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簿記专有名词解释
㈠ 日本综合商社的名词解释
正 一、现状来与趋势近几年来三角自贸易有年年扩大的趋势.日本九家综合商社三角贸易额占其总交易额的比率,1960年时不到5%,但以后稳步上升,尤其第二次石油冲击之后,已增加到超过总交易额的10%.1981年九家综合商社的三角贸易额为10.74万亿日元,与前一年相比增加23.4%,大大超过总交易额的增长率(10.4%).目前日本的三角贸易与日本出口和进口贸易鼎足而立,形成日本贸易额的三根支柱.
㈡ 日本动漫名词解释
萝莉(ロリ),是洛丽塔(ロリータ,Lolita)的缩写,洛丽塔原指美国一部小说《Lolita》故事内容是叙述有一个中年男人,对小女孩特别情有独钟,最后遇到一个十二岁少女---洛丽塔发展出一段恋情。“萝莉”或“萝莉塔”作为名词用以指称“女孩子”本身,或指称“穿着萝莉装的女性”。
御姐,日文写做“御姉”(おねえ),本意是对姐姐的敬称,这里引申为成熟的强势女性。除此之外还有姉御(あねご)和姉贵(あねき)的说法,这两种称呼类似汉语中的大姐,经常出现在黑道题材的作品中,其中的“姉御”一词曾经在MGS2中被引申为女王之意。
正太是源于漫画大师横山光辉的名作“铁人28号”的主角“金田正太郎”即是年纪小、身高不高,没有胡子、很可爱的小男生。
otakuOTAKU这个字是日文里用作第二人称的单字,相当于“您”、“阁下”或是“府上”的意思,写成日语汉字就是“御宒”。 Otaku(オタク)是一个纯正的日语词,写成汉字就是“御宅”,最初是指“您家”或者“贵府”,属于敬语。最初是褒义,1982年于日本开始放映的动画《超时空要塞》(超时空要塞マクロス)中有主角互以“おたく”称呼对方,后来的宫崎勤事件(1988年-1989)
东京,崎玉等地的连环幼女杀人事件的罪犯宫崎勤的家中,发现了堆积成山的各种影碟,录像带等被媒体广泛报道后(事后查明,动画类在录像带总数内占的比率没有想像中的多),对于当时正处于急速萝莉倾向化并且毫无规制化发展的动画产业造成了剧烈冲击,并且形成了对御宅一族非常苛烈的非难。从这个时期开始社会大众形成了对御宅一族的一般定位,即热衷于动画的成年人乃是非常幼稚以及异常的人这类印象。
MADAO 这个名字可以被拼写成很多种组合。比如,废柴男,废柴女,废柴宅男等等。无论男女老少,都可以称为废柴某某,因为日语中以O打头的称谓极其多。也可以将MADA也分开组合。但MADAO最常用就是用于一事无成的人,用来自嘲也好,讽刺也好,无论在日本还是在中国的社会上,这个词的流行也显示出了一些社会现象。
通常将MADAO用作形容废柴或自嘲。
“百合”一词系指女性之间恋爱的隐语,其语源有多种说法。最普遍的看法是,1971年,由日本男同性恋杂志《蔷薇族》的编辑长伊藤文学提倡,将“百合族”作为“蔷薇族”反义语而起。其后因日活浪漫情色出版社制作《百合族》系列书籍而广为流传,渐成固定用语。那么蔷薇也就知道是什么意思了,不过不常用,百合还是满常见的,
bl Boys’ Love BL是耽美一个很重要很主要的流派,很多时候两者甚至都可以换用
ACG ACG为英文Animation、Comic、Game的缩写,是动画、漫画、游戏(通常指电玩游戏或GalGame)的总称。
先这么多吧,不知道是不是想知道的
㈢ 日本律令制的名词解释
