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代理许可 » 植物学专有名词

植物学专有名词

发布时间: 2021-01-27 17:56:45

⑴ 学名的植物学名

国际上所采用的植物学名,是林奈所创立的“双名法”即植物的学名统一由属名和种名(又称种加词,下同)组成,并统一用拉丁文。我们知道世界上的植物种类很多,各国的语言和文字又不相同,因而植物的名称也就不同,就是在一个国家内也会出现不同的名称,为了科学技术的交流,统一使用植物学名是完全必要的。掌握植物的学名,不仅有助于了解植物的亲缘关系和形态特征,而且还可以帮助掌握植物的有效成分:因为许多植物的化学成分名称系由植物的属名衍生而成,如小檗碱(Berberine),就是由小檗属(Berberis)衍生而成,又如乌头碱(Aconitine)、次乌头碱(Hypaccllitine)、中乌头碱(Mesaconiline)等,不论从中文名称和外文名称均可以明显的看出与植物乌头属(Aconitum)的属名有密切的关系,这一关系对药学专业尤其值得注意。
植物学名的基本组成
植物学名是用拉丁文或拉丁化的希腊等国文字书写。一种植物的学名由属名和种名组成,故称为“双名法”或“二名法”。在学名后附加该种植物的命名人(或命名人的缩写),所以一个完整的植物学名包括属名、种名和命名人。并规定属名和命名人的第一个拉丁字母必须大写,如前面所举的黄连的植物学名是Coptis chinensisFranch.,其中,Coptis为黄连属的属名,chinensis(中国的)种名,Franch.系命名人Franchet的缩写。 属名采用拉丁文名词的单数主格。属名通常根据植物的特征、特性、原产区地方名、生长习性或经济用途而命名。这些可以帮助了解该属植物的特性用植物特征命名的,如五加属Acanthopanax(有刺的人参属))系指本属植物形态似人参属而有刺,沙参属Adenophora(腺体),指本属植物的花有腺体。以植物特性命名的,如甘草属Glycyrrhiza(甜的根茎),指本属植物的根茎具有甜味;葱属Allium(辛辣),指本属植物有辛辣味,鸡屎藤属Paederia(恶臭),指本属植物具有恶臭等。
其它以原产区地方名的语音经拉丁化而成的属名,如茶属Thea、荔枝属Litchi、南天竺属Nandina等系根据我沿海所叫的名称用拉丁语拼成,以植物的生境命名的,如葶苈属Draba(森林中生长)、松属Pinus(山),柳属Salix(近水)等均表示生境;以经济用途命名的,如人参属Panax(万能药)、茄属Solanum(镇静)等。 通常使用形容词、同位名词或名词所有格。
使用形容词作种名时,它的性(阳、中、阴)、数(单数或复数)和格一定要和它所形容的属多的性、数、格一致。如蓝桉Eucalyptus globulusLabill.,桉属的属名Eucalyptus是阳性、单数、主格,故其种名globulus(球形的)用us词尾,与属名的性、数、格相一致;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Linn.,大黄属的属名Rheum是中性名词、单数、主格,故种名palmatum(掌状的)必须用um词尾符合中性、单数:主格,九眼独活Aralia cordataThunb.楤木属Aralia为阴性名词、单数、主格,种名cordata词尾巴a,也是阴性、单数、主格。
采用同位名词,即属名和种名都是名词的主格,但性和数不一定相一致,如柳叶牛膝Achyranthus longifoliaMakino,属名Achyraranthus是阳性名词,单数、主格,而种名longifolia却是中性名词、复数、主格。
使用名词所有格,这是用以纪念某一分类学家或某一标本采集者,这种情况在人名后加i、ii或ae,如川乌Aconitum carmichaeliDebx.,金花小檗Berberis wilsonaeHemsl. 命名人是用ex连接的两个人名,如白亮独活Heracleum candicansWall.ex DC.,这是表示本种植物由Wall.定了名,但尚未正式发表,以后DC. 同意此名称并正式加以发表DC.均为人名缩写)。命名人系用et连接的两个人名,这表示这一学名系由二人合作命名,如紫草Lithospermum erythrorhizonSieb. et Zucc.。
有时在植物学名的种名之后有一括号,括号内为人名或人名的缩写,此表示这一学名经重新组合而成。如紫金牛(矮地茶)Ardisia japonica(Horhst.)Blume,这是由于紫金牛的植物学名由Hornsted命名为Bladhia japonicaHornst.,以后经Blume研究应列入Ardisia属。根据植物命名法规定,需要重新组合(如改订属名、由变种升为种等)时,应保留原种名和原命名人,原命名人加括号。
种以下的植物学名表示方法
种以下的分类等级有亚种(Subspecies)在学名中缩写为subsp.或ssp.,变种(varietas)缩写为var.,变型(Forma)编写为f.。这些分类等级的学名表示法,为原种名后加亚种的缩写,其后写亚种名(又称亚种加词)及亚种命名人。变种和交型也是同样的表示法。如柴胡的亚种膜缘柴胡Bupleurum falcatumLinn. ssp.marginatum(Wall.) Clarke,黄皮树的一变种峨眉黄皮树Phellodendron chinenseSchneld, var.omeienseHuang,地黄的变型怀庆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Gaertn.) Libosch. f.hueichingensis(Chaot et Schih)Hsiao。
中草药的拉丁名
中草药的拉丁名来源子植物(或动物)的学名,通常由药用部分加植物的属名所组成,药用部分用单数主格,属名用单数第二格,每个拉丁词的第一个字母都要大写,如洋金花Flos Daturae, Flos (花)表示药用部分,Daturae是曼陀罗属Datura 的单数第二格,如果该属药用植物种类较多,又是不同的药材,这时采用药用部分加植物的属名和种名,如厚朴Cortex Magnoliae officinalis。
还有一部分中草药拉丁名是采用药用部分加植物学名中的种名,如人参radix Gineng,这种表示方法是因为Ginseng这一名称在全世界都习用。甚至还有部分药材拉丁名与植物的属名或种名无关系的,这也是由于习用的原因,如牡丹皮cortex Moutan。至于来源于植物的分泌物或加工品则使用习用的商品名称,如没药Myrrha、阿拉伯胶Gummi Arabicum、琼脂Agar-Agar等。

