予官职
①拜 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除 德佑二年二月十九日,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除”是去旧职授新职。(《〈指南录〉后序》)
③授 贾雨村授了应天府。(《红楼梦》第四回)
④赏 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谭嗣同传》)
说明:“授”从授予印等物而来,“赏”从奖励而来,有赐予官职、爵位义。
⑤封 未有封侯之赏。(《鸿门宴》)
⑥赠 赠谥美显,荣于身后。(《五人墓碑记》)
同是君主授予,生时为“封:,死后为”赠。”封“也有用于授予土地方面的,如“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六国论》)。
⑦通籍 通籍后,俸去书来。(《黄生借书说》)
“通籍”,出任、做官。
⑧守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
“守”为任命,意为“任……太守”,同理,“总督两广”即“任两广总督”。
(二)表示提升官职
⑨升 既而胡即放宁夏知府,旋升宁夏道。(《谭嗣同》)
⑩迁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张衡传》)
说明:“迁”一般指升官,但也有作一般调动讲的,如“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记王忠肃公翱事》);也有作降职远调的,如“迁客骚人”(《岳阳楼记》)。
{11}擢 奏对称旨,超擢四品卿衔军机章京。
“擢”为提升,“超擢”为破格提升。(《谭嗣同》)
{12}陟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陟”本为上升之意,此处为提升(官职)。(《出师表》)
(三)表示降(贬)低官职
{13}左迁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琵琶行》)
{14}谪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
{15}迁谪 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琵琶行》)
{16}放 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列传》)
{17}出官 予出官二年。(《琵琶行》)
说明:古代,右表示高贵的位置,左表示较低的位置,故“左迁”为贬官降职;“迁谪”侧重于“谪”,即降官远调;“放”有流放、放逐义,从色彩上讲,是贬职;“出官”是贬职调离,而“出为河间相”(《张衡传》)的“出”为出任(地方官)
(四)表示一般调动
{18}徙 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张衡传》)
{19}调 婿竟不调。(《记王忠肃公翱事》)
{20}改 后公改两广,太监泣别。(《记王忠肃公翱事》)
{21}转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张衡传》)
说明:“徙”是迁移之意,此处引申为调动;“改”为改换、调换
(五)表示辞官
{22}辞 轻辞古之天子。(《五蠹》)
{23}让 古之让天子者。(《五蠹》)
{24}乞骸骨 上书乞骸骨。(《张衡传》)
说明:“辞”是辞退;“让”是禅让;“乞骸骨”,年老而申请退休。
6. 古代表示升官的词有什么
【官职的任免升降】“三省六部”制出现以后,官员的升迁任免由吏部掌管。官职的任免升降常用以下词语:
(1)拜。用一定的礼仪授予某种官职或名位。如《(指南录(后序)中的“于是辞相印不拜”,就是没有接受丞相的印信,不去就职。
(2)除。拜官授职,如“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一句中的“除”,就是授予官职的意思。
(3)擢。提升官职,如《战国策·燕策》:“先王过举,擢之乎宾客之中,而立之乎群臣之上。”
(4)迁。调动官职,包括升级、降级、平级转调三种情况。为易于区分,人们常在“迁”字的前面或后面加一个字,升级叫迁升、迁授、迁叙,降级叫迁削、迁谪、左迁,平级转调叫转迁、迁官、迁调,离职后调复原职叫迁复。
(5)谪。降职贬官或调往边远地区。《岳阳楼记》“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中的“谪”就是贬官。
(6)黜。“黜”与“罢、免、夺”都是免去官职。如《国语》:“公将黜太子申生而立奚齐。”
(7)去。解除职务,其中有辞职、调离和免职三种情况。辞职和调离属于一般情况和调整官职,而免职则是削职为民。
(8)乞骸骨。年老了请求辞职退休,如《张衡传》:“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征拜尚书。”
(一) 表示任命,授予官职
①拜 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除 德佑二年二月十九日,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除”是去旧职授新职。(《〈指南录〉后序》)
③授 贾雨村授了应天府。(《红楼梦》第四回)
④赏 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谭嗣同传》)
说明:“授”从授予印等物而来,“赏”从奖励而来,有赐予官职、爵位义。
⑤封 未有封侯之赏。(《鸿门宴》)
⑥赠 赠谥美显,荣于身后。(《五人墓碑记》)
同是君主授予,生时为“封:,死后为”赠。”封“也有用于授予土地方面的,如“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六国论》)。
⑦通籍 通籍后,俸去书来。(《黄生借书说》)
“通籍”,出任、做官。
⑧守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
“守”为任命,意为“任……太守”,同理,“总督两广”即“任两广总督”。
(二)表示提升官职
⑨升 既而胡即放宁夏知府,旋升宁夏道。(《谭嗣同》)
⑩迁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张衡传》)
说明:“迁”一般指升官,但也有作一般调动讲的,如“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记王忠肃公翱事》);也有作降职远调的,如“迁客骚人”(《岳阳楼记》)。
{11}擢 奏对称旨,超擢四品卿衔军机章京。
“擢”为提升,“超擢”为破格提升。(《谭嗣同》)
{12}陟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陟”本为上升之意,此处为提升(官职)。(《出师表》)
(三)表示降(贬)低官职
{13}左迁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琵琶行》)
{14}谪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