日本学界将社会结构中的等级制度称为身份制。所谓社会等级是由一群具有同样身份的人构成的,从这个意义上讲,身份即是等级,或者称之为身份等级。身份等级所反映出的差别主要是指一个社会中,人们在法律地位、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上的权利等差。在阶级社会中,身份等级是指每个阶级的特殊的法律地位、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身份等级集中体现为不同身份等级的成员在政治权利上、经济利益上、社会地位上享有的(或根本不享有的)各种特权,以及他们对社会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一般来讲,阶级是与生产关系的体系相关联,属于经济的范畴,而身份等级则属于政治的、社会的范畴(1)。所谓身份等级制,是指以法律的形式(包括习惯法、宗教法和国家基本法等不同的形式)将身份等级的划分作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秩序(或社会制度)固定下来,并得到社会的广泛承认。
在19世纪中后期日本跨入资本主义社会之前,日本人曾长期生活在按身份区分人的贵贱的所谓身份制社会中。前近代的江户时代(1602年—1867年)是一个非常典型的等级森严的封建等级身份制社会,这种封建等级身份制是从古代社会的身份等级制发展演变而来的。古代律令制国家中的“良-贱”身份等级制即是日本古代身份等级制的体现,而这种等级制的源头还可以追溯到更早的时期。探讨古代日本身份等级制发生发展的历史,对于搞清古代日本的社会结构,理解日本前近代典型的封建等级制的形成前史,是十分有益的。本文将回顾公元七八世纪律令制时代的历史,对古代日本身份等级制的确立及其具体形态作一些考察。
一、律令制国家的“良-贱”身份等级制的确立
公元7世纪以后,日本的奴隶主统治阶级积极引进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法律制度,并采取了一系列的政治改革措施。这些变革给旧有的身份等级制也带来了重大的影响。从古代身份等级制发展的角度来看,这些变革主要是沿着两条途径进行的。一是不断地修正和调整旧有的氏姓制度(2),使其适应新的国家体制和社会体制;另一个就是模仿中国的身份制度,发展出一种新的身份体制,即“良-贱”身份等级制(以下简称良贱制)。经过一系列的变革,良贱制最终以国家法律的形式确定了下来。随着良贱制的建立,身分制度日趋复杂化。由于原来用以表示从属于大和王权的畿内贵族身份的氏姓制度已不能涵盖所有身份等级,于是逐渐降到次要地位,被纳入到良贱制的体制中,成为良贱制的重要补充。
所谓良贱制,就是日本古代国家以法律的形式在天皇和皇族之下将全体人民分为良民和贱民两大身份,并且规定这两者之间禁止通婚和收养。不仅如此,还规定了贱民身份中的各身份阶层之间原则上不得通婚和收养。在刑罚上,也对良人和贱民规定了各种等差。另一方面,在做出上述法律规定的同时,在法律上为良人身份中的上层、即贵族官人阶层规定了诸多的权利和特权。从7世纪初的改革至8世纪前期律令法律制度的建立,可以看作是良贱制发生、实施和确立的过程。
7世纪初,圣德太子在推古天皇的支持下实施了被称作“冠位十二阶制”的官阶形式的改革,用德、仁、礼、信、义、智来表示官僚冠位的大小,同时以紫、青、赤、黄、白、黑等颜色的冠帽和官服来区别官位的等级。这项改革的真正目的是由王室独揽授予冠位的大权,用不能世袭的官阶等级来表示官吏身份的高低,以此打击世袭的氏姓贵族的势力。公元604年圣德太子又进一步制定了中央集权国家的政治原则,即《十七条宪法》。其中明确提出“国非二君,民无两主,率士兆民,以王为主,所任官司,皆是王臣。”“承诏必谨,君则天之。”“其治民之本,要在乎礼。”(3)《十七条宪法》中主张的“君-臣-民”的基本社会结构与后来律令法中确定的基本社会结构、即“天皇-官人-百姓”的结构,是一致的(4)。