⑵ 谁有关于《植物学》的名词解释

1.细胞和细胞学说:有机体除病毒外,都是由单个或多个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与功能单位。植物细胞由原生质体和细胞壁两部分组成。细胞学说是德国植物学家Schleiden,M.J.和动物学家Schwann,T.二人于1938~1939年间提出的。细胞学说认为,植物和动物的组织都是由细胞构成的;所有的细胞是由细胞分裂或融合而来;卵和精子都是细胞;一个细胞可分裂而形成组织。细胞学说第一次明确地指出了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结构单位的思想,从理论上确立了细胞在整个生物界的地位,把自然界中形形色色的有机体统一了起来。
2.原生质和原生质体:构成细胞的生活物质称为原生质。原生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原生质体是生活细胞内全部具有生命的物质的总称,也即原生质体由原生质所构成。原生质体一般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三部分组成。原生质体是细胞各类代谢活动进行的主要场所。原生质体一词有时指去了壁的植物细胞。
3.细胞器:散布在细胞质内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亚细胞结构称为细胞器。如各种质体、线粒体、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微管等。
4.组织:在个体发育上,具有相同来源同一类型或不同类型的细胞群组成的结构和功能单位叫组织。
5.胞间连丝:胞间连丝是穿过细胞壁的原生质细丝,它连接相邻细胞间的原生质体。它是细胞原生质体之间物质和信息直接联系的桥梁,是多细胞植物体成为一个结构和功能上统一的有机体的重要保证。
6.细胞分化:多细胞有机体内的细胞在结构和功能上的特化,称为细胞分化。细胞分化表现在内部生理变化和形态外貌变化两个方面。细胞分化使多细胞植物中细胞功能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和效率。因此,分化是进化的表现。
7.染色质和染色体:当细胞固定染色后,核质中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部分,称为染色质。染色质是细胞中遗传物质存在的主要形式,其主要成分是DNA和蛋白质。在电子显微镜下染色质显出一些交织成网状的细丝。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时期,染色质高度螺旋化而变粗变短,成为易被碱性染料着色的粗线状或棒状体,此即染色体。
8.纹孔:在细胞壁的形成过程中,局部不进行次生增厚,从而形成薄壁的凹陷区域,此区域称为纹孔。
9.传递细胞:传递细胞是一些特化的薄壁细胞,具有胞壁向内生长的特性,行使物质短途运输的生理功能。
10.细胞周期:有丝分裂从一次分裂结束到另一次分裂结束之间的期限,叫做细胞周期。一个细胞周期包括G1期、S期、G2期和M期。
11.穿孔:指细胞壁局部溶解消失而形成的直正相通的孔洞。

1.器官:器官是生物体由多种组织构成的、能行使一定功能的结构单位。植物体内,以营养生长为主要功能的器官称为营养器官,如根、茎和叶;与生殖有密切关系的器官称为生殖器官,如花、果实和种子。
2.种子:种子是种子植物的繁殖器官,是胚珠经过受精而发育形成的结构。种子一般由胚、胚乳和种皮三部分组成。在被子植物中,有的植物种子中的胚乳在发育过程中被子叶吸收,成熟后的种子没有胚乳,叫做无胚乳种子,如大豆、黄瓜的种子;成熟后种子内有胚乳的叫做有胚乳种子,如小麦、玉米、蓖麻的种子。
3.幼苗:种子萌发后由胚长成的独立生活的幼小植株,即为幼苗。不同植物种类的种子萌发时,由于胚体各部分,特别是胚轴部分的生长速度不同,长成的幼苗在形态上也不一样,可分为两类:子叶出土的幼苗和子叶留土的幼苗。

1.定根和不定根:凡有一定生长部位的根,称为定根,包括主根和侧根两种。在主根和主根所产生的侧根以外的部分,如茎、叶、老根或胚轴上生出的根,因其着生位置不固定,故称不定根。
2.直根系和须根系:有明显的主根和侧根区别的根系称直根系,如松、棉、油菜等植物的根系。无明显的主根和侧根区分的根系,或根系全部由不定根和它的分枝组成,粗细相近,无主次之分,而呈须状的根系,称须根系,如禾本科植物稻、麦的根系。
3.木质部脊:在根的横切面上,初生木质部整个轮廓呈辐射状,原生木质部构成辐射状的棱角,即木质部脊。每种植物的根中,木质部脊是相对稳定的。植物解剖学上依根内木质部脊数的不同,把根分别划为二原型,三原型等。
4.平周分裂和垂周分裂:平周分裂即切向分裂,是细胞分裂产生的新壁与器官表面最近处切线相平行,子细胞的新壁为切向壁。平周分裂使器官加厚。垂周分裂指细胞分裂时,新形成的壁垂直于器官的表面。狭义的垂周分裂一般指径向分裂,新壁为径向壁。分裂的结果使器官增粗。广义的垂周分裂还包括横向分裂。横向分裂产生的新壁为横向壁,分裂的结果使器官伸长。
5.初生生长、初生组织和初生结构 项端分生组织经过分裂、生长、分化三个阶段产生各种成熟组织。这整个生长过程称为初生生长。初生生长过程中产生的各处成熟组织属于初生组织,由初生组织共同组成的结构即初生结构,如根的初生结构由表皮、皮层和维管柱三部分组成。
6.凯氏带:裸子植物和双子叶植物根内皮层细胞的部分初生壁上,常有栓质化和木质化增厚成带状的壁结构,环绕在细胞的径向壁和横向壁上,成一整圈,称凯氏带。凯氏带在根内是一个对水分和溶质运输有着重要作用的结构。凯氏带是凯斯伯里于1865年发现的。
7.通道细胞:单子叶植物内皮层细胞大多五面增厚,只有少数位于木质部脊处的内皮层细胞,保持初期发育阶段的结构,即细胞具凯氏带,但壁不增厚,这些细胞称为通道细胞。通道细胞起着皮层与维管柱间物质交流的作用。
8.内起源:发生于器官内部组织的方式称为内起源或内生源。如侧根起源于母根的中柱鞘。
9.根瘤与菌根:根瘤和菌根是种子植物与微生物间的共生关系现象。根瘤是豆科(或豆目)植物以及其他一些植物(如桤木属、木麻黄属等)根部的瘤状突起。它是由于土壤中根瘤细菌侵入根的皮层中,引起细胞分裂和生长而形成的。根瘤细菌具有固氮作用,与具根瘤植物有着共生关系。菌根是某些土壤中的真菌与种子植物根形成的共生结合体。由于菌丝侵入的情况不同分为外生菌根(菌丝分布于根细胞的间隙,并在根表面形成套状结构)和内生菌根(菌丝侵入根细胞内)。菌根和种子植物的共生关系是:真菌将所吸收的水分、无机盐类和转化的有机物质,供给种子植物,而种子植物把它所制造和储藏的有机养料供给真菌。
10.不活动中心:根的顶端分生组织的最前端的一细胞分裂活动较弱的区域,称不活动中心。不活动中心的细胞中,合成核酸、蛋白质的速率很低,细胞核、核仁、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均较小,线粒体也少。
11.共质体:细胞间通过胞间连丝将原生质连接成的整体。

