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普勒授权
1. 科学家发现比太阳更圆的天体!
恒星“开普勒11145123”[size=13.3333px]是迄今在宇宙中观测到的最圆的自然天体,甚至比太阳还圆。恒星振荡表明它的赤道与两极方向半径仅相差3公里。
在刚发表的一项研究中,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Max Planck Institute)和哥廷根大学(University of Gttingen)的科学家们以前所未有的精度测量了开普勒(Kepler)11145123恒星的形状。
恒星并不是完美的球体。它们在旋转时,会由于离心力变得扁平。Laurent Gizon带领一组来自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和哥廷根大学的研究人员,成功地以前所未有的精度,测量了一颗自转缓慢的恒星的扁率。研究人员利用星震学(asteroseismology,研究恒星振荡的学科),观测这颗距离地球5000光年的恒星,揭示了它的赤道半径与两极方向半径之间仅相差3公里——这一数字相对于它的的平均半径150万公里来说,是惊人的小,意味着这个天体及其的圆。
所有的恒星都要自转,因此都会由于离心力变得扁平。自转越快,恒星就会变得越扁。太阳自转一周需要27天,它的赤道半径比两极半径大10公里;地球的这种半径差异则是21公里。
Gizon和他的同事们选择了一颗名为“开普勒11145123”的恒星。这颗恒星炽热、明亮、且自转缓慢,其体积是太阳体积的两倍多,而自转速度还不到太阳的三分之一。
选择研究这颗恒星,因为它完全是正弦振荡。通过它的亮度变化,可以探测到恒星的周期性扩张和收缩。美国宇航局(NASA)的“开普勒任务”已连续观察这颗恒星的振荡超过四年。不同的振荡模式对不同的恒星纬度的敏感度不同。作者比较了对低纬度地区更敏感的振荡模式的频率,和对高纬度地区更敏感的振荡模式的频率,结果得出赤道和两极之间的半径只相差3公里,精度为1公里。“这使开普勒11145123成为目前测量到的最圆的自然天体,甚至比太阳还圆。”Gizon解释道。
令人惊讶的是,这颗恒星的形状比根据自转速率推测出来的数据更圆。作者猜测,由于低纬度地区存在磁场,使他在恒星振荡测量中看起来更圆。就像日震学可以用来研究太阳的磁场,星震学也可以用来研究遥远恒星的磁场。众所周知,恒星磁场,特别是弱磁场,很难直接观测。
开普勒11145123不是唯一有合适振荡规律和明确亮度特征的恒星。“我们打算将研究它的方法应用于其它开普勒任务中观测到的恒星,以及即将进行的苔丝(TESS)和柏拉图(PLATO)太空任务。看看更快的自转速率和更强的磁场如何改变一个恒星的形状,这将非常有趣。”Gizon补充道,“这个天体物理学的重要理论领域,如今已经能够进行观测了。”
原文来自: 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Max Planck Institute)
翻译:何成自菁 审稿:林然
注:所有文章均由中国数字科技馆合作单位或个人授权发布,转载请注明出处。
2. 影驰/Galaxy GTX Titan 泰坦 6G DDR5 2688SP/384Bit 游戏显卡怎么样
影驰GTX Titan采用单芯设计,基于28nm开普勒GK110架构,是GTX680的连襟兄弟,内置 14组SMX共2688个CUDA处理器和48个ROPS光栅单元。支持PhysX物理加速、3D surround、DirectX11.1、 OpenGL4.3和SM5.0,支持FXAA和TXAA等抗锯齿技术。 影驰GTX Titan 采用公版PCB设计,Titan采用6+2相豪华供电,6相核心 ,2相显存,采用8PIN+6PIN外供电接口。每相供电配置铁素体电感和高品质固态电容,MOSFET采用1个上桥 和2个下桥的配置。 影驰GTX Titan 显卡配置高达6GB海量显存,显存位宽384bit,显存带宽 高达6.0Gbps。显卡核心频率837MHz,支持NVIDIA GPU Boost2.0技术,Boost频率是876MHz,显存频率是6008Mhz。满足高画质高分辨率 等游戏需求,是一切游戏的究极武器。 现在这款显卡丙成数码专营店出售价格为:7999元! 丙成数码专营店是天猫商城商家,所有上架销售的商品均获得该品牌的授权并且通过天猫品牌授权审核通过,所售商品均为原厂正品,商品保修和官方承若的发布一致。 店铺地址http://bingchengsm.tmall.com