公元645年,皇极天皇之子中大兄皇子(即后来的天智天皇)领导新兴的政治革新势力策动了一场震动朝野的政治变革,史称“大化改新”。从社会等级结构的角度来看,大化改新及其以后一段时期的改革有以下几方面:一是“改去旧职”,建立中央集权的官僚政治体制,确立了古代天皇的绝对君主的地位。各级官吏的任命与罢免权归于中央朝廷,从而沉重打击了反对建立集权制国家的氏姓贵族的世袭特权。二是实施“公地公民制”,通过解放部民把原来归氏姓贵族私有的部民变成了中央集权制国家统治下的公民。三是先后两次进行了全国范围的编户造籍,一次是天智九年(670年)的《庚午年籍》;另一次是持统天皇四年(690年)依据净御原令编造的《庚寅年籍》。编造全国范围的户籍不仅是古代律令国家在政治上和经济上对全国人民进行统治的前提,同时也为中央政府搞清全国的氏姓分布、确定良贱身份提供了基本的数据。四是进行了氏姓制改革。天武天皇(公元672—686年)在位时期,进一步对全国的氏姓作了整顿改订,统一为八种姓的称号,也就是“八色姓”。八色姓分别表示贵族阶层内部的八种身份,其中真人、朝臣、宿弥为上位姓,忌寸、道师、臣、连、稻置为下位姓(5)。八色姓的制定并非要恢复旧时代的氏姓制度,而是要使旧时的氏姓制度为新确立起来的身份秩序服务,具体说就是要提高皇族近亲的社会地位,明确高级官僚和低级官僚的门第差别,以及中央贵族与地方豪族之间的地位差别。
㈣ 求助和日本武士相关的名词解释
1.10—19世纪在日本的一个来社会阶级。一般指源通晓武艺、以战斗为职业的军人。在日本的井上清先生的著作《日本历史》中,明确为武士定义:杀人、抢劫、强盗即为武士,战败而逃亡、流浪的武士则为浪人,可见日本武士杀人成性的本质。
2.“野武士”据说是丰臣秀吉发家的基本力量。 野武士其实就是一群带刀的破落户,在各个地主番臣间流浪,一有战事,就被招募,然后有机会转正。野武士是非常便宜的,给饭吃就可以了, 连制服都可以省了。
3.无主武士。
4.握有权势的封建地主。相当于中国的诸侯。许多大名胸怀统一日本之志。
5.旗本:大名的卫队
6.足轻:日本古代最低等的步兵之称呼。大名征召入伍的农民等,作战时通常盔甲、鞋,武器十分简便,自敌方掠夺武器装备后才会改善。
㈤ 名词解释:日本"私小说"
日本大正时代产生的一种独特的小说形式。“私小说”一词于1920年开始散见于当时的报刊上。1924年至1925年间,久米正雄发表《私小说和心境小说》,宇野浩二发表《私小说的我见》等,认为私小说是日本的纯文学,是散文文学的精髓,竭力加以推崇,引起文坛的议论,从此这个名词便被广泛使用。
对于私小说的概念,日本文坛一向有广义和狭义两种解释。广义的解释是:凡作者以第一人称的手法来叙述故事的,均称为私小说。但人们多数倾向于狭义的解释:凡是作者脱离时代背景和社会生活而孤立地描写个人身边琐事和心理活动的,称为私小说。按久米正雄的说法,就是作者把自己直截了当地暴露出来的小说。
1945年伊藤整和平野谦又提出新的说法,认为私小说就是心境小说,并把广义的私小说分为调和型和破灭型两类。他们认为把人从“生活的不安和生存的危机”中拯救出来是私小说的特征。表达“生存的危机”感的,是破灭型;相反,要克服“生存的危机和破灭”,以调和自我作为努力的目标的,是调和型。日本的私小说多数属于后一种类型,但也有不属于这两种类型而仅写自己的私生活的。
私小说出现以后,几乎所有自然主义派和现实主义派的作家都写过这种小说。大正末期以来私小说在文坛上占据了统治地位,成为日本纯文学的核心,对日本现代文学的发展有很大影响。一般认为田山花袋的《棉被》是最早的一部私小说,葛西善藏的《湖畔手记》、《弱者》,志贺直哉的《在城崎》,尾崎一雄的《虫子的二三事》,泷井孝作的《松岛秋色》等,是私小说的代表作。
㈥ 日本的“中流意识”名词解释