1.芽:芽是处于幼态而未伸展的枝、花或花序,也即枝、花或花序尚未发育前的雏体。芽有各种类型。如按其着生位置分为定芽(包括顶芽和腋芽)和不定芽;按芽鳞的有无分为鳞芽和裸芽;按其性质分为枝芽、花芽和混合芽;按其生理状态分为活动芽与休眠芽。
2.芽鳞痕:鳞芽开展时,外围的芽鳞片脱落后在茎上留下的痕迹,称为芽鳞痕。芽鳞痕的形状和数目因植物而异,是识别植物和进行植物分类的依据之一。
3.藤本植物:有缠绕茎和攀援茎的植物统称藤本植物。依茎的性状,藤本植物分为木质藤本(如葡萄、忍冬)和草质藤本(如菜豆、旱金莲)。
4.分蘖和蘖位:禾本科植物地面上或近地面的分蘖节(根状茎节)上产生腋芽,以后腋芽形成具不定根的分枝,这种方式的分枝称分蘖。分蘖上又可继续形成分蘖,依次形成一级分蘖、二级分蘖,依此类推,分蘖有高蘖位和低蘖位之分。所谓蘖位,就是分蘖生在第几节上,这个节位即蘖位。蘖位越低,分蘖发生越早,生长期较长,抽穗结实的可能性就越大。
5.外始式和内始式:某结构成熟的过程是向心顺序,即从外方向内方逐渐发育成熟,这种方式称为外始式。如根的初生木质部和根、茎的初生韧皮部的发育顺序是外始式。反之,成熟过程是离心顺序,即由内方向外方逐渐发育成熟,这种方式是内始式,如茎的初生木质部的发育顺序是内始式。
6.髓射线:髓射线是茎中维管束间的薄壁组织,也称初生射线,由基本分生组织产生。在次生生长中,其长度加长,形成部分次生结构。髓射线位于皮层和髓之间,有横向运输的作用,也是茎内贮藏营养物质的组织。
7.束中形成层:在茎的维管束中,初生韧皮部与初生木质部之间,有一层具潜在分生能力的组织,称为束中形成层。束中形成层与位于维管束之间的束间形成层一起连成环形的形成层。
8.年轮和假年轮:年轮也称生长轮或生长层。在木材的横切面上,次生木质部呈若干同心环层,每一环层代表一年中形成的次生木质部。在有显著季节性气候的地区中,不少植物的次生木质部在正常情况下,每年形成一轮,因此习惯上称为年轮。每一年轮包括早材和晚材两部分。由于外界气候异常或虫害的影响,出现多次寒暖或叶落的交替,造成树木内形成层活动盛衰起伏,使树木的生长时而受阻,时而复苏,因此在一个生长季节中,不只产生一个生长轮,这即假年轮。
9.树皮:树皮是木本植物茎的形成层以外的部分。在较老的木质茎上,树皮包括木栓及它外方的死组织(统称外树皮)和木栓形成层、栓内层(如果存在)及韧皮部(统称内树皮)
10.补充组织:树木的枝干上,皮孔一般产生于原来气孔的位置,气孔内方的木栓形成层不形成木栓细胞,而形成一些排列疏松、具有发达的胞间隙,近似球形的薄壁组织细胞,它们以后栓化或非栓化,称为补充组织。随着补充组织的逐步增多,向外突出,形成裂口,即皮孔。
11.侵填体:木本植物多年生老茎中,早期的次生木质部(即心材)导管和管胞失去输导作用。其原因之一,是由于它们附近的薄壁组织细胞从纹孔处侵入导管或管胞腔内,膨大和沉积树脂、丹宁、油类等物质,形成部分地或完全地阻塞导管或管胞腔的突起结构,这种突起物即侵填体。
12.环髓带:有些植物(如椴树属)的髓,它的外方有小型壁厚的细胞,围绕着内部大型的细胞,二者界线分明,这外围区,称环髓带,又称髓鞘。
13.淀粉鞘:有些植物如旱金莲、南瓜等茎的皮层最内层,即相当于内皮层处的细胞,富含淀粉粒,因此称为淀粉鞘。淀粉鞘包着维管柱的外围,可做为皮层与维管柱的“分界线”。
14.顶端优势:植物枝条上的顶芽有抑制腋芽生长的作用,因此许多植物只有茎顶芽发育得好,主干长得快,而腋芽却受到抑制,发育较慢或处于休眠状态。这种现象叫做顶端优势。

1.完全叶:具叶片、叶柄和托叶三部分的叶,称完全叶。例如月季、豌豆等植物的叶。
2.叶枕:植物学上所称的叶枕,一般是指植物叶柄或叶片基部显著突出或较扁的膨大部分,如含羞草复叶的总叶柄、初级羽片,以及小叶基部等的膨大部分。叶枕是一种能使叶进行运动的结构。
3.复叶:每一叶柄上有两个以上的叶片叫做复叶。复叶的叶柄称叶轴或总叶柄,叶轴上的叶称为小叶,小叶的叶柄称小叶柄。由于叶片排列方式不同,复叶可分为羽状复叶,掌状复叶和三出复叶三类。
4.单身复叶:单身复叶是一种特殊形态的复叶。其复叶中也有一个叶轴,但只有一个叶片,叶轴与小叶之间具有关节。如柑、橙等植物的叶。单身复叶可能是三出复叶中的两个侧生小叶退化,仅留一顶生小叶所形成。
5.叶序:叶在茎上都有一定规律的排列方式,称为叶序。叶序基本上有三种类型,即互生、对生和轮生。
6.叶镶嵌:叶在茎上的排列,不论是哪种叶序,相邻两节的叶,总是不相重叠而成镶嵌状态,这种同一枝上的叶,以镶嵌状态的排列方式而不重叠的现象,称为叶镶嵌。
7.异形叶性:同一株植物上的叶,受不同环境的影响,或同一植株在不同的发育阶段,出现不同形状的叶。这种同一植株上具有不同形状叶的现象,称为异形叶性。如水毛莨的气生叶扁平广阔;而沉水叶细裂成丝状。
8.泡状细胞:禾本科植物和其它单子叶植物叶的上表皮上具一些特殊的大型含水细胞,有较大的液泡,无叶绿素或有少量的叶绿素,径向细胞壁薄,外壁较厚,称为泡状细胞。泡状细胞通常位于两个维管束之间的部位,在叶上排成若干纵行,在横切面上,泡状细胞排成扇形。
9.离层:在植物落叶前,叶柄基部或靠近基部的部分,有一个区域内的薄壁组织细胞开始分裂,产生一群小形细胞,以后这群细胞的外层细胞壁胶化,细胞成为游离状态,使叶易从茎上脱落,这个区域称为离层。
10.叶隙:叶迹从茎的维管柱上分出向外弯曲后,维管柱在叶迹的上方出现一个空隙,并由薄壁组织填充,该区域称为叶隙。
11.“花环”结构:玉米等植物叶片的维管束鞘发达,内含多数较大叶绿体,外侧紧密毗连着一圈叶肉细胞,组成“花环形”结构。