3. 世界杰出的发明家
托马斯·阿尔瓦·爱迪生(英文名:Thomas Alva Edison,1847年-1931年),世界著名的美国发明家、物理学家、企业家,拥有众多知名重要的发明专利超过2000多项,被传媒授予“门洛帕克的奇才”称号!他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利用大量生产原则和电气工程研究的实验室来进行从事发明专利而对世界产生重大深远影响的人。但是他欺骗和盗取了特斯拉的许多新发明和诽谤阻碍特斯拉发明的实用交流电!但后又借此揽财!这也是他人生污点。
尼古拉·特斯拉(Nikola Tesla,1856年-1943年),1856年7月10日出生在克罗地亚,是一位世界知名的发明家、物理学家、机械工程师和电机工程师。他被认为是电力商业化的重要推动者, 并因主持设计了现代广泛应用的交流电力系统而最为人知。19世纪末20世纪初,他对电力学和磁力学做出了杰出贡献。他的专利和理论工作依据现代交变电流电力系统,包括多相电力分配系统和交流电发电机,帮助了他带起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成就是1882年,他继爱迪生发明直流电(DC)后不久,发明了交流电(AC),并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台交流发电机,并创立了多相电力传输技术。他是一个绝世天才,也是一位被世界遗忘的伟人。之后被大家称为“科学超人”1943年1月7日在纽约人旅馆(The New Yorker Hotel)孤独的死于心脏衰竭,享年87岁。
阿尔弗雷德·伯纳德·诺贝尔(Alfred Bernhard Nobel, 1833.10.21-1896.12.10),是瑞典化学家、工程师、发明家、军工装备制造商和炸药的发明者。诺贝尔生前的确拥有Bofors (卜福斯)公司。此公司拥有350年历史,此前主要生产钢铁。诺贝尔拥有Bofors后把公司主要产品方向改为生产军工产品。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该公司多项产品曾授权多国生产,并受军队广泛好评。 诺贝尔一生拥有355项专利发明,并在欧美等五大洲20个国家开设了约100家公司和工厂,积累了巨额财富。在他逝世的前一年,立嘱将其遗产的大部分(约920万美元)作为基金,将每年所得利息分为5份,设立物理、化学、生理或医学、文学及和平5种奖金(即诺贝尔奖),授予世界各国在这些领域对人类作出重大贡献的人。其中炸药为最为出名的一项。
艾萨克·牛顿。
牛顿(1643(格里历)年1月4日—1727年3月21日)爵士,英国皇家学会会员,英国伟大的物理学家、数学家、天文学家、自然哲学家,网络全书式的“全才”,著有《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光学》、《二项式定理》和《微积分》。
他在1687年发表的论文《自然定律》里,对万有引力和三大运动定律进行了描述。这些描述奠定了此后三个世纪里物理世界的科学观点,并成为了现代工程学的基础。他通过论证开普勒行星运动定律与他的引力理论间的一致性,展示了地面物体与天体的运动都遵循着相同的自然定律;为太阳中心说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持,并推动了科学革命。
在力学上,牛顿阐明了动量和角动量守恒的原理。在光学上,他发明了反射望远镜,并基于对三棱镜将白光发散成可见光谱的观察,发展出了颜色理论。他还系统地表述了冷却定律,并研究了音速。
