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专有名词大全
『壹』 高考生物答题专业术语总结
高中生物没有太多的专业词语的 大学是有的 比如说互作耐热敏感啥的 生物大内题应该是要求考察你需要容记得内容思路啥的 其实也是一般的重点东西 如果你生物连及格都没有 你可以参考老师上课讲的或者新课标要求的 这就是重点 如果你生物还可以 想要提分的话 那就好说了 整本书都是重点 无论上面的思考题 小标签还是加粗的字 都是可能考的
『贰』 高中生物必修三人教版生物名词及其概念汇总
第一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1、内环境: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就是内环境,主要由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部分组成。
2、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日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内环境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第二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1、下丘脑:既有感受器,也是神经中枢,又是内分泌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既能传导神经冲动,又能分泌激素。下丘脑可分泌促激素释放激素和抗利尿激素,是体温调节、水平衡调节、血糖调节的中枢。
2、兴奋:指动物体或人体内的某些组织(如神经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3、局部电流:神经元已兴奋部位和它邻近的未兴奋部位膜内外都有电位差,因而发生电荷移动,称为局部电流。这样的过程在膜表面连续进行下去,就表现为兴奋在整个细胞的传导。局部电流也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神经冲动。
4、突触:一个神经元和另一个神经元接触的部位,突触的结构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膜和突触后膜。
5、突触小体:轴突末梢经多次分支,每个小枝末端都膨大成杯状或球状体,叫做突触小体。
6、言语区:人类的语言功能与大脑皮层的某些区域有关,这些区域叫做言语区。如S区受到损伤时病人不会讲话;H区受到损伤时病人听不懂别人讲话;V区受到损伤时病人看不懂文字;W区受损不会书写文字。
7、激素调节:由内分泌器官(或细胞)分泌的化学物质进行调节,这就是激素调节。
8、体液调节:在体液中除激素外,还有CO2、H+等对机体也有调节作用。是指某些化学物质(如激素、二氧化碳、H+等)通过体液的传送,对人和高等动物的生理活动所进行的调节。体液调节包括激素调节。
9、反馈调节: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如:在大脑皮层的影响下,下丘脑可以通过垂体调节和控制某些内分泌腺中激素的合成与分泌,而激素进入血液后,又可以反过来调节下丘脑和垂体中有关激素合成与分泌。
10、协同作用:不同激素对同一生理效应都发挥作用,从而达到增强效应的结果。如: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
11、拮抗作用:不同激素对某一生理效应发挥相反的作用。如:胰高血糖素(胰岛A细胞产生)是升高血糖含量,胰岛素(胰岛B细胞产生)的作用是降低血糖含量。
12、免疫调节:依靠免疫系统消灭入侵的病原体或清除体内出现的衰老、破损或异常细胞。
13、非特异性免疫:包括人体的皮肤、黏膜等组成的第一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等组成的第二道防线。
14、特异性免疫:主要是指由骨髓、胸腺、脾、淋巴结等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和吞噬细胞等免疫细胞,以及体液中的各种抗体和淋巴因子等,共同组成人体的第三道防线——特异性免疫。
15.抗原:是指能使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反应的物质,具有异物性,也就是说抗原一般都是进入人体的外来物质,但自身的组织和细胞有时也可称为抗原,如细菌病毒等;具有大分子性,通常分子量大于10000;具有特异性,一种抗原只能与相应抗体或效应T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
16.抗体:是机体受抗原刺激,由效应B细胞产生的,并能与该抗原发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包括凝集素和抗毒素。抗体主要分布于血清,也分布于乳汁中。
17、过敏反应:是指已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的刺激时,所发生的反应.其特点是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预防过敏反应的主要措施是找出过敏源,尽量避免再次接触该过敏源。
18、自身免疫病:抗原的抗原决定簇与自身的组织和器官的表面结构十分相似,导致免疫系统产生的抗体不仅向抗原进攻的同时,也向自身的组织、器官发起进攻.有类风湿性关节炎和系统性红斑狼疮等。
19、免疫缺陷病:是指由于机体免疫功能不足和缺乏引起的疾病。该病可分两类:一类是由于遗传而使机体生来就有的先天性免疫缺陷,另一类是由HIV引起的,其病毒能够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特别是T细胞,称为艾滋病或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
第三章、植物的激素调节
1、植物激素:植物体内合成的,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并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著影响的微量有机会。植物激素的种类有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乙烯等,它们之间相互作用,共同调节植物的生命活动。
2、生长素类似物:人工合成的具有与生长素相似生理效应的化学物质,如α-萘乙酸、2,4-D、NAA、IPA、IBA和生根粉等。生长素类似物属于植物生长调节剂,在农业生产中广泛应用。
3、植物生长调节剂: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容易合成、原料广泛、效果稳定等优点。人们成功合成了多中植物生长调节剂,它们在生产上得到广泛的应用,并产生了一些人们原来没有预料到的影响。