1.变态:植物体由于功能的改变所引起器官的一般形态和结构的变化称为变态。如洋槐的托叶变为刺。
2.苞片和总苞:生在花下面的变态叶,称为苞片。苞片一般较小,绿色,但也有形大、呈各种颜色的。苞片多枚聚生于花序外围的,称为总苞。苞片和总苞有保护花芽或果实的作用。
3.同源器官:具有同一来源、而在形态上和功能上有显著区别的器官称为同源器官。例如马铃薯的块茎、毛竹的根状茎、葡萄的卷须等,它们形态和机能均不同,但都是来源于茎的变态。
4.同功器官:器官形态相似、机能相同,但其构造与来源不同,称为同功器官。如山楂的刺为茎刺,是茎的变态,刺槐的刺为叶刺,是托叶的变态,二者为同功器官。

1.繁殖:植物体发育到一定阶段,就必然通过一定的方式,以它本身产生新的个体来延续后代,这种现象叫做繁殖。繁殖有三大类型,即营养繁殖、无性繁殖(又称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
2.营养繁殖:营养繁殖是植物体的营养器官——根、茎、叶的某一部分和母体分离(有时不立即分离),而直接形成新个体的繁殖方式。如马铃薯的块茎发育成新的植物体即为营养繁殖。营养繁殖可分为自然营养繁殖和人工营养繁殖。
3.无性繁殖:无性繁殖是通过一类称为孢子的无性繁殖细胞,从母体分离后,直接发育成为新个体的繁殖方式。
4.有性生殖:有性生殖是由两个有性生殖细胞(配子),彼此融合形成合子或受精卵,再由合子(或受精卵)发育为新个体的繁殖方式。
5.根蘖植物:洋槐、白杨等木本植物的根上常生出许多不定芽,这些不定芽可以长成幼枝条,进行繁殖。这类植物称根蘖植物。
6.单体雄蕊:一朵花中雄蕊多数,花药分离,花丝彼此连合成一束或呈管状,这样的雄蕊称为单体雄蕊,如棉花的雄蕊。
7.四强雄蕊:一朵花中具六枚离生雄蕊,两轮着生。外轮两枚花丝较短,内轮四枚花丝较长。这种四长二短的雄蕊称为四强雄蕊。如十字花科植物的雄蕊。
8.花程式:用符号和数字表示花各部分的组成、排列位置和相互关系,称为花程式(又称花公式),如*K2+2C2+2A2+4G(2∶1)即为十字花科植物的花程式。
9.花图式:花图式是指用图解表示一朵花的横切面简图,借以说明花的各部分的组成,排列和相互关系,也可借以比较各植物花的形态异同。花图式也就是花的各部在垂直于花轴的平面上的投影。
10.无限花序和有限花序:无限花序又称总状类花序或向心花序,其开花的顺序是花轴下部的花先开,渐及上部,或由边缘开向中心,如油菜的总状花序。有限花序又称聚伞类花序或离心花序,它的特点与无限花序相反,花序中最顶点或最中心的花先开,渐及下边或周围,如番茄的聚伞花序。
11.子房:子房是被子植物花中雌蕊的主要组成部分,子房由子房壁和胚珠组成。当传粉受精后,子房发育成果实。
12.心皮:心皮是构成雌蕊的单位,是具生殖作用的变态叶。一个雌蕊由一个心皮构成,称单雌蕊,一个雌蕊由几个心皮联合而成,称复雌蕊(合生雌蕊)。

1.花芽分化:花或花序是由花芽发育而来的。当植物生长发育到一定阶段,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就转入生殖生长,茎尖的分生组织不再产生叶原基和腋芽原基,而分化形成花或花序,这一过程称为花芽分化。禾本科植物的花芽分化一般称为幼穗分化。
2.花粉败育:由于种种内在和外界因素的影响,有的植物散出的花粉没有经过正常的发育,起不到生殖的作用,这一现象称为花粉败育。
3.雄性不育:植物由于内在生理、遗传的原因,在正常自然条件下,也会产生花药或花粉不能正常地发育、成为畸形或完全退化的情况,这一现象称为雄性不育。雄性不育可有三种表现形式:一是花药退化;二是花药内无花粉;三是花粉败育。
4.丝状器:被子植物胚囊内的助细胞中,一些伸向细胞中间的不规则的片状或指状突起,称为丝状器。丝状器是通过细胞壁的内向生长而形成,它们的作用使助细胞犹如传递细胞。具丝状器是助细胞结构上最突出的特点。
5.双受精:花粉管到达胚囊后,其末端破裂,释放出的两个精子,一个与卵细胞融合,成为二倍体的受精卵(合子),另一个与两个极核(或次生核)融合,形成三倍体的初生胚乳核。卵细胞、极核同时和二精子分别完成融合的过程叫做双受精。双受精是被子植物有性生殖的特有现象。
6.无融合生殖:在被子植物中,胚囊里的卵经受精发育成胚,这是一种正常现象。但也有胚囊里的卵不经受精,或者助细胞、反足细胞、甚至珠心细胞或珠被细胞直接发育成胚,这种现象叫做无融合生殖。无融合生殖可分为孤雌生殖、无配子生殖和无孢子生殖三种类型。
7.多胚现象:一粒种子中具有一个以上的胚,称为多胚现象。多胚现象在裸子植物中普遍存在。在被子植物中也会因无融合生殖或受精卵发育成胚的过程中分裂成几个胚以及其他原因而出现多胚现象。
8.传粉:指花粉粒由花粉囊中散出,经媒介的作用而传送到柱头上的过程。

