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代理成本
『壹』 负债融资对股权代理成本有什么影响(简答题)
关于最优资本结构决定的理论主要有三种观点:权衡理论、代理成本理论、控制权理论。权衡理论认为,负债可以为企业带来税额庇护利益,但各种负债成本随负债比率增大而上升,当负债比率达到某一程度时,息税前盈余(EBIT)会下降,同时企业负担代理成本与财务拮据成本的概率会增加,从而降低企业的市场价值。因此,企业融资应当是在负债价值最大和债务上升带来的财务拮据成本与代理成本之间选择最佳点;代理成本理论则认为,在确定企业最佳资本结构时,企业必须在综合考虑两种代理成本的基础上做出权衡取舍,在给定内部资金水平下,能够使总代理成本最小的权益和负债比例,就是最佳的资本结构。JensenandMeckling(1976)认为最优资本结构选择在使得股权融资和债务融资的代理成本达到最小的点上。即当债权融资所导致的股权代理成本降低恰好与债权代理成本相等时,企业达到最优资本结构;控制权理论则认为,最优资本结构存在干控制权收益与控制权损失恰好相等的那一时点。如HarrisandRaviv(1991)认为在职经理通过权衡其持股收益与控股损失确定其最优资本结构;Israel(1991)认为企业最优资本结构是权衡接管中因负债增加而导致的目标企业收益增加效应与接管可能性减少效应的结果。
『贰』 管理层持股怎样降低企业的代理成本最好有和不持股时的对比
靠,这不是财务税务知识,是委托代理理论的知识。代理成本也不是会计术语,是一个泛指。总之就是说管理层和股东的利益因为持股而趋于一致
『叁』 现金股利不是可以降低代理成本吗,为什么又会成为控股股东掠夺
PRSDBLOGAffectedRowCount @PackageType,1350,@@RowCount
while @@rowcount>1
delete
from temp
OUTPUT deleted.*
INTO temp_deleted
WHERE OperateTime > @CurrentDate
exec PRSDBLOGAffectedRowCount
set rowcount 0
『肆』 股票回购 降低代理成本 能否解释一下怎么降低了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公司将回购的股票作为“库藏股”保留,仍属于发行在外的股票,但不参与每股收益的计算和分配。库藏股日后可移作他用,如发行可转换债券、雇员福利计划等,或在需要资金时将其出售。
『伍』 在所有权与控制权相分离的情况下,可通过哪些途径降低代理成本
在所有权与控制权相分离的条件下,还可通过以下途径降低代理成本。
(1)经理劳务市场的竞争对代理人行为的约束。法马(Fama)认为,经理劳务市场的竟争将对经理施加有效的压力。如果经理在任职期间被发现有严重的侵害所有者利益的行为,或者因决策失误造成企业亏损,那么在经理劳务市场上,他的人力资本价值就会贬值。由于经理市场会根据经理过去的表现计算出他的将来价值,经理要顾及长远利益,就必须努力工作,因此即使不考虑直接报酬的作用,代理成本也不会太高。霍姆斯特龙(Holmsrom)根据法马的上述思想建立了如下模型:假定经理的实际能力未知,并且假定时间是无限的,在这种情况下,经理有可能努力工作,尽管没有任何监督。这是由于市场根据他过去的表现,对他未知的能力作出估计。虽然在均衡点上,市场不会被欺骗,但是由于经理害怕市场对他作出不利的判断,为了长远利益考虑,他会努力工作。
(2)产品市场的竞争对代理人行为的约束。哈特(Hart)认为,如果企业面对的产品市场是充分竞争的,那么这种竞争会对经理形成压力。假定同一产品市场上有许多企业,它们的生产成本是不确定的,但统计是相关的,这样,产品市场的价格便包含着其他企业成本的信息。同时,相关性使得这个价格也包含了被考虑的企业的成本信息。如果被考虑的企业的所有权与控制权相分离,那么只有代理人最清楚企业的成本,委托人并不拥有足够的信息,即信息具有不对称性。如果产品市场上的竞争是充分的,则产品市场的价格可以向所有者提供有关企业成本的信息。假定社会中的一部分企业由经理控制,另一部分企业由所有者直接控制,在后一场合,所有者会努力通过降低生产成本来压低产品的市场价格,以便在竞争中占据有利的地位。这样,由所有者控制的企业越多,“竞争”就越激烈,价格就压得越低,因而对所有权与控制权相分离的企业中的经理的压力就越大,从而促使经理努力降低成本。哈特的模型说明,所有权与控制权相分离所产生的代理成本,在有市场竟争的环境下和有大量所有者直接控制企业经营的企业存在的条件下,可以被大大地降低。