4、两重性:生长素的作用表现出两重性,既能促进生长,也能抑制生长;既能促进发芽,也能抑制发芽;既能防止落花落果,也能疏花蔬果。
5、顶端优势:顶芽优先生长,抑制侧芽生长的现象。顶芽产生的生长素逐渐向下运输,枝条上部的侧芽附近生长素浓度较高。由于侧芽对生长素浓度比较敏感,因此它的发育受到抑制,植株因而表现出顶端优势。
6、胚芽鞘:分为胚芽鞘的尖端和胚芽鞘的下部,胚芽鞘的尖端是产生生长素和感受单侧光刺激的部位,胚芽鞘下部是发生弯曲的部位。
第四章.种群和群落
1.种群:在一定空间和时间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如:一个湖泊中的全部鲤鱼就是一个种群)
2.出生率和死亡率:指在一特定时间内,一种群新诞生个体占种群现存个体总数的比例;死亡率则是在一特定时间内,一种群死亡个体数占现存个体总数的比例。
3.迁入率与迁出率:对于一个确定的种群,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种群的个体数占种群个体总数的比例,分别成为种群的迁入率和(immigration rate)迁出率(emigration rate)。
4.性别比例:是指种群中雌雄个体的数目比,自然界中,不同种群的正常性别比例有很大差异,性别比例对种群数量有一定影响,例如用性诱剂大量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会使许多雌性害虫无法完成交配,导致种群密度下降.
5.年龄组成:是指以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即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
6.环境容纳量:又称K值,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的最大数量。
7.群落: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8.丰富度: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
9.种内互助:同种生物生活在一起,通力合作,共同维护群体的生存。如:群聚的生活的某些生物,聚集成群,对捕食和御敌是有利的
10.种内斗争:同种个体之间由于食物、栖所、寻找配偶或其它生活条件的矛盾而发生斗争的现象是存在的。
11.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或对一方有利但对另一方无害;如果彼此分开,则双方或者一方不能独立生存。两种生物的这种关系叫共生 。
12.寄生:一种生物寄居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从那里吸取营养物质来维持生活,对寄主有利,对宿主有害。这种现象叫寄生。
13.竞争: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由于争夺资源、空间等而发生斗争的现象叫竞争。结果往往对一方不利,甚至于被消灭。
14.捕食:指一种生物以另一种为食的现象。
15.垂直结构:群落的垂直结构指群落在垂直方面的配置状态,其最显著的特征是成层现象,即在垂直方向具有明显的分层的现象。群落的分层现象保证了植物在单位空间中更充分利用自然环境条件。动物分层主要与食物有关,其次还与栖息空间有关。
16.水平结构:群落的水平结构指群落的水平配置状况或水平格局,其主要表现特征是镶嵌性。镶嵌性即植物种类在水平方向不均匀配置,使群落在外形上表现为斑块相间的现象。
17.初生演替: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在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
18.次生演替: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火灾过后的草原、过量看法的森林、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
第五章.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有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2.生产者:主要是指绿色植物及化能合成作用的硝化细菌等,属于自养型生物
3.消费者:主要是指动物,它们的生存都直接或间接地依赖于绿色植物制造出来的有机物,所以把它们叫做消费者。寄生类植物如菟丝子也属于消费者。消费者属于异养生物。
4.分解者:主要是指细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及腐食类动物(蚯蚓、秃鹫)。
6.食物网: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杂营养结构
7.能量流动: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成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8.物质循环: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都不断进行着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这就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这里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
9.生物的富集作用:是指一些污染物(如重金属、化学农药),通过食物链在生物体内大量积聚的过程。这些污染物一般性质稳定而不易分解,在生物体内积累不易排出。因此生物的富集作用会随着食物链的延长而不断加强。
10.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具有保持和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称为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1.抵抗力稳定性:在生物学上就把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称之为抵抗力稳定性。
12.恢复力稳定性:生态系统在遭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以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叫做恢复力稳定性
第六章.生态环境保护
1.生物净化:生物体通过吸收分解及转化作用,使生态环境中污染物浓度降低或消失的过程。
2.富营养化:由于水体中氮、磷等植物必需元素含量过多,导致藻类等大量繁殖。藻类的的呼吸作用及死亡藻类的分解作用消耗大量的氧,并分解出有毒物质,致使水体处于严重的缺氧状态,引起水质量恶化和鱼群死亡的现象.水华:在淡水湖泊中发生富营养化现象。赤潮:在海洋中发生富营养化现象。