1.单性结实:不经过受精作用,子房就发育成果实,这种现象称单性结实。单性结实过程中,子房不经过传粉或任何其他刺激,便可形成无子果实,称为营养单性结实,如香蕉;若子房必须通过诱导作用才能形成无子果实,则称为诱导单性结实(或刺激单性结实),如以马铃薯的花粉刺激番茄的柱头可得到无籽果实。
2.聚合果与聚花果:一朵花中有许多离生雌蕊,以后每一雌蕊形成一个小果,相聚在同一花托之上,称为聚合果,如白玉兰、莲、草莓的果。如果果实是由整个花序发育而来,花序也参与果实的组成部分,这称为聚花果或称为花序果、复果,如桑、凤梨、无花果等植物的果。
3.颖果:颖果的果皮薄,革质,不开裂,含一粒种子,果皮和种皮紧密愈合不易分离。颖果小,一般易误认为种子,是水稻、玉米和小麦等禾本科植物特有的果实类型。
4.角果:角果是由二心皮组成的雌蕊发育而成的果实。果实成熟后,果皮由基部向上沿二腹缝线裂开,成2片脱落,只留假隔膜,种子附于假隔膜上。角果是十字花科植物的重要特征。根据果实长短,将角果分为长角果和短角果两类。
5.世代交替:在植物的生活史中,由产生孢子的二倍体的孢子体世代(无性世代)和产生配子的单倍体的配子体世代(有性世代)有规律地交替出现的现象,称世代交替。

1.凯氏带:大多数双子叶植物和裸子植物根(0.5分)内皮层细胞(0.5分)的部分初生壁上,常有栓质化和木质化增厚成带状的壁结构(0.5分),环绕在细胞的径向壁和横向壁上成一整圈(1分),称凯氏带。凯氏带与根内水分和溶质的输导密切相关(0.5)
2.细胞器:散布在细胞质内(0.5分)具有一定结构(0.75分)和功能(0.75分)的微结构或器官(或:原生质结构)(0.5分),称为细胞器。例如叶绿体、线粒体、核糖体等(0.5分)
3.异形叶性:同一株植物(1分)上具有不同叶形(1分)的现象,称为异形叶性。异形叶或是出现于不同发育阶段的枝上,或是生于不同环境中(0.5分)。例如(0.5分)水毛莨的气生叶扁平广阔,而沉水叶细裂成丝状。
4.无融合生殖:在正常情况下,被子植物的有性生殖是经过卵细胞和精子的融合,以后发育成胚(0.5分)。但在有些植物里(0.5分),不经过精卵融合,直接发育成胚(1分),这类现象称无融合生殖。无融合生殖包括孤雌生殖、无配子生殖和无孢子生殖三种类型(1分)。
5.双受精:花粉管到达胚囊后,释放出二精子,一个与卵细胞融合,成为二倍体的受精卵(合子)(1分),另一个与两个极核(或次生核)融合,形成三倍体的初生胚乳核(1分)。卵细胞和极核同时和二精子分别完成融合的过程称双受精(注:若仅有此句而无前面的叙述也可得2分)。双受精是被子植物有性生殖特有的现象(1分)。
十一
1.外生孢子:某些蓝藻植物细胞中的原生质体发生横分裂,形成大小不等的两块原生质,上端较小的一块就形成孢子,基部较大的一块仍保持分裂能力,继续分裂,不断地形成孢子。
内生孢子:某些蓝藻由于母细胞增大,原生质体进行多次分裂,形成许多具薄壁的子细胞,母细胞壁破裂后全部放出。
2.孢子:无性生殖的生殖细胞。 配子:有性生殖的生殖细胞。
3.载色体又叫色素体:植物细胞中含有色素的质体。也有仅指藻类植物细胞中含叶绿素的大型和复杂的结构。 蛋白核又叫造粉核或淀粉核:某些藻类植物载色体上的一种特殊结构。有一蛋白质的核心部分,外围以若干淀粉小块,这是藻类植物蛋白质和淀粉的一种贮藏形态。
4. 茸鞭型鞭毛:鞭毛上具横向羽状鞭茸。
尾鞭型鞭毛:鞭毛上无横向羽状鞭茸。
5. 核相交替:在植物整个生活史中,具单倍体核相和二倍体核相的交替现象。
世代交替:在植物生活史中,二倍体的孢子体世代和单倍体的配子体世代互相交替的现象。
6. 同形世代交替:在形态构造上基本相同的两种植物体互相交替循环的生活史。
异形世代交替:在形态构造上显著不同的两种植物体互相交替循环的生活史。
7. 无性世代(或孢子体世代):在植物生活史中,从受精卵或合子开始,由合子或受精卵发育成长为孢子体,到孢子体产生孢子母细胞为止的时期,从核相方面来看,是具有二倍体染色体的时期。
有性世代(或配子体世代):在植物生活史中,从减数分裂而来的孢子开始,由孢子发育成长为配子体,到配子体产生两性配子为止的时期。从核相方面看,是具单倍体染色体的时期。
8. 孢子体:在植物无性世代中产生孢子的和具二倍体染色体的植物体。
配子体:在植物有性世代中产生配子的和具单倍体染色体的植物体。
9. 无性生殖:通过一类称为孢子的无性繁殖细胞,从母体分离后,直接发育成为新个体的繁殖方式。
有性生殖:是由两个称为配子的有性生殖细胞,经过彼此融合的过程,形成合子或受精卵,再由合子或受精卵发育为新个体的繁殖方式。
10.同配生殖:在形状、结构、大小和运动能力等方面完全相同的两个配子结合。
异配生殖:在形状和结构上相同,但大小和运动能力不同,大而运动能力迟缓的为雌配子,小而运动能力强的为雄配子,雌雄配子的结合。
卵式生殖:在形状、大小和结构上都不相同的配子,大而无鞭毛不能运动的为卵,小而有鞭毛能运动的为精子,精卵结合。
11.单室孢子囊:是单细胞的结构,减数分裂后产生单倍体的孢子。
多室孢子囊:由1个细胞发育而成的多细胞结构,经有丝分裂产生二倍体的孢子。
12.孢子囊:产生孢子的母细胞或器官。
配子囊:产生配子的母细胞或器官。
13.果孢子体:亦称囊果,它是雌配子体上的果胞经受精后所产生的一种二倍体的植物体,自身不能独立生活,寄生于雌配子体上。它是真红藻纲藻类生活史的一个阶段,其内产生果孢子。
四分孢子体:为真红藻纲中由果孢子萌发产生的二倍体的孢子体,是其生活史的一个阶段。四分孢子体上产生四分孢子囊,经过减数分裂后,产生单倍体的四分孢子。

⑶ 植物学若干专业词语翻译,急!!!