{15}迁谪 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琵琶行》)
{16}放 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列传》)
{17}出官 予出官二年。(《琵琶行》)
说明:古代,右表示高贵的位置,左表示较低的位置,故“左迁”为贬官降职;“迁谪”侧重于“谪”,即降官远调;“放”有流放、放逐义,从色彩上讲,是贬职;“出官”是贬职调离,而“出为河间相”(《张衡传》)的“出”为出任(地方官)
(四)表示一般调动
{18}徙 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张衡传》)
{19}调 婿竟不调。(《记王忠肃公翱事》)
{20}改 后公改两广,太监泣别。(《记王忠肃公翱事》)
{21}转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张衡传》)
说明:“徙”是迁移之意,此处引申为调动;“改”为改换、调换
(五)表示辞官
{22}辞 轻辞古之天子。(《五蠹》)
{23}让 古之让天子者。(《五蠹》)
{24}乞骸骨 上书乞骸骨。(《张衡传》)
说明:“辞”是辞退;“让”是禅让;“乞骸骨”,年老而申请退休。
7. 古代关于官职任、免、升、降、平调的词语有哪些
一、关于任职授官的有:
任(担当,担任)
授(授官,任命)
除(任命,授职)
拜(授给官职)
征(征召,特指君召臣,即由君王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员。)
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
荐(推荐,由地方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举(推荐,推举,也指由地方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起(起用人任以官职或重新启用,任以官职)、提(提拔)
拔(提升没有官职的人)
封(帝王授予臣子土地、封号或爵位)
赠(用于追封已故者以爵位)
赐(赏赐有功之臣以爵位)
赏(由皇帝特旨颁布,赐予官职、官衔或爵位)
二、关于提升职务的有:
擢(提升官职)超擢(破格提拔)拔擢(用于由低级到高级的升迁)
陟(提升,提拔)
升(提升)
进(用于较高职务)
起复(恢复原职务)
超迁(越级破格提升)《史记•贾谊传》:“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三、关于调动职务的有:
转、移、调、徙(一般的调动,调迁)
迁(调动官职,一般指升官)
出(指出京受任)
补(补充缺职或由候补而正式任命)
四、关于降级免职的有:
罢、免、解、黜、夺(官员因过失而解除职务)
放(“委任委派”的意思,有时也指京官调任外地)
贬、谪(因过失而降级)
革、褫(皆为“革除”的意思,指撤职查办。褫,音chì)
左迁(降级使用,贬官)
开缺(官员因故去职或者死亡,职位一时空缺,另选他人充任)
致仕(带职退休)
8. 古代汉语中与官职升降有关的词语有哪些
(一)表示任命,授予官职;①拜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②除德佑二年二月十九日,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除”是去旧职授新职;④赏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说明:“授”从授予印等物而来,“赏”从奖励而来,;⑤封未有封侯之赏;⑥赠赠谥美显,荣于身后;同是君主授予,生时为“封:,死后为”赠;⑦通籍通籍后,俸去书来;“通籍”,出任、做官;⑧守滕子京谪
(一) 表示任命,授予官职
①拜 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除 德佑二年二月十九日,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除臣冼马
“除”是去旧职授新职。(《〈指南录〉后序》) ③授 贾雨村授了应天府。(《红楼梦》第四回)
④赏 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谭嗣同传》)
说明:“授”从授予印等物而来,“赏”从奖励而来,有赐予官职、爵位义。
⑤封 未有封侯之赏。(《鸿门宴》)
⑥赠 赠谥美显,荣于身后。(《五人墓碑
记》)
同是君主授予,生时为“封:,死后为”赠。”封“也有用于授予土地方面的,如“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六国论》)。
⑦通籍 通籍后,俸去书来。(《黄生借书说》)
“通籍”,出任、做官。
⑧守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 “守”为任命,意为“任……太守”,同理,“总督两广”即“任两广总督”。
(二)表示提升官职
⑨升 既而胡即放宁夏知府,旋升宁夏道。(《谭嗣同》)
⑩迁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
中,再迁为太史令。(《张衡传》)
说明:“迁”一般指升官,但也有作一般调动讲的,如“而翁长铨,迁我京职,则汝朝夕侍母”(《记王忠肃公翱事》);也有作降职远调的,如“迁客骚人”(《岳阳楼记》)。
{11}擢 奏对称旨,超擢四品卿衔军机章京。
“擢”为提升,“超擢”为破格提升。(《谭嗣同》)
{12}陟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陟”本为上升之意,此处为提升(官职)。(《出师表》)
(三)表示降(贬)低官职
{13}左迁 元和十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琵琶行》)
{14}谪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
{15}迁谪 感斯人言,是夕始觉有迁谪意。(《琵琶行》)
{16}放 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列传》)
{17}出官 予出官二年。(《琵琶行》) 说明:古代,右表示高贵的位置,左表示较低的位置,故“左迁”为贬官降职;“迁谪”侧重于“谪”,即降官远调;“放”有流放、放逐义,从色彩上讲,是贬职;“出官”是贬职调离,而“出为河间相”(《张衡传》)的“出”为出任(地方官)
9. “拜”“除”“授”,还有哪些古代官职升降的专业用语
1、任:担当,担任。
2、征: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
3、授:给予官职。
4、拜:授予官职,任命。
5、举:推荐,推举,也指由地方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6、起:重新启用,任以官职。
7、简:任命,选拔。
8、进:出来做官。
9、拔:提升没有官职的人。
10. 古文中表示官职升降的词,有没有"拜"字
有
升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