“中流意识”早在19世纪下半叶的明治维新时期,具有革新意识的知识精英们从欧洲发达国家的社会变化中体会到,中产阶级将是未来社会的主流,他们提倡以中产阶级作为标准阶级,使下层阶级逐步改善生活水平。
从纯粹的物质生活层面来看,虽然日本人之间可能收入差距很大,但即便是收入低的阶层,不但能满足日常温饱,而且可以最低限度地满足其他方面的基本社会需要。
从日本人的行为心理层面来看,日本人强烈追求同质化的国民性特点导致日本人往往无视现实生活的差距,可能出于担心被孤立而产生的盲目从众心理等,致使很多人希望自己也属于中流
也很可能是“耻意识”在作怪。就如同日语中讥讽贫穷武士的成语所言,“尽管饿着肚子没什么东西吃也会叼着根牙签”,选择“中流”的日本人也可能很清楚 地知道自己实际的生活水准如何,但碍于面子,在虚荣心的驱使下,做了居于中流的回答。
(6)日本簿記专有名词解释扩展阅读:
樱花与日本人的中流意识相互对应的意思
一朵朵很小的樱花花瓣 —— 象征着一个个普通人;
白色樱花和单一的花形 —— 表示所有的人都是单纯一致的思维、行动方式;
无数朵樱花的壮观景象 —— 呈现出一个个普通人组合在一起的强大。
樱花花期短暂美丽瞬间 —— 如同历史长河中每一个人的生命都是瞬间即逝。
㈦ 日本三权分立的名词解释,一定是日本的啊。
日本三权分立的名词解释,岛国的政体是以立法、司法、行政三权分立为基础的议会内阁制,各司其职
㈧ 日本自然主义名词解释
日本自然主义文学最初是由几个作家按这种文学理论进行模仿性的创作开始的1901年小杉天外的作品流行歌,1902年永井荷风的作品《地狱之花》,都是按照左拉所提出的自然主义理论写成的作品。
小杉在他的作品序言中指出,作品所描写的内容无所谓善恶美丑,作家的责任就是按照“自然”的现象如实去写。永井则在他的作品的跋文中,主张作家应该着力去刻画由“祖先遗传”带来的“动物性”。这一时期,作家们对自然主义的文学主张还只停留在对左拉的理论的介绍上。
1906至1910年期间,出现了一批自然主义文学理论家、评论家,最有影响的是美学家岛村抱月与文艺评论家长谷川天溪,还有片上天弦、相马御风、中村星湖、本间久雄等人;鼓吹自然主义,以长谷川最为热心,他的代表论文有《幻灭时代的艺术》、《排除逻辑的游戏》、《现实暴露之悲哀》等。在这些论文中,他提出了“破理显实”和“觉醒者的悲哀”等口号。所谓“破理显实”,即主张作家要排除一切理想,客观主义地、按照事物原样子去写“真实”;所谓“觉醒者的悲哀”,即认为作家在“发现了毫无虚假的现实”之后,“其背后则是深刻悲哀的苦海”,并鼓吹“这种有增无减的背后的悲哀,才是真正现代文艺的生命”。岛村抱月在《代序---论人生观上的自然主义》一文中,从对一切道德、义务和理想表示绝对的怀疑出发,主张作家写自己来进行忏悔。他说:“摒弃一切虚伪,忘掉一切矫饰,痛切凝视你自己的现实,先是凝视,然后你就忏悔。”岛村抱月的这一主张,为日本文学中形成根深蒂固的“私小说”传统提供了理论基础
㈨ 名词解释日本唯美派是
二十世纪初在日本出现的文学流派。主要作家有吉井勇、北原自专秋、永井荷风、谷属崎润一郎,以及后来的川端康成。他们受到西方各种颓废主义思想影响,既憎恶社会的庸俗丑恶和人情淡薄,又对自然主义如实刻板地描写现实的丑恶表示不满,但他们又不是从积极意义上去克服自然主义缺陷,而是由此将文学引向唯美主义和艺术至上主义,把艺术视作回避现实的避难所。该流派是日本近代社会精神危机在文学上的反映。
㈩ 日本画的名词解释
作为概念,日本画具有与外来画种和画风相区别的意义。但其外延版不很确定,一般权存在 3种情况:①专指明治维新以来,在西方绘画的冲击和影响下复兴的民族绘画,亦称新日本画;②除中国画风和西方画风以外的日本绘画;③除洋画之外的日本绘画。本文取其第3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