常绿寄生小灌木 — evergreen parasitism undershrub
寄生灌木 — parasitism shrub
常绿半寄生小灌木 — evergreen semi-parasitism undershrub
落叶灌木 — decious shrub
落叶乔木 — decious arbor
落叶小乔木 — decious small arbor
常绿乔木 — evergreen arbor
小乔木 — small arbor
半常绿小灌木 — semi-evergreen undershrub
常绿寄生小灌木 — evergreen parasitism undershrub
落叶半寄生灌木 — decious semi-parasitism undershrub
多年生半寄生草本 — vivacious/ perennial semi-parasitism undershrub
多年生寄生肉质草本— vivacious/ perennial parasitism succulence herb
落叶攀援灌木 — decious climbing shrub
落叶藤状或攀援灌木— decious vining or climbing shrub
落叶多分枝灌木 — decious ramification shrub
常绿藤状灌木 — evergreen vining shrub
常绿直立或蔓状灌木— evergreen straight or vining shrub
木质藤本 — wood liane
草质藤本 — herbaceous liane
落叶木质藤本 — decious wood liane
落叶草质藤本 — decious herbaceous liane
多年生宿根草本 — perennial root herb
多年生木质化草本 — perennial lignification herb

⑷ 植物学专有名词英语

rose 玫瑰花
tulip 郁金香
balsam 凤仙花
canna 美人蕉
lily 百合花
jasmine 茉莉
sweet pea 香豌豆花
sunflower 向日葵
geranium 大竺葵
morning-glory 牵牛花
cosmos 大波斯菊
pansy 三色堇
poppy 罂粟花
marigold 金盏花
carnation 麝香石竹
amaryllis 孤挺花
dahlia 大丽花
pink 石竹花
crocus 番红花
iris 蝴蝶花
hyacinth 风信花
daffodil 黄水仙
chrysanthemum 菊
marguerite, daisy 雏菊
gladiolus 剑兰
cantury plant 龙舌兰
magnolia 木兰
yucca 丝兰
orchid 兰花
freesia 小苍兰
cyclamen 仙客来
begonia 秋海棠
anemone 银莲花
wisteria 柴藤
redbud 紫荆
dogwood 山茱萸
hawthorn 山楂
camellia 山茶
hydrangea 八仙花
hibiscus 木槿
peony 芍药
azalea 杜鹃
rhododendron 杜鹃花
daphne 瑞香
gardenia 栀子
lilac 紫丁香
night-blooming cereus 仙人掌
apple 苹果
pear 梨
orange 桔子
quince 柑橘
apricot 杏
plum 洋李
pistil 雌蕊
ovary 子房
petal 花瓣
anther 花药
stamen 雄蕊
nectar gland 蜜腺
sepal 萼片
stalk 花柄
pollen 花粉

pine 松
cerdar 雪松类
larch 落叶松
juniper 杜松
cone 松果
cypress 柏树
bamboo 竹
box 黄杨
poplar 白杨
cottonwood 三角叶杨
osier 紫皮柳树
willow 垂柳
birch 白桦
maple 枫树
sequoia 红杉
fir 冷杉
hemlock spruce 铁杉
spruce 云杉
yew 紫杉
eucalytus 桉树
locust 洋槐
wattle 金合欢树
camphor tree 樟树
rosewood 紫檀
ebony 乌檀
sandalwood 檀香木
satinwood 椴木
linden 椴树
rowan 欧洲山梨
teak 柚木树
elm 榆木树
oak 橡树
acorn 橡树果
sycamore 美国梧桐
ginkgo 银杏树
holly 冬青
coco 椰树
date 枣椰树
hickory 山核桃树
plane tree 悬铃树
beech 山毛榉
horse chestnut 七叶树
blackthorn 黑刺李
baobab 猴面包树
elder 接骨木
myrtle 桃金娘科植物
cycad 苏铁
oil palm 油棕榈树
treetop 树梢
branch 树枝
twig 小树枝
bough 大树枝
knot 树节
trunk 树干
leaf 树叶
sprout 新芽
sapling 树苗
stump 树桩
root 树根
root hair 根毛
taproot 主根
bark 树皮
resin 树脂
pith 木髓
cambium 形成层
ring 年轮
wood 木材

azalea 杜鹃花
begonia 秋海棠
Brazil 巴西木
cactus 仙人掌
camellia 山茶花
carnation 麝香石竹(康乃馨)
Chinese enkianthus 灯笼花
Chinese flowering crab-apple 海棠花
chrysanthemum 菊花
dahlia 大丽花
daisy 雏菊
datura 曼陀罗
epiphyllum 昙花
fringed iris 蝴蝶花
fuchsia 倒挂金钟
gardenia 栀子
India canna 美人蕉
jasmine 茉莉
lilac 丁香
lily 百合
mangnolia 木兰花
mangnolia 玉兰花
morning glory 牵牛(喇叭花)
narcissus 水仙花
oleander 夹竹桃
orchid 兰花
pansy 三色堇
peony 牡丹
peony 芍药
phalaenopsis 蝶兰
rose 玫瑰
rose 月季
setose asparagus 文竹
touch-me-not (balsam) 凤仙花
tulip 郁金香
violet, stock violet 紫罗兰
water hyacinth 凤眼兰

希望能回答你的问题

⑸ 中草药的植物学名称和拉丁文名称有什么区别,谢谢

国际上所采用的植物学名,是林奈所创立的“双名法”即植物的学名统一由属名和种名(又称种加词,下同)组成,并统一用拉丁文。我们知道世界上的植物种类很多,各国的语言和文字又不相同,因而植物的名称也就不同,就是在一个国家内也会出现不同的名称,为了科学技术的交流,统一使用植物学名是完全必要的。掌握植物的学名,不仅有助于了解植物的亲缘关系和形态特征,而且还可以帮助掌握植物的有效成分,:因为许多植物的化学成分名称系由植物的属名衍生而成,如小檗碱(Berberine),就是由小檗属(Berberis)衍生而成,又如乌头碱(Aconitlne)、次乌头碱(Hypaccllitine)、中乌头碱(Mesaconiline)等,不论从中文名称和外文名称均可以明显的看出与植物乌头属(Aconilum)的属名有密切的关系,这一关系对药学专业尤其值得注意。