3、生物多样性: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数十亿年生物进化的结果。
4.直接价值:对人类有食用、药用和工业原料等实用意义的,以及有旅游观赏、科学研究和文学艺术创作等非实用意义的,都是直接价值。
5.间接价值:对生态系统起到重要调节功能的,也叫生态功能,如森林和草地对水土的保持作用,湿地在蓄洪防旱、调节气候等方面的作用。
6.潜在价值:人们尚不清楚的生物多样性的价值。
7.就地保护:是指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将包含保护对象的一定面积的区域划分出来进行保护和管理,建立自然保护区就是就地保护的有力措施。
8.迁地保护:是指将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水族馆和濒危动物繁育中心,进行特殊的保护与管理。
『叁』 高中生物名词解释
同源染色体是一半来自父方,一半来自母方,形状大小完全相同,是在受精结合的时候由镜回子和卵细胞分别带答来的,以人为例就是一边23个,所以人类染色体是23对
等位基因就是分别存在于同源染色体上的,他们合起来控制同一个性状,两者对性状都有影响,就是显性的会盖住隐性的
相对性状就是等位基因造成的,Aa AA都是显性,aa是隐性,比如单眼皮是隐性,双眼皮是显性,这就是一组相对性状
自交一半对植物而言,字面是自己跟自己交配,因为植物自己就有雄蕊雌蕊,味大的孟德尔用豌豆做的实验就是自交
杂交就是不同的两个植物交配吖,可以根据后代的性状分析亲代的基因型,比如你拿两个都是显性的亲代,子代有隐性性状就是说明亲代都是Aa
测交很重要,永远是拿隐性性状aa跟另外的显性性状交配,这样如果显性是AA,都带还全是显性,如果是Aa那么后代就是显隐性一样一半了
性状分离是对两对或两对以上性状来说的,AAaa(黄圆)和BBbb(绿皱)的子一代是AaBb吧,再用子一代自交,后代的性状可就不止黄圆绿皱啦,还出现了新的黄皱和绿圆,这就是性状分离
如果还有什么疑问我可以补充
『肆』 高中生物常用术语
1. 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2.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结构的基本单位。病毒没有细胞结构。
3. 新陈代谢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4. 生物体具应激性,因而能适应周围环境。
5.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特征,使各物种既能基本上保持稳定,又能不断地进化。
6. 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第一章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
7.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化学元素是生物界所特有的,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统一性。
8. 生物界与非生物界还具有差异性。
9.糖类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10. 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
11. 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
12.组成生物体的任何一种化合物都不能够单独地完成某一种生命活动,而只有这些化合物按照一定的方式有机地组织起来,才能表现出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现象。细胞就是这些物质最基本的结构形式。
13.地球上的生物,除了病毒以外,所有的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14.细胞膜具一定的流动性这一结构特点,具选择透过性这一功能特性。
15. 细胞壁对植物细胞有支持和保护作用。
16. 线粒体是活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17. 核糖体是细胞内将氨基酸合成为蛋白质的场所。
18. 染色质和染色体是细胞中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
19.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特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
20.构成细胞的各部分结构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互相紧密联系、协调一致的,一个细胞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细胞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够正常地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21.细胞以分裂的方式进行增殖,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
22.细胞有丝分裂的重要意义(特征),是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以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因而在生物的亲代和子代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对生物的遗传具重要意义。
23.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能力,也就是保持着细胞全能性。
第二章 新陈代谢
24.新陈代谢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是生物与非生物的最本质的区别。
25. 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和专一性。
26. 酶的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等条件。
27. ATP是新陈代谢所需要能量的直接来源。
28. 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水。