在数学上,牛顿与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分享了发展出微积分学的荣誉。他也证明了广义二项式定理,提出了“牛顿法”以趋近函数的零点,并为幂级数的研究作出了贡献。
迈克尔·法拉第(Michael Faraday,公元1791~公元1867)英国物理学家、化学家,也是著名的自学成才的科学家。生于萨里郡纽因顿一个贫苦铁匠家庭,仅上过小学。[1]迈克尔·法拉第是英国著名化学家戴维的学生和助手,他的发现奠定了电磁学的基础,是麦克思韦的先导。1831年10月17日,法拉第首次发现电磁感应现象,在电磁学方面做出了伟大贡献。
瓦特即詹姆斯·瓦特。
詹姆斯·瓦特(James Watt,1736年1月19日 — 1819年8月19日)是英国著名的发明家,是工业革命时的重要人物。1776年制造出第一台有实用价值的蒸汽机。以后又经过一系列重大改进,使之成为“万能的原动机”,在工业上得到广泛应用。他开辟了人类利用能源新时代,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后人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发明家,把功率的单位定为“瓦特”。
4. 初一历史:唐明清三朝对外的政策与具体事例
唐:
对外开放
玄奘西游,鉴真东渡,日本的遣唐使等。
明:
对外开放
清:
闭关锁国
广州十三行
5. 中国制造打倒了多少科技巨头
本周有两个焦点,一个是“电梯”,一个是Windows 10。前者虽然也算得上是半个科技产品,但事件本身社会性质占多,在此小编不便过多评论;而后者,尽管称得上是微软的划时代巨作,但各大媒体对该产品的点评和评测已是铺天盖地,小编也没有什么能继续补充。于是,小编只好选择了本应出现在上周的话题(如果不是NASA突然宣布发现开普勒452b)——从高通大裁员看“中国制造”与“中国威胁论”。当然,既然放在了本周写,最后也自然要结合本周的主角——微软,以展望一下Windows 10的未来。
首先,小编要带着网友重新认识一下高通。
高通是美国一家半导体科技公司,与我们熟知的巨无霸英特尔类似。但两者除了业务的面向性不同外(高通主要面向无线通信领域,而英特尔则强调通用计算领域),剩余的差别就主要集中在有没有制造工厂这方面了(这对能否控制芯片制造工艺至关重要,文后吐槽阶段还会再提到)。
其实大约在十年前,即智能手机尚未普及之前,当时的高通虽不至于说是“名不见经传的小辈”,但其地位绝对是不能与今时今日相提并论的。可就从2007年开始,移动计算设备(主要是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迅速在全球蔓延,高通也因此迎来了史上最辉煌的发展良机——本来在通信芯片市场就已经形成垄断的高通(2005年被博通指控,最后赔偿8.91亿美元),在进入到智能手机时代后,很快又凭借着自主设计的晓龙系列ARM架构处理器成功在移动市场上建立起新的帝国。
高通调制解调器(源自多年的技术累积,背后有海量通信专利支持)搭配高通晓龙系列处理器(自主设计)以及Adreno系列GPU(收购自AMD),如此的一个组合成就了当时最完美的移动SoC解决方案。这种完美在相当一段时间里都被认为是无敌的,即使是在半导体行业拥有相当实力的德州仪器和英特尔,也自始至终都未能撼动高通在移动市场的绝对霸主地位——德州仪器于2012年无奈宣布退出移动芯片市场,英特尔则先后为移动市场烧掉了百亿美元,但迄今也并未看到任何明显进展。
直到台湾芯片商联发科终于破茧拿出基于ARM的芯片解决方案后……瞬时间,围绕高通的一切美好似乎就从此烟消云散了——小编并不是说联发科是导致高通溃败的根本原因,这里主要是想提出一个时间点——2012年前后,这一年,华为的海思麒麟有样品展示了,联发科智能手机芯片破茧了,三星的自主Exynos系列也开始商业化了……