(一)植物学名的组成

1.植物学名的基本组成: 植物学名是用拉丁文或拉丁化的希腊等国文字书写。一种植物的学名由属名和种名组成,故称为“双名法”或“二名法”。在学名后附加该种植物的命名人(或命名人的缩写),所以一个完整的植物学名包括属名、种名和命名人。并规定属名和命名人的第一个拉丁字母必须大写,如前面所举的黄连的植物学名是Coptischinensis Franck,其中,Coptis为黄连属的属名, chinensis(中国的)种名,Franch.系命名人Franchet的缩写。

2.植物的属名: 属名采用拉丁文名词的单数主格。属名通常根据植物的特征、特性、原产区地方名、生长习性或经济用途而命名。这些可以帮助了解该属植物的特性用植物特征命名的,如五加属Acanthopanax(有刺的人参属))系指本属植物形态似人参属而有刺,沙参属AdenOphora (腺体),指本属植物的花有腺体。以植物特性命名的,如甘草属Glycyrrhiza(甜的根茎),指本属植物的根茎具有甜味;葱属Allium(辛辣),指本属植物有辛辣味,鸡屎藤属Paederia(恶臭),指本属植物具有恶臭等。

其它以原产区地方名的语音经拉丁化而成的属名,如茶属Thea、荔枝属Lichi、南天竺属Nandina等系根据我沿海所叫的名称用拉丁语拼成,以植物的生境命名的,如葶苈属Draba(森林中生长)、松属Pinus(山),柳属salix (近水)等均表示生境;以经济用途命名的,如人参属Panax(万能药)、茄属Solanum(镇静)等。

3.植物学名中的种名: 通常使用形容词、同位名词或名词所有格。

使用形容词作种名时,它的性(阳、中、阴)、数(单数或复数)和格一定要和它所形容的属多的性、数、格一致。如蓝桉Euca1yptus globulus labill,桉属的属名Eucalyptus是阳性、单数、主格,故其种名globulus(球形的)用us词尾,与属名的性、数、格相一致;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Llnn,,大黄属的属名Rheum是中性名词、单数、主格,故种名palmalum(掌状的)必须用um词尾符合中性、单数:主格,九眼独活 Aralia cordata Thunb.SONG木属Aralia为阴性名词、单数、主格,种名cordata词尾巴a,也是阴性、单数、主格。

采用同位名词,即属名和种名都是名词的主格,但性和数不一定相一致,如柳叶牛膝Achyranthus longifolia Makino,属名Achyraranthus是阳性名词,单数、主格,而种名1ongifolia却是中性名词、复数、主格。

使用名词所有格,这是用以纪念某一分类学家或某一标本采集者,这种情况在人名后加i、ii或ae,如川乌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金花小檗Berberis Wilsonae Hemsl.

4. 植物学名的附加部分: 命名人是用ex连接的两个人名,如白亮独活Herac1eum candicans Walex DC,这是表示本种植物由Wal1.定了名,但尚未正式发表,以后DC. 同意此名称并正式加以发表DC.均为人名缩写)。命名人系用et连接的两个人名,这表示这一学名系由二人合作命名,如紫草Lithospermum erythrorhizon Sieb. et Zucc.。

有时在植物学名的种名之后有一括号,括号内为人名或人名的缩写,此表示这一学 名经重新组合而成。如紫金牛(矮地茶)Ard1sia japonica (Horhst.)B1ume,这是由于紫金牛的植物学名由Hornsted命名为B1adhia japonica Hornst.,以后经B1ume研究应列入Ardisia属。根据植物命名法规定,需要重新组合(如改订属名、由变种升为种等)时,应保留原种名和原命名人,原命名人加括号。

5.种以下的植物学名表示方法: 种以下的分类等级有亚种(Subspecies)在学名中缩写为subsp.或ssp,变种(varietas)缩写为var.,变型(Forma)编写为f.。这些分类等级的学名表示法,为原种名后加亚种的缩写,其后写亚种名(又称亚种加词)及亚种命名人。变种和交型也是同样的表示法。如柴胡的亚种膜缘柴胡Bup1eurum fa1catum Linn。Ssp marginatum (Wall.) Clarke,黄皮树的一变种峨眉黄皮树Phel1odendron chinense Schneld, var。 omeiense Huang,地黄的变型怀庆地黄Rehmannla g1utinosa (Gaertn.) Libosch,f.hueichingensis (Chaot et Schih)Hsiao。

(二)中草药的拉丁名:中草药的拉丁名来源子植物(或动物)的学名,通常由药用部分加植物的属名所组成,药用部分用单数主格,属名用单数第二格,每个拉丁词的第一个字母都要大写,如洋金花F1os Daturae, F1os (花)表示药用部分,Daturae是曼陀罗属Daturar 的单数第二格,如果该属药用植物种类较多,又是不同的药材,这时采用药用部分加植物的属名和种名,如厚朴Cortex Magnoliae officinai1s。

还有一部分中草药拉丁名是采用药用部分加植物学名中的种名,如人参radix Gineng,这种表示方法是因为Ginseng这一名称在全世界都习用。甚至还有部分药材拉丁名与植物的属名或种名无关系的,这也是由于习用的原因,,如牡丹皮cortex Moutan。至于来源于植物的分泌物或加工品则使用习用的商品名称,如没药Myrrha、阿拉伯胶Gummi Arabicum、琼脂Agar-Agar等。
2、 对矿物加工品的中药拉丁名命名一般是用该矿物加工品主要化学成分的英文名拉丁化而成,如芒硝,其中药拉丁名为Natrii Sulfas,即钠natrium和硫酸盐sulfas二词组合而成的化学名称,意为“硫酸钠盐”。
国外药典对生药拉丁名称的记载,如日本药局方(1796)系将药名放在前面(用第二格),而药用部位名放在后面(用第一格),恰与我国的写法相反。如黄连、蕃泻叶等。但对于药用油类的命名又与我国的写法相同,如肉桂油等。由此可见,生药的拉丁名国际上并无统一规定,有些属于习惯用法,如有国际通用名称,则命名时应尽量一致,以便交流。

⑹ 植物学名的种加词命名方法有哪些

国际上所采用的植物学名,是林奈所创立的“双名法”即植物的学名统一由属名和种名(又称种加词,下同)组成,并统一用拉丁文。

植物学名指瑞典植物学家林奈(Linnaeus)于1753年所倡用的植物双名法。作为国际统一的植物命名法。

植物的名称十分繁杂,不仅因各国文字不同而异,就是一国之内各不同地区,也往往不一致,因而同名异物或同物异名的现象普遍存在,这对于科学普及与经验交流极为木利。为了使植物的命名得到统一,国际上采用了科学命名(简称学名)。双名法规定,每种植物的名称由两个拉丁字组成,第一个字为某一植物隶属的“属名”,第二个字是“种加词”,起着标志某一植物种的作用。由这两个字组合而成植物的种名或称拉丁学名。通常在学名后面还须附命名者姓名,以示负责和便于考查。