29.植物成熟区表皮细胞吸收矿质元素和渗透吸水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30.高等的多细胞动物,它们的体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31.糖类、脂类和蛋白质之间是可以转化的,并且是有条件的、互相制约着的。
32. 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第三章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33.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具双亲的遗传特性,具有更大的生活能力和变异性,因此对生物的生存和进化具重要意义。
34. 营养生殖能使后代保持亲本的性状。
35.减数分裂的结果是,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精(卵)原细胞减少了一半。
36.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的同源染色体彼此分开,说明染色体具一定的独立性;同源的两条染色体移向哪极是随机的,不同源的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间可进行自由组合。
37.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
38.一个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只形成一个卵细胞(一种基因型)。一个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四个精子(两种基因型)。
39.对于有性生殖的生物来说,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
40. 对于有性生殖的生物来说,个体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
41.很多双子叶植物成熟种子中无胚乳(如豆科植物、花生、油菜、荠菜等),是因为在胚和胚乳发育的过程中胚乳被子叶吸收了,营养贮藏在子叶里,供以后种子萌发时所需。单子叶植物有胚乳(如水稻、小麦、玉米等)
42. 植物花芽的形成标志着生殖生长的开始。
43.高等动物的个体发育包括胚的发育和胚后发育。胚的发育是指受精卵发育成为幼体,胚后发育是指幼体从卵膜内孵化出来或从母体内生出来并发育成为性成熟的个体。
44.胚的发育包括:受精卵→卵裂→囊胚→原肠胚→三个胚层分化→组织、器官、系统的形成→动物幼体
第四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
45.向光性实验发现: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而向光弯曲的部位在尖端下面的一段,向光的一侧生长素分布的少,生长的慢;背光的一侧生长素分布的多,生长的快。
46.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往往具有两重性。这与生长素的浓度高低和植物器官的种类等有关。一般说,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47.在没有受粉的番茄(黄瓜、辣椒等)雌蕊柱头上涂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可获得无籽果实。
48.垂体除了分泌生长激素促进动物体的生长外,还能分泌一类促激素调节其他内分泌腺的分泌活动。
49. 相关激素间具有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
50.(多细胞)动物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基本结构是反射弧(即: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51.在中枢神经系统中,调节人和高等动物生理活动的高级中枢是大脑皮层。
52.动物行为中,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是相互协调作用的,但神经调节仍处于主导地位。
53.高等动物生命活动是在神经系统-体液共同调节下完成的。
第五章 遗传和变异
54.生物的遗传特性,使生物物种保持相对稳定。生物的变异特性,使生物物种能够产生新的性状,以致形成新的物种,向前进化发展。
55.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在前后代之间保持一定的连续性的是DNA,而不是蛋白质,从而证明了DNA 是遗传物质。
56.因为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57.在真核细胞中,DNA是主要遗传物质,而DNA又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所以,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
58.在DNA分子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而对某种特定的DNA分子来说,它的碱基对排列顺序却是特定的,又构成了每一个DNA分子的特异性。这从分子水平说明了生物体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的原因。
59.遗传信息的传递是通过DNA分子的复制来完成的,从亲代DNA传到子代DNA,从亲代个体传到子代个体。
60. 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地进行。
61.子代与亲代在性状上相似,是由于子代获得了亲代复制的一份DNA的缘故。
62.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叶绿体和线粒体中的DNA上也有基因存在)。
63. 遗传信息是指基因上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64. 遗传密码是指信使RNA上的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
65.密码子是指信使RNA上的决定一个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的碱基。信使RNA上四种碱基的组合方式有64种,其中,决定氨基酸的有61种,3种是终止密码子。
66.反密码子是指转运RNA上能够和它所携带的氨基酸的密码子配对的三个碱基,由于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有61种,所以,反密码子也有61种。
67.基因的表达是通过DNA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实现的,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