(3)资本市场的竞争对代理人行为的约束。资本市场竞争的实质是对公司控制权的争夺,它的主要形式是接管。接管被认为是防止经理损害股东利益的最后一种武器。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尽管每一投资者在某一股份公司中所占的股份比例很小,不足以直接对经理实行有效的监督,但是,由于股份可以自由买卖,分散在千百万人手中的股份就可能被集中起来。如果公司经理过分侵害股东的权益,或者因经营不善引起公司亏损,或者代理成本过高,这些都会导致公司股票价格的下跌.于是,有能力的企业家或其他公司就能用低价买进足够的股份,从而接管该公司,赶走现任经理,重新组织经营,获取利润。沙尔夫斯坦(Scharfstein)据此建立了以下模型,用以证明资本市场的竞争确实可以刺激经理努力工作。假定企业的生产条件只为经理所知而不为企业股东所知。于是,股东可以同经理签订某种契约来激励经理。由于信息具有不对称性,这种契约的效率并不高。假定在资本市场上有一些“袭击者”(raiders),他们可以获得有关企业的生产条件的信息。可以证明,由于企业有被接管的可能性,经理为保住自己的职位,就会自觉地约束自己对非货币物品的过度追求,努力使企业利润达到最大化。因此,经理会比在没有“袭击者”的条件下要更努力地工作。
如果在经理劳务市场、产品市场、资本市场缺乏或严重扭曲的条件下实行企业所有权与控制权的分离,则一旦所有者放松控制,代理成本就会上升;一旦所有者通过制定详尽的契约关系来监控经理的行为,约束成本将会上升。相反,在自由市场经济中,即使在所有者与控制者相分离的情况下,由于存在充分的市场竞争,经理所受到的压力是多方面的。当然这种制约不可能是完全的,因此,一定程度的代理费用是不可能消除的。但是,市场机制保证了这种费用被限制在某一限度内,不可能无限制地增长。
四、挑战
在公司治理问题上,标准的委托代理理论包含了这样一个基本前提:股东是公司的所有者,是公司委托代理关系中的委托人;经营者是公司委托代理关系中的代理人,具有代理人的自利经济人性质和机会主义行为倾向,有着不同于公司股东的目标函数。因此,公司治理的核心问题就是解决经营者偏离股东利益而产生的代理问题,具体地说,就是如何建立起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促使经营者为股东利益最大化服务。可见,传统委托代理理论是以股东利益最大化为公司治理的目标。[2]委托代理理论在现代公司治理理论中一直占据着绝对的统治地位,近年来伴随着新经济发展理论而发展起来的“利益相关者理论”等理论使委托代理理论遇到了新的挑战。
『陆』 降低代理成本对优化资本结构有什么作用
能降低代理成本并有效缓解内部人控制。
哈特认为,在股权分散的上市公司中,小股东在对企业的监督中搭便车会引起股权约束不严和内部人控制问题,而适度负债可以缓解这个问题,因为负债的破产机制对企业经理带来了新的约束。综上所述,一个企业完全依靠权益资本是极不明智的,负债经营才是符合现代经济规律的企业经营方式。同时也应当意识到,债务资本是一把双刃剑,对利润的增加既有正向作用也有反向作用,合理确定资本结构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非常重要。
『柒』 为什么高水平的股利政策降低了企业的代理成本
代理成本是指为鼓励代理人采取使委托人利益最大化的行为而付出的代价,如设专计和实施各种监督、属约束、鼓励、激励和惩罚等措施而发生的成本。发放高的股利,会减少企业内部融资,从而增加外部融资,增加外部更多的监督,减少了经理层对股东财富的浪费,进而减少了代理成本。
也可以从资本成本角度理解,例如:企业的内部融资额为1000万元,融资成本为10%,外部融资额为200万元,融资成本为20%,代理成本为1000万元;如果企业减少内部融资额,即内部融资额为500万元,融资成本仍然为10%,而需要从外部再融资500万元,融资成本为20%,那么企业的代理成本降低到了500万元,但是企业的外部融资成本增加了。
『捌』 为什么股权激励能有效降低代理成本
中大管理研究 2008年第3卷(4)
39
一、问题的提出
股权激励在美国的运用自1993年以来呈迅速增长的态势。CEO基于股权激励的报酬增长率每年都保持在100%以上,2000年甚至高达500%。近几年,股权激励在中国也有了一定的发展,而且目前政府正在上市公司中积极推行股权激励计划。许多西方的研究认为,股权激励是将管理者的目标与股东的目标保持一致的有效手段,而且比以业绩为基础的薪酬激励更加有效①,但是,国内的研究到目前为止仍没有取得支持的证据。一方面是政府和实务界对股权激励的热衷,另一方面则是实证研究不支持高管持股具有激励作用。面对这一矛盾,我们不禁要问,到底是中国的环境造成股权激励机制在中国水土不服,还是研究方法存在问题?