在上述格局变化中,联发科的影响可谓是最直接和不可忽视的。经历过2006到2007年“品牌功能机衰亡大潮”的网友一定都记得,当时日本、大陆国产品牌商争先恐后退出手机市场,其中一个最主要的因素就是联发科拿出了一种将手机主板与系统软件集成于一体的解决方案。一时间,任何由两个人以上组成的小作坊都能在一天内组装出上百部“白牌机”,即俗称的“山寨机”——“山寨”一词也正是从那时开始流行起来的。因此,当联发科再以低价、“傻瓜式套餐服务”示人,并高调进军智能手机芯片市场时,高通的压力及对其营收的潜在冲击是可想而知的。
在高通最鼎盛时期,华尔街曾一度相信这家公司最具备可能成为“下一个英特尔”。相当一段时间里,两家公司的股价走势也确实反映出这种投资者对未来的担心和预期——高通财报一次比一次出色,股价稳步上扬;相比之下,英特尔背负着“后PC时代”的恐惧,股价则一路狂跌。”趾高气昂的“高通似乎也不打算低调,公司在去年甚至高调表示要研发高性能ARM架构处理器,以打破英特尔在服务器市的垄断,并将其从神坛上拉扯下来。
时间又过去一年,事态可谓有了峰回路转。高通于上周公布的第三财季财报已看不到连续的增长。相比之下,公司总营收较去年同期下滑了14%,同时净利润更是较去年同期下滑了约47%。此外,为稳定财务,高通还宣布了规模4500人的大裁员。英特尔还没跌下神坛,高通自己如今却被拉了下去。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高通突然变得如此不堪?肯定不是因为被中国罚了那9.75亿美元后而突感资金流紧缺,毕竟高通单季利润还有12亿美元,虽然同比是下滑了47%之多。想来想去,还是那个“中国制造”和“山寨机”的道理——联发科开始批发手机芯片了,同时还有一众大陆本土芯片商提出的“中国芯”方案,而谷歌又帮中国手机厂商解决了智能系统的门槛问题(请参阅《一周易评:谷歌为中国IT业鞠躬尽瘁-评I/O大会》)——尽管生产智能手机还没简单到两个人的小作坊拼装一下就能完成,但小编相信,稍有一些Android调试开发经验的某公司前员工们,通过市面上广泛存在的ARM开发板,很快也能打造出一部可以正常使用的Android原型机。只不过,这些原型机的外观设计和系统UI可能会粗暴一点,具体案例我们可以参见董明珠和其格力的最新作品。
“中国制造”如今在外国人眼里已成为一个看似恐怖的潜台词。不完全是因为某些时候“中国制造”代表了在质量方面可能存在的某种妥协,更因为“中国制造”在很大程度上预示了“恶性价格战”的开始。
高通被中国企业轰下神坛绝不是一个个案。从过往现实看,爱立信和思科的溃败就几乎书写在了华为和中兴的成长史中。此外,惠普、戴尔、IBM、摩托罗拉以及黑莓等传统巨人的没落,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因为联想、华硕、宏碁以及小米等中华企业的崛起,而在大环境不佳的情况下加速了自身的灭亡(小编这里主要指面向消费者市场的PC和移动计算设备等业务)。
从上面一个个活生生的案例中,其实不难发现——凡有中国企业参与的市场,尤其是入行门槛不算高的消费电子品制造业,在一番竞争厮杀之后,最后胜出者往往都是拥有各种“天时、地利、人和”的中国企业——而作为站在竞争对立面的外国企业们,小编建议你们不要去深究背后的种种原因。你们其实只需明白:要么就把技术壁垒做得足够高,高到像卡尔蔡司镜头一样,即使掌握原理也学做不来,那样就不可能有“中国制造”参与竞争;而如果不能保证技术门槛足够复杂,那就不要玩“开放标准”,像谷歌Android和ARM架构授权这种随便把“生产权”交由中国厂商自行处理的游戏规则,即使是站在巅峰的高通或三星,最后也都得倒在“中国制造”四个字之下。
高通将会成为下一个英特尔?小编从来都当作一句笑话。英特尔再危急,也绝不会考虑开放X86架构授权,中国厂商(台湾威盛VIA的X86授权属特殊情况,暂不在讨论范围)不可能有机会参与研发自主设计,或者公版设计的高性能X86处理器(这里强调高性能是因为入门级Atom处理器已开放授权),因此也就不可能威胁到英特尔帝国的根基——企业服务器市场。高通有这样的壁垒吗?没有,所以在“中国移动芯”(包括联发科的产品)遍地开花的今天,高通溃不成军。
那么问题又来了,既然“中国制造”杀伤力巨大,高通、三星都未能幸免,可为何苹果却独善其身(过去两个季度大中华区iPhone销量暴涨)?