68.由于不同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碱基顺序)不同,因此,不同的基因含有不同的遗传信息(即: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就代表遗传信息)。
69. 生物的遗传是细胞核和细胞质共同作用的结果。
70.一般情况下,一条染色体上有一个DNA分子,在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基因。
71.生物个体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是:基因型是性状表现的内在因素,而表现型则是基因型的表现形式。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生物个体的表现型不仅要受到内在基因的控制,也要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表现型是基因型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72.在杂种体内,等位基因虽然共同存在于一个细胞中,但是它们分别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进行减数分裂的时候,等位基因随着配子遗传给后代,这就是基因的分离规律。
73.由显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的发病率是很高的,一般表现为代代遗传。
74.在近亲结婚的情况下,他们有可能从共同的祖先那里继承相同的隐性致病基因,而使其后代出现病症的机会大大增加,因此,近亲结婚应该禁止。
75.具有两对(或更多对)相对性状的亲本进行杂交,在F1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则表现为自由组合。这一规律就叫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也叫独立分配规律。
76.据统计,我国的男性色盲发病率为7%,而女性发病率仅为0.49%。
77.一般地说,色盲这种遗传病是由男性通过他的女儿遗传给他的外甥的(交叉遗传)。
78. 我国的婚姻法规定,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禁止结婚。
79.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主要来源,也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因素,它可以产生新性状。
80.基因突变是在一定的外界环境条件或生物内部因素作用下,由于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种类、数量和排列顺序的改变而产生的。也就是说,基因突变是基因的分子结构发生了改变的结果。
81.自然界中的多倍体植物,主要是受外界条件剧烈变化的影响而形成的。人工形成的多倍体植物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使有丝分裂前期不能形成纺锤体。
82. 利用单倍体植株培育新品种,可以明显地缩短育种年限。
83.所谓的利用单倍体进行秋水仙素处理可以得到纯合体,这里要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这个单倍体必须是针对二倍体而言,即是由二倍体的配子培育而成的单倍体。
第六章生命的起源和生物的进化
84.生命的起源经历了四个化学进化阶段:从无机小分子物质生成有机小分子物质、从有机小分子物质形成有机高分子物质、从有机高分子物质组成多分子体系、从多分子体系演变为原始生命。
85.进化论者认为,现在地球上的各种生物不是神创造的,而是由共同祖先经过漫长的时间演变而来的,因此各种生物之间有着或远或近的亲缘关系。
86.自然选择学说包括: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
87.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对环境能适应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这就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称为自然选择。
88. 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89.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是产生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
90.按照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可以知道生物的变异一般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则是定向的(定在与生存环境相适应的方向上)。当生物产生了变异以后,由自然选择来决定其生存或淘汰。
91.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化的内在因素,生存斗争推动着生物的进化,它是生物进化的动力。定向的自然选择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
92.种内斗争,对于失败的个体来说是有害的,甚至会造成死亡,但是,对于整个种群的生存是有利的。
第七章 生物与环境
93. 生物圈包括地球上的所有生物及其无机环境。
94.生物与生存环境的关系是:适应环境,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在改变环境。
95.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只是一定程度上的适应,并不是绝对的,完全的适应。
96.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既有普遍性又有相对性。生物适应环境的同时,也能够影响环境。
97.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作用的,它们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98.种群是指在一定空间和时间内的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种群的特征包括:种群密度、年龄组成、性别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