回顾过去的研究,我们发现已有的研究基本上从高管持股与公司业绩的关系或实施股权激励后上市公司的业绩是否有显著的变化这一方面来检验高管持股是否具有激励作用。如魏刚(2000)以1999年4月30日前公布年报的765家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作为研究对象,发现高级管理人员的持股并没有达到预期的激励效果;宋增基等(2005)也以1998年底之前上市的786家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发现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与公司管理层的持股比例之间基本不相关;谌新民和刘善敏(2003)以2002年4月30日前披露年报的1036家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发现总经理持股与经营绩效显著正相关;陈勇等(2005)以1999~2001年中实施过股权激励的46家上市公司为样本,发现实施股权激励后上市公司的业绩无显著提高;周建波和孙菊生(2003)以2002年4月30日前公布的2001年报中披露已经对经营者实施股权激励的34家上市公司为样本,发现股权激励的效果较弱;俞鸿琳(2006)则以2001~2003年间所有上市公司为样本,没有发现管理者持股能够提高公司价值(托宾Q值)的证据。
以上这些研究在方法上多多少少存在局限性,其结论有待于进一步验
① 如Hall和Liebman(1998)与Hall和Murphy(2000)以美国大公司作为样本的大样本量观察提供的证据表明,CEO薪酬对股价变化的敏感性大部分来源于CEO的股票和期权。
40证。首先,以上的研究基本上以众多创造包括所有高级管理者持股在内的高管持股比例来度量公司实施股权激励的程度。该指标计量空间的有效性是值得怀疑的,因为不同的公司高管人数经常存在差异,而且股权迅速激励效果与高管持股比例不一定是线性的关系。其次,他们没有区分企业的所有制结构腾达的影响,即国有企业的激励效果与私有企业会有很大的差异。西方国家的理论与实证结果通常仅适合于私有企业。再次,影响公司业绩的因素众多,特别是一些管理者无法控制的影响个别行业的宏观因素以及公司的前期投资规模、盈余管理等对公司业绩的影响导致以业绩来衡量股权激励效果噪音太大,如果不能有效地控制这些因素,所得的结果就会产生偏差。企业理论认为,经理人的激励机制安排是为了降低企业的代理成本(Jensen和Meckling,1976)。因此,本文拟采用更为直接的检验方法,即用总经理持股对代理成本的影响来检验股权激励的效果。本文的研究发现,在私有产权控股的上市公司内,总经理适当持股、送股或期权的激励安排确实能够降低公司的代理成本,而在国有产权控股的上市公司内,总经理持股并不降低代理成本。产生这一差异的原因主要可能在于国有产权控股的上市公司总经理持股比例很低①(见图1),无法发挥激励作用。本文的结论为中国上市公司即将展开的股权激励计划提供宝贵的经验支持。本文以下部分先是对已有的文献进行评述,继而在第三部分提出本文的研究方法,第四部分是实证结果,最后是结论。本文将对代理成本的计算方法进行重大的改进,以使结果更为可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