其实苹果也并不是完全幸免,至少iPad连续6个季度的销量下滑,很大程度上就是受到了国产廉价平板电脑的市场竞争影响。至于iPhone,很多网友可能又要说是某些人为了“装X”而托起了苹果的销售数字,但小编想说,iPhone销量增长和iPad销量持续下滑是一个全球性同步现象,虽然中国市场的表现是那么突出了一点,但“装X”显然也绝对不是解释这种全球现象的主要原因。想来想去,小编又意识到了一个此前讨论过的问题——《一周易评:中国企业为何难获用户尊重》——中国人很聪明,尤其是在做软件编程方面(看看硅谷巨头企业里有多少中国人就知道了),但我们的企业缺乏诚信和责任,习惯于“卖出产品就不管了”的无售后模式。所以,我们可以把硬件设备的价格压得很低,让产品显得很有竞争力(尤其是小厂、山寨厂),可一旦出现了质量问题或者技术问题,消费者往往得不到解决,销售商甚至也可能根本不知道怎么解决——譬如一些技术故障,按部就班批量生产设备的贴牌厂商根本也没能力排查个别出现的技术故障,这种现象在欧美市场尤其明显,中国制造“廉价低质”的印象也就是这么形成的。
可这些与苹果有什么关系?苹果的售后服务可是全球第一的啊。譬如在软件升级方面,2011年推出的iPhone 4S将肯定还能升级iOS 9,即免费获得新功能。表现好不好、意义大不大都另说,但免费升级,享受服务是任何消费者都乐于看见的,不是吗?相比之下,谷歌Android其实对旧机型支持更广泛,三五年前的产品都号称可以升级到最新版本的Android M。但遗憾的是,谷歌不是控制和执行方啊,品牌商才具备最终生杀权——同样2013年发布的三星Galaxy S4就不会获得今年推出的Android M的支持。这种各自为政的模式也导致了Android阵营一直无法改变的碎片化问题,这难免会给消费者的心态造成一定影响——买苹果吧,虽然贵,但至少保证了长期的售后服务;或者买一线品牌国产智能手机,价格合理,即使软件服务跟不上了,一年一换也不会贵过苹果一部手机的价钱;至于那些号称“iPhone杀手”的旗舰智能手机,尤其是非“中国制造”的品牌,价格没有优势,服务比不上苹果,最终只能是在上下两极的夹缝中慢慢逝去(如果照当前形势继续发展下去)……
所以,话题转移到微软身上,Windows 10作为一个划时代的产品——免费和跨设备协同两大特性——到底能给微软带来什么新机遇?
前面说过,“中国制造”在国际市场上“遇神杀神见佛杀佛”,但这主要表现在执行门槛不高的消费电子品领域。所以,Windows 10到底能给微软带来什么,其实主要还是看微软究竟希望去实现些什么?重振Lumia这个硬件品牌?还是重塑Windows的软件生态?弄清楚这个问题很重要,也几乎是决定成败的关键所在。
假设微软要自主经营Lumia这个品牌,那么公司自然要从上自下控制整个产品的设计、规划、生产以及销售等所有环节。到了某个阶段,微软也必然会与“中国制造”面对面竞争,毕竟Windows 10的授权是开放的,任何厂商都可以购买使用。倘若Windows 10足够伟大,吸引了大量中国厂商的加入,那么Lumia是否会成为Windows界的三星Galaxy?走高端路线,但功能无差异,价格昂贵,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相比之下,“中国制造”还是老一套:便宜、功能齐全、设计具有高仿真,爱用不用……
6. 物流层拖累京东,如今真的能够拯救京东吗
2016年,刘强东的强势回归推动了两件事。一是基于京东的零售经验推出开普勒平台,并出口可定制的电子商务解决方案。开普勒平台被纳入当时负责CMO的徐磊的营销系统。表面上,开普勒平台是为了授权第三方商人。其真正目的是开拓新的资源,解决京东对外交通单一的问题。
考虑到JD.com在众多质疑声中做出了第一次回应,我们也借此机会与JD.com的相关商界领袖进行了交谈。此外,本文还整合了通达高级管理层、物流专家和资本人物的一些观点,通过他们对整个轨道的看法,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京东物流目前的使命。京东物流将拯救京东,同时还想重建几个京东。