我们知道世界上的植物种类很多,各国的语言和文字又不相同,因而植物的名称也就不同,就是在一个国家内也会出现不同的名称,为了科学技术的交流,统一使用植物学名是完全必要的。掌握植物的学名,不仅有助于了解植物的亲缘关系和形态特征,而且还可以帮助掌握植物的有效成分,:因为许多植物的化学成分名称系由植物的属名衍生而成,如小檗碱(Berberine),就是由小檗属(Berberis)衍生而成,又如乌头碱(Aconitlne)、次乌头碱(Hypaccllitine)、中乌头碱(Mesaconiline)等,不论从中文名称和外文名称均可以明显的看出与植物乌头属(Aconilum)的属名有密切的关系,这一关系对药学专业尤其值得注意。

基本组成

植物学名是用拉丁文或拉丁化的希腊等国文字书写。一种植物的学名由属名和种名组成,故称为“双名法”或“二名法”。在学名后附加该种植物的命名人(或命名人的缩写),所以一个完整的植物学名包括属名、种名和命名人。并规定属名和命名人的第一个拉丁字母必须大写,如前面所举的黄连的植物学名是Coptis chinensis Franck,其中,Coptis为黄连属的属名, chinensis(中国的)种名,Franch.系命名人Franchet的缩写。

属名

属名采用拉丁文名词的单数主格。属名通常根据植物的特征、特性、原产区地方名、生长习性或经济用途而命名。这些可以帮助了解该属植物的特性用植物特征命名的,如五加属Acanthopanax(有刺的人参属))系指本属植物形态似人参属而有刺,沙参属AdenOphora (腺体),指本属植物的花有腺体。以植物特性命名的,如甘草属Glycyrrhiza(甜的根茎),指本属植物的根茎具有甜味;葱属Allium(辛辣),指本属植物有辛辣味,鸡屎藤属Paederia(恶臭),指本属植物具有恶臭等。
其它以原产区地方名的语音经拉丁化而成的属名,如茶属Thea、荔枝属Lichi、南天竺属Nandina等系根据我沿海所叫的名称用拉丁语拼成,以植物的生境命名的,如葶苈属Draba(森林中生长)、松属Pinus(山),柳属salix (近水)等均表示生境;以经济用途命名的,如人参属Panax(万能药)、茄属Solanum(镇静)等。

种名

通常使用形容词、同位名词或名词所有格。
使用形容词作种名时,它的性(阳、中、阴)、数(单数或复数)和格一定要和它所形容的属名的性、数、格一致。如蓝桉Euca1yptus globulus labill,桉属的属名Eucalyptus是阳性、单数、主格,故其种名globulus(球形的)用us词尾,与属名的性、数、格相一致;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 Llnn,大黄属的属名Rheum是中性名词、单数、主格,故种名palmalum(掌状的)必须用um词尾符合中性、单数:主格,九眼独活 Aralia cordata Thunb.SONG木属Aralia为阴性名词、单数、主格,种名cordata词尾巴a,也是阴性、单数、主格。
采用同位名词,即属名和种名都是名词的主格,但性和数不一定相一致,如柳叶牛膝Achyranthus longifolia Makino,属名Achyraranthus是阳性名词,单数、主格,而种名longifolia却是中性名词、复数、主格。
使用名词所有格,这是用以纪念某一分类学家或某一标本采集者,这种情况在人名后加i、ii或ae,如川乌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金花小檗Berberis Wilsonae Hemsl.

⑺ 怎么翻译专有名词

你要翻译的话得精通外语啊,字段的意思,隐含的意思,或者了解某种植物在当地语言中的意义才能翻译。意译。
要么就是你了解植物学,从外形上能看出是哪个类哪个科哪个属,对比国内植物,找个类似的名字,或者干脆就带着英文。
翻译不就是这样的吗?
要是拷贝内容找不到翻译也没办法。找植物书吧。

http://wenku..com/link?url=f4U---0H_CJpl62fqT9yq

⑻ 什么植物学的书可以系统的介绍植物学的专业名词 比如 对生 单生 互生这些

《植物学》高等教育出版社,最经典的教材,分上下册,你说的关于叶的形态的术语在上册。

⑼ 求植物学名词解释 谢谢O(∩_∩)O哈哈~ [email protected]

1、植物基因工程:把不同植物(控制优良性)的基因转移到我们所需要的植物种实现该种性状改良。

2、生活史进化趋势:配子体世代占优势到孢子体世代占优势,营养繁殖到无性繁殖到核相交替到世代交替(孢子减数分裂),同型世代交替到异型世代交替到孢子体世代交替到发达的异型世代交替,配子体独立生活到寄生在孢子体上。

3、高等植物又称维管植物或有胚植物。

4、植物生物学:是研究植物的形态与结构、植物生长发育的生理与生化基础以及植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

5、细胞: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6、原核生物:以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称原核生物。

7、真核生物:以原核细胞构成的生物称真核生物。

8、质膜(细胞膜):在所有细胞的原生质体表面都包围着一层极薄的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的生物膜称为质膜。

9、细胞器:细胞质基质中具有一定形态、结构和功能的结构叫细胞器。植物细胞的细胞器包括:质体、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圆球体、微体、核糖体和液泡等。

10、细胞质:细胞中除去细胞核以外的原生质。

⑽ 生态习性的概念是什么园林植物学考试中的名词解释!要专业!谢谢哈~

植物对环境的要求及适应性。(很专业了呵呵)

热点内容
美发店认证 发布:2021-03-16 21:43:38 浏览:443
物业纠纷原因 发布:2021-03-16 21:42:46 浏览:474
全国著名不孕不育医院 发布:2021-03-16 21:42:24 浏览:679
知名明星确诊 发布:2021-03-16 21:42:04 浏览:14
ipad大专有用吗 发布:2021-03-16 21:40:58 浏览:670
公务员协议班值得吗 发布:2021-03-16 21:40:00 浏览:21
知名书店品牌 发布:2021-03-16 21:39:09 浏览:949
q雷授权码在哪里买 发布:2021-03-16 21:38:44 浏览:852
图书天猫转让 发布:2021-03-16 21:38:26 浏览:707
宝宝水杯品牌 发布:2021-03-16 21:35:56 浏览:8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