99.生物群落是指生活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各种生物种群的总和。
100.所有的生态系统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既有大量的生物,还有赖以生存的无机环境,二者是缺一不可的。
101.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便是流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102.食物链和食物网是通过食物关系而构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渠道。
103.在食物链和食物网中,越是位于能量金字塔顶端的生物,得到的能量越少,而通过生物富集作用,体内的有害成分却越多。
104.人们研究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主要目的,就是设法调整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105.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之间互为因果、相辅相成,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
106.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二者的关系是相反的,即抵抗力稳定性大,则恢复力稳定性就小,反之亦是。
107.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农业的生产模式由传统的"原料-产品-废料"改变为现代的"原料-产品-原料-产品"。
108.我们应当采取措施,保持生态系统的生态平衡,这样才能从生态系统中获得稳定的产量,才能使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109.保持生态平衡,并不是维持生态系统的原始稳定状态。人类还可以在遵循生态平衡规律的前提下,建立新的生态平衡,使生态系统朝着更有益于人类的方向发展。
110.我们强调自然保护,并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而是反对无计划地开发和利用。
111.只有遵循生态系统的客观规律,从长远观点和整体观点出发来综合考虑问题,才能有效地保护自然,才能使自然环境更好地为人类服务。
『伍』 一些高中生物经常用到的生物名词,比如细胞膜,核糖体之类的。一些名
核糖体,ribosome
线粒体,chondriosome
溶酶体,cytolysosome
中心体,centrosome
高尔基体,Golgi's apparatus;Golgi's body;golgiosome
内质网,endocytoplasmic reticulum
叶绿体,chlorophyll body
大液泡,vacuole;vacuolus
细胞膜,cell membrane
蛋白质,protein
可以自己缩写或者版简写中权文比划 笔记自己能看懂就好了哈哈哈
『陆』 求高中生物专有名词汇总
高中课本后面都有的,太多了,我不爱打
『柒』 生物中的专有名词
遗传变异
『捌』 中学生物所有专有名词
看书
『玖』 高中生物的重要名词都有哪些
1、应激性:任何生物体对外界的刺激都能发生一定的反应.趋向有利刺激,逃避不利刺激.
2、反射:人和动物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体内和外界环境的各种刺激所发生的规律性的反应.
细胞的化学成分
3、原生质:是细胞内的生命物质.它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脂类和核酸.细胞是由原生质构成的.构成细胞的这一小团原生质又分化为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等部分.
4、结合水:水在细胞中以两种形式存在.一部分与细胞内的其他物质结合,叫结合水.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组成成分.
5、自由水:大部分以游离的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叫自由水.
6、缩合:氨基酸分子互相结合的方式是: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和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连接,同时失去一分子的水,这种结合方式叫缩合.
7、肽键: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那个键(—NH—CO—)叫做肽键.
8、二肽:由两个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化合物,叫做二肽.
9、多肽:由多个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含有多个肽键的化合物,叫做多肽.
10、核酸:核酸最初是从细胞核中提取出来的,呈酸性,因此叫做核酸.
11、脱氧核糖核酸:核酸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含有脱氧核糖的,叫做脱氧核糖核酸,简称DNA.
12、核糖核酸:另一类是含有核糖的,叫做核糖核酸,简称RNA.
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13、显微结构: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中能够观察到的细胞结构.
14、亚显微结构:又称超微结构.指在普通光学显微镜下观察不能分辨清楚的细胞内各种微细结构.
15、细胞膜:又称原生质膜或质膜,是细胞的原生质体分化形成,并位于其外表面的一层极薄的膜结构.
16、膜蛋白:指细胞内各种膜结构中蛋白质成分.
17、载体蛋白:膜结构中与物质运输有关的一种跨膜蛋白质.这种膜运输蛋白质具有专一的结合部位,对所结合的物质具有高度选择性,只能同专一物质结合的特性类似于酶同底物的反应.当某种载体蛋白的外端表面的结合部位与专一性物质结合后,载体蛋白分子就发生构象变化,将该物质分子运转到膜的内表面,随之释放到细胞质中.
18、细胞质:在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原生质,叫做细胞质.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活细胞,可以看到细胞质是透明的胶状物,细胞质主要包括基质和细胞器.
19、细胞质基质:细胞质内呈液态的部分是基质.
20、细胞器:细胞质中具有特定功能的各种亚细胞